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之我是蒋纬国 第96章

作者:飞星骑士

裕仁天皇犹如老僧入定般面无表情、一言不发。

载仁亲王和杉山元大将耐心等待了五分钟,最后轻轻地试探性询问道:“陛下,帝国军已准备就绪、蓄势待发,只等陛下您金口一开,便为帝国千秋伟业进一步奠定万世不拔之功。

臣等望陛下恩准!”

许久之后,载仁亲王和杉山元大将清楚地看到裕仁天皇缓缓地点了点头。

怀着狂喜的心情,载仁亲王和杉山元大将向裕仁天皇行礼并告别。

得到天皇“圣意”等于得到了先斩后奏的尚方宝剑,以杉山元大将为首的日本陆军总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展开了全面的战备工作,为保证能速战速决和一击必杀,“北支那派遣军”得到了来自关东军和驻朝鲜军的精锐部队的不断编入,在第二次平津战役正式爆发时,日军华北派遣军下辖第1、第2共两个军,其中第一军下辖第2、第7、第20师团,第二军下辖第5、第10、第14师团,另有派遣军总司令部直属的独立第11混成旅团、临时航空兵团、宪兵部队等附属部队,地面部队包括6个甲种师团和1个独立混成旅团,总兵力达到18万。

派遣军总司令官是寺内寿一大将,派遣军总参谋长是在七七事变中逃得性命但成为光杆司令的河边正三少将,第一军司令官为香月清司中将,第二军司令官为西尾寿造中将。

平津二市乃至整个华北,即将迎来真正的残酷血战。

第144节 回宁(1)

日军大举调动的同时,中国军队也在争分夺秒地积极备战。

战事爆发后注定首当其冲的平津二市正在第29军的官兵们和二十多万平津当地青壮年劳工们的挥汗如雨下修建着完善而坚固的城防工事,张家口、延庆、涞源、沧州、通州、保定等平津二市后方和侧翼的军事要地也雨后春笋般遍地开花地修建着城防工事,故宫里的文物国宝被搬迁一空,运往大后方。

所有的战备工作中,最麻烦的就是迁移人口,特别是平津二市的二百多万居民。

他们刚亲眼目睹国军痛快淋漓、干脆利索地消灭了好几万日军(日军被消灭的人数在居民们口口相传中被越来越夸大),现在却又号召自己背井离乡,隐然间表明了平津在接下来是守不住的含义,不得不让居民们陷入惊愕和一种心理上的排斥中。

宋哲元只得亲自出面,同时邀请吴佩孚等一批平津地区社会名流,动员百姓们离开即将迎来恶战的平津前线,并且以身作则做出表率。

但总体而言,这项工作进行得比较坎坷艰难。

根据蒋纬国的构思,从平津和冀北撤离的居民暂时先前往冀南的邯郸、邢台一带,如果国军在平津前线崩溃,再组织难民们迁入晋南豫北。

7月11日上午,蒋介石给宋哲元发来一封措施很推心置腹的电报:“…中央已决心运用全力抗战,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以保持我国家之人格。

…华北胜败全在兄与中央共同一致,无论战和,万勿单独进行,不稍于敌方以各个击破之隙,最后胜算必为我方所操。

请兄坚持到底,处处固守,时时严防,毫无退让余地。

今日对倭之道唯在团结内部、激励军心,绝对与中央保持一致,勿受敌欺则胜矣!”

