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之我是蒋纬国 第575章

作者:飞星骑士

第665节 境外战局(1)

从一九四二年春末夏初时开始,中国进入了“埋头发展、闷声发财”时期,与此同时,德国、日本、意大利等国与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国继续在世界大战的泥潭里互相撕咬着越陷越深,两大阵营厮杀得战火连天、血肉横飞。

中国跟德日意等国自然是属于同一个阵营,但中国同时又跟美英澳等国处于非敌非友的微妙状态,此时的中美关系、中英关系就像原先历史上二战期间的苏日关系,虽然各自属于两大不共戴天的阵营,但互相却“井水不犯河水”,也类似于原先历史上珍珠港事件爆发前的中日关系,虽然已经大打出手,但互相却没有宣战。

中国这种“左右逢源”的战争立场一方面让德日意始终把中国当盟友,另一方面也让美英澳始终没有正式地把中国当敌人,前者离不开中国,后者则不想让自己再增加一个强大的敌人。

蒋纬国等中国高层忙得不可开交,德国高层和日本高层同样忙得不可开交,在蒋纬国忙得团团转的同时,欧洲、大西洋、太平洋、大洋洲、印度等战场已经先后爆发了多场大战。

五月份,南京军结束中东战事后,中东战场上的德意联军和新加入的西班牙军队联合在北非战场上发动了一场新的大战:直布罗陀战役。

德意西三国联军的此战目的是夺取一直被英国人牢牢掌控着的直布罗陀海峡,该海峡是连接地中海和大西洋的咽喉通道,战略价值、军事意义、经济效益都极高,但让西班牙人沮丧的是,该海峡北部是西班牙最南部,该海峡南部是西班牙的殖民地、非洲最西北部国家摩洛哥(摩洛哥处于法国和西班牙的瓜分状态中,面朝直布罗陀海峡的该国北部地带是属于西班牙的),按道理,该海峡就是西班牙的,可是,该海峡从1704年开始就被英国人霸占了,尤其该海峡的北部,那可是西班牙的本土,本土被异国侵占是任何一个国家都难以容忍的。

希特勒向佛朗哥承诺,德意西三国联军收复直布罗陀海峡后,属于西班牙领土的海峡北部地带完全交给西班牙,而属于西班牙殖民地的海峡南部地带(摩洛哥北部)由德国和西班牙“共管”,对此,佛朗哥自然大喜过望,因此派遣十几万西班牙军队的精锐部队参加了直布罗陀战役。

面对气势汹汹、大举杀来的德意西三国联军,驻守直布罗陀的英军虽然拥有非常完善的工事、非常坚固的要塞以及非常充分的准备,但还是难以抵抗,伦敦方面不得不一边从本土抽调部队增援直布罗陀战场,一边向美国求援。

华盛顿方面知道直布罗陀海峡得失事关重大,因此给予伦敦方面积极回应,美军计划分三批派遣超过10个师前去直布罗陀战场,登陆北非,美军打算先援助英军守住直布罗陀,然后联合英军以非洲西北部为起点,反动北非乃至整个中东地区。

获悉此事后,中国中东远征军在阿拉伯半岛做好了万一德意西联军丢失北非后的迎战准备,同时提供了大量军械物资包括大批坦克、重炮、飞机援助德意西联军,并且打算派遣部分部队前去北非与德意西联军并肩作战,但德意西联军并未因为美军参战和英军援兵抵达而转攻为守,继续保持着节节进取的势头。

德意西联军和美英盟军围绕着直布罗陀海峡展开了持续两个多月的鏖战,双方不只是出动陆军,还出动了空军和海军(德意西联军的海军力量包括被德国海军控制的法国海军),最终,德意西联军获胜,以损失六万余人为代价(意军和西军的伤亡大大地超过德军)攻陷直布罗陀海峡,歼灭美英盟军五万余人。

