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开局剥夺朱允炆气运 第17章

作者:刹那月白

第21章 该是开科取士的时候了

钟老听完常升的话,右手虚空一抬。

常升只感觉一道温和的气流从下而上,将他慢慢抬了起来。

于是,对于钟老的实力更为震惊了。

两人之间根本没有任何接触!

这就是传说中的气功?

除了传闻中隐居的剑圣本人,还有谁能有这等能耐?

果然,自己找对人了!

常升起身之后,见到大堂内很多人都在看着这边,于是对老头说道:

“钟老先生,这里人多眼杂,不如请您移步去我们常府一叙?”

老钟思考了一会儿,觉得反正自己也没地方去,这位常公子对自己还算是有礼,便点头答应了下来。

“走吧。”

此时。

钟老头已经猜到了面前这位公子的身份。

姓常,从小在军营中摸爬滚打长大,有个侄儿还叫雄英……

不用说,这位就是大明开国猛将常遇春的儿子了。

至于他请求自己去保护的人。

恐怕,就是当今太子的长子,朱雄英。

……

朱雄英随着朱元璋来到了奉先殿。

爷孙二人有说有笑的,先是聊了会天,接着朱元璋开始批阅奏折。

每个关键奏折在看完之后,朱元璋都会将奏折递给一旁的朱雄英,让他看看,顺便听听自己孙儿的想法。

而朱雄英常常可以道出这个时代没有的见解和想法,让朱元璋惊喜不已。

“不错不错。”

“雄英你的这些见解都是从哪看到的?”

“你爷爷也算是读过不少书了,可你说的这些看法咱还从未见到过。”

在朱元璋看来。

只要是自己孙子提出的想法,那都是好的,不管多么超前,多么惊世骇俗。

当然啦,这些想法会不会实行那是另一回事了。

朱元璋虽然宠爱孙儿,也不会拿江山去做没把握的尝试。

至于皇位传到孙儿一辈他会怎么去折腾……

那他也管不到了,就由他去吧。

爷孙俩批阅了两个时辰的奏折,也不知怎么的,朱元璋在看到一则奏折之后,皱了皱眉,一副十分不悦的样子。

朱雄英敏锐地察觉到了这点,主动开口问道:

“怎么了爷爷,可是有大事发生?”

朱元璋对自己孙子也不藏着掖着,将手中的奏折递了过去,说道:

“你看看这个。”

朱雄英拿来一看,奏折上先是将朱元璋的文治武功夸了一遍,然后在奏折的结尾才显露出真实意图……

想让朝廷重新开科取士,举办科举。

“这些读书人啊,就是死脑筋,我都在早朝里面说过无数次了,如今天下方定,科教不兴,现在不是开科举的好时机……”

“就算开科取士,取的也都是江南的士,朕的大明又不是只有半壁江山,总不能以江南一地的官员去管全国吧?”

“雄英,爷爷想听听你的看法。”

朱雄英想了想,道:

“科举制肯定是要恢复的,皇爷爷你在洪武三年不也亲口说过,‘中外文臣皆由科举而进,非科举者勿得与官’吗?科举选拔人才,总是比察举制要公正的。”

朱元璋大摇其头,说道:

“乖孙,你有所不知。”

“且不说科举中第大多是江南士子,就说洪武四年、洪武五年举办的两次科举。”

“所选出的那些进士,真正的人才又有几人?”

“当官之后,不思进取之人数不胜数,自身堕落,开始贪污之人也是大有人在……”

“咱就不懂……你说这科举到底哪里好了?还不如察举,好歹察举上来的人犯事了,咱可以搞连坐,察举他的官也得同罪。科举说的好听,都是天子门生……咱能有那种不知廉耻,只知道欺虐百姓的门生吗?”

朱雄英苦笑不得道:

“爷爷,孙儿虽然年纪不大,但也知道人不能因噎废食。”

“科举的确是最为公平的选拔人才制度了,至少还可以往后延续千百年……或许后代名字方式会变,但科考几乎不能舞弊,人为影响的概率近乎没有,这样才可以测出士子们的真才实学。”

“再说了,当初开科取士是洪武四年和洪武五年,如今已经是洪武十五年了,这十年都过去了,天下安定已久,可以开科取士了……否则寒门士子该如何出头呢?”

朱元璋被朱雄英说得有些意动,思索一二又有些担忧道:

“可爷爷已经叫停科举十年了,若是贸然恢复,恐怕会有人反对啊……”

老朱天不怕地不怕,最怕的就是那些文人士子跟他扯皮。

他可以理直气壮地惩治贪官污吏,杀人如麻也不怕后人评说,凭得就是内心的底气。

咱杀的人都是乱臣贼子,都是贪官污吏,你们就算是圣人也没理由说咱吧?

