封神:从吞噬补天石开始 第481章

作者:可怜的懒虫

  “之所以如此,还不是因为人族的整体文明不够发达,平均文化不高。”

  “不说做到人人如龙,便是做到人人都能受到教化,人人都能启蒙开智,衍生出智慧之光,那在面对魔族的夺舍时,都不至于毫无反抗之力。”

  敖丙直言,魔族之所以能对人族造成威胁,无非是因为人族大部分人没有开智,依旧处于梦寐状态导致的。

  若是人人都能开智,人人都能得到教化,知理明义。那不说完全杜绝魔族的威胁,也能提高魔族夺舍人族的成本。

  同时,更不会发生那种,被魔族夺舍后,亲朋好友竟毫无察觉的情况。

  被魔族夺舍不可怕,可怕的是被魔族夺舍后,外人竟毫无所觉。对群居的人族来说,这才是最具威胁的,一旦出世,就是一城一国之失,而不是一两个人出事。

  这损失就大了去了,甚至能动摇人族的根基。圣皇们忧虑的,也就是这点。而敖丙根据这点,提出的解决之法就是,为世人开智,使其不再蒙昧无知。

  如此一来,非但魔族夺舍人族的难度提高,夺舍之后,不被发现的难度也会随之提高。这样,无疑能极大的降低魔族对人族的威胁。

  至于完全没威胁,那是不可能的,除非将魔族灭了。但魔族是不能被灭的,要是能灭,早就有人动手把他们灭了。

  “我等也是这么想的,事实上,在我等的设想中,待人族的制度完善之后,下一步的发展就是大兴教化,传播各种道理,为世人开智。”

  “只是没有想到,魔族的突然出现,打乱了我等的部署,迫使我等不得不提前开始大兴教化。”

  “这么想的话,我有些明白你为何说在有威胁的情况下,你的所作所为不算揠苗助长了。”

  “在魔族的威胁下,不进步就要死,所以,无论我们传下什么智慧,为了活下去,世人都会想尽办法的将其研究透彻,好从中寻到对付魔族的办法。”

  “能做到这点的人,自然会快速成长起来,各方面都得到极大的提升。如此,揠苗助长一说自然也就不成立。”

  “而做不到这一点的人,早就死于魔族之手了,人都没了,还谈什么揠苗助长。”

  羲皇有些明白敖丙的意思了,趁着如今有魔族的威胁在,先把先进的智慧一股脑的全部传下去,至于世人能学会多少,那就要看自己的本事了。

  学得越多,待之后魔族袭来,表现的就越是从容。

  反之,学得越少,或是什么都没学会,那等之后魔族袭来,表现的就越是艰难,难逃覆灭的下场。

  人的潜力是无穷的,尤其是在面临生死危机的情况下,更是能爆发出惊人的潜力。

  所以,太平世道,哪怕传下先进的智慧,也不见得能有多少人学会,学会后也不见得能改变什么。

  但在乱世,为了活下去,肯定会有人发愤图强,不惜代价的去学、去研究这些先进智慧,以改变这个混乱的世道。

  “确实是一条路,但未免太残酷了些。物竞天择,优胜劣汰。”

  羲皇感慨道,敖丙的意思他有些懂了,还是贵精不贵多那一套,只有足够优秀的人,才能在新时代活下来。

  “非也!”

  “人族与外族不一样,人族生来孱弱,故而在面对万族的压迫时,为了更好的活下来,传下了不少优良习俗。”

  “比如在人族,强者庇护弱者是天经地义的。所以,优胜劣汰这一套在人族是行不通的。”

  “无论是哪个群体,只要能诞生一个强者,就会下意识的庇护身边的弱者,不说有多好,起码能保证他们能活下来。”

  “而这,就够了。”

  “强者创造历史,弱者只要追随他们,沿着他们的步伐走下去就行了。不说多好,起码能活着。”

  听羲皇说他残酷,敖丙反驳道。在道法显圣的世界,大部分情况都是一小撮人保护大部分人。

  所以,不需要所有人都足够优秀,只要有一小撮人先成长起来,那有了他们的庇护,其余大部分人才能活下来,进而才有机会诞生更多的强者。

  “还有,我这方法残酷,让人族不停的试错,就不残酷了?这两个办法,没有本质的区别。无非是一个时间短,见效快。一个时间长,见效慢。”

  敖丙继续说道,他这办法残酷,圣皇们的办法就不残酷了?

