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遗嘱:李治,皇位是你哥的 第121章

作者:乌呼拉呼

至于辨别百官贤能···这就更难了,这需要长久的相处才能辨别贤庸。

这怎么感觉听起来像是算命?

众臣心中吐槽,不过李世民既然敢这么说,一定是有点依仗,先不着急下定论,看看再说。

“还请陛下教授我等。”

在众人目光各异的注视下,李世民转头将目光对准了李泰.

“此门学问,朕也只会皮毛。还是由太子来教,朕从旁辅助。”

“是!”众人目光齐刷刷的看向李泰,居然让李世民从旁辅助,这可真是头一次啊!

“咳。”李泰有些惶恐的翻开了《数学》翻到了统计学,开门见山的:“废话本太子也不多说,便直接开讲。”

“统计学是通过搜索,整理,分析,描述数据等手段,已达到推断所测对象的本质,甚至预测对象未来的一门综合性的科学。”

这第一句,众人就皱起了眉头。

这啥呀?

科学都这么拗口的?

还是赶忙记下来吧!

一时间,下方齐刷刷的动笔声。

李泰感觉自己回到了学生记笔记的时代,只不过这意思自己是太子,下方的则是重臣。

见所有人都放下笔。

李泰指着这个巨大的棋盘讲述到。

“你们面前的棋盘中,横的格子代表年份,纵代表人口,将棋子逐个放入应对的方格之中······”

他一边说着一边将棋子放入棋盘。

台下的重臣虽然不明所有,但老实的跟着做。

随着棋子越放越多,出现在他们面前的是一折线条。

众人脸色逐渐变化,渐渐的发现了其中的奥妙。

房玄龄满脸惊讶道:“这曲折的部分是三年大旱···这是年突厥来犯,天灾和战争导致人口减少···”

长孙无忌惊愕的说道:“人口,钱粮,良田这三条便意味着大唐的国力。若是将三条一同展现出来,大唐国力起伏便能一眼看出。”

褚遂良眉头紧锁道:“农税,商税,良田···此法可统计官员的治理才能!?”

···

智慧超群的重臣,几乎瞬间就想到了这统计学的好处,毫不吝啬的夸赞道。

“真如陛下所说,这统计学能展示国运兴衰,能辨别贤能之士。”

“若是发觉大唐衰败,便可即使调整国策···,如此一来,大唐可长盛不衰···”

“长盛不衰?”

“长盛不衰!!”

当听到‘长盛不衰’这四个字之后,刚才还议论纷纷的众臣,一瞬间就寂静了下来。

众臣的脑海中好似晴天霹雳,被脑袋都空白了。

参照千年的历史,王朝从没有长盛不衰,而是有兴衰更替的。

每当王朝心衰更替之时,这同时也意味着新旧家族势力之间的更替和妥协。

现在是初唐贞观年。

像是宇文家族之类的已经成为过去式,确认代之的是五姓七望。

但在几百年后,他们也同样会和宇文家族被新的家族代替成为过去。

谁都不想自己的子孙后代,祖宗家业变成别人的。

纵观历史,维持家族长盛不衰的秘密只有一个字‘苟’。

低调的苟着自己强大,苟过开疆辟土的混乱时期,等到安详和平之后,直接表示愿意归顺投降。

比如范阳卢氏就是这么一个家族,地方势力很强,一直苟到现在。

当李世民打到家门口的时候直接开门投诚,他也无奈,只能象征性的封了一个范阳郡公。

用个形象的比喻,这种家族就像是搭乘在王朝这辆马车上的千年老乌龟。

想要弄死它,但它龟壳很硬,难度大操作不来,同时其他家族也会反抗。

一旦太多家族反抗这就直接是动乱了,动乱的他们很可能将马车给弄没了,最后王朝就有翻车的危险。

但是一旦遇上了王朝衰败,它直接下了这个王朝的马车,表示想要换乘。

这样一来,它又一次的白嫖了王朝,家族又苟过了一个朝代的更替。

所以,对于王朝来说,这白嫖是非常难受的事情,但也没有太多的办法。

因为得出这个‘苟’的生存发展,是因为王朝容易翻车,尤其是秦二世,这王朝翻车翻的太厉害了。

所以为了自己的家族保留火种,一直是采取‘苟’住默默发育的状态。

但如今不一样了!

统计图的出现能够清楚的显示国力的增长和降低。

知道国力的增长和降低,这便能分析增长和降低的原因,便能对症下药——能增长的国策要全面实行,导致国力降低的国策要快速的改正。

长期以往,只要一直遵循这个原则,那么国力就能一直长盛不衰。

这就意味着大唐这辆马车将不会轻易的翻车。

想到这,众臣看向李泰目光各异,心中掀起了滔天巨浪,这岂不是意味着大唐千秋万代!?