与这封电报一起发来的,还有蒋介石拨给第29军的三百万元军费和一批武器弹药。

宋哲元此时也已经完全下定了抗战决心,他立刻给蒋介石发去了一封慨然誓言抗战到底的回电,并在当天下午正式对外发表守土抗敌的通电,表示“我守土有责,不得不正当防御”。

中日全面大战已经如箭在弦、无可避免。

蒋纬国在平津和冀北一带转了好几天,通过实地考察和亲眼观看,他发现:国军中基层官兵大部分还算是士气较高、饱含热血,不过,这种士气在一定程度上只是“一时血气之勇”,就像蒋纬国自己,开战前豪气干云地声称要杀多少日军,但真的上战场,立刻就两腿发软了,因此国军各部队的“士气较高”其实不是很乐观,估计投入实战后,很多官兵会本能性产生畏战退缩心理;除此之外,国军弱点还有很多,一是装备落后、火力低弱,二是兵员素质差,大部分士兵不但没参加过实战,并且也没有接受过真正的、完善的、严格的正规化军事训练,至于实弹打靶射击,人均十次都不到(第918团官兵在参战前人均实弹打靶射击超过五百次,狙击手们更是人均高达三千次),三是几十万大军内部派系林立、各怀心思,四是指挥不畅,因为这几十万大军就是一锅大杂烩,有的是中央军,有的是西北军,有的是东北军,有的是小西北军,有的是晋绥军,表面上看似都听命于中央,实际上各有各的“主子”,各自为政、各自为战、各行其是,配合无从谈起;五是部队里存在很多中饱私囊、贪污腐败的丑恶现象,造成基层官兵得不到足够的经费,修建工事的经费也被贪污,使得修建出的工事都是豆腐渣工程,另外,不少部队存在吃空饷问题,比如一个师对外宣称有一万人,实际兵员人数只有六千人,这样,部队主官就可以白白地多捞到四千人的薪饷资金。

不仅如此,一些高级将领三心二意,甚至跟日本人暗通曲款。

“这么多的弊端!难怪在原先历史上打得那么差劲!”蒋纬国越发现问题,心情越沉重。

蒋纬国一直在竭尽全力地改善中国军队,尽管他拥有各种优势,但也无法把浑身千疮百孔的中国军队进行浴火重生、脱胎换骨的大清洗。

平津前线的国军部队比起即将大举来犯的日寇,拥有的优势恐怕就四个:一是人数多于日军,二是拥有山河城市的地形优势,三是得到本国民众同胞的支持,至于第四个,就是空军了。

蒋纬国估计华北战场上的空军力量肯定会起到远超过原先历史上的重大作用,虽然不能狂轰滥炸日军,但起码能减少中国军队被日军飞机狂轰滥炸的次数和力度。

蒋纬国很想继续留在平津前线,为保卫华北而尽到自己的力量,但他确实要返回南京了,一是他很清楚即将打响的华东战场在战略上的意义要超过华北战场,华东战场更需要自己去发挥“未卜先知、料事如神”的“超能力”,二是他老爸蒋介石已经连续发来七封催促电报。

本来,蒋介石要求蒋纬国带着第918团和第10炮兵团一起返回南京,但蒋纬国苦口婆心地据理力争,好说歹说才让蒋介石同意把这两支部队留在华北战场上。

部队带不回来也就算了,蒋介石可不希望蒋纬国也不回来。

临走前,蒋纬国尽力而为地给华北前线又做了一件好事,消除了一个隐患。

7月15日中午,宋哲元邀请第29军所有高级将领齐聚北平市怀仁堂,商讨第29军的扩编事务,因为蒋介石已经发来明文命令,打算把第29军连同已抵达平津前线的几支其它地方军合编为第1集团军。

接到宋哲元的邀请后,第29军所有师旅级将领欣然前来怀仁堂,毕竟众人心知肚明,第29军变成集团军,军长宋哲元就成了集团军司令,而接下来的自己等人,师长会成为军长,旅长会成为师长,既然升官的好事,当然是敬谢不敏。

但在会议上,参会的蒋纬国突然掏出一份命令,指着现场众人里的一个中将:“石将军,根据军委会得到的可靠情报,确凿无误地证明你暗地里联络日寇、密谋叛国投敌,因此军委会下令将你逮捕!”

早就在怀仁堂门外伪装成卫兵的孙涛等人立刻子弹上膛地冲进来,逮捕了被蒋纬国点名的这个中将。

现场众人大哗。

被蒋纬国下令逮捕的是冀北保安军司令、第181师师长石友三中将。

石友三瞠目结舌,被这个突如其来的变故震惊得不知所措,同时骇然无比,他确实暗藏联络日本人的心思,但还没付诸行动,居然就被蒋纬国“一眼看穿”,不得不让他惊骇万分。

回过神来后,石友三惊慌失措地喊道:“冤枉!”

蒋纬国懒得废话,直接一挥手,孙涛几人用枪指着石友三,同时拿出绳子将其五花大绑,最后在石友三声嘶力竭的喊冤声、求饶声、咒骂声中将其拖了下去。

“二公子,这…”宋哲元等人都惊诧不已地看着蒋纬国,同时,宋哲元猛地意识到自己被蒋纬国“利用了”,自己召开这个会议,其实让蒋纬国顺水推舟地当了一次鸿门宴来使用。

“诸位长官请勿多心!”蒋纬国笑容满面地道,“石友三暗地里联络日寇、密谋叛国投敌,证据确凿、铁证如山,所以军委会不得不将其逮捕!”

