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之我是蒋纬国 第330章

作者:飞星骑士

虽然德中日并没有召开第二轮“三方会谈”,但在德国的努力撮合下,中日双方还是派出了新的代表进行“再次接触”,由于上次三方会谈时,中方三位要员在日本人的济州岛遭到刺杀,日本人自知理亏,所以同意了德国人的安排,把“再次接触”的地点放在了青岛。

日方代表是日本驻华大使川越茂,中方代表是国民政府前任外交部长、现任国防最高委员会秘书长张群,以及张群的儿子、蒋纬国十兄弟最小的“老十”张继正。

很显然,张群代表着蒋介石,张继正则代表着蒋纬国,并且张继正这个儿子实际上要比张群这个父亲更有话语权。

“请恕我方直言!”川越茂神色里五分不满五分艰难地道,“贵方要的太多、太狠了,这让我方非常难以接受...”

“有什么难以接受的!”川越茂还没说完,张群也还没有发言,张继正就拍起了桌子,整个人横眉怒目、气势汹汹,“你们占了我们那么多国土,让你们吐出一部分,你们居然‘难以接受’?混帐!就好像你抢走我一百块钱,我现在让你还五十块,你居然还感到难以接受?根本就是不要脸的强盗逻辑!”

川越茂张口结舌地看着怒发冲冠、火冒三丈的张继正,张群也在旁边看呆了,张继正不但喧宾夺主,甚至还有一股“蛮不讲理”的冲动。

张继正出生于1918年,此时才二十岁,本来就处于最年轻气盛的年龄段,更何况,他死心塌地地崇拜“八哥”蒋纬国,知道蒋纬国被日本人刺杀、眼下还处于随时丧命的危险期,他早就对日本人恨得牙痒。

作为代表来之前,萧爻指示张继正:“只要不骂人,态度越蛮横越好!”因此张继正在在谈判会议上如此暴躁。

被张继正一顿抨击后,川越茂也有些忍不住火气:“我方已经进行第二次重大让步了,可贵方毫无诚意,甚至变本加厉、得陇望蜀,未免欺人太甚了!大日本帝国绝不是任人敲诈勒索的软柿子!大日本皇军...”

“你们的皇军正在战场上被我们大中华军队打得一败涂地!”张继正再次抢话并进行讥讽,“你们在谈判桌上不给,那我们就在战场上拿!恐怕,你们在战场上失去的会比眼下在谈判桌上失去的更多!”

川越茂大怒:“打就打!大日本帝国和大日本皇军奉陪到底!”

张继正同样怒火冲天:“好啊!看看到底谁怕谁!不好好地教训你们,你们真不知道自己究竟几斤几两!什么玩意儿!”

川越茂等日方代表拂袖而去,张继正等蒋纬国代表同样拂袖而去,留下张群等蒋介石代表以及德方代表相视无言、摇头苦笑。

谈判桌上,双方唇枪舌剑、针锋相对、火星四溅;

战场上,双方殊死恶战、以命相搏、尸山血海。

张垣、平津战线上,南京军和日军展开对峙,没发生大规模交火;承德战场上,血火冲天,守城的南京军第17师官兵、空军伞兵旅的伞兵、承德民众以及在城外策应守城部队的南京军机动部队无不拼死奋战,整个承德城“癫狂崩坏、遍地血海、山河震颤、天地动容”,日军发疯地攻击,守军发疯地死守,“白天以阵地战抵挡敌军,晚上则以大规模白刃战主动冲杀敌军,群魔乱舞、人间炼狱,白刃尽赤、雪地尽红,城内城外尸骸如山,死者不计其数”;冀南战场上,南京军为了援助张垣、承德的兄弟部队,不再被动防御,在局部战场上采取了主动攻击。

1月11日晚上,日军第13师团经巨鹿横插向邢台,意欲牵制住包围第12师团的南京军或与第12师团合兵一处,第77师一部奉命拦截第13师团,出击部队乘坐着汽车,由张灵甫、胡琏、黄百韬、吉章简率领。

出击前,张灵甫四人对全体官兵大喝道:“这一战,必须取胜!最起码要杀掉日军一个少将!我们四人在这里立下军令状,做不到这一点,我们四人就集体自杀!弟兄们!我们是谁?”