美军在此战中的表现得跟在菲律宾战场上如出一辙,虽然装备精良,但实战经验严重不足,因此跟德军交手后被打得丢盔弃甲、狼狈不堪,最终和英军一起被德意西联军逐出了北非,若非因为美英联军掌握着大西洋的制海权,使用舰队撤走了被德意西联军几乎赶下海的部队,踏上北非的美军必然要因为被德军打得无路可逃而全军覆没。

直布罗陀战役结束后,美英军队在非洲已经不存在能够威胁到联盟国的武装力量。

在直布罗陀战役进行期间,美军同时展开了一项重大行动。

美军一边向北非派遣部队,一边向英国本土、爱尔兰、丹麦所属的格陵兰岛、丹麦所属的冰岛、丹麦所属的法罗群岛(该群岛已在西欧战事结束后被英国海军占领)派遣部队、展开登陆。

美军占领格陵兰岛、冰岛、法罗群岛是为了巩固其在大西洋北部的控制权,占领爱尔兰除了相同的目的外,还是为防止虽未加入联盟国(主要是因为加入联盟国后得不到德国的直接援助)但立场极度亲德反英的爱尔兰成为德国进攻英国本土的跳板和基地,爱尔兰军民进行了激烈的反抗,最终因为实力悬殊而失败,至于登陆英国本土的美军,自然是为了联合英军一起守住英国本土,防止英国沦陷,登陆英国本土的美军主要是飞行员、防空兵等技术兵种,并且带来大批飞机和防空炮。

大批美军战斗机、防空炮进驻英国和英国空军并肩作战以及大批美军舰艇和英国海军并肩作战,使得德国对英国本土展开的“无限制潜艇战”和“战略大轰炸”被蒙上一丝阴影。

在西欧战事于1941年11月份开始后,德国海军就开始了对英国的无限制潜艇战,由于准备充分(德军此时用于无限制潜艇战的潜艇的数量比原先历史上多得多),取得平均每月击沉超过80万吨、最高甚至达到140多万吨敌方船只(绝大多数是没有武装力量的商船、货轮)的辉煌纪录,特别是在对美宣战后,美国在短短两个月内就损失了60多万吨船只,不可不说是惨重,但德国海军潜艇部队司令邓尼茨心知肚明,德国对美宣战后,德军潜艇战绩虽然继续不断上升,主要是因为袭击目标增多、活动海域扩大加上美国暂时缺乏防备德国潜艇的经验和技术而导致的,而事实的另一面是:德军潜艇的损失数量也在慢慢地上升。

这意味着,随着时间的推移,德军潜艇想要获得相同的战果,付出的代价会越来越大。

邓尼茨对此有些担忧。

同样感到烦闷的还有德国空军总司令戈林,他的飞机和邓尼茨的潜艇陷入相同的处境:战果是丰厚的,并且战果还持续着一定地增长,但德国空军的飞机损失数量也在明显地上升。

有鉴于此,德军统帅部里发生了激烈争执,有人质疑“德国海军不该放弃水面舰队的重建计划”(实际上就是抱怨德国海军不该听蒋纬国的),但遭到希特勒的呵斥,希特勒说“如果比赛建造水面军舰,德国是无法超越英国的,更何况美英同盟”,不过,有人仍然坚持“如果德国海军一开始就重点发展水面军舰,再加上此时完全被德国控制的意大利和法国的海军以及意大利和法国的造船工业,德意法三国加起来未尝不能在海上战胜英国乃至美英盟军”,但该设想此时已注定是明日黄花、时过境迁,后悔也没用(此时建造军舰完全就是临阵磨枪);对于如何打败有美国全力支持的英国,部分德军高层坚定地坚持继续“无限制潜艇战”和“战略大轰炸”双管齐下的路线,坚信如此早晚能摧毁英国,部分德军高层认为原先的“用潜艇和战略轰炸机摧毁英国”策略有些墨守成规,必须要与时俱进,美国陆军航空队和美国海军舰队跟英军并肩作战,使得德军潜艇和战略轰炸机损失越来越大,眼下,苏伊士运河和直布罗陀海峡已被拿下,地中海完全就是联盟国的内湖,地中海内的意法海军舰队完全可以开出地中海,和德国海军舰队合兵一处,三国联合舰队加上德国空军的支持,未尝不能直接登陆英国本土,到时候爆发开的英国本土战役就是用德军的长处(陆军)对付美英盟军的短处(陆军),既能摧毁美国在英国本土建立的并且数量越来越多的军事基地,也能彻底地征服英国。

