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登基为帝,开局陆地神仙 第104章

作者:鹤舞

东厂是破落了。

但又不是一点脾气没有。

是不是不发火,真把人当傻子啊?

“记吧,记吧。”

沈指挥使无所谓道。

真说起来,目前锦衣卫的势力,数十倍于东厂,被记恨,随便。

“好了!”

刘阁老出手叫停,叹息道:“我会在上书请诸王入京的奏折中,将此事详细述说,等陛下圣意决断!

实在不行,我就提着天子剑,一剑一个,把亲王郡王全砍了!”

“猛还是阁老您猛!”

第88章 训诫内阁,绊脚之石

翌日。

刘阁老呈上奏折。

详尽阐述了皇族在“清丈田亩,还地于民”中,是绊脚石的存在。

谏言,请诸王入京。

予以圈禁或者杀戮。

以解国策执行压力。

并。

请划拨两千套神器给予两厂一卫,用以解决国策执行中可能出现的危险。

显然。

这道奏折已超出臣子本分。

迫害皇族,昭然若揭。

“众阁老在哪?”

朱由检看完,面无表情道。

凡是奏折。

内阁中皆会记录。

并会封存。

以供后来史官对该朝内阁的评价。

在编写该朝皇帝、内阁阁臣之间的故事,从而有个侧面参考。

于是。

为了在后世的形象。

国朝内阁阁老,皆养成了翻阅大事奏折的习惯。

同时,可以及时掌握国朝发生大事,面对皇帝问询时,心中提前做好腹稿或准备。

换句话说。

除了那些急奏和某些阁老刻意隐瞒的奏折。

内阁阁臣翻看奏折的时间,是早于皇帝的。

“清丈田亩,还地于民”国策,虽暂未施行,仅是有限数人清楚。

但在内阁里。

属于人人皆知的大事,这样的奏折,只要刘阁老没有刻意隐瞒,众阁老已然全知。

面对这般“大不敬”的奏折,众阁老能无动于衷就怪了。

“回皇爷,阁老们在午门前等候。”

魏忠恭声答道。

作为皇帝近侍太监,对四道未施行的国策心知肚明。

结合呈上奏折的人,和众阁老的表现,不难猜出是关于“清丈田亩,还地于民”国策,出现了重大转折。

对宫内宫外多了几分关注。

“宣!”

“吾皇圣安!”

众阁老从午门走到东暖阁,顾不得身体劳累,躬身见礼道。

“朕躬安!”

朱由检颔首,顿了顿道:“坐下聊吧,魏忠,搬几把凳子来!”

“谢陛下。”

众阁老谢恩道。

落座锦凳上,照常不敢坐实,随时准备起身,回答陛下询问。

“内阁对这道奏折,持的是什么态度?”

朱由检右手轻叩了下奏折,轻声问道。

最是无情帝王家。

根据前身有限的记忆。

最早的记忆,那时祖父万历帝还没死,与群臣在储君之争上,闹得特别僵。

祖父更爱八叔朱由崧。

即现在福王。

于是对待父亲泰昌帝,和皇兄天启帝,以及自己,都不怎么好。

俗话说:“上有所好,下必甚焉。”

所以。

父亲的兄弟姐妹们,纷纷疏远了父皇、皇兄和自己。

在那幼小的心灵中。

没有一刻感受到属于亲族带来的温情。

父亲是皇太子不假。

可无人敬畏和尊重。

母亲不受父亲所宠。

父亲在祖父那受了气,满腹牢骚,母亲稍有不对,就会遭到父亲责骂。

五岁的时候。

母亲郁郁而终。

可能。

感受最大的温暖。

是皇兄带来的。

父亲子嗣不少,但活下来,没有早夭的,只有皇兄和自己。

两个幼儿兄弟抱团取暖,或许,是那时唯一的亲情。

父亲登基为帝。

不足一月猝然驾崩。

皇兄继位,无数亲族的关心纷至沓来。

可那。

真能算是亲情吗?

甚至。

这些人能算是亲人吗?

自己真正的亲人。

从头到尾只有父母和兄长,以及皇嫂。

如今。

父母和皇兄皆崩薨了。

唯有皇嫂是亲人。

其他的。

不过是有着稀薄血缘的族人,有着对皇权窥视之心的群狼。

而今。

灵魂魂穿。

又是陆地神仙。

国朝不败自己不败。

皇族的存在。

甚至影响了国朝发展。

没有丝毫亲情,又是长生路上的绊脚石。

该怎么做呢?

“此乃陛下家事,臣无法回答。”

叶首辅起身,代表内阁答道。

主意是出了。

但决定权必须在皇帝手上。

再多说,就是罪过了。

“众阁老不是常说,皇家无私事吗?”

朱由检眼神古波不惊,轻笑道:“怎么到这不敢说了?”

阁老们沉默。

皇家也是人。

怎么可能没私事?

只是有些事官员想干涉,扯出来的借口。

不能当真。

“阁老们既然回答不了朕的问题,在午门前等候是为何?”

朱由检眼神逐渐犀利,沉声道。

出了个难题。

却没有解决难题的办法。

内阁的事做得好啊。

众阁老,“……”

午门等候。

是料定陛下看完奏折,必定会召见内阁。

上一篇:带着系统来大唐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