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之我是蒋纬国 第288章

作者:飞星骑士

既然日本人要战,我们就奉陪到底。

实际上,我们能在保留一部分实力的情况下与日军打这场会战的。

父亲,请告诉我,国军精锐部队现在共有多少?”

蒋介石回复道:“约五十个师、六十万人!”

从南京之战爆发到现在已经有八个多月,负责整顿陆军的陈诚在这八个多月里继续战前没来得及完成的整军事务,并且取得了很大成果。

八个多月时间,训练上百万的青壮年新兵,自然是绰绰有余的,最大的问题是武器装备,好在国军的后方兵工厂在战前被蒋纬国加强了很多,所以产量要比原先历史上大出不少。

按照蒋纬国的“精兵”标准,一个步兵起码装备一支中正式步枪(或缴获的三八式步枪或外购的98k步枪)和五十发子弹,并且训练半年,这样的“精兵”,蒋介石手里约有六十万,都是他的命根子,他舍不得拿出来用,生怕赔光。

“您起码调四十个师来参战吧!”蒋纬国也不客气,“另外,这四十个师在来到徐州前都秘密地抽调出三千老兵留在武汉待命!”

蒋介石十分诧异:“为何?”

蒋纬国回复道:“日本人只会看到父亲您把四十个精锐师调来参战,看到番号密密麻麻一大堆,却不知道这些师都留了一部分实力在后方。

一个师到底一万人还是七千人,日本人难道还能逐个逐个地调查?他们只看到国军有四十个精锐师来徐州参战,这就够了!”

蒋介石被蒋纬国说动了。

当日军第10师团攻占台儿庄时,国军第五战区迎来了浩浩荡荡、源源不断的大批援兵,并且清一色都是中央军嫡系部队,密密麻麻的番号让搜集情报的日本人都看得眼花缭乱了。

就以集团军为单位,国军共有30个集团军,其中:第1、第3、第11、第21、第22、第23、第27集团军已经在徐州前线,第2、第4集团军在豫北,第5、第8、第24集团军在浙江,第6、第7、第13、第14集团军在晋南,第12集团军在广东,第16集团军在广西,第17集团军在青甘宁,第25集团军在福建,第26、第28、第29、第30集团军在川渝两湖江西。

正在向徐州开拔的中央军共有五个集团军,分别是第9、第10、第15、第19、第20集团军,这五个集团军总计38个师、8个旅,满员总兵力超过50万。

飞马流星般的“支那军正在向徐州大规模增兵”“几乎都是蒋介石嫡系中央军”的情报让寺内大将等日军高层大喜过望。

“太好了!蒋介石上当了!”“台儿庄之战,让他彻底地被麻痹了!他开始痴心妄想!”“他要跟皇军在徐州展开大决战!”“正是皇军一口气吃掉蒋介石中央军主力的大好机会!”日军高层兴奋不已地弹冠相庆。

鱼入网了,但鱼却太肥太大,不得不让寺内大将在喜悦之余又感到不安,日本人的渔网就这么大,既然钻进来一头鲸鱼,肯定就吃不下了。

得知五十多万中国中央军赶到徐州参战,寺内大将又喜又忧,他急忙向东京大本营请求“起码再增调三个师团的兵力”。

寺内大将的请求让东京大本营深感为难,三个师团、七八万人,不算多,日军有的是人,但是,日本政府此时财力枯竭,完全入不敷出,已经额外养不起三个处于参战状态的师团了,有人没钱,自然没办法打仗。

虽然东京大本营很想拒绝寺内大将的这个请求,但也忍不住“徐州大包围”和“徐州聚歼战”成功后的诱人前景:中国军队中央军主力被基本摧毁,接下来,日军可以轻易地占领河南省、安徽省甚至湖北省,在可能只有两个月的极短时间内吃掉中国二三个省的广大地盘,甚至威逼武汉,到时候,谈判的话,“支那政府完全被帝国政府压制,帝国政府只需让出半个省份地盘就可以让支那政府屈服,并能在接下来的‘德日中三国联盟’里把支那完全变成帝国的仆从国”,继续打的话,“支那政府的临时国都武汉已经在帝国军兵锋前,帝国军想打就能打,完全掌控战争主动权”,继续耗的话,“支那政府的精华国土三有其二都被帝国军占领,耗下去,帝国有足够把握会把支那给耗死,只需一年,支那境内帝国军就可以实现‘以战养战’,还能反哺帝国本土经济,促进帝国本土经济如火如荼增长”。