对于这两个截然不同的方案,希特勒犹豫不决、摇摆不定,他曾征询了蒋纬国的意见,蒋纬国不大支持“德意法三国海军联合舰队加上德国空军的支持,直接让德国陆军登陆英国本土”的计划,他是存在私心的,他希望德意法海军舰队以后能被德国租借给中国海军用于对付日本,不希望德意法海军舰队损失在大西洋上,所以他给希特勒的回复里表态“不赞成”。

就在希特勒难以取舍的时候,英国人帮助他下定了决心。

1942年5月5日,美军为了报复日本,对日本本土发动了“杜立特空袭”(得到中国的暗中协助),此空袭后,美国上下一片欢腾,民众人心大定,军队士气大振,英国高层受此启发,决定如法炮制,对德国展开英国的“杜立特空袭”以此鼓舞英国民众的人心和英国军队的士气。

需要说明的是,自西欧战事爆发后,英国空军就断断续续地袭扰德国本土,轰炸目标主要是德国本土东部的资源区和鲁尔工业区,但由于德军严阵以待、保护严密,所以英军战果不大,德国损失轻微,英军飞机没有针对德国本土的城市即平民进行轰炸,一是英军难以做到,二是英军高层认为轰炸城市不如轰炸资源区和工业区,三是英国高层觉得杀伤德国平民是违反国际战争法、日内瓦公约的并且损害英国的名誉和英国军队的荣誉(英国前任首相张伯伦就多次公开宣布“即便敌国军队伤害了英国的平民,英国政府也绝不会卑鄙地袭击敌国的平民”),然而,英国高层此时的信念已经动摇了,因为德国空军的战略轰炸机群在空袭英国本土时确实是轰炸英国的军事设施、造船厂、兵工厂、港口,不刻意地轰炸英国的城市和平民区,但因为战略轰炸机打击能力强大,所以展开轰炸时不可避免地波及大量英国平民,累计炸死炸伤几万英国平民,以英国空军轰炸机部队司令亚瑟·哈里斯中将为代表的一批英军高层坚定地主张“以牙还牙,轰炸德国的大城市,给德国平民造成惨重伤亡”“既然德国空军把炸弹扔到英国平民的头上,那我们就有权力也把炸弹扔到德国平民的头上”。

因为众多的原因,最终,英国空军下定“空袭德国本土并且以德国本土大城市为目标”的决心。

经过一个多月的缜密策划后,英国空军于6月10日凌晨时分动用了200多架兰开斯特重型轰炸机(英军新式轰炸机,载弹量高达近十吨)、哈利法克斯重型轰炸机(英军专门为夜间轰炸设计的新式轰炸机,载弹量近六吨)空袭了德国本土北部的汉堡和不莱梅,甚至有十多架轰炸机一路飞向东南,飞到了柏林上空并且投下了几十吨炸弹。

英军此次空袭完全是以德国的城市、德国的平民为目标,损失很大,由于德军飞机拦截、防空炮打击、机械故障、迷航、恶劣天气(英军特地挑选了一个下雨和起雾的凌晨)而损失了足足一半飞机,但炸死炸伤德国平民超过三千人,给德国高层造成了巨大的心理震撼。

希特勒得知此事后勃然大怒,一方面狠狠地训斥了戈林,一方面召开三军高层会议,一锤定音地决定了“在继续对英国和美国展开无限制潜艇战以及对英国本土展开战略大轰炸的同时,积极地整合德意法三国海军的水面舰队,德国空军同时要着手做好全面配合的各项准备事务,最终让德国陆军登陆上英国本土,消灭英国,确保德国本土万无一失”,此战略计划被定名为“海狮计划”。