“南京军!龙魂军!”官兵们怒吼声犹如山呼海啸。

“我们第七十七师的荣誉称号是什么?”

“无敌!”官兵们怒吼声惊天动地、震撼四野。

“这里是巨鹿!”胡琏道,“当年项羽在这里用五万楚军大败四十万秦军!前人可以,我们也可以!”

由于军力吃紧、兵力不足,出击部队只有五千来人,但五千南京军毫无惧色地对日军整整一个师团展开冲击。

无法用言语形容的极度残酷的恶战中,冲击向日军的南京军犹如“被恶鬼附体般”勇猛强悍、视死如归并且顽强向前、只进不退,杀得日军人仰马翻、阵脚大乱。

五千南京军几乎战死殆尽,吉章简也在激战中阵亡,但杀伤日军超过七千,硬生生地打垮了第13师团第26旅团,该旅团的第116联队联队长添田浮大佐在混战中被击毙,旅团长沼田重德少将在肉搏战中被蜂拥而上的南京军士兵乱刀砍成肉泥,人头被南京军士兵割下带回去邀功,只有第58联队联队长仓森公任大佐幸存并收拢旅团残余部队。

仓森大佐在事后心有余悸地回忆道:“...他们就像一群疯子地攻击我们,恶狼一样穷追不舍,黑夜中传来的汉语喊杀声让我们不得不心惊胆战,一股南京军追杀了我们足足一整夜,天亮时我们才发现这股南京军只剩下四五百人,但却还在坚持追杀我一个联队,简直就是匪夷所思的事情,但他们就这么做了。

我后来才明白,他们根本就看不起我们,蔑视我们,所以对我们充满精神上的优越感,一头狼为什么不敢追杀一群羊?皇军一个联队勇于追杀支那军一个师,因为皇军强,皇军看不起支那军,南京军一个营勇于追杀皇军一个联队,一样的道理。

这真是可悲可叹啊!”

华北战场上,国军和日军拼杀得难解难分,国军(南京军)凭借着开战时的果断决心、雄烈胆魄以及雷霆万钧的手段,取得了极大战果,在国军转攻为守时,日军虽然竭尽全力地想要扳回一局,却因为国军(南京军)顽强作战而陷入僵局。

不过,南京军毕竟后劲不足够,这样耗下去,一个月后,南京军就要真的撑不住了。

1月18日,就在中日打得你死我活时,一场新的战事爆发了。

交战区域在中国境内,交战一方是日军,另一方是苏军,地点是东北的张鼓峰。

日苏两国在日俄战争前并不接壤,日俄战争后,两国接壤,接壤处就是原属于中国的库页岛,根据日俄两国的条约,北纬五十度以北的库页岛北部属于俄国,北纬五十度以南的库页岛南部属于日本,由于分界线是一刀切,再加上库页岛是苦寒之地,所以两国在库页岛基本上不存在领土冲突;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占了中国东北,虽然伪满洲国不是日本国土,但其实也没什么本质上的区别,日苏两国可以说是全面接壤,领土问题就变得复杂而严重了。

苏俄数百年来一直用各种蛮横的、卑鄙的、阴险的办法强取豪夺中国的领土,导致中俄(苏)领土矛盾既多又繁,遗留下的很多问题被日本“继承”了。

除此之外,领土争端只是明面上的诱因,真正的原因是:日本对苏联怀有极大的积怨和领土野心,苏联在日本侵占中国东北之后愈发地对日本产生了警惕和不安,担忧日本会以中国东北为基地和跳板,在背后打苏联,因此,双方都需要试探对方的虚实,张鼓峰边界争执就是其中之一。

张鼓峰历来是中国领土,但沙俄在于清政府签署《瑷珲条约》时故意玩弄文字游戏,在中文版条约上承认张鼓峰属于中国,但在俄文版条约上偷梁换柱声称张鼓峰属于沙俄,苏联继承了沙俄的领土,也继承了沙俄对别国领土的贪婪,所以揣着明白装糊涂,同样声称张鼓峰属于苏联,从而导致苏军和日军在张鼓峰一带屡屡擦枪走火。

