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躺平了,你卷成少将? 第116章

作者:山海特战刘

而若是郑经年留任,他能否延续那一套领导班子,适应最新型的信息化特战部队的需要。

他是去是留,都是一个问题。

并且最好用实际行动和真实数据来说话。

因此,关于郑经年去留问题,司令部想了一个法子。

那就是对比一下今年雪鸮一中队和三中队的表现.

第九十六章 一中队出了个变数,得防备一手

之所以要比较一中队和三中队的各项实战、演习的表现。

是因为司令部很清楚这里面的说法。

一中队中队长阎锋,是大队长郑经年提拔上来的。

而三中队中队长林宴,是参谋长邱靖华提拔上来的。

郑经年更偏向于一中队,而邱靖华更偏向于三中队,相当于两个派系。

两人投入的精力和侧重也各有不同。

导致雪鸮突击队这两支中队的风格也略有不同。

相当于是大队长郑经年和参谋长务实派和理论派不同侧重的小小缩影。

要比较两人的执掌水平,谁更适合目前的疆区特种作战大队。

当然是用最贴近实战,最能表现队伍的综合实力的演习对抗来进行评价。

所以,在一中队和三中队的演习对抗中。

若是三中队各方面都远远优于一中队,那就说明邱靖华更有能力。

反之,那就是郑经年这块老姜更辣。

之所以只对比这两支中队,也是因为,疆区特种大队的核心,就是雪鸮突击队,其他单位都显得没那么重要。

通过今年一整年里,一中队和三中队两个队的表现来看。

三中队在实战任务这一块,要比一中队做得更加优秀一些。

任务完成率高,伤亡人数更少。

当然,差距也不是太大。

数据上三中队更加优秀,不过一中队所出动的任务也较为严峻紧迫。

这方面双方表现都很不错。

而演习这块,两支中队今年一共进行了八场演习对抗。

通过演习对抗,能更加直观地表现出两支队伍的整体性、协调性。

甚至于从每个队员的细微表现,以小见大,见微知著。

从而来看出中队长,乃至于大队长、参谋长的指导训练风格和水平。

一次两次的胜负说明不是很大,但随着演习对抗的增加和深入。

也就能看出二者的差距。

从胜负之上来说,三中队赢了五场,一中队赢了三场。

今天这场,是第九场。

最后一场,显得尤为重要。

因为,若是三中队赢了……

那三中队的胜率就是三分之二,一中队只有三分之一。

通过数16据就能直观看出来两者之间差距甚大。

赢得六场与赢下三场,这一点再有任何理由,阎锋自己都没法辩驳。

再加上,三中队实战表现优于一中队。

这说明不是运气成分或者策略原因,就是硬实力的差距。

由丘靖华奠定的基调并无问题,符合雪鸮突击队,以及整个特种部队的管理要求。

丘靖华与林宴这一派的指导策略,非常适合推广到特种作战大队。

司令部基本就可以拍板。

让郑经年转业,让邱靖华上任。

那么大队长郑经年就要离开。

这就是丘靖华和林宴如此重视的原因。

林宴认为这一战必须拿下大获全胜,让恩师稳稳地上任大队长。

从三把手升职一把手。

当然,以上的前提是三中队获得胜利下的情形。

而若是一中队能赢下今天这场演习。

那一中队就有四场胜场,三中队保持五场胜场。

二者只相差一场,看似差距就并不大了。

并且最近的一战,由一中队获胜。

其中,一中队胜利的缘由也值得探讨。

比如为什么一中队能够后来居上,进行了哪些举措,采用了何种战术,等等。

到这时,司令部对于郑经年去留问题,就会有待商榷。

郑经年非但不会离开。

还会和丘靖华两个人进行进一步撮合,从而实现技战术和管理的传递与稳固。

所以对于一中队来说,这场演习同样有着绝对不能输的理由。

胜负易手,影响全盘。

因此,今天这场演习,才显得格外重要。

阎锋同样是深知这一点,所以今天才会对一中队下令,这场演习只许胜不许败。