根据这项计划,德国海军开始逐步减少潜艇的建造数量,转而投入鱼雷舰和鱼雷艇的建造(德国海军准备跟美英海军在英吉利海峡打一场海上大战,建造战列舰、巡洋舰、航空母舰肯定来不及了,所以学习中国海军的做法,建造容易建造、建造周期较短但攻击力十分强劲的鱼雷艇以及相当于放大版鱼雷艇的鱼雷舰),德国空军同时加大了针对敌方军舰进行攻击的俯冲轰炸机和鱼雷攻击机的生产。

德军一边继续跟美英盟军展开着空战、潜艇战,一边则展开登陆英国本土的准备事务;英军方面,仍然以保住英国本土为首要目标,对于澳大利亚、新西兰甚至加拿大,已经默认美国正在取代英国对当地的影响力和控制力,对于印度,完全鞭长莫及,只能任其自生自灭,对于英国在非洲、中东、东南亚等地的辽阔殖民地,英军同样鞭长莫及,只能暂时忍受当地被联盟国瓜分;美军方面,在对德战场上,以保住英国本土为首要目标,暂时不考虑在非洲进行第二次登陆,更加不考虑在欧洲大陆展开登陆,同时加大对苏联的秘密援助,支持苏联东山再起;至于在对日战场上,美军以保住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为首要目标,并伺机消耗日军军力,逐步地跟日军争夺太平洋的制海权。

德军在欧洲、非洲、大西洋上打得热火朝天,日军也在亚洲、大洋洲、太平洋上打得汗流浃背,并且日本陆海军都因为“战争的客观需求”而得到实力上的不断增加。

日本陆军原本共有20个师团(近卫师团以及除了第16师团的第1至第20师团),跟美英展开大战后,日本陆军趁机向中德要求进行第四次扩军,中德表示允许,因此日本陆军又新建10个师团,番号是第21至第30师团,总计30个师团(除此之外,日本陆军没有独立旅团、独立联队等其他部队),并且每个师团都是两旅团编制,兵力达到3万以上,再加上附属的炮兵部队、装甲兵部队、航空兵部队等,日本陆军的正规军已经突破了120万人,不仅如此,日本陆军实际上还有比正规军人数更多的预备役兵员,只不过受限于财力上的吃紧,日本陆军才没有豢养更多的部队。

在跟中国军队大战了一年零三个月后,又近距离地观看了中国军队、德军、苏军、英军、美军之间的战斗,日本陆军自然学习到了很多东西,并以南京军和德军为榜样进行效仿和学习,对自身进行改进,日本陆军的这30个师团都进行了针对性的建设,有的师团是“步兵师团”,有的师团则是“战车师团”(相当于南京军和德军的装甲师),还有的师团是“机甲师团”(即机械化装甲师团,相当于南京军和德军的机械化步兵师)、“两栖战师团”、“热带山地丛林战师团”、“寒带雪地战师团”、“沙漠战师团”等,其编制和部队构成越来越类似于南京军,比如日军的炮兵、骑兵、战车兵(坦克兵/装甲兵)都不再独立组建,而是分散进各师团里,老牌师团有炮兵旅团、骑兵旅团,新建师团有炮兵联队、骑兵联队等,跟德军、南京军一样愈发重视战车(坦克)的日军此时已经组建了专门的战车师团,其整体战斗力和综合战斗力都得到了很大进步。

日本陆军此时分为三大集团:本土军、北方军、南方军。

北方军规模最小,只有三个师团,本土军规模比北方军略大一点,有四个师团,南方军规模最庞大,拥有二十三个师团,其中,一个师团驻扎在菲律宾群岛,两个师团驻扎在印尼群岛,十个师团在印度作战,十个师团在澳洲作战。