陆军大臣梅津美治郎中将前去寻找大藏大臣(财务大臣)兼商工大臣池田成彬,要求“立即给陆军增加不少于十亿日元的军费”,池田成彬当时觉得“好像遭到历史上最蛮不讲理的劫匪的狮子大开口似的勒索”。

虽然池田成彬积极地支持日本对外扩张,卖力地发展日本的军工业,但他面对陆军这个天方夜谭般的要求时也不得不给予了拒绝。

“大臣阁下,您即便把您的军刀架在我的脖子上,我也拿不出这么多的军费啊!”池田成彬无可奈何地摊开双手。

“大臣阁下!这是您的职责!请您务必拿出足够的军费!”梅津中将语气温和,但态度强硬,不容池田成彬讨价还价。

池田成彬束手无策,被军方逼得无路可走的他急得抓耳挠腮,他几乎是慌不择路、饥不择食地四处寻找“可以弄到钱”的途径,一方面,他向日本国内的大财阀、大公司高息借款,另一方面,他向国外列强展开贷款。

只可惜,日本在国际上没几个朋友,并且日本政府的“有便宜就占,有账就赖”又穷又横的嘴脸也是众所周知的,因此几乎没有哪国愿意贷款给日本,只有一个国家向日本伸出了“患难见真情的友谊之手”。

这个国家就是不久前刚刚向中国施以援手的苏联。

除了中日两国以及德国,第四个高度重视中日战争、徐州会战的国家莫过于苏联,因为中日战争、徐州会战的结果会给苏联带来暂时不太明显但影响深长的重大影响,斯大林对此深以为然。

斯大林看似跟中日战争毫无瓜葛,看似置身事外,但他实际上一直在不动声色地在局外暗暗地进行各方面的插手。

台儿庄大捷后,蒋介石决定增兵徐州,与日军在徐州展开战略大决战,这个重大情报在第一时间被送到了斯大林的办公桌前,斯大林随即找来贝利亚,两人进行了如下对话:

“贝利亚同志,看来,中国的实际实力是超过我们的预料的!”

“斯大林同志,您说得对,蒋介石其实在暗藏实力,他实际上并未全力以赴地跟日本人作战,因为他想保存实力。

中日战争前,日本人吞并了中国东北,蒋介石却一直隐忍,没有立刻与日本人开战,一方面是他还没有做好最充分的准备,另一方面则是他比起对付日本人更加醉心于消灭中共势力。

可以相信,蒋介石此时还是一样的,他看到在德国的居中调停下,中日很有可能要停战,所以他不想打了,不想拿出他的真正本钱,没有把主力部队投入徐州战场,而是耐心等着议和,然后对付中共!”(蒋介石的这个心理可以参考原先历史上抗战最后一二年,当时的国军已经具备一定的反击日军的能力,但国军却刻意按兵不动,就为了搭美国的顺风车,让美国打败日本,跟着美国一起成为打败日本的战胜国,不再跟日军硬拼,从而保存实力,等着日本投降后与中共爆发国共内战。

“对,另外,蒋介石也可能担心德国没办法完成中日议和,中日战争还要继续地打下去,所以他必须保存实力,用于以后持久抗日。

只不过,徐州的中国军队取得那场台儿庄的胜仗,这使得蒋介石深受振奋,深受鼓舞,他信心大增,所以准备跟日本人在徐州展开决战!”(蒋介石的这个心理可以参考原先历史上的徐州会战,一开始蒋介石没指望李宗仁打胜仗,结果李宗仁用地方杂牌军打出了台儿庄大捷,信心大增的蒋介石立刻急不可耐地向徐州不断调集中央军主力,打算与日军在徐州决战。

“是的,正如您所说的,斯大林同志!”

“看来,事情有些让我们失算了。

中国打败日本,日本打败中国,都不符合我们的利益,我们需要中日打得两败俱伤。

日本人现在非常缺乏经费,也许,我们可以帮帮他们!”

“斯大林同志,您的意思是...”

“贷款给日本人,不过,要掌握分寸。

我们让中国军队更强,同时也要让日本军队更强,让他们势均力敌,这样,他们才会打得都损失越惨重。

中日都元气大伤,都几年内无法恢复,才最利于我们。

打个比喻,中国人和日本人打架,如果他们手里都只有木棒,那么他们不管怎么打,最后的损失都不会很大,但我们如果把他们手里的木棒都换成菜刀甚至手枪呢?”

