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之我是蒋纬国 第236章

作者:飞星骑士

即便面对着师团长的雷霆大怒,即便师团长的手枪已经顶在他额头上,少佐中队长还是一副要死不活的木然,他在精神上已经崩溃了:“师团长阁下...啊...是师团长阁下...没用的,完全没有用的...这些支那兵是打不垮的...我的中队补充三次了,统统死了,都死了...没用的...”他语无伦次地喃喃着,又像在回答板垣中将又像在自言自语,完全处于一种梦游般的恍惚中。

板垣中将没有扣动扳机,因为他无力干这种事,他绝望地发现,他的部队里居然出现了前所未有、闻所未闻的精神崩溃先例。

“师团长阁下,您看看那个吧...”少佐中队长突然诡异地怪笑起来,指着不远处的一样东西。

板垣中将看了看那样东西,初看一眼时他没觉得有多特别,但细看后,他浑身冰凉。

乌龙山的战斗过程“就像恶人在地狱里下油锅,反反复复,过程极度痛苦,并且比过程本身更令人痛苦的是这个过程无法结束。

地狱里的恶人都是鬼魂,再怎么受刑也是死不了的,既然死不了,就无法得到解脱,只能无休无止地忍受油锅的痛苦以及见不到痛苦得到结束的极度绝望,乌龙山的参战双方也是一样的”(战地记者方大曾的比喻)。

日军的舰炮、重炮以不惜血本之势没完没了地把雨点般的炮弹倾泻在乌龙山上,日军的步兵人群也发疯般一波接一波地扑上来,脚下踩着铺成片的同伙尸骸、踩着散落遍地的残肢断臂和污血灰烬、踩着一脚踩下去陷到膝盖深的松软砂土,迎面落下来的是劈头盖脑的弹雨和手榴弹,甚至是石头。

跟蒋纬国以及绝大部分后世中国人想的不同,抗战期间的中国军人并不是在弹药耗尽后才会用石头作为武器,而是在战斗刚开始时一有机会用石头就用石头,从而最大限度地节约弹药。

响彻云霄的汉语怒吼声中,飞雷炮不断咆哮烈焰,炽热夺目的子弹形成让日军冲上来后犹如恶浪撞在礁石上般粉身碎骨的火网火墙,密密麻麻的手榴弹、迫击炮弹、掷弹筒炮弹更加是漫天飞舞在日军的头上,仙女散花般炸得日军血肉横飞。

板垣中将每次观战时,脸上肌肉就会情不自禁地抖动起来,他看到他的士兵们无愧于“钢军”的称号,舍生忘死地不停冲锋,爆发出足以令人骄傲的顽强精神和凶悍战斗力,但始终无法爬上这座海拔低得根本就不能算是山的小山丘,山上的机枪群以及数量更多的其它枪械狂飙出暴风骤雨般的子弹,进攻的日军士兵们在弹雨中手舞足蹈地倒下去,身上绽放开触目惊心的窟窿眼,血如泉涌、内脏横流,被撕裂了的残肢断臂和人头在血雾中遍地乱滚,士气如虹的冲锋声迅速变成摧肝裂胆的惨叫声。

进攻的日军以肉眼可见的速度不断地变成地上的死人、碎肉、伤员或不断地滚下山去的死人、碎肉、伤员。

仰面进攻的日军几乎拿守军那些机枪碉堡毫无办法,操控掷弹筒和迫击炮的射手都是对方机枪、迫击炮、掷弹筒、狙击手的优先目标,只能用坦克掩护步兵冲锋并提供近战支援火力,但日军坦克一旦靠近上去,守军阵地上立刻破空而来一道道流星般的平射炮弹,被守军37战防炮击中的日军坦克在爆炸中腾起冲天大火、熊熊燃烧,被守军88高射炮击中的日军坦克则旋即在天崩地裂的大爆炸中粉身碎骨、化为乌有,日军能够压制守军的唯一手段就是炮击。

板垣中将在焦躁如火中联系重炮群指挥官井手龙男少将,要求“进一步地提升炮击力度”。

井手少将十分震惊地回复道:

“什么?还要提升力度?现有力度已经是最大了,难道还不够吗?在如此高强度的炮击力度下,山上支那军难道还能存活?板垣将军,我以为你的部队已经拿下乌龙山了呢!”

深感羞怒的板垣中将气急败坏地道:“因为他们都躲在地下!”

