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登基为帝,开局陆地神仙 第96章

作者:鹤舞

朱由检缓和了暖阁内气氛,淡笑道:“福城学堂国策,是为国朝储备人才的绝佳手段,是必须进行的!”

“陛下…”

“多谢…”

两道声音同时响起。

前者。

是何阁老焦急想要表达意见。

后者。

是刘阁老被肯定后的喜悦感激。

但。

都没有说完。

就被朱由检给打断了。

“让朕说完!”

朱由检笑容收敛,两手微微下压,示意两位阁老坐好,继续道:“进行是进行,但不是以现在的手段进行!

朕和内阁,必须正视福城学堂国策带来的种种问题!

朕先从学堂本身说起,建造学堂和书籍纸笔墨,这些钱,国朝出的起,就无需再提!

难点!

在聘请先生上!

主要是在开蒙先生上!

朕倒是想问问众阁老,真的觉得凭借读过的圣贤书,就能治好一国吗?就能解决平日的柴米油盐酱醋茶吗?”

此问。

直指学问本质。

圣贤书。

可以明理。

可以晓礼仪。

可以懂善恶。

可以知羞耻。

等等。

可这些。

是偏向于虚幻的。

这其中。

可有一项告诉百姓,该如何填饱肚子,该如何不为明日生计发愁?

可有一项告诉官员,该如何做能让天下太平,该如何做能抵御外悔?

都没有!

也不会有!

因为。

如果有,霸如大秦就不会倒,如果有,强如大汉就不会灭,如果有,盛如大唐就不会败。

“臣启陛下,学圣贤书,做圣贤事,如此,天下才能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盛世,方可期。”

叶首辅硬着头皮道。

当了官。

才知道学了那么多年的圣贤书,在治理一国上发挥的作用是多么有限。

而那句“半本论语治天下”是多么的滑稽和可笑。

但又不能不为圣贤书站队,这是儒学,传承了数千年的儒学。

作为儒学的一份子,立场迫使之下,只得说出这等违心之言。

“叶相!”

“臣在。”

“朕问汝,汝可是饱读圣贤书之人?”

“圣贤之书浩如烟海,臣只是略知一二。”

“学的一二圣贤之书,那叶相,必然做了一二圣贤之事!”

朱由检发出灵魂拷问,冷声道:“可否讲于朕知?”

叶首辅愣在当场。

何为圣贤之事?

在春秋中有明确表述,即三不朽。

立功、立德、立言!

这。

上哪去做啊?

真做了。

不就立地成就圣贤之位了吗?

“看来,饱读圣贤书如叶相,也无有做出圣贤之事!”

朱由检等到叶首辅低头不语,继续道:“以叶相的身份地位,以叶相的通熟圣贤之意,亦不能做出圣贤之事,或者,仅能约束己身!

叶相,朕说的对吗?”

“臣…臣……”

叶首辅额头渗出冷汗,磕磕巴巴不能言语。

这无法回答啊。

回答对。

那就代表圣贤书,于国朝百姓而言,只是约束道德所用。

那就没必要学这么多年圣贤书了。

开蒙用的书籍,弟子规里面的内容,就足够人约束自我道德所用了。

回答错。

在御前违背内心,公然扯谎,有的是“好果子”吃。

“叶相回答不了朕这个问题,那么,回答朕另外一个问题,百姓日常所用最多的,是哪些学识?”

朱由检没有继续施压,漠然道。

响鼓不用重锤。

“算术和地舆。”

叶首辅忙声道。

算术。

是家家户户天天皆会用到的。

买个油盐酱醋也会算花了几文钱。

是应用最广泛的学识。

没有之一。

地舆。

也叫地理。

这人人皆会用到。

毕竟。

只要出门。

总就要认清方向。

也在地舆范围之内。

“嗯!”

朱由检点点头,威声道:“所以,朕意欲废除八股文,改变科举制度!

将圣贤所学,改为国学一课!

又增添算术、地舆二课!

卿等以为如何?”

语不惊人死不休。

废除八股文,改变科举制。

众阁老仿佛同时挨了一记重锤,头脑有点发昏。

科举。

有人认为是起源于汉朝的察举制,是科举制的前身。

有人认为是起源于隋朝的隋炀帝创建的进士科。

有人认为是起源于唐初那近乎完整的考试,明经、秀才、进士诸科,具备了定期举行、分级考试、分科取士、择优录用之后,才算是科举。

但不论如何。

科举制至少有了千年的历史。

吾皇。

说废就废了?

“陛下,此事可否再斟酌斟酌?”

叶首辅喉咙滚动,艰难道。

刚在说福城学堂国策的事。

怎么就转到废除科举上面了呢?

这单独拿出来,变成一道国策建议都可以了。

“朕无需考虑,内阁拟个章程,把废除科举的国策呈入宫中,朕来加盖玉玺!”

朱由检决议道。

态度很坚决。

内阁打报告,皇宫批条子,这事,成了。

“陛下,国学、算术和地舆,在国考中的比重,各自是多少?”

叶首辅身体歪斜,颤抖道。

心里怀抱着些微期许。

只要国文占比高。

就相当于添加两门课。

影响不大。

反正国朝士子已经学的够多了。

再多点累点而已。

年青人嘛。

上一篇:带着系统来大唐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