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之我是蒋纬国 第284章

作者:飞星骑士

萧爻点头表示同意:“嗯,你去徐州,顶得上南京军一个师去徐州参战!”

敲门声突然响起,门外传来海统局南京站站长刘启虎充满喜悦的声音:“局座!刚到的一份最新情报!”

“快进来!”蒋纬国急忙道,他看着刘启虎容光焕发的脸,“好事?”

“嗯!”刘启虎重重地点头,然后喜不自禁地递上一份文件。

蒋纬国急切地浏览一番,然后几乎喜极而泣:“祖宗保佑!上苍保佑!真是一场及时雨!”他望向萧爻,目光如炬,“苏联刚刚决定要大规模地援助我们!”

“哦?”萧爻吃了一惊,随后露出会心笑意,“确实是及时雨,徐州会战正好用上!”

蒋纬国激动地合上文件:“虽然我不清楚苏联人为什么突然良心大发,但确实太及时了!准备准备,我们去徐州吧!”

第352节 转战徐州(2)

南京附近长江江段的江面上,一支船队正在慢慢地驶出南京下关码头,开往长江上游的安庆等地,十多艘中国海军的炮艇、鱼雷艇在船队周围保驾护航,十多架中国空军的战斗机、轰炸机在船队上空环峙戒备。

长江两岸,凶神恶煞的太阳旗下,日军看着这一幕,无动于衷,日军大炮也只是昂着炮口,引而不发。

这是中日两军在德国居中调停下的结果,本着人道主义精神,根据德国的建议,包围住南京城的日军暂时放开包围圈一角,让南京军把伤员、病员、老弱妇孺送出南京城。

南京军肯定很愿意,日军虽然不情不愿,但也给予了同意,但提出额外的要求:中方所有船只离开南京城时日军不进行检查,但中方所有船只进入南京城时日军要进行检查。

换句话说,日军只准南京城内有东西出来,不准有东西进入南京城,以防止中方往南京城内增兵和输送物资。

日军之所以会同意,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是被南京军、被蒋纬国打怕了,特别是蒋纬国近乎疯狂的报复手段,更是让日本人心惊肉跳,发生在日本本土的那些“恐怖袭击事件”让裕仁天皇也有些不寒而栗,所以日军已经不太敢再在中日战争里使用那些“具有日本特色的特殊手段”;二是为了遮羞和自我美化,南京地区的疫情是日本人实施细菌战搞起来的,但日军宣称是战场上死亡军人太多导致的,由于细菌是中日两军共同的敌人,日军“本着人道主义精神”,允许南京军把伤员、病员送出南京城,减缓疫情的继续弥漫,自然是非常合乎情理,可以被日军用于往自己脸上贴金以及推卸责任(日本人的逻辑是这样的:大日本皇军是一支文明之师,虽然南京城的支那军是皇军的敌人,但大日本皇军考虑到支那平民毕竟是无辜的,所以帮助支那军抗击疫情等等);三是为了讨好德国人。

对于德国人,日本人的态度很复杂,一方面,素来媚强凌弱的日本人非常羡慕甚至是仰慕德国人,因为德国人的实力是明摆着的,德国人的科技、军事、工业、制度、体系、做事效率、民族精神都让日本人相当推崇和敬佩,日本军方里,日本陆军最甚,因为德国陆军是公认的世界第一,素来是日本陆军学习和见贤思齐的对象,能跟“偶像”结盟,自然是日本陆军最渴望的事,并且德日两国不存在太大的利益冲突和民族仇恨,恰恰相反,德国人憎恶的美英法苏也都是日本人的假想敌,日本海军虽然没有日本陆军那么狂热(日本海军的假想敌是美英法荷,跟德国结盟的话,德国海军是无法帮助日本海军对付美英法荷海军的),但日本海军内同样有一大批死硬的“亲德派”“德粉”,可另一方面,德国这两年来却越来越疏远日本,反而跟日本的死对头中国越来越亲密,甚至还大力援助中国抗日作战,导致日本高层心态很矛盾,一来难以接受德国的做法,二来仍然想向德国投怀送抱。