乌龙山最高峰原本海拔72米,在开战三天后被降低至69米,日军的强大炮火硬生生地将山头削平了整整三米。

天崩地裂的炮击后,日军又一次冲锋,但在天昏地暗的硝烟沙尘间,仿佛杀不尽、死不绝的中国军人们再次以雷霆风暴般的火力投入对日军的反击。

在战斗空隙,守军官兵们用铲子、用刺刀、用钢盔等各种工具疯狂地挖掘坑壕,以此对抗日军的炮火打击。

日军一次又一次地强攻乌龙山,一次又一次地丢下大批尸骸伤兵后无功而返。

“如果当年的满洲军(东北军)像这样抵抗皇军...不,有这样的一半程度哪怕三分之一、四分之一的程度...柳条湖事件(九一八事变)必然会功败垂成...”板垣中将心里忍不住浮起这个令他隐隐心悸的想法,他甚至有一种念头,“我...整个帝国皇军,近些年来之所以可以在支那境内屡屡得手,难道是因为一直很侥幸地没有碰到真正的对手?”他越想越不寒而栗。

日军死伤惨重同时,乌龙山守军其实也在很大的困境中。

战斗第四天时,第42联队的一个中队以夜间突袭的方式攻占了守军的一个前沿火力点,火力点内的守军一个排当时正在吃晚饭,官兵们放下饭盒后操起武器战斗,在杀死两倍于自身人数的日军后集体殉国。

板垣中将亲自去巡视查看,他看到阵亡守军尸体边有十几团黑茸茸的东西,仔细观察后,他发现那是十几张老鼠皮。

心头猛地闪过一个念头的板垣中将急忙去看守军的饭盒,事实果不其然,饭盒里只有很少的一点米粥以及十几只被剥了皮且被烧烤过的老鼠。

“太好了!”板垣中将大喜过望,“立刻吩咐海军舰队从苏南运送越多越好的支那平民过来!”

“师团长阁下...”师团参谋长西村利温大佐吃了一惊,“又要使用‘人盾战术’吗?”

“糊涂!”板垣中将呵斥道,“帝国总部已经下达命令,不允许再这么做,并且这也是天皇陛下的意思,我们当然不可违抗,我的打算是,驱赶大批支那平民进入乌龙山的支那军控制区内,加速他们的粮食消耗程度!你看,这些支那兵的晚饭是老鼠!由此不难推断得出,乌龙山支那军的粮食已经十分不足了!只要我们给他们增添大批要吃饭的嘴巴,他们的粮食就会彻底消耗殆尽!到时候,他们要么饿死,要么只能进行鱼死网破的自杀性突围!乌龙山岂不是垂手可得?”

“原来如此!”西村大佐感到茅塞顿开,“师团长阁下,您真是慧眼如炬!”

“记住!”板垣中将补充道,“只运老人、妇女、儿童过来,不要运青壮年男子!”

板垣中将的推测是完全正确的,因为粮库被日军穿甲弹命中,乌龙山守军损失了一半多储备粮食,罗龙不得不命令官兵们尽量节约粮食,结果被板垣中将觉察到了这个重大的软肋。

在陆奥号事件后被好好地整顿的日本海军在南京战事中虽然不能最大力度地援助陆军,但在《大胜关协议》范围内还是竭尽全力地,短短一天时间,一万多名被日军从江北仪征县强行抓来的老弱妇孺平民便被送到了乌龙山阵地前。

干这事已经轻车熟路的日军十分老道地派人联络乌龙山守军,声称这些都是仪征县境内“渴望投奔国统区的中国平民”,要求守军接纳,并且日军厚颜地声称“他们只负责送过来,如果守军拒接接纳,他们不负责再送回去”。

看着在寒风中瑟瑟发抖、求助流泪的本国老人、妇女、儿童,罗龙和黎希都极度不忍心,表示愿意接纳,罗庭康、李志远、曲阳等军官则表示反对。

“日军的意图根本是昭然若揭!”曲阳脸色铁青地道,“驱赶我们的老百姓到我们这里,给我们一下子增添一万多张要吃饭的嘴巴,让我们的粮食消耗程度一下子翻倍翻倍再他妈的翻倍。

这一手真他妈的毒!”

“并且还是一万多张只能吃饭不能干活的嘴巴!”李志远绷着脸,“鬼子干得非常精明,送来的都是不能打仗也不能干粗活的老弱妇孺,我们接纳后只能成为负担!”

黎希据理力争道:“我们打仗是为了什么?不就是为了不让我们的老百姓当亡国奴吗?如果我们见死不救,把他们推到日军那边,那我们还打什么仗?”

“不止这一点!”罗龙叹口气,“日军这次没拿我们老百姓当人盾,就是把我们老百姓送到我们阵地上任他们自生自灭,我们要是不管,真的说不过去了!”

罗庭康冷冷地道:“日军用平民当人盾,目的是攻占我方阵地,日军用平民消耗我们的粮食,目的还是攻占我方阵地,有何区别?”

“话是这么说,但是...”罗龙看着罗庭康,“本家啊,你真的忍心看着我们的那些孩子在外面活生生地冻饿而死吗?”