宋哲元等人点点头,倒也没有太大的情绪波动,一来这个石友三既然是一个不定时炸弹,如果他在接下来的平津大战中突然间临阵倒戈、叛国投敌,带来的祸害就难以估量了,二来宋哲元等人对石友三本来就没什么好感。

石友三此人奸猾无信、反复无常,曾先后多次投靠冯玉祥、阎锡山、蒋介石、汪精卫、张学良(后期还有日本人和中共),但又先后翻脸背叛,被时人讥讽为“倒戈将军”。

中原大战期间,石友三原本站在冯玉祥那边(石友三原本就是西北军的骨干将领,但已经两次背叛冯玉祥),张学良出兵助蒋后,石友三立刻见风使舵地投靠了蒋介石和张学良,在冀南豫北获得一大块地盘,但他贪心不足,在九一八事变前两月背叛张学良,结果遭到张学良和蒋介石的联合镇压而全军覆没,狼狈逃到韩复榘山东省避难,接着在日本人支持下以及利用华北局势复杂的机会,摇身一变,成为暗中听命于日本人的“冀北保安军司令”,七七事变爆发后,他的部队被改编为第181师,虽然不属于第29军的序列,但暂时受宋哲元指挥。

怀仁堂会议前,石友三接到宋哲元的邀请并透露了部队要扩编的事情,急于扩大势力的他立刻前来自投罗网(在原先历史上,石友三的第181师被扩编为第69军),结果被蒋纬国顺手解决。

蒋纬国解决石友三的原因是无需多言的,铲除华北战场的一个隐患。

五天后,被带上火车押往南京的石友三“因在火车上意图跳车逃跑且抢夺卫兵枪械导致其在混乱中被卫兵枪械走火击中,伤势过重而不治身亡”。

会议结束时,蒋纬国悄悄找到佟麟阁、冯治安、张自忠等几名坚定抗战的第29军将领,低声且严肃地提醒道:“第9骑兵师师长郑大章和‘察北保安军’司令孙殿英这二人也有点立场不稳,你们一定要盯着这两人!”

佟麟阁等人都心头惊愕,但他们可以肯定蒋纬国此话不是空穴来风,因此齐齐点头:“我们心里有数了,二公子,谢谢你的提醒!”

7月17日下午,怀着各种复杂的幽思,蒋纬国带着杨梅、萧爻、孙涛等人,登上北平至南京的火车,准备离开华北前线,返回南京,投身即将爆发的华东战场。

站台上,杜聿明、孙立人、齐学启、廖耀湘、赵志华、彭孟缉等军官都非常恋恋不舍地送别蒋纬国。

众人心情十分伤感,因为眼前这种离别可不同以往寻常,一来此时已是战争时期,二来众人都是军人,这种离别搞不好就是生离死别,说不定这次还能谈笑风生,下次就已经阴阳相隔了。

“大家多保重啊!”蒋纬国很动感情地道,“下次见面,我希望大家都一个不少,以后打败了日本人,我们还要一起去日本赏樱花、喝清酒、登富士山呢!”

杜聿明等人都苦涩一笑,蒋纬国此话说得有点“大言不惭”,但也符合他的风格。

“建镐啊…”杜聿明也没说什么客套话,他单刀直入,“我们这两个团何时回南京?”

蒋纬国看着杜聿明。

第918团和第10炮兵团目前在名义上归属宋哲元指挥,在接下来会归属薛岳指挥,但不管是宋哲元还是薛岳,这两个团的真正主人都只是蒋纬国,这两个团什么时候撤离平津战场,不是宋哲元或薛岳说了算,而是蒋介石或蒋纬国说了算,主要就是蒋纬国的态度。

哪怕宋哲元或薛岳下达一万个死命令,蒋纬国动动嘴唇,这两个团都会撤离。

“光亭大哥、诸位…”蒋纬国显得非常坦诚,“我们是军人,职责就是杀敌卫国,所以,尽到职责就好,我希望在南京等着你们凯旋而归!”

杜聿明苦笑:“凯旋?其实我们都心知肚明,平津肯定守不住的。

罢了!”他叹口气,“反正第918团是你创建的,在我手上打光了,也只不过是把你给我的东西还给你而已!建镐啊,我丑话说前头,第918团真的打光在平津前线,你可别怪我,别怪我们!”

“话也不能这么说,如果你们没干掉一万个小鬼子就打光第918团,我可是会狠狠地怪你们的!”蒋纬国半开玩笑半认真。

“我们会努力的!”齐学启神色很激动,“建镐,你也多多保重!”