“我明白了,斯大林同志,您的这个比喻真的是太恰当了!”

于是,在日本方面大出意料中,苏联方面派来特使,主动要求贷款给日本,但不是白给,而是要求日本用中国东北的煤炭、铁矿、大豆、棉花等工业资源和农作物抵债,并且是三倍数额,对此,日本高层自然是求之不得,反正那些煤炭、铁矿、大豆、棉花都是从中国境内抢来的。

苏联方面秘密贷款给日本的资金约有三千万美元,并不算特别巨大,但确实解决了日军此时在军费上的燃眉之急,但是,苏联方面的贷款不是一步到位的,而是分成三批支付。

斯大林这么做,是为了“掌握分寸”,如果日军得到第一批贷款后在战场上还是被中国军队压着打,那斯大林就给第二批贷款,如果日军得到第二批贷款后在战场上与中国军队打平手或者反击中国军队,那斯大林就停止给第三批贷款。

斯大林不希望中国赢,也不希望日本赢,他只想着中国和日本打成平局,在平局中一起消耗掉两国的国力军力。

如果中国弱、日本强,斯大林就援助中国,如果中国强、日本弱,斯大林就援助日本。

获得苏联援助的贷款经费后,日军增派部队的速度大大地加快了,在其国内迅速以第2、第5、第6师团的预备役兵员组建了第102、第105、第106师团,每个师团有三万余兵力,三个师团总兵力约十万,准备投放到徐州战场。

随着中日两军都大规模地向徐州增兵,徐州会战也正式迎来了最高潮。

第357节 决战徐州(2)

锐气,这个词语共有三个含义,一是勇往直前的气概,二是旺盛的气势,三是气势旺盛。

无论是一个人、一个民族还是一支军队、一个国家,锐气都是十分重要的,有了锐气,才会无惧强敌、勇于迎战,没了锐气,即便有战胜敌人的实力,也在精神上缺乏信心、胆怯畏缩,拿破仑说过的“一头狮子率领的一群绵羊可以打败一只绵羊率领的一群狮子”就是这个意思。

在这个1938年的夏天,中国军队的锐气是十足的、强劲的、旺盛的。

中国军队的锐气,是蒋纬国带来的。

一支军队想要拥有锐气,需要什么?需要的是信心,需要的是胜仗。

一支军队如果屡战屡败,哪怕这支军队武装到牙齿,也会锐气荡然,反过来,一支军队如果屡战屡胜,哪怕这支军队只是小米加步枪,也会锐气如虹。

在原先历史上那场八年抗战中,中国军队一开始就很不顺,宋哲元不战而退,使得平津二市和河北省不战而失,韩复榘畏敌如虎,又使得山东省被日军轻取,鏖战三个月的淞沪会战,中国军队损失惨重但战果平平,随后,国都南京被日军迅速攻陷,中央军主力在上海南京这两场恶战中元气大伤,好不容易在徐州会战中取得了一个台儿庄大捷,接着却又弃守徐州,太原会战拼杀了三个月,仍然是丧师失地,武汉会战打了四个半月,还是以失败告终。

中国军队的主力肯定是中央军,不难看出,首先在淞沪会战中,中央军损失惨重、元气大伤,接着在武汉会战中,好不容易恢复部分元气的中央军再度损失惨重,武汉会战后,在1939年底至1940年初的二三个月内,中国军队曾展开了一场“冬季攻势”,也就是著名的“三九年冬季大反攻”,国军累计动用六七十个主力师旅、五十五万余兵力,劳师动众地打了二三个月,虽然也取得一定的战果(国军自称歼敌上万,日军承认被歼数千),但却基本上未能收复一寸国土,还带来了三大恶果,一是消耗了大量国力军力财力物力人力,二是把国军在武汉会战后好不容易再次恢复的部分元气又给打光了,第三个恶果最为严重,就是此战让国军彻底丧失了对日军展开大规模反击作战的勇气和信心,结果,到了抗战最后一二年内,国军明明已经有实力大规模地反击日军,但还是在被动挨打,保存实力准备打国共内战是一个主因,另一个主因就是国军已经被日军打怕了,哪怕国军已经比日军强,国军也没有勇气和信心反击日军了。