因为一旦败了,那郑经年就得离开了。

邱靖华上位之后,他势必要进行自己势力的巩固。

会将一中队队长换人,这是显而易见的。

毕竟阎锋是曾经老领导的班子,新领导要巩固自己的位置,那就会把阎锋调走。

这些话阎锋自然不会跟部下们说,但必胜的信念肯定得传递到。

就算不论这些深层次的影响。

两支中队既然要做演习对抗,仅凭军人和特种兵出于对各自队伍的荣誉和信念,都要取得胜利,这是一定的。

林宴一直认为自己所带的三中队,压着一中队的风头。

这一次的演习对抗,他当然要延续传统,不容有失。

而且,他也有着自己的信心,他带的兵比别的队伍的兵更苦,更狠,更绝。

他怎么输,他的三中队怎么输?

正当林宴愣神之际,邱靖华端起茶杯喝了口水。

看似悠悠的面孔露出一抹肃容,紧皱着眉头说道,“这次演习,我虽然对你比较有信心。”

“但一中队出了个变数,你得防备一手!”

丘靖华一直秉承着“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理念。

早在今年年初,他就与林宴交流过相关的事宜。

所以这段时间,丘靖华也一直相当关注着一中队。

其中,进来了一个新兵,并且表现极其优异的事情,他当然也知道。

并且由于其表现的程度,他还专门去研究了一下。

最终结果,让他判定为,这是一个不大不小的变数。

虽然只是一个新兵,但必须重视起来。

这对整个雪鸮突击队当然是好事,但是在这场演习对抗中,却又是他感到棘手的存在。

这也是丘靖华自执教到任职参谋长一贯以来的谨小慎微。

“变数,什么变数?”林宴问道,他也感到一丝不同寻常。

他跟一中队那是知己知彼,还能有什么变数?

但这位老师的性格林宴也知道,绝不对无的放矢。

“没有调查权,就没有发言权”,是林宴当初学以致用的道理。

所以他也很好奇,这个变数会是什么。

邱靖华慎重地回复道:“一中队刚加入了一个叫做陈铭的新兵。”

“这个新兵,是大队长从其他旅抢来的,在新兵连考核中就破了八项全军记录。”

“进了雪鸮之后,各项表现都领先于一中队其他兵,是一中队现在名副其实的兵王!”

听到这话,林宴脸色变得凝重了起来。

他很明白丘靖华这话的分量。

这其中的信息属实的话,一中队还真是捡到块宝啊。

能破全军记录的新兵,饶是林宴见到都要两眼放光的存在。

如果不是没有得到消息,哪怕是大队长,他铁定是要去争一争的。

果不其然,在进入雪鸮后,这个新兵展现了其特战天赋。

被丘靖华评价为“兵王”,以他的眼界,必定是全方位的王者风范,才能当得起这个名号。

不然部队里早就遍地是大王了。

放在演习对抗中,这种兵王级的特种兵,能展现出怎样的表现?

林宴再明白不过。

特种部队本就是最强调个人能力的兵种。

一个顶尖的特种兵,在演习当中,完全有着决定胜局的能力。

而他的三中队,也是有着数位堪称兵王级别的特种兵,屡屡能在关键时候一锤定音。

如果一中队有了这个新兵的加盟,那么还真得需要小心一点了……

但林宴虽然战术上高度重视,心理层面并未太在意。

正是他培养了多位兵王,也知道这些兵王级别的特种兵纵使非常变态,但也是有极限的。

尤其是在现代信息化的特种作战里,团队的力量更加得以体现,指挥的价值也愈加珍贵。

特种兵们如同棋子,指战员如同下象棋一般,单兵武力重要,而战术也同样重要。

好的战术,能将一个个具有特殊作战的特种兵们运用的出神入化。

让一加一有着大于二的效果。

他的三中队,正是这样一支悍勇之师。

“这个新兵在一中队第七小队,代号卷王。”

“演习时,你记得重点关照!”

邱靖华提醒了一句,他非常信任林宴,这个年轻人是他看着成长起来的。

大意轻敌,从来不是林宴的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