杜聿明仍然不依不饶:“建镐,你就直接跟我说一个底吧!部队伤亡率达到多少时我们就可以撤退了?”

蒋纬国凝神思索,最后给出了一个很悲壮的数字:“达到八成的时候!”

杜聿明、孙立人、齐学启、廖耀湘等人都神色肃然而决绝:“我们明白了!”

蒋纬国点点头:“好了,送君千里,终须一别。

诸位,我走了!”

在杜聿明等人的频频挥手示意中,蒋纬国踏上了返回南京的道路。

火车开动时,蒋纬国脑子里闪过一个后世的网络贱格表情:“装完x就跑,真tmd刺激!”蒋纬国暗暗苦笑,“我确实如此,捡便宜地打了几个胜仗,现在,真正的大战恶战即将到来,我却独自跑了!不过,我也不是真的跑,淞沪战火可要比平津战火猛烈多了!唉!天降大任啊!”

当蒋纬国从平津前线返回南京时,同一天,蒋介石在庐山正式发表了著名的《最后关头》公开演说和严正声明:“…再没有妥协的机会,如果放弃尺寸土地与主权,便是中华民族的千古罪人。

如果战端一开,那就是地无分南北,人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皆要抱定牺牲一切智决心。

我们只有牺牲到底,抗战到底,唯有牺牲的决心,才能博得最后胜利。

…”从而代表国民政府正式表态准备全面对日开战。

“日本人啊,我会让你们后悔发动这场战争的!”蒋纬国在心里坚定地发誓。

第145节 回宁(2)

一九三七年七月二十日这天上午,中国首都南京迎来了一支让金陵全城沸腾的刚从前线归来的将士。

早上七点不到,就有不少从各个渠道得到消息的市民在南京城的主要大街上望眼欲穿地等待着传言中刚刚在平津前线杀敌无数、凯旋归来的英雄部队,到八点时,这个消息已经在南京全城各地传得沸沸腾腾,满城百姓自然不会错过这个机会,更不用说传言中还有被俘的、活生生的、稀罕程度堪比大熊猫的日本兵可以看,九点时,南京简直是摩肩接踵、万人空巷。

十点时,在数十万南京市民“千呼万唤始出来”中,一支由百余辆军用卡车组成的队伍缓缓地从南京东南处的光华门进入城区,顿时,全城瞬间沸腾。

这百余辆卡车里,约有一半乘坐着身上不同部位包扎着绷带的国军伤兵,剩下的五六十辆汽车里,四五十辆满载着各式各样的战利品,令人眼花缭乱的日军武器在车上堆得满满当当:三八式步枪、十一式轻机枪、九二式重机枪、八九式掷弹筒、九七式迫击炮、九二式步兵炮等等,还有很多非常引人瞩目的太阳旗、日式军刀,甚至还有七八辆已经被打得报废的日军九四式坦克被汽车拖曳着进城,这些已经让南京市民们欢呼雀跃、激动不已了,而更让市民们欣喜若狂的还是车队里最后的十几辆汽车,车厢里站着一个个荷枪实弹、威武不凡的中国士兵,用手中刺刀看押着车厢里一个个垂头丧气、神色麻木、被绳索捆绑着手脚的日军俘虏。

“国军万岁!国军必胜!”

“抗战到底!收复失土!”

“中国必胜!日本必败!”

震耳欲聋且狂喜至极的口号声霎那间响彻南京全城,道路两边的南京市民们无不激动得高呼口号,很多人甚至喜极而泣。

这其实不奇怪,七七事变爆发后,日本首都东京一片喊打喊杀声,中国首都南京同样一片群情激奋、热潮如火,特别是热血学生和爱国青年们,更是以杜鹃啼血、刺心切骨之势强烈请求国府对日开战,洗刷国耻、收复失土。

作为中国的首都,南京的抗战气氛甚至都不亚于最前线的北平和天津,天天都有大规模的民众请愿活动和游行示威。

另一方面,南京各界里稍有头脑的人都知道,如果中日开战,地理位置并不处于内陆的南京很有可能会成为日军的进攻目标,正因为这样,所以南京市民们虽然一方面渴望国家对日开战,一方面也非常迫切地希望本国军队能节节胜利,既是为国家,也是为自己的安危。

说得难听点,东京市民和南京市民都要求开战,但肯定都不希望敌军飞机把炸弹丢自己头上,只希望战争在离自己很远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