本来,日军的部分强硬派高层已经打算在张鼓峰好好地“教训俄国人”“看看红色俄国人的战斗力到底怎么样”,但随着中日战争的爆发以及日本军队在此战中死伤空前、损失惨重,日本高层担忧“陷入对华对苏的两线作战”“中苏勾结起来,联手对付日本”,所以在张鼓峰问题上变得收敛忍让起来,这件事也随之被延迟拖了下来(在原先历史上,张鼓峰时间爆发于1938年7月底至8月初),日苏双方在张鼓峰一带集结了重兵,先前是准备打,此时是为了防备对方。

1月18日这天凌晨,张鼓峰东北处苏联红军远东方面军某团进行“实弹演习”,该团一个营阴差阳错地因为风雪天气而误打误撞地通过张鼓峰,进入了伪满洲国境内,结果遭到驻扎在附近的日军第4师团第7旅团第8联队的反击,双方大战一场,都死伤二三百名军人。

一石激起千层浪,这件规模不小、性质空前严重的武装冲突事件立刻引爆了苏日双方在张鼓峰的火药桶,点燃了苏日双方在张鼓峰的遍地干柴,苏军随即大量增兵,调动两个师,日军第4师团也全员出动,开赴张鼓峰,准备迎击苏军,吉林省境内的第2、第6师团一起得到了北上增援的命令。

东京高层顿时震惊了,继而更加感到了慌乱,眼下,中国军队正发动着“华北大反击”,中日军队正在大战,并且日军还落了下风,在这个时候,苏日爆发大规模武装冲突甚至互相宣战的话,日本本来就已经极度不乐观的局势必然雪上加霜。

苏日互相宣战的可能性不太大,但是,苏联人肯定会趁机宰割日本人,对陷入中日战争泥潭里难以自拔的日本当局落井下石,搞不好,中苏还会合伙联手一起对付日本,那日本面临的处境就彻底恶化得一发不可收拾了。

柏林方面,希特勒得知张鼓峰事件后欣喜若狂:“太谢谢苏联人了!太谢谢斯大林了!这场武装冲突来得真是太是时候了!”

在武汉的蒋介石和在济南的蒋纬国在得知张鼓峰事件后同样喜出望外,父子俩都知道,这件事对中国是一件大好事。

正在日本境内进行政治外交活动的卡尔·豪斯霍费尔更是喜不自禁地,他急急地拜访了首相近卫文麿、参谋本部总长闲院宫载仁亲王、军令部部长伏见宫博恭亲王、陆军大臣梅津美治郎、海军大臣及川古志郎等日本军政高层和皇族重臣:“看看吧!苏联的威胁就在眼前!日本朋友们,我们早就说了,中日继续打下去,苏联人是最开心的!中国和苏联有仇,日本也和苏联有仇,我们德国同样憎恶苏联,为什么我们三方不联合起来呢?”

对于德国人的这套说辞,众日本高层或赞同或默认,基本上没有人再反对。

张鼓峰事件在这个关键的节骨眼时候起到了“四两拨千斤”般的巨大作用,并且,这起让苏日关系急剧恶化的武装冲突事件爆发得“正是时候”。

1月20日,在德国的调停和斡旋下,日方通过德国渠道通知中国:日本愿立即同中国停战,并且同中国进行新一轮的议和。

此时,张鼓峰的苏日冲突前沿,日军全面后撤,苏军高歌猛进,在日军的忍气吞声中,苏军不但完全地占领了张鼓峰地区,还把附近面积超过五千平方公里的原属于中国的领土也趁机纳入苏军控制中,东京上下和日军上下都恨透了“乘火打劫的苏联人”;

张垣、平津前线,南京军和日军依旧在对峙中,南京军无力反击,日军也无力反扑;