实际上,日本也没有别的选择,世界八大国,美、德、苏、英、法、意、日、中,除了德国,其余六大国都几乎不可能跟日本做朋友,美日存在利益冲突,中日存在民族仇恨,苏日存在积怨争端,英法跟美国穿一条裤子,意大利则跟德国一个鼻孔出气,因此,日本最完美最合适的盟友就是德国了,所以日本一直“放不下”德国,仍然念念不忘想要跟德国结盟(在原先历史上,德国在1941年前一直在援助中国抗日,日本虽然很不满,但也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一是日本尊崇德国,二是日本除了德国也没有别的选择,此时也一样,并且情况被进一步加深。

)。

眼下,既然德国人发话了,日本人肯定要听的,毕竟要给德国人一个面子的,所以日军才破天荒地允许南京军往城外撤离伤员、病员、老弱妇孺。

对于日本人“良心发现的好意”,南京军则将其“利用”了。

离开南京城的那些船只里,只装了少部分的伤员、病员、老弱妇孺,都在甲板上和第一层船舱里,至于第二层、第三层、底层船舱内,则装满了南京军的精锐兵员。

换句话说,南京军借助这次机会,偷偷地往城外输送兵员。

对于这一点,日本人确实大大没想到,因为南京军已经兵力严重不足,应该需要向城内运兵,而不是向城外运兵。

“什么?我们偷偷向城外运兵?”听完萧爻的提议,唐生智、蒋纬国、萧山令、王耀武、陈明仁等将领都难以置信。

“诸位长官,是的!”萧爻神色严肃地点点头。

“这...这简直是本末倒置啊!”唐生智感到不可思议,“我们现在还有两万余精锐老兵和三万余民兵可以继续作战,满打满算就五万多人,并且一半多是民兵,虽然那些民兵基本都具有实战经验,但他们仍然是民兵啊!三万民兵,折算只能顶得上一万老兵。

十万南京军,如今只有三万南京军了!我们兵力严重不足,还抽调部队出城?”

萧山令也感到很吃惊:“根据最新情报,经过整顿后,日军的华中方面军还有8个日军师团、3个韩军师团、2个台军混成旅团、2个日军重炮旅团,其中,第9、第18师团分别在苏北和浙北,不在南京战场,韩军3个师团在上海、苏州、无锡、常州等地负责维持治安,也不在南京战场,也就是说,此时此刻,包围着南京城的日军共有6个师团和2个台军旅团、2个重炮旅团,这些部队满员程度有七八成,总兵力约15万上下。

十五万日军就在城外虎视眈眈着,我们就五万人了,还要抽调部队出城?”

“十五万日军,何足道哉?”萧爻显得不以为然,“日军已经被我们彻底杀得心惊胆寒,就算他们还有十五万人,也不敢再轻易攻城,我们完全可以唱空城计嘛。

更何况,诸位长官,我们在南京打仗的根本目的本就不是守城,而是杀敌。

为了能更好地服务于这个目标,我们应该当机立断,抽调部队,北上参加徐州会战。

诸位长官,全中国最能打的部队,就是我们,所以,徐州需要我们,徐州会战,我们只能胜,不能败!”

“浩然,你打算抽调多少部队?”王耀武问道。

“兵不在于多而在于精,我要一万老兵!”萧爻言简意赅。

王耀武苦笑:“就两万老兵了,你一下子要走一半!”

“太多了,太多了!”唐生智连连摇头,“两万老兵一下子被调走一半,南京危矣!”

“危矣就危矣!”萧爻十分坚定地道,“如果南京失守能换来徐州会战大捷,何乐不为?实际上,我们在南京已经打打赢了,我们杀伤日军近三十万,还不够?即便南京丢了,我们仍然是胜利者!既然这场南京大战我们已经打赢,那我们应该把目光放到全国战争大局势上,放在更吃紧的徐州!”

唐生智神色间有一股微妙的紧张:“如果被抽走一万老兵,日军如果真的再度发动强攻,南京必破无疑啊!我们真的就要全军覆没了!”