但恢复科举又不一样了。

毕竟当初是朱元璋他自己亲口叫停科举的。

若是现在说恢复就恢复,不免会让人觉得这个君王喜欢朝令夕改,没有威信了。

朱雄英知道朱元璋在担心什么,于是故意说道:

“孙儿明白,爷爷你担忧的不无道理。”

“也是,这么多年都是察举荐官,那些文人士子早就紧紧的抱团在一起,举荐自己人总比空降一个天子门生好……虽地域不同,但利益相关的事,总是能让那些士子抛弃地域偏见,去对抗皇命的。”

朱雄英这番话,明面上是在说自己理解朱元璋的担忧。

实际上。

这是完完全全的激将。

简单地说,就是在告诉朱元璋:

你丫是不是怂了?怕了朝中那些士子抱团了?

要是换做他人说这话,估计老朱早就反应过来这是激将,然后将那人砍了。

可偏偏。

说这话的是他的大孙子。

老朱这脑袋也就转不过来弯了,一脸怒意道:

“对抗皇命?”

“谁敢?!”

“那些所谓文人士子,哪个的权势不是咱老朱家赏他们的?还对抗?”

“反了他们了!”

“朕说一他们敢说二试试?”

“朕明日就下旨,布告天下,重开科举……殿试时间,就定在三年之后!”

“乖孙儿,科举既是给大明选士,也是咱老朱家的大事,不出意外,这些选出来的进士,今后你和你爹都是要用的。”

“这事就让你爹,让太子去牵头办,你有时间也跟在后面学学,长长见识。”

第22章 魏国公徐达求见

常府。

自从常遇春和太子元妃常氏过世之后,常府可谓是门庭冷落,除了往常经常走动的一些武官,几乎再无什么人登门拜访了。

常升带着钟老来到了常府的会客厅,将其引见给了自家的二哥,同时也是常遇春的长子,如今的郑国公——常茂。

常茂是知道一些消息的,本来还想着去打听打听这位姓钟的世外高人的下落,没想到自己的三弟这么争气,直接将人家给请过来了。

常家两兄弟立马将钟老奉若上宾,以礼相待。

双方寒暄一番之后。

老钟看常家对自己态度如此恭敬,心里不免得有些好感,便开口道:

“常升公子在来的路上已经对老夫说了,希望老夫出面,保你们的外甥,是吗?”

常茂连忙拱手道:

“是的,我们兄弟两长姐早逝,她就留下了这么一个儿子,所以我们兄弟俩都希望外甥能够安然无恙地长大。”

“奈何这位外甥的身份实在是尊贵,我们虽然是亲舅舅,一年也见不上几回,更别说保护他了。”

老钟点了点头,摸了摸下巴上的胡须道:

“老夫知道,这位身份尊贵的人物,想必就是当今的皇长孙,朱雄英殿下是吧?”

常氏兄弟二人对视了一眼,接着纷纷点头:

“咱兄弟俩知道瞒不住老先生,要保护的人就是当今的皇长孙。”

“如今的太子妃为吕氏,又生有一子朱允炆,吕家与我常家向来不对付,吕氏为人度量狭小,所以我们恐怕雄英会遭受不测……”

老钟听完之后,无奈地摊开双手道:

“二位实在是高抬我了。”

“我虽然懂些武艺,以前也闯过元庭的皇宫……但我又不是宫内人,要如何在吕氏的手中保全皇长孙?”

“你们总不能指望老夫独闯大明皇宫吧?如今那皇宫内可是有不少侍卫高手的,我虽不惧,但这也不能保护皇长孙啊。”

常升道:

“当然不是,不需要老先生入宫。”

“我们得到消息,皇帝陛下将于几日之后带着雄英出宫玩耍,游历江浙一带……这一路上可以做的文章那就大了去了……”

常茂也点头道:

“我们担心吕家会派人在路上暗害雄英。平日在宫内,眼线众多,吕氏投鼠忌器……但这次出宫,吕氏正好可以把自己摘出来,就算雄英出事,也和她没有半点关系。”

老钟听完之后点头道:

“这么说也有些道理,在宫外动手,的确是容易成功多了。若是让老夫出手,别说是朱雄英了,就算是朱皇帝,恐怕也活不下来。”

这话说的。

吓得常氏两兄弟背后一凉,差点没忍住冲上来捂老钟的嘴。

这老头,说话咋这么不经过大脑思考呢?

这种话能说的吗?

常府指不定就有宫中外派的探子,万一给听了去汇报给朱皇帝,那他们常氏兄弟基本上可以和自己的脑袋说再见了。

还好,老钟似乎也觉得不妥,便不再多话,只是说道:

“可以,这两日老夫就住在你们常府,等他们出宫,我一路护送他便是。”

常茂擦了擦额头上渗出的冷汗,道:

“多谢前辈了,到时我们会给老前辈准备一个恰当的身份,这样您就可以随身保护雄英了……前辈可还有什么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