从战事难易程度看,印度肯定比澳洲好打得多,英军战力低下,印军战力更加低下,并且得不到英国本土或美国的援助,而澳军(包括新西兰军队)战力却十分强劲,美军虽然战力不高,但财大气粗、装备精良,但日军投入印度的兵力跟投入澳洲的是一样的,原因很简单:英印军虽然比美澳军好打得多,但印度人口太多,足足有三亿四五千万(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三地人口总和,不包括缅甸和锡兰人口,因为缅锡二地已经被中国占领了,另外印巴北部的克什米尔地区和印孟东部也有一大部分被中国占领了),自然要派很多军队过去才能管得过来,至于澳洲,虽然澳大利亚人只有七百多万,但因为不好打,派很多军队也是自然的事情。

由于印度战场上的日军“只需数量不需质量”,日军的十个师团只有两个是老牌师团,其余八个都是新建师团;澳洲战场上的日军正好倒过来,只有两个是新建师团,其余八个都是老牌师团,从而“既保证数量又保证质量”。

5月6日,日军“印度远征军”先头部队在印度东部的处于南京军控制中的吉大港登陆,继而向印度东部内陆地区大举进攻,日军后续主力兵分两路抵达,一路在印度东部继续登陆,另一部经中国西兰省(锡兰岛)在印度南部登陆,最终打算会师于英属印度首府德里。

值得一提的是,日军打印度并不是“单干”,而是有帮手的,正是南京军扶植起来的并交给日军的“印度国民军”,因此英军那边是“英印军”,日军这边是“日印军”,两支印军都声称“自己是真正的属于印度人民的军队,对方是奴役印度的列强军队的走狗帮凶”。

这场日英印度战事爆发后,英印军完全不是日印军的对手,连战连败、丧师失地、望风披靡,日印军则是战无不胜、高歌猛进、所向披靡,不少日军高层甚至这样感慨道:“中国很大,印度也很大,但中国不好打,印度却好打无比,并且印度的自然环境、地理条件比中国更好,可惜,天照大神偏偏把中国安排在帝国的附近,没有把印度安排在帝国的附近!”

短短两个月,日军便攻占了印度东部全境和南部全境,攻城拔寨、掠地千里,占领区累计超过150万平方公里的,并且两路日军还在印度东南部的比莱、赖布尔地区完成了会师,合兵一处,扑向德里。

英印军总指挥韦维尔上将知道伦敦总部已经放弃了印度,整个人万念俱灰,伦敦高层发给他电报,声称可以派潜艇来印度把他接回英国会送去澳大利亚。

韦维尔拒绝了,他回复道:“我和你们一样可以放弃印度,但我无法放弃在这里为捍卫英国的尊严和利益而浴血奋战的我的部下们,除非你们可以把他们跟我一起接走,否则我是不会一个人离开的,我是不会抛弃我的部下们的!”伦敦方面当然不可能把韦维尔和他的部下都从印度接走,因为印度四周几乎都在联盟国势力的包围中。

在下定了战死在印度的决心后,韦维尔整顿部队,把英军主力都撤退到、集中到德里,打算与日军展开“德里决战”,他知道德里肯定沦陷,所以准备跟所有英军一起战死在德里。

动员大会上,韦维尔动情地对部下军官们说道:“伦敦方面准备派潜艇把我接走,但我拒绝了,因为我要和你们一起离开或一起死在这里,很显然,我们是无法一起离开的,那我们就一起死在这里吧!孩子们,我绝不会离开你们、抛弃你们的。

我们在印度不但是孤立无援,并且插翅难飞,日本人凶狠、残忍、野蛮,向他们投降等于把脖子洗干净让他们砍,落入他们手里后会生不如死,与其投降后被日本人活活地折磨死,不如光荣战死!为了大英帝国,战斗!”