冀南战场上,日军和中国军队(南京军、河南中央军)打得天昏地暗,虽然日军在整体局势上没有太大的失利,但损失兵员数量超过一万五千;

承德战场上,已经持续十三天的承德保卫战仍然在空前惨烈地进行中,日军已经攻占五分之四的城区,但死伤了两万余人,南京军虽然只剩五分之一的城区,但依旧顽强抵抗,第17师拼得油尽灯枯,全师包括伤员在内还有五千人不到,承德民众累计伤亡了六万余人。

青岛的谈判桌上,日方经德方,正式向中国递交了停战议和的最新条件:

第一,日本承认绥远省和察哈尔省已经重新成为中国领土,并且额外愿意归还河北省、北平市给中国(日本人无法接受把属于东北地区的辽宁省归还给中国。

按照日本人的新条件,七七事变后中国沦陷的三省三市里,三省全部归还,三市归还一市,但还保留着北方的天津和南方的上海,这是因为天津上海都是重要的、重大的港口城市,并且,天津属于日军华北方面军的地盘,上海属于日军华中方面军的地盘,让两个方面军能保留着最后的“立足之地”,是为了保全日本陆军最后的颜面);

第二,日本允许让中国军队在库页岛南部驻扎一个团、不超过3500兵力的部队(日本此时的本土包括日本原先本土四岛、朝鲜半岛、琉球群岛、台湾诸岛、库页岛南部,日本人自然不可能让中国军队在日本本土四岛驻扎部队,台湾性质敏感,朝鲜和琉球也都不太方便,所以日本人只允许中国军队在天寒地冻、人烟稀少、荒凉苦寒、交通不便、各方面价值最低、并且跟苏联领土直接接壤的库页岛南部驻扎部队);

第三,德方、中方必须要给日本“足够的”补偿(德国下了极大血本)。

拿到这份日本人的最新条件后,蒋纬国笑了,他真的是很开心地笑了,他知道,虽然这份最新条件还有很多遗憾之处,但是,他确实已经尽最大努力地从日本人那里要回来最大限度的东西了,尽管远远不够,但在目前,确实是“够了”。

日本人原本侵占中国八省三市,如今又吐出来三省一市(绥远省和察哈尔省其实是南京军打回来的,不算日本人主动吐出来的),那么,中国还沦丧的领土只剩下五省二市了(东北四省、台湾、天津、上海),并且,中国军队还获得了在日本本土(虽然只是最次要的地区,并且以前还是中国的国土)驻兵权,这是真真正正的“千年第一次”,各方面的意义都是无穷无尽的。

蒋纬国他确实的是尽力了。

但是,如此丰厚的受益是有一个前提的:中国必须要听德国的,加入德中日三国联盟。

第401节 三国联盟(1)

1939年1月23日,中日正式第二次议和停战。

中日不得不这么做,中国后劲不足,一旦战事拖下去,形势马上就会陷入不利的颓势,日本则后院起火、进退维谷,加上德国的居中调停和大力斡旋,所以中方乐得乘势见好就收,日方唯恐会陷入中苏夹击、腹背受敌的极度不利中,因此虽然吃了很大亏,也被迫借坡下驴。

这场“中日冬季会战”爆发于12月13日,结束于1月23日,前后持续了整整40天,此战中,中方累计投入约45万兵力参战(南京军约25万,河南中央军约15万,另有鲁晋二省数万预备役民兵参战),日方累计投入约23万兵力参战,另有2万余伪蒙军、5万余伪满军协助日军作战,交战区域包括河北、绥远、察哈尔、热河四省,此战是中国军队主动进攻、日军被动防御,双方展开丰镇、凉城、张垣、承德、邯郸、邢台、巨鹿等十多场战役,最终以中国军队获胜而告终。

整场会战,中国军队共伤亡约11万人(南京军伤亡约7万人;伤亡数字包括鲁晋正规民兵,不包括承德临时民兵),其中,阵亡约4.4万,受伤约6.6万,另外有超过10万中国民众死伤于战火(约有8万是承德民众伤亡);日军共死伤约8万人,其中,死亡约3万,受伤约5万,另外有约1.7万伪蒙军和约1.3万伪满军被中国军队歼灭。

