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之美女如云/武侠之花间邪王记 第196章

作者:关节炎

说罢,他纵身一跃,带师妃暄冲霄而起,飞腾至百丈夜空,望长安城南郊飞去。

师妃暄早知他有大神通,虽是首次给他带着飞至如此之高的空中,也毫不惊惧。

她双手环着独孤策肩颈,看着脚下只作棋盘大小长安雄城,轻叹道:“妃暄何时,才能有大师这般神通呢?”

“妃暄你剑心通明修为日深,再进一步,便要踏入死关。出关之时,便能与我一样,乘风飞遁了。”

慈航剑典虽为四大奇书之一,号称有望天道,其实并不完善。其开派祖师地尼,都只修炼到坐死关,最终也未能破关而出。

而照独孤策看来,修行慈航剑典者,即便能坐破死关,其修为,至多也才相当于阳神境界,距离破碎飞升,仍欠缺一筹。

四大奇书中,修炼战神图录者,有明确无误的飞升纪录。修炼天魔策者,也有庞斑另辟蹊径,自带绿帽,成功飞升。修炼长生诀者,亦有飞升之望。

唯独慈航剑典,从未有任何飞升记录。与战神图录、天魔策、长生诀并列四大奇书,其实有点勉强。

不过师妃暄虔心皈依独孤策,纵然功法有缺陷,也不愁没有前程。

有独孤策帮助推演、完善功法,师妃暄坐进死关,也能破关而出。

不会像许多慈航静斋的前辈,以及后世的一些后辈一样,一坐死关,就真的只能等死了。

观音寺在长安城南郊三十五里处,乃供奉观音的禅院。占地颇广,殿堂巍峨。

不过偌大一个观音寺,此时却静悄悄的,阖寺佛徒,都已消失得无影无踪。

只在宝殿广场中,站着十九个高矮不等、有老有少的僧尼。

正是梵清惠,以及结十八罗汉阵的四大圣僧、了空禅师、少林十三武僧。

大战将临,面对前所未见的强敌,即使以四大圣僧的禅心,此时都不免有些紧张。个个神情凝重,全神调息,做着战前准备。

梵清惠表面云淡风轻,心里也有些微紧张。她仰着修长玉颈,望着空中半圆之月,对月默祷:“大慈大悲观士音菩萨,保佑我等此战一举降伏魔头,光大佛门,造福众生……”

月光下,她完全不受岁月侵袭的面庞,清丽不可方物。那青丝落尽的光光头顶,更在月光下隐现一层莹莹玉光,散发出一种既宝相庄严,又略显妖异的魅力。

正默祷时,广场对面的厚重寺门,忽然吱呀一声,缓缓敞开。

随后便见一身玄黑长袍的独孤策,背负双手,如郊游踏青一般,步履悠闲地走了进来。

师妃暄身着粉裙,头戴精致铜冠,额贴一棱菱形额饰,美若洛神降世,提剑亦步亦趋跟在独孤策身侧。

看到独孤策现身,所有人的视线,顿时同时集中到了他身上。他身边的师妃暄,尽管美若天仙,此时却无法吸引任何人的注意。

便连梵清惠,一双清澈纯净,却心机深藏的美眸,亦紧盯着独孤策,如同看到了降世天魔。

第一卷 253,放下屠刀!妖孽好胆!【加更2/2!求全订!】独孤策坦然自若地迎着众僧注视,缓步走至众僧对面,视线自众僧身上一一扫过,最后落到梵清惠身上,点头微笑:“初次见面,梵斋主好。”

说话时,他上下打量着梵清惠,见这曾倾尽天下,迷得宋缺都受尽情伤的绝色女尼,尽管身着朴素辎衣,但仍难掩其天生丽质、婀娜身姿,眼中不由闪过一抹赞赏。

但更多的,还是灼|热而不加掩饰的侵略性。

梵清惠给他一番打量,只觉他视线有若实质,正寸寸抚过自己的身体。

她顿时心中一紧,知道这位风|流之名人尽皆知的“邪帝”,已对自己起了邪心。

不过她到底是参禅多年的女尼,很快便定下心神,对独孤策合什一礼,说道:“独孤施主,清惠见礼了。”

“免礼。”独孤策坦然受了她这一礼,又朝了空点了点头,“了空禅师,你好。”

了空合什还礼:“了空见过剑神。”

独孤策又看向四位老僧:“这四位法师,便是大名鼎鼎的四大圣僧了吧?”