“全军覆没本就是南京军的归宿,能活到今天,我们已经赚了!”萧爻说话很刺耳,“说起来,战死在南京,不正是诸位长官早就做好心理准备的结局吗?”

唐生智哑然无语。

唐生智是南京卫戍副司令长官、南京军副司令,在南京大战这半年多以来,他心态变化存在好几个阶段,一开始,他是怀着一腔热血以及一定的投机心理,因为他早就在国内军阀混战中失势,不甘寂寞的他想要借助这场举国瞩目、中外关注的南京之战来获得军功、政治、名望等方面的资本,从而在军政界内东山再起,当然了,也不排除他之所以毛遂自荐、主动请缨有部分心理源于他作为一名中国军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慢慢的,随着这场山河变色的大战的愈演愈烈,唐生智心中的热血越来越炙热,投机心理越来越稀释,他也被南京军这种死战至战死的伟大精神给感染了,真正地成了一名心无杂念的中国军人,为南京军作战做出不少的贡献,也多次出生入死地巡视阵地、鼓舞士气等等;而在此时,因为南京军打得太好,南京之战无论南京城是否沦陷都会是中国军队的重大胜利,一场彪炳史册、震古烁今的大胜,如果能活下来,因为参战此战而获得的军功、政治、名望等方面的资本可以说是无法估量的,他唐生智本人甚至可以跻身“世界名将”的行列,光是南京这一战,就足够让他扬名立万了,所以,他此时反而越来越不想死在南京了,投机心理再度压过了热血精神。

自然而然,听到萧爻的这个建议,唐生智是不情愿、不支持的。

“浩然说得对!”陈明仁开口表态支持,“徐州更需要我们!我支持!我预二师现还有七千余将士(不包括受伤和生病的),愿意抽出五千北上前去徐州参战!”他正气凛然,“我本人留在南京,恪守誓言,战死在南京!”

“子良!”王耀武忍不住大为感动,随后他也点点头,“我七十四师可没有消极避战的传统!七十四师也愿意抽出五千官兵!”

既然手下掌管部队的将领都同意了,唐生智自然也不好反对,他望向蒋纬国:“二公子,就按照你的意思办吧!”

“谢谢唐长官,谢谢诸位长官!”蒋纬国十分客气地连连点头。

经过商议,南京军最后敲定,抽调出一万精锐老兵和一万拥有实战经验的民兵,展开“白衣渡江”,伪装成伤员、病员、老弱妇孺混入船只里,离开南京城。

值得一提的是,南京军的民兵虽然战斗力不如南京军的老兵和日军,但实际上单兵战斗力其实比普通国军士兵还要强几分,因为南京军在南京战场上无日不作战,并且南京军弹药充足,所以民兵们在实战中早就被锻炼成了真正的军人。

散会后,蒋纬国找到萧爻,老老实实地交代道:“军师,你说,我们想要在徐州打胜仗,必须让我父亲把他藏在手里的老本给掏出来,对吧?我...我发电报给他了,但他却不置可否,还教育我‘要从大局出发考虑’!”他有些赧然地苦笑。

七七事变爆发后,中日军队先后共进行了四场大型会战,分别是:平津会战、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南京会战,此时正在进行着第五场的徐州会战。

五场大战里,中央军参加了几场?平津会战,中央军参加了,但不是主力,主力是大西北军、小西北军、东北军等地方杂牌军;淞沪会战,确实是中央军担当主力,但大批地方军也积极参加了;南京会战,基本是中央军精锐参战;太原会战,基本是晋绥军打的;徐州会战,正在抵挡日军的基本都是地方杂牌军。

不难看出,中央军在这五场大战里虽然是中流砥柱,但并非场场都是顶梁柱,淞沪会战确实让中央军打得元气大伤,但南京军在南京城死守了半年多,足以让中央军恢复很大的元气了,所以,蒋介石此时手里有二三百万大军,训练程度较为令人满意,毕竟有足足半年多的时间,装备水平虽然跟日军不能比,但其中几十万主力的装备还是不太差的。

可是,蒋介石却故意装穷,显然,他不想继续下血本跟日本人拼了,原因是无需多言的,他想早点结束中日大战,然后抓紧时间扫荡国内那些形形色色的反对派和地头蛇。

“这不难!”萧爻似乎早就猜到了,所以一点儿也不惊讶,他反而眨眨眼,低声道,“只要你去徐州参战,校长的主力大军马上就到!”