被日军逼上绝路甚至是死路的英军因为走投无路,爆发出破釜沉舟的决心和意志。

英军准备展开德里决战,日军一边在准备攻打德里一边则在忙着搜刮印度。

印度地大物博、人口众多,油水自然丰厚无比,虽然日本高层意识到“必须要用怀柔手段对待印度人,只有这样,印度人才会心向大日本帝国”“帝国军在印度境内必须做到秋毫无犯、匕鬯不惊”,但日本政府此时财政严重吃紧,急需通过战争手段掠夺到外国的大量财富,自然而然,日军在印度境内肯定不会跟印度人做到“军民鱼水情、军民一家亲”,况且日军本来就不是什么文明军队。

在得到东京高层的指示和默许后,印度境内的日军对印度人展开了一场场“支持日印亲善的物资征集”“为解放印度进行募捐”等活动,也就是“日军态度客客气气、礼貌温和地跟印度人要钱要粮要物”,通过一番连哄带骗,日军确实在印度征集到不少财富物资,但跟东京高层预计的相差很大,印度人当然不会把全部家当支持日军,大部分人都是“意思意思地给一点”,自然而然,为了征集到更多的财富物资,根本就不耐烦“陪着笑脸当乞丐”的日军开始使用强硬手段,态度也变得不客气起来,从笑里藏刀的索取变成明火执仗的抢掠,流血事件迅速爆发开、弥漫开、扩散开,露出真实嘴脸的日军对印度人强取豪夺、横征暴敛,不肯交出财产的印度人轻者被打得血肉模糊,重者被刺刀捅死。

日军的蛮横态度立刻激起了印度人的反抗,而印度人的反抗又让日军进一步地被刺激得凶性大发、本性毕现,没多久后,日军占领区内便血流成河,不少原本还欢迎日军的印度人都悔恨莫及,到处是日军在用武力搜刮着印度人,流血事件越来越多、越来越频繁,杀了人的日军在见了血后,立刻凶性一发不可收拾地干起了各种恶事,杀人杀得上瘾,同时便是大面积的强奸。

杀人放火、奸淫掳掠…日军在印度境内彻底撕掉了“解放者”的面具,干起了他们最擅长的事,甚至有地方因为当地印度人协助英军、反抗日军或在日军占领当地后对日军搞暗杀、偷袭、破坏等行动而遭到日军屠城和大屠杀。

东京高层虽然十分恼怒前线军队“狗改不了吃屎”,但不得不承认,“让前线军队放开手脚展开‘征集’后,帝国从印度获取的财富确实像滚雪球一样地大大增加了”。

日军在印度境内杀人如麻、无恶不作,如此暴行肯定刺激得越来越多本来亲日反英的印度人重新变得亲英反日,更加让英军同仇敌忾、众志成城。

德里城内,韦维尔上将满意地看着这座城市在几十万军民齐动手下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变成一座大型堡垒,“当年中国人在南京就是把日本人打得死伤惨重、被迫撤退的,也许…我在德里也能做到,可是,我真的能做到吗?”韦维尔上将忧心忡忡地暗忖,他随即转念一想,释然地笑了,自己本来就打算死在这里了,早死晚死又有什么区别呢?

“将军!有一个自称可以带给您获胜办法的人来找您!”副官急匆匆地跑过来,在稍微顿了顿后,副官看看四周,压低声音,“是一个中国人!”

“中国人?”韦维尔上将眉头一拧、心头一动。

五分钟后,韦维尔在他的地下指挥部内单独接见了来客。

日军完全掌握着印度战场的制海权和制空权,德里已遭到日军轰炸机群多次轰炸,韦维尔不得不把他的指挥部移至地下。

“你是谁?”韦维尔用他的独眼冷冷地看着来客,他憎恨日本人,同时也厌恶中国人,作为一个典型的西方人、白种人、高傲的英国人,他素来蔑视东方人、黄种人,特别是这场世界大战爆发后,他更加憎恶以中国人和日本人为主体的东方黄种人了。

韦维尔跟大部分的英国高层一样,一方面痛惜中日抢占了英国的大片殖民地,一方面认为中日只是在乘火打劫,打击英国的是德国,中日只是落井下石,所以德国是强盗,中日只是小偷。

众所周知,小偷比强盗可恶,强盗作恶好歹是凭本事,小偷作恶只是偷奸耍滑,靠的时候手段,不是靠实力。

“时至今日,我从阁下的语气里仍然听到和从阁下的表情里仍然读到以阁下为代表的无数狂妄自大的英国人对中国的藐视!”客人露出一种毫不掩饰的奚落和挖苦,“你们英国人此时活像清末中国人,明明已是穷途末路、任人宰割,却还带着‘天朝大国’的可笑优越感!”