  按照圣皇的办法,牺牲一样不少。无非是耗时太长,平摊下去,才使得牺牲看起来没那么大。

  但真要将牺牲加起来,未必就比敖丙的办法牺牲少了。

  之所以敖丙的办法看起来更残酷,无非是他的办法更加激进,将本该百万年、千万年才能造成的损失,在短时间内呈现出来。

  如此自然就显得牺牲较大,看起来很是骇人。

  “这不是牺牲多少的问题,而是总要给他们一个适应的过程。”

  “成长过快的话,不仅会把旧问题堆积起来,还容易造成新的问题。到时新老问题加在一起,麻烦只会更大。”

  见敖丙语气有些激动,羲皇解释道。他们这样的老人,和敖丙这样的年轻人不一样。他们希望,所有的问题都能在他们这一辈得到解决,尽量不给后人留麻烦。

  所以,他们做事时想得更多,以至于在外人看来难免有些束手束脚,不够干脆。

  可敖丙这样的年轻人就不一样了,他坚定的相信后人的智慧,所以,能解决的麻烦他就解决。解决不了的,那就留给后人去解决。

  这么一来,他的行事风格在外人看来,自然是极为干脆,一点也不拖泥带水。

  但在羲皇这样的老人看来,他这就是激进,相当的激进。

  “要相信后人的智慧,一代人有一代人要解决的难题。”

  “人祖那代人的难题,是如何在洪荒中生存下来。你们那代人的难题,如何带领人族走向兴盛。”

  “而现在要面临的难题,是如何在接下来的变局中,让人族保住天地主角的位置。”

  “为了做到这一点,难免要用一些激进的手段。由此而产生的难题,那就是后人需要解决的了。”

  “后人们在得到前人遗泽的同时,也要肩负起相应的责任才行。不要老是抱着后人不行,所以要把所有的问题都在我这一代解决的心思。”

  “这样是不行的,老是抱着这样的想法,后人能成长起来才怪,只会把他们给养废。”

  “要舍得放手,要舍得给他们加担子,不给他们留一些难题,让他们面临和你们一样的难题,后人如何能成长起来?如何能走到与你们并肩的程度?”

  敖丙的办法有隐患吗?肯定是有的,但他不在乎,有隐患也是以后的事了。而以后的事,谁又说的准呢?

  先让现在的自己强大起来再说,这样就算以后出了问题,也能解决,不至于束手无策。

  “那按你的意思,人族该如何?”

  羲皇无奈道,他并没有被敖丙说服,似他这样的存在,其想法又怎会因外人的言语而动摇。真正让他改变想法的,是现实。

  现实如此,他要是不做改变的话,人族势必会遭到魔族的冲击。所以为了人族,他不得不改变。

  “人族的情况,我刚才看了。是要建立周朝,取大商而代之,继续分封天下是吧。”