四大圣僧一一见礼,自报法号:

“贫僧嘉祥。见过剑神。”

“贫僧帝心。见过剑神。”

“贫僧道信。见过剑神。”

“贫僧智慧。见过剑神。”

尽管双方是敌非友,大战更一触即发,但佛门修士的面子功夫,向来做得极好。比起独孤策,都不逊色多少了。

独孤策呵呵一笑,又看向十三位少林武僧:“各位少林禅师,又如何称呼?”

“贫僧志操。”一个五十多岁的老和尚合什致礼,气息之强,不逊杜伏威。

“贫僧昙宗。”这是个四十多岁的壮年和尚,气息同样不逊杜伏威。

接下来众僧一一行礼、报名。气息有强有弱。但最弱的,也是江湖上超一流高手的水平,不逊当初王通寿宴时的跋锋寒。

到最后,一个二十来岁的年轻和尚,上前一步,合什为礼:“贫僧觉远。”

这觉远和尚,年纪虽轻,但修为赫然是最高的,气息之强,与了空禅师不相上下。

这十三位少林禅师,便是在独孤策前世历史上,曾上演“十三棍僧救秦王”的少林武僧了。不过现在李世民有独孤策撑腰,十三棍僧便没机会抱李世民大|腿了。

想要抱上李世民大|腿,首先就得击败独孤策。

话说,独孤策前世历史上,十三棍僧之所以要助李世民,反抗王世充,原因很现实:王世充居然敢征少林寺的税!敢没收少林寺的良田!

你王世充不知道佛爷们从来不交税的吗?

你不知道从来只有佛爷们占别家良田,从未有人敢反过来占佛爷们良田的吗?

还真是反了你了!没得说,操家伙砍人!

另提一句,著名的潜规则:有好媳妇的种好地,有孬媳妇的种孬地,没媳妇的没地种,便是经少林发扬光大的。

独孤策听完少林十三武僧自我介绍,微笑道:“十八位武学高手,再加一位梵斋主。看来当今佛门,最顶尖的一批高手,已齐聚于此了。”

佛门势大,当然不仅仅止眼前这十九位高手。比如独孤策就知道,还有一位擅长九字真言印的真言法师,武功就与四大圣僧相若。

而真言法师之外,还有不知多少隐修的佛门高手。

不过既然是隐修,走的便是苦行一派——不修大庙,不塑金身,托钵化缘,说法渡人。别人不信,也不强求,更不会恃仗武力,强行传法渡化。

至于天下大事,他们就更不会掺乎了。即使秉承慈悲之意,不忍乱兵荼毒百姓,也至多救危济困,守护一方,绝不会来玩扶龍庭的游戏。

对于那样的佛修,尽管道不同,独孤策却也不会反感——百姓是需要信仰的。信仰阵地,你不占领,别人就会来占领。后世华夏大地上,西教东进,星月教、十字教,在华夏大地,拥有数以千万计的信徒,气焰何其嚣张。

为何?因为华夏本土信仰太弱了。

道、儒、佛乃至华夏最根本的先祖信仰,都在朝廷打压下,纷纷凋残,甚至苟延残喘。最后反给西来教派占了便宜。

所以独孤策将来即便灭佛洗寺,也只会针对那些广建殿堂、大塑金身、广占良田、大开商铺,甚至掺合天下争龍,把信仰当作产业来经营的伪佛徒。

“出家人不守清静,处心积虑参与天下争龍。你们啊,真是自寻死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