“我很忙!请你有话就直说!”韦维尔语气冷冰冰、硬邦邦地说道,他看着对方,露出看苍蝇一样的表情。

“好的!”客人耸耸肩,露出懒得跟韦维尔计较的不屑表情,“本人是中国海外部调查统计局中南区区长刘企,我眼下的角色是蒋纬国将军派来与阁下进行接触的秘密特使!”

“蒋纬国?”韦维尔的独眼里露出狐疑的目光,“他找我有什么事?他是特地派你过来看我的笑话的吗?哼!”

“没错,蒋纬国将军特地派我过来看你的笑话,顺便在不情不愿中打算帮你一把!”

“蒋纬国到底想干什么?帮我一把?他什么意思?”韦维尔隐隐地感觉到了什么。

“事情是这样的,虽然我们中国跟日本联盟了,但我们觉得吧,印度战事持续得越久越有利于中国,将军阁下您抵抗得越顽强既越有利于英国也越有利于中国,所以呢,蒋纬国将军不介意帮帮您,虽然他讨厌你们英国人的程度超过阁下您对我们中国人的讨厌。

韦维尔将军,您的军队之所以被日本人打得落花流水、抱头鼠窜,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军队士气低迷、意志消沉,二是没有外界援助,武器特别是重武器,还有弹药,都十分匮乏。

但现在,您的军队已经不存在第一个问题了,因为您部下的小伙子们已经刻骨铭心地知道日军是一支多么没有人性的军队,向他们投降是死路一条,还不如壮烈战死,可是,您的军队还存在着第二个问题,英国本土对你们是爱莫能助,美国人对你们也是鞭长莫及,但我们,可以援助你们很多很多的武器装备、弹药物资,印度的四面八方都是我们的地盘,陆海空都畅通无阻!”

韦维尔呆住了,半晌后,他沉声问道:“这是不是你们跟日本人串通起来的诡计?”

刘企哈哈地笑起来:“拜托!您也太看得起自己了!您现在已经是陷入绝境,您的全军覆没只是早晚的事,用的着诡计吗?韦维尔将军,我们的运输潜艇、伪装货船就在阿拉伯海,随时可以开到卡拉奇(英属印度西南部的大型港口城市,在后世属于巴基斯坦),潜艇里和船上满载着你们急需的军火弹药,另外,我们还在克什米尔地区也早早地为你们准备好大量军火弹药,只要您愿意,现在就可以派人去拿了,并且…”刘企嘻嘻地笑起来,“那些武器保证不会让您的士兵用得不习惯,因为都是货真价实的‘英国制造’,还有一部分是‘美国制造’,日本人绝不会起疑心的!”

韦维尔愣了愣,脸色变得很不好看,他知道,中国军队手里的英国武器都是从马来亚战场上缴获的,美国武器都是从夏威夷战场和菲律宾战场上缴获的。

这件事十分讽刺,中日联合攻击美英,但中国军队却把缴获到的美英武器在暗地里给英军用来打日军。

刘企取出一份文件放在韦维尔面前的办公桌上:“具体的囤货地点以及军械的种类和数量,各种资料都在这里了,我们早就为你们准备好了那些东西了,您直接派人开汽车或火车去搬就好了。

对了,放弃这个不切实际的‘德里决战’计划吧,您应该把您手里的数量越打越少、得不到补充的部队都撤到印度西部(巴基斯坦),拿着我们提供的军火、弹药、物资,慢慢地展开反击,别担心,我们会做好您背后的输血管和军火供应商的!”他笑着走出门去。