中日战争和苏德战争在开始时非常相似,中国军队被日军打得一败涂地,苏军同样被德军打得一溃千里,但苏军在战争中越挫越勇、越战越强,中国军队则在战争中越战越“懒”,最后完全成了一支抱着好死不如赖活念头、就等着搭美国顺风车成为战胜国的无能之师。

为什么?就因为锐气丧尽。

但眼下,因为蒋纬国,一切都不同了。

平津会战、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南京会战,这四场大战,国军都表现出色、战果丰硕,特别是南京会战,南京城孤城、南京军孤军面对几十万日军的狂猛攻击,屹立坚持至今不倒,杀伤日军三十万,战果辉煌得堪称奇迹,而这些,不但极大地摧毁了日军的实力,还极大地振奋了中国军民的士气、人心、信念、信心,最终汇聚成了中国军民无惧日本人的勇战锐气。

因此,眼下与日军展开这场徐州会战乃至徐州大决战,参战的中国军队士气高昂、锐气旺盛,特别是此战前的台儿庄大捷,更是进一步地给参战中国军队打了一剂强心针,“必胜!必胜!”汉语怒吼声响彻在徐州战场上。

日军直接投入徐州会战的兵力总计6个师团,并且这6个师团都是经过加强的,总兵力约20万人;中国军队直接投入徐州会战的兵力超过80个师(一半是地方军,一半是中央军),总兵力约80万人(实际总兵力约70万人),另有几十万民工协助军队作战。

至于交战区域,徐州会战囊括了苏北、鲁南、豫东、皖北,总面积十万平方公里。

德、苏、美、英、法、意等列强大国纷纷把密切的目光投向徐州,因为这是一场“中日两国军队累计投入100万兵力参战的大决战”“此战结果极有可能直接决定中日战争的最终结局”“此战对东亚格局乃至世界格局都必然产生重大影响”“日本会不会因为此战而衰落,中国会不会因为此战而崛起,一切都即将揭晓”,各国报纸不约而同地把中日徐州会战作为进行连篇累牍报告的连载头条新闻。

徐州会战在规模上、意义上都已经超越淞沪会战,成为抗战以来的“第一大战”。

若按照参战兵力数量进行排列,五场会战由大到小的顺序依次是:徐州会战、淞沪会战、平津会战、太原会战、南京会战。

实际上,徐州会战已经不只是会战,而是不折不扣的决战,既然是中日军队的军事决战,也是中日两国的政治决战(但不能说是战略决战,因为中日两国高层都没怎么打算通过这一战就彻底打败对方。

)。

“他妈的!老子记得原先历史上可没有这么一出‘徐州决战’啊!”蒋纬国看着正源源不断地从华中各地开到徐州来的中央军主力部队,暗想道,“老子记得,原先历史上台儿庄大捷后,国军迅速弃守了徐州,没跟日军在徐州展开决战,因为徐州是一马平川的四战之地,机械化程度很低的国军在徐州跟机械化程度较高的日军在这里展开决战是不折不扣的‘以己之短,击敌之长’。

百里先生也说过,中国展开抗战,华北、华东的平原地区肯定要沦陷的,国军想守也守不住,必须退到华中、华南,依靠山川江河地形进行持久战、拉锯战、消耗战。

但是,因为老子的改变,一切都不同了!还真他妈的打起徐州决战了!”蒋纬国心里很清楚,如果台儿庄大捷后,国军见好就收、弃守徐州,虽然沦陷了徐州重镇,但也保住了国军主力,日军拿下徐州后基本上无力进犯河南、安徽、湖北等地,在德国军方看来,徐州会战是中日平手,既然是平局,那么在谈判桌上就对双方都影响不大,那么的那么,中日真的议和停战,中国能收复江浙二省沦陷区(不包括上海市,因为日本人没打算放弃上海市,估计要不回来,并且,江苏省此时四分之三沦陷,浙江省此时约四分之一沦陷),还能再收复山东省,但是,太少了!蒋纬国打算“玩得大一点”,在徐州会战中取得战果多一点,逼着日本人最起码的让出上海市和山西省,甚至逼着日本人恢复到七七事变前的态势,把平津二市、河北省以及察哈尔省、绥远省都吐出来。

暂时不能收复东北四省和台湾虽然让蒋纬国很不甘,但他知道,这事是欲速则不达的,不能操之过急,国力军力限制着蒋纬国的理想。

蒋纬国理想是美妙的,但他此时实力还不够他实现他的理想。

“管他呢!想太多就是庸人自扰!狠狠地打就是了!”蒋纬国下定决心,“老子还真的就不信干不死这帮狗日的小日本!”