中日停战后,随即展开了新一轮的议和。

此时,大局已经水到渠成。

比起第一次议和停战,眼下的第二次议和停战更具有“国际意义”,因为第一次议和停战与德中日三国联盟还没有直接挂钩,眼下的第二次议和停战则完全跟德中日三国联盟挂钩了。

停战,自然议和,议和,就必须要顺理成章地缔结德中日三国盟约。

事关重大,蒋纬国不敢轻率,所以他秘密地坐飞机返回武汉,面见蒋介石。

父子俩再次相见后,父子情深的人之常态自然无需多言,两人都是大人物,眼下又是国家命运走向的关键时刻,所以没有多余时间可以浪费,两人迅速直奔主题。

蒋介石书房内,父子俩展开了一番密谈。

国际局势风云变幻,由于蒋纬国具有“超人的战略头脑和战略目光”,加上事态重大,所以蒋介石跟蒋纬国十分推心置腹。

通过这番长达三个多小时的谈话,蒋纬国很诧异地发现,自己老头子并不是一个只知道玩弄并且精通玩弄权术的政治家,虽然他的军事造诣确实只能说是马马虎虎,但他的战略目光确实颇为精明。

蒋介石一直醉心于借助列强大国的力量结束中日战争,所以他密切地关注着国际局势的变化,并进行反复而深入的思考和分析(过程中肯定得到了国军高层里的战略家、军事家的帮助和辅佐),总结出不少很有前瞻性的心得(以下内容依据来自《蒋介石日记》)。

首先,蒋介石对德国抛弃中国、联合日本已经有了心理准备,德日意轴心国阵营的成立在蒋介石看来,对中国并非太大坏事,甚至对中国很有好处,因为日本单个侵略中国,只是世界的“局部战争”,如果日本和德国、意大利合伙了,性质就变了,意味着德意日要打世界大战了,自然而然,美英法苏肯定不可能再置身中日战争的事外了,因为中日战争马上会变成世界大战的一部分,到时候,美英法苏肯定大力增援中国,还会邀请中国加入美英法苏阵营,搞得好的话,中国甚至能在德意日、美英法苏两大阵营里左右逢源(中国虽然弱小,但无论是德意日还是美英法苏,还是要对中国给予一定的重视的;蒋介石没打算加入德意日阵营,但曾打算以此“胁迫”德国,让德国给日本施压,迫使日本放弃侵华,促使中日议和停战,从而不让中国倒入美英法苏阵营里;蒋介石本意倾向于加入美英法苏阵营,其中一个原因就是“中国在成为美苏共同盟友后,苏联就不方便继续‘渗透’和‘残害’中国了”,但他决定故意拖延时间不加入,以此作为政治筹码“胁迫”美英法苏和德国;在原先历史上,蒋介石于抗战期间曾多次跟日本谈判议和,一方面是因为中国真的熬不住了,他本人也实在撑不住了,另一方面是借此“恐吓”美英法苏,迫使美英法苏加大对中国的援助以防中国真的会降日;另外,在原先历史上,在德意日轴心国阵营正式成立后,有国府高层向蒋介石提议召回驻德大使、断绝中德外交关系,以此向美英法苏表态中国反对德意日结盟,蒋介石给予了明确拒绝;蒋介石最忧虑的就是苏联的态度,他害怕苏联会加入德意日苏四国联盟,到时候中国就真的万劫不复了,并且他担心美国迟迟不参战,英法无法顶住德国)。