“啊?”蒋纬国脑子有点没有回过神。

萧爻笑了笑:“国军最大的弊端是什么?就是内部派系林立、人心不齐,往往某部陷入危境,别的部队只想着保存实力,所以故意见死不救,最终被日军逐个击破,但是,换成你,情况就大不同了,你陷入日军包围,周围国军无论属于哪派哪系,都会全力作战、拼死救你,为什么?因为把你救出来了,就是大功臣,校长‘龙颜大悦’,升官发财一起来,部队打光多少就会补充多少甚至更多,反过来,对你搞见死不救,坐视你死在日军包围圈内,校长‘龙颜大怒’,轻者坐牢,重者杀头。

怎么选择?那些军头们还用说吗?另一方面,校长看到你去徐州参战,他能对你放心?他还会保存实力,不派精锐部队去徐州参战?你跑去徐州参战,校长肯定要派几十万大军去给你保驾护航的!”

蒋纬国恍然大悟:“高明!高明!”他随后猛地回过神,看了看萧爻,心里暗想道,“我操!这货居然连我都算计!完全就是把老子当工具使嘛!”他又想了想,十分真诚地道,“军师啊,其实,我不太想离开南京,因为我对南京军弟兄们承诺过,要跟他们一起留在南京的,现在我自己走了,总感觉不太好...”

萧爻看着蒋纬国,目光里闪烁着一种尊敬:“别多想了,弟兄们会理解你的,你又不是去后方,而是去新的战场。

你要从大局出发,哪里更需要你,你就去哪里,更好地为国效力!”

蒋纬国点点头:“你说得对!”

六月底的时,南京军两万人马悄悄地撤离南京,先在皖南的安庆一带进行集结,使用的是国军某预备部队的番号,随后开拔向北,前去徐州参战。

为了保密,官兵们使用的是旧式汉阳造,穿的也是旧军装,钢盔和精锐武器都装在汽车里或火车里,并且行军时是昼伏夜出。

另外,蒋纬国离开南京城时没有给全城军民发表公开的告别讲话,因为那样的话,日本人就知道蒋纬国离开南京城了,南京军总部宣布蒋纬国感染伤寒,正在城内某军医院内治疗静养。

这是南京之战持续近七个月时,蒋纬国第一次离开南京。

离别之际,蒋纬国自然是感慨万千,但他更为另一件事烦恼,就是他父亲蒋介石的电报。

对于蒋纬国和萧爻拟定的这项计划,蒋介石很同意,原因很简单,蒋介石肯定不可能真打算让蒋纬国死在南京,他此时也很喜爱南京军这支战绩辉煌、战力惊人、让他大涨颜面的部队,所以,蒋纬国带着一部分南京军撤离南京城,蒋介石自然同意,一是保住小儿子的这条小命,二是保住南京军的余脉种子,三是让蒋纬国带着南京军余脉种子重建一支属于蒋纬国嫡系的精锐亲卫军。

在蒋介石发给蒋纬国的电报里,他要求蒋纬国“带着部队到武汉一带进行休整”,但蒋纬国根本没听,直接从安庆一路向北,去徐州参战。

获悉后,蒋介石顿时被蒋纬国的“任性”气得不轻。

“父亲,徐州会战之胜败,事关中日两国谈判停战之结果,不容有失,徐州之战,国军只能胜,不能败。

儿虽不才,心无别念,只愿北上徐州再战,为党国抗日大业略尽绵薄之力!”蒋纬国在发给蒋介石的电报里是这样说的。

看完电报后,蒋介石虽然有些恼火和生气,但更多的仍然是感动,他对宋美龄说道:“纬儿这孩子,唉,就像我当年跟随先总理时那样,心里没有任何杂念,只想着一心一意地公忠体国。

党国那么多高层大员,又有几人比得了他?倘若我麾下那些将军都像纬儿这样,一门心思地抗战,胜利岂非指日可待?唉!”