韦维尔心里犹如打翻五味瓶地看着面前的文件,他知道,自己已经成了蒋纬国的棋子,但他别无选择。

第666节 境外战局(2)

七月十五日,由于英军不战而退,攻打德里的日军轻而易举地占领了德里,日军的“印度远征军”(正式番号是印度方面军)司令官木村兵太郎心花怒放,认为“敌军慑于皇军之无敌武威而不敢抵抗,故弃城而逃”,一边急不可耐地给东京方面发去捷报,一边命令部队大吹大擂地举行入城仪式。

欣喜若狂的东京方面随即高声大气地宣布“帝国皇军解放印度之伟业已取得决定性胜利”。

接下来的一个多月内,充斥德里的是黑暗恐怖的血雨腥风。

木村兵太郎原本就是一个残暴不仁、嗜杀成性的武夫,先前他纵容部队在占领区内大开杀戒虽然被东京高层狠狠地训斥了,但由于他纵容部队的另一个结果是让满载财物从印度开往日本的船只数量立刻翻了好几倍,使得正愁财政吃紧的东京高层因此而态度暧昧了起来,加上东条英机竭力地给他说好话(木村兵太郎是东条英机的心腹部下),东京高层最终对他只是不痛不痒地批评了几句,没有给予任何实质性处罚,因此,他愈发地有恃无恐、变本加厉。

日军占领德里后,木村兵太郎宣布“皇军连日来征战杀伐,劳苦功高、筋疲力尽,因此解除军纪,允许自由游玩娱乐,既是犒赏皇军将士,也是让皇军将士可以领略印度风情、饱览印度风光,以促进日印亲善和日印文化交流”。

随着这个冠冕堂皇的命令,十万如狼似虎、凶性大发的日军立刻把德里变成了暗无天日的人间地狱(由于韦维尔先前声称要死守德里,与日军在此展开最终决战,因此木村兵太郎调动了三个师团、超过十万兵力准备强攻德里)。

德里全城群魔乱舞、鬼哭狼嚎,日军不但烧杀奸淫,更是进行掘地三尺的搜刮掳掠,前者是日军自身在发泄兽欲,后者是日军在执行东京高层的命令。

根据《中华英雄报》的报道,“日军无所不用其极地搜刮着印度人的财富,恰巧印度人喜爱黄金、热衷收藏黄金制品,因此日军犹如秋收时的农民般获得一场又一场大丰收,小到妇女身上的金银首饰,大到博物馆里的金银文物,日军统统不放过,就连宗教场所和坟墓也没有逃过日军的洗劫,寺庙里的只要是用金属做成的神像雕塑,不管是金的、银的还是铜的,都被日军拆下来带走,镀金的则被刮掉金皮,不折不扣的‘佛面刮金’。

印度的活人不得安生,印度的死人也不得安息,日军相信印度人在埋葬死者时会跟死者一起埋下很多金银陪葬品,所以到处搜寻坟墓,遍地挖掘坟墓,搞得乌烟瘴气、鸡犬不宁”。

日本政府财政紧张,饥不择食的日本政府对印度这块已经基本掌握在手的肥肉自然不会放过,更加不会客气,虽然日本政府在印度战事前反复盘算“吸取当年帝国和中国进行交战的教训,要对印度采取怀柔手段,不能让帝国军在印度战场上重蹈先前在中国战场上的覆辙”,结果日军还是原形毕露、本性难改,但眼下,东京高层也不在乎了,一来“只有使用粗暴手段才能快速地获得大量财富,怀柔手段是不行的”,二来“英军不堪一击,印军不值一提,加之印度人奴性十足,惯于顺服、懦于抗争,并不具有中国人那样的血性。

对待中国人,皇军手段越严厉,中国人越抗争不屈,但对于印度人,皇军手段越严厉,印度人越惧怕顺服”。

说到底,日本人本来就是伪善的、残暴的,在戴上“亲善”“仁爱”的面具后必然会感到戴得不舒服、不习惯,戴不了多久就扔了,露出根本就藏不住的满嘴獠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