  看了眼南方大界的情况,敖丙说道。

第613章 周朝鼎立

  洪荒虽然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但人族却没有太大的变故,商朝依旧被周朝给灭了。

  商周之战的关键,在于通天泽之战。此战截教若能赢,便能使大商逆天改命,继续延续下去。

  若不能赢,那大商势必会被周朝所取代。

  那此战截教赢了吗?没有赢也没有输。因为大战后期,局势已然完全失控,大家的精力都集中在保护洪荒天地上,谁还顾得上商周之争。

  所以,通天泽之战,稀里糊涂的就结束了。而大商与周国之间的争斗,也因此被迫中止。

  当时的情况,洪荒都要覆灭了,所有的生灵都要被转移走,免得惨死于天地破灭的大劫之中。

  这种背景下,正在大战的大商与周国,还没来得及有所反应,就被人族高手整个的带走避劫去了。

  这场商周之争,也因此显得有些虎头蛇尾,尚未分出输赢,便因意外而打断。

  但这不影响什么,因为从这个时候起,大商覆灭,被周国取代就已是必然之事。

  要灭大商的,从始至终都不是周国,而是人道反噬。

  先前有敖丙与截教在前面顶着,强行为大商压制人道反噬之力,这才避免使其走向毁灭的命运。

  但随着洪荒变动,敖丙与通天教主的主要精力都用来稳定洪荒天地了,自然没空再顾忌大商。

  如此一来,没了他们的镇压,积压多年的人道反噬之力一朝爆发,直接就让风雨飘摇的大商走向覆灭。

  具体表现为,随着洪荒重新趋于稳定,人族强者施展大神通,将一切都恢复至原样,好让大商与周国继续决战,分出胜负。

  大商与周国同出一源,在人族内部都有很强大的势力。

  所以,面对他们的纷争,人族高层也不好偏帮谁,最好的选择就是两不相帮,任凭他们争斗。

  将一切恢复至原样,就是为了保证公平,以免落下话柄。

  正常来说,大商虽然只剩下朝歌一座城池了,但此城乃是大商的精锐,超过一半的强者与资源都集中在此。

  除此之外,朝歌城还有着敖丙赐下的大杀器。故而,就算只是一座孤城,四大伯侯想要将其拿下也不是件容易的事,需要付出巨大的代价。

  奈何,再坚硬的堡垒,也顶不住内部出现问题。大商之败,就是内部出了问题,导致很多手段都没有用上。

  在人道反噬的影响下,大商重臣接连叛变,甚至还包括了帝辛的几个儿子。他们暗中勾结在一起,与周国大军里应外合,悄悄打开城门,让他们进入城中。

  如此一来,朝歌城哪有不破之理?朝歌城被破,帝辛虽然还有王宫可守,但局势败坏至此,俨然已经无力回天。

  最后不得已之下,帝辛自焚而死。

  帝辛死后,大商的气数也尽了,被四大伯侯联手所灭,正式退出历史舞台。

  而按照先前四大伯侯的约定,先入朝歌者为王。这朝歌城是周国大军破的,所以,新任周侯姬发在一众诸侯的举荐下,成为新的天下共主,建立周朝,取大商而代之。

  新朝鼎立之后,肯定是要大肆册封有功之臣,以安定人心。

  而较之大商,周朝虽然有所进步,但只是制度更加完善了,施行的依旧是分封制。

  不同的是,大商虽然也是分封制,但大商并无固定的都城,每隔一段时间就会迁都。

  可周国不一样,为了彰显自身得天下乃是天命所归,姬发于洛水附近营建中都洛阳。

  中都,天下之中!

  洛阳,就是天下的中心。而分封的诸侯,他们的领地就是以洛阳为中心向四面八方扩散。犹如一个个护卫,共同拱卫中都。

  这是吸取了大商常年与异族大战的经验,以天下之中为都城,四方诸侯为护卫。这么一来,异族要是想打到洛阳,首先要干掉周围的诸侯才行。

  简而言之,周朝的分封制,就是以四方诸侯为盾,牢牢守护周朝的安全。

  不似大商,以四方诸侯为剑,

  搞得国内征战不休,不得不率兵到处平乱,不知消耗了多少国力。

  洛阳为天下之中,是原九州的核心,也是南方大界的中心,资源最是富饶。

  而以洛阳为中心,四周是一块块大小不一的大地碎片,这就是南方大界的特殊之处。

  与其余三大界不同,人族在创造南方大界的时候,并没有将收集来的洪荒碎片熔炼成一块大陆,而是任其处于破碎的状态。

  因此,从外界眺望南方大界的话,可以看到此界并非一个整体,而是由一块又一块碎片世界组成。

  周国所谓的分封诸侯,就是这样碎片世界分封给诸侯,当做他们的封地。

  听起来很好,可事实上,这并不是什么好事。这些碎片世界可不是什么好地方,确实是有着很多丰富的资源不假。

  但碎片世界出现的时间,远比天下将它们分封给诸侯要早。这个早,少说也是数万年。

  数万年时间啊,足够发生很多变化了。比如让这些碎片世界孕育出生灵,并慢慢壮大。

  也就是说,周国分封出去的土地,并非是他们的实控区域,而是大片尚未开发的蛮荒之地。

  所谓分封,其实就是天子给诸侯们一个名义,让他们自己带兵过去将这个地盘打下来,然后在此繁衍生息,顺便教化本地土著。

  这么搞,就容易出现一个问题,那就是能打下来,这地盘自然就是你的。

  打不下来,不好意思,那是你自己没本事,怪不得天子,天子不会因此给你另换一块封地的。

  你的子子孙孙,就耗在这里吧,要么将这地盘打下来,要么就全死在这里,换别的诸侯接手。

  周国的分封制,就是这么的离谱。名为分封,实则是让诸侯出去为他们开荒。一方面能消耗诸侯的力量,另一方面,也能趁机增加自己掌控的区域,从而壮大国运。

  这些都是周公想出来的,只能说,不愧是传说中的元圣,华夏礼制的开创者,智慧确实远超常人。

  本来,周国这么搞,和敖丙也没什么关系。

  因为人族之所以这么设计南方大界,不让其成为一个整体,是为以后做准备,想通过统一南方大界之举,重新培养出一个人皇。

  真以为人族圣皇不知道中央集权制要远胜于分封制?敖丙在人龙国搞集权搞了那么多年,其中的好处早就让人研究透了。

  人族强者当然不可能不知道,但他们知道归知道,仍旧坚定的在人族推行分封制。

  原因很简单,就是故意营造出分裂的现象,这样的话,以后才好统一,造就出一尊人皇。

  敖丙看出这些了,但他更知道,此事与他无关。关于这个人皇之位,早就内定了,除了禹皇之外再无别的人选。

  若非内定的人是禹皇,敖丙说不得也要争一争这人皇之位。是禹皇的话,那就没必要了。

  事情至此,本该结束了。因为人族的一切圣皇们都已经安排好了,与敖丙没多大关系。

  可魔族的出现,让一切都发生了变故。就如分封制,就与敖丙的计划关连起来。

  敖丙的计划,是要传下先进的智慧,好加速人族的成长。但这智慧要怎么传,又要传给谁,就很值得说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