宋美龄说道:“对啊,纬国确实是这样的,不为名不为利,一心为国为民,达令,你该多多支持他嘛!不要让他有太多的掣肘!”

蒋介石无奈地笑着点点头:“行,夫人都给他说话了,我还能怎么说呢!”

蒋介石随后发电报给蒋纬国:“你去徐州参战,需要什么?”

蒋纬国也不客气:“军队、军火,越多越好!”

蒋介石愈发无奈地道:“这些,我心里有数,你自己需要什么?”

蒋纬国想了想,回道:“骑兵吧!”徐州是一马平川的大平原,很适合坦克和战马纵横,中国军队的坦克都在蒋纬国手里,他也只能跟蒋介石要战马了。

蒋介石回道:“知道了,我马上给你两个骑兵师!”

蒋介石调拨给蒋纬国的这两个骑兵师是西北回族军阀马家军的暂编骑兵第1师和暂编骑兵第2师,两位师长分别是马彪和马禄,每个师约有5000骑兵。

马家军虽然在中国近代历史上名声不佳,但也在抗战中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擅长骑兵作战的马家军在抗战中派出了这两个骑兵师,都是马家军骑兵部队的精华,参战的回族马家军将士们作战彪悍、勇猛顽强,是中国此时最好的骑兵部队,并且这些马家军骑兵具有很丰富的实战经验(马家军内部混战、与藏军作战、与红军作战)。

不止如此,跟着这两个马家军骑兵师一起来的,还有三四千匹马驴骡,是新疆军阀盛世才献出来的。

盛世才虽然作恶多端、声名狼藉,但同样为抗战做出一定贡献,他在新疆全省境内搞了一次轰轰烈烈的“爱国献马运动”,征集一万多匹马驴骡,交给国民政府用于抗战,其中一部分被马家军这两个师一起从西北带来参加抗战。

手里多了一万多名彪悍善战的骑兵,蒋纬国顿时底气大增,当然了,花销也大增。

战马可不是靠吃遍地青草就能养活并且长得膘肥体壮的,吃青草只会让战马体弱拉稀走路腿发软跑都跑不动,战马需要吃豆饼、麦饼等精饲料,一匹战马的伙食耗费起码是一个骑兵的五倍。

对于如何最大价值地使用这批骑兵,第77师的特种兵大队大队长梁飞提出了一个很好的建议。

梁飞对蒋纬国阐述道:“我们特种兵是活动在敌军后方的,我觉得,骑兵来去如风,也可以这么做,在日军后方搞破坏,不与日军主力进行作战,专门打击日军的辎重运输队和后勤基地!”

“游击战?”蒋纬国很感兴趣。

“高强度的游击战,可以说是机动战!”梁飞很认真地道,“假如这一万多骑兵在日军后方翻江倒海,起码可以牵制日军一个师团的部队吧?”

蒋纬国叫来萧爻一起商议,萧爻十分赞同:“兵不在于多而在于精,可以抽调比如五千机械化步兵和五千骑兵,混合成一支高度机动部队,装备一些坦克、装甲车以及大量的汽车、战马、骡子、驴子,汽车、骡子、驴子可以携带物资,必要之时,骡子和驴子还能杀掉充当军粮。

徐州北部是山东省,山东就是日军跟我们打徐州会战的大后方,并且山东省面积超过十五万平方公里,人口超过三千七百万,地方这么大,日军难道每个县城都派一个联队驻守?人口这么多,部队还怕得不到兵员人力、粮食物资的补充?我们还有运输机嘛!至于山东省地形,山地和丘陵约30%,平原约55%,太适合部队作战了,让日军如芒在背、后方不稳。

梁飞说的对,起码可以牵制日军一个师团甚至更多的部队,极大地减轻徐州战场上的国军压力!”

这个计划迅速被敲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