他们心中思绪转动,有庆幸自己早已经上了车,有藏有私心急切想要回族商讨,也有迫切想要上车的···

“咳。”李世民目光环视了一圈,眼神中露出了犀利的眼神。

这便是他想要的效果——天下归心。

不仅要利益的绑定,更要从思想上让他们转换观念。

展示出王朝的前进的道路,让他们想着同这辆马车一同前进。

而不是让这些家族时刻想着背刺,换乘,苟住···。

不然出力的只有李家,迟早是被累死的。

第119章 长安县试点

李世民一声咳嗽,打断了众臣的思考:“众爱卿,若有意见请尽情发言。”

魏征率先发言到:“臣以为教授统计给文武百官,在朝廷可以在六部设立一个下部,在各府道可以同样设立。

各个府道的统计数据定时上交给朝廷,朝廷经过核实在根据数据进行分析。

便可以得出国策的利弊,人才的贤庸。”

在每个地方都设立统计局,将数据交到长安,核实之后在交给李世民,即使是现在也是差不多的食用方法。

众人都点了点头。

但褚遂良立马了出来反驳到。

“此举看似美好,但是每个地方的都设,此举十分耗费国力,这是其一。

其二每个地方的风土人情,物产粮产等等皆有不同,如何有一个标准呢?

除此外,再加上那地方官员的为人处世,办事风格解释皆有不同,光凭借数据来评判这未免太过无情。”

一个小小的统计图看似对地方的影响没什么,不过是统计一下数据考核一下官员。

但实际上并不是。

想想看,就算是要造反,那就需要囤积大量的钱粮盐铁,兵马武器。

一旦囤积大量的钱粮盐铁,和马匹那本地的物资价格很快就会上涨。

同时大量的征兵,会丧失大量的农民,这些人口得让它会莫名其妙的消失,田地,税收,一系列的全都会受到影响。

如果数据都被掌握的死死的,统计图就会忠实的记录下这一切的变化。

这意味着那岂不是还没来得及造反,自己的实力就已经全都暴露。

没有谁希望自己的实力被摆在李世民的眼前,吏部有一套自己的升迁考核标准,和考核办法。

而统计部一出来就明显影响到了吏部的权力,两者结合起来褚遂良自然是反对的。

众人想明白了著遂良的原因,不过褚遂良话里话外虽然都在拒绝,但是却很有道理。

大唐国土面积很大,设立多少是个问题,施展的形式,费用等等都是问题。

同时南北的气候环境差异很大,这就导致人口数量以及粮食产量税收等有很大的区别,评判官员的业绩很难有一个标准。

外加上每个官员的都有评判的风格和办事的风格,光用数据来评判太无情···各种问题一大堆。

“此话说的有礼。”李世民点了点头,话锋一转说道:“朕众爱卿可踊跃发言,疑问可以慢慢解决。”

“是···”褚遂良心中叹了口气,心中明白这么多的人绝对能够商议出解决办法。

房玄龄也站了出来开口说道:“臣以为可以将统计学作为官员政绩科考办法之一,更公平更直观的端正的展现各地官员的贤能。”

通常古代政绩考核分为两种。

一种是考察,每年由特定的官员考察官员的表现,这关系到升迁。

另一种是考课,这就是对官员的工作效率和年限,这关系到丢官。

两种结合完成最终的考试。

如果考察是上佳,考课也是上佳,三年得到了上上的评价,那么就可以升迁。

为了升迁,官员会不择手段的得到上上的评价。

《封氏闻见录》记载,武则天如意年,要选一批官员。

名单上有一个姓王和方的官员,听从业内人的教导,将自己的名字各自去掉一笔,改成了姓丁和姓士,准备升迁之后改回来。

因为这两个姓,非常的稀少和简洁,在名单上非常的显眼。

但没想到一眼就被看穿了,升迁之路就断了。

一个名字都会影响升迁,更别说收受贿赂之类的了,所以在考核官员的政绩方面,用上统计学会会变得更加的公正,公平一些。

听到房玄龄这么说,褚遂良脸色顿时就黑了,这分明是在打脸。

“不错,房爱卿此言说的有理有据。”李世民笑着赞叹道。

而长孙无忌也开口道:“老臣以为可以将统计学此门学问加入《算经》,纳入科考的范围。”

纳入科考?

众人齐抬头看向眼神在长孙无忌和李世民之间游离。

毕竟统计学可是科学,而现在科考的主流是儒学。

他们怀疑李世民和长孙无忌串通好了,借题发挥将科学也纳入考试的范围之中。

如果是这样,那一夜之间就会多出无数学习科学弟子了。

一瞬间李世民就有些心动了,同时也清楚的意识到了两者之间的教义冲突,这很可能引起更大的麻烦甚至是冲突。

一时间,李世民有些拿捏不定,目光看向了李泰。

李泰在所有人的目光中开口道。

“如论是六部再设下部,还是用来考核官员,又或者是加入科考···从道理上来说,皆是说的通的。

只是统计学作为数学中的一门新学,会有自己的利弊,比如不近人情···等等。

而且作为新学,大部分实行的人都不懂,也不知道如何实行,其中问题诸多。

本太子以为可以循序渐进,先找一个地方成立一个小部然后再人实行。

将他们实行中遇到的困难,解决方法以及经验等等都可以装订成书,避免犯同样的错误。”

“这···”众人听了感觉开始思索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