众所周知,蒋介石是“亲美派”,但他并不是那种要把美国人当自己干爹的“亲美派”,只因为美国强大,能打败日本,所以蒋介石“不得不”成为“亲美派”。

在蒋介石的心里(根据他在日记里写的),“轴心国狂暴、苏俄阴狠、英美吝啬自私,皆不足为友且不欲余为友,并皆谋为害于我,独占中国”。

可以说,蒋介石并不是真心喜欢美英,他其实对美英很耿耿于怀,因为美英对中国见死不救,甚至还为了讨好日本人而坑害中国人(比如美英迫于日本压力而拒绝向中国出售武器,英国人甚至还在中国抗战最艰苦的时候关闭滇缅公路);另外,蒋介石毕竟是国家领袖,他本人是有强烈自尊心和民族自尊心的,但他曾经被英国人羞辱(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英国的远东殖民地遭到日军威胁,蒋介石曾主动表态中国可以帮英国保卫英国的远东殖民地,其实就是暗示请求中国能加入英国阵营,结果遭到英国印度总督、印度英军总司令韦维尔上将态度骄横的拒绝,让蒋介石深感羞辱,实际上,在原先历史上的二战期间,美英苏三大国虽然都是中国的盟友,但苏联一直就没停止过对中国的强取豪夺,英国则极度蔑视中国,英国首相丘吉尔曾公开宣称“中国只是三流甚至四流的国家”,美国虽然对华态度较为温和,但并没有像蒋介石期望的那样“大力”援助中国,中国得到的美援只是英国、苏联得到的零头。

可以想象,蒋介石其实是怀着极度屈辱的心态领导中国跟在美英苏屁股后面打世界大战的,他多次指示对美外交的军政高层“我们只要美援,不要美国太上皇”)蒋介石最怀有好感的国家并非美国,而是德国(蒋介石其实也算是“亲德派”,但他清醒地知道美国实力比德国更强,所以理智地让自己变成了“亲美派”),蒋介石对德意日三国的反感情绪轻重度并不同,在他日记里是这样写的:“如明析之,则倭当于我为敌意,意大利为恶意,而德则出于无意,惟其本身计不得不然,然余断定德至今对余尚无一定之恶意,故较为可谅耳。

余在此国际动荡最烈之中,唯有力谋自立自强,不倚不求,准备最后之变化。

只要能自立不惧,则幸矣!”(蒋介石在日记里提到日本时基本都说“倭”)可以说,虽然蒋介石对德国亲近日本、疏远中国的行为感到不满,但他认为德国在东亚做的这些都是为了对付德国在欧洲的敌国,德国对中国的冷漠只是出于无奈,是可以理解的,并且德国在德国能力范围内确实最大限度地帮助了中国,另外,蒋介石认为德日关系并不像日本宣传的那样密切,德日只是互相利用的关系而已。

综上所述,蒋介石对美英法并不感到亲近,对苏联充满憎恶和警惕,对日本自然充满仇恨和敌视,对德国则是跟蒋纬国一样充满好感(蒋介石对德国的好感肯定没有蒋纬国那么强烈)。

客观上讲,蒋介石确实不容易,即便在原先历史上,中国跟美英苏成为盟友,中国的处境仍然是憋屈和艰苦的,因为美国采取的战争策略是“先欧后亚”,所以美国对英苏中三个盟友里的中国的重视度是最低的。

斯大林曾承认,“没有美国的援助,那我们就会战败”,相对而言,美国对中国的援助力度只是“维持国民政府不投降”。

宋美龄等中国高层去美国请求援助就像“国际乞丐进行乞讨”一样希望得到美国的“施舍”,充满辛酸、屈辱、无奈。

数字是最清楚的,二战期间,美国援华、援苏的机枪数量分别是这样(不以步枪举例,因为苏联可以大规模地自产步枪,不需要美国援助):美国援华机枪约0.9万挺,援苏机枪超过13万挺,对比一目了然,至于其它物资,差距更是云泥之别。

美国对英苏中三国的援助里,英国得到约71.5%,苏联得到约25%,中国仅仅得到了约3.5%。

是的,美国是帮助中国了,但并没有真正地帮助(特别注意:二战期间的中美关系并不是乞丐和施舍者的关系,施舍者哪怕只给乞丐一块钱,乞丐都不应该嫌少,因为这一块钱是白给的,而中美是盟友,是联合打日本的,中国不是白拿美国钱的,中国是流血流汗做出自己贡献的,中美既是盟友,美国就有责任最大限度地帮助中国,美国给的少,中国嫌少是应该的,毕竟日本也是美国的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