徐州四野,大军如洪,无数的太阳旗和青天白日旗猎猎招展,日军和国军都在争分夺秒、星夜兼程地向徐州增兵,在这件事上,日军的速度要比国军快得多,因为日军的机械化水平、船运能力都超过国军,并且日军只需运输十来万人马,国军则需运输几十万人马,所以部队无法在很短时间内全部到位。

日军第10师团攻占台儿庄、横跨大运河后,全师团复仇心切,一路向徐州猛打猛冲,于7月20日抵达徐州东北部外延的贾汪镇,停驻于此的蒋纬国所部南京军旋即与第10师团大打出手,小小的贾汪镇迅速在连天炮火中化为瓦砾。

李宗仁此时别无余策,他虽然不敢轻易动用蒋纬国的部队,但不得不用,因为第五战区经过台儿庄战役后,原先部队都残缺不全,无力阻挡兵锋正盛的第10师团,中央军的主力部队还在路上,他只能动用蒋纬国的部队,挡住第10师团,赢得宝贵时间。

好在蒋纬国的部队并非浪得虚名,两万人(一半南京军老兵一半南京军民兵,马家军骑兵还没有完全抵达),硬生生地顶住了第10师团的三万五六千人,不止如此,本来对李宗仁“只听调不听宣”的汤恩伯获悉二公子在贾汪镇与日军展开恶战后,不需李宗仁催促,立刻带第20军团赶来“救驾”(汤恩伯已经知道蒋纬国在徐州战场上,他可以不理李宗仁,但肯定不能对蒋纬国见死不救,他跟蒋介石的师生情谊肯定是比不上蒋纬国跟蒋介石的父子情谊,万一蒋纬国出了事,他铁定吃不了兜着走),第20军团此时还有三四万人马,战斗力不弱,加上蒋纬国的两万南京军,两部联合后有力地稳住了战局,把第10师团牢牢挡在了徐州城外围的贾汪镇一带。

当李宗仁赶到贾汪镇观战时,蒋纬国向李宗仁提出了几个“小小的请求”,李宗仁欣然答应。

随后,蒋纬国派飞机,把李宗仁的夫人郭德洁女士从广西桂林接到了徐州,巡视医院、慰问伤兵,李宗仁和郭德洁夫妇俩还在徐州城内买了一栋豪宅(很便宜,一千大洋就买下了,徐州此时的房价肯定是一路猛跌),摆出一副打算在徐州安家落户的样子。

这个消息传出后,徐州战场上的国军官兵们顷刻间军心大定、士气大振,因为“李长官都把夫人接到徐州来了,还在徐州买房子,说明李长官完全没有打算放弃徐州,并且有信心保住徐州,我们还怕什么”,除此之外,正在武汉“参赞中枢”的李宗仁的多年拍档和亲密老友、国军副参谋总长白崇禧上级获悉此事后也热血涌动、豪气干云地坐飞机来到徐州,在请示蒋介石后建立徐州行营(相当于军委会在徐州的分部),担任徐州行营主任,俨然与李宗仁在徐州并肩作战、同生共死。

这些由蒋纬国想出来的措施,确实刺激得第五战区的国军官兵们斗志沸腾,完全不逊于日军。

徐州大地上战火冲天,徐州的天空中也血火如云,成百乃至上千的中日两军飞机展开着你死我活的激烈空战。

日军完全是孤注一掷,投入陆海军航空兵部队超过1500架飞机参战,国军空军也倾巢出动,投入飞机超过700架参战。

双方的飞天雄鹰在徐州上空杀得风卷雷动、星落云散,展开了让各国军事观察员叹为观止的“从未见过如此规模、如此激烈的空战”(中日空战的规模肯定比不了西方列强之间展开的空战,不过,西方列强此时都还没有大打出手,所以中日空战前的空战是一战时期,那时候的空战规模、空战水准、空战烈度肯定是比不了此时的中日空战的)。

血火长空一个月,中国空军自损超过400架飞机(绝大部分是战斗机),击落和摧毁日军飞机高达1000多架(三分之二是战斗机,三分之一是轰炸机),稳赚不赔,沉重地打击了日军的空中力量,赢得了这场“徐州大空战”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