众人说话间,令人闻之心碎的孩童哭泣声一直在传到乌龙山上,传到守军官兵们的耳中。

尽管明知道这是日军的诡计,但官兵们都无法狠心不管那些本国同胞,特别是无法令人不管的妇女和儿童,因此绝大部分军官都支持或默认接纳这一万多名难民。

万源是南京大学的一名理工副教授,二十六岁就成为副教授在此时的中国算是十分少见的,并且万源虽然名字很男性化,实际上她是女的,这就让她的情况更是凤毛麟角了。

南京战役爆发前,万源选择自愿留在南京,但她跟大批与她差不多的人一起被蒋纬国“赶出了城”,因为蒋纬国不希望这些宝贵人才葬送在南京。

离开南京后,万源想去扬州故乡看望久别了的父母,但在经过仪征县附近时被难民群裹挟着一起被日军赶进城,此时又被日军运到乌龙山。

来到乌龙山上后,万源很快就明白日军为什么把她跟那么多难民一起强制性地送到这里,她跟难民们一起自发自愿地“少吃饭,尽量不要动,节省体力,为部队节省粮食”。

几天下来,饿得头晕眼花的万源得知指挥部内无线电台损坏了但却没有专业维修人员,她毛遂自荐前去修理,因此当晚逗留在指挥部内并得到一个粗面馒头作为报酬。

强忍住本能性的冲动,万源只吃了馒头的一小半,然后专心致志地修理无线电台,后半夜时,完成工作的她正打算睡觉,突然闻到一股极度诱人的香气。

“肉香?”万源又惊又喜,她顺着香气向门外走去,看到罗龙、罗庭康、黎希、李志远、曲阳、章超等十多名军官围聚在附近一个小山坳里吃着晚饭。

军官们刚刚打退了日军又一次攻击,筋疲力尽并且饥肠辘辘,所以拖到后半夜才有空吃晚饭。

万源看到军官们围聚成一圈,吃着分量很少的野菜米粥,人群中间点着一堆篝火,正在烧烤着什么。

“啊...原来他们还有肉吃呢!”万源有些生气,但随即感到释然,“应该的呀,他们是军人,要打仗、要拼命,需要吃肉来补充体力!”这时,万源听到军官们在聊天说话。

“还是新鲜的可以入口,死了好几天的毕竟有股血糊糊的腥臊味!”黎希说道。

“谢天谢地,现在气温天寒地冻的,否则都烂掉了!”曲阳说道。

“一开始恶心得要命,现在我他妈的都要适应了!”罗龙苦笑着说道。

“我都快上瘾了!”李志远说道,“果然,传说是真的,肝最好吃!”

“我还是更喜欢吃心!”章超说道,“解恨啊!”他恶狠狠地撕咬着一块肉。

“我们真的要成一群魔鬼了!”罗龙感慨道,“居然能做出这种事!”

“魔鬼?哈哈!”黎希笑起来,“这可是岳武穆提倡的啊!”他用饭勺敲着饭盒,长声慨然吟道,“甲午耻,犹未雪,东北恨,何时灭!驾战车,踏破富士山缺!壮志饥餐日寇肉,笑谈渴饮倭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屠东京!”

“没办法的事情啊!”曲阳长叹道,“接纳了那么多难民,粮食真的要撑不住了!既然要把粮食省给难民吃,我们也只能这样了!”

心里产生一股不祥预感的万源走近上前,看清眼前画面的她不亚于劈头遭到一个晴天霹雳,她摇摇晃晃着险些瘫倒。

强忍住足以令人昏过去的激烈情绪,万源脸色发白、眼睛发直、声音里充满刻骨恐惧地道:“你们...你们在吃...人...肉?”

罗龙等军官们听到万源的声音后都吃了一惊,随后有些措手不及,继而又都陷入沉默中,用万源在事后的话说,“现场气氛恐怖得像冰窖魔窟,我看着这些原本令我肃然起敬的军人,发现他们此时看上去就像一群鬼”。

“很抱歉!”罗龙低声道,“万教授,我们惊吓到你了!”他叹口气,“是的,你猜的没错,都是从日本兵尸体上割下来的!”

万源实在忍不住了,弯腰剧烈呕吐起来,她胃里没什么食物,因此吐出的都是酸水。

“你们怎么能干出这么...这么...这么可怕的事情?”万源惊恐万状地问道。

“我们没办法啊!”曲阳神色悲凉地道,“万教授,你们来了后,粮食真的严重不够了,我们只能这样。

实际上,大部分的军人都这样,不过,我们下了命令,要背着你们,半夜干!”

万源毛骨悚然地看着这些真正地做到了“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的军人们,她不知道该说什么,她两腿发软,思绪就跟外面的水洼一样结冰了。

“万博士...”黎希苦笑着道,“我一开始也无法接受这种行为的,但我想起历史上安史之乱期间,张巡死守睢阳,城中粮食耗尽、人心纷乱,张巡杀了自己的爱妾,煮熟犒赏将士,黄巢军队更是以人肉为食,中国古往今来,吃人的事情多了去了!既然如此,我们为何不能?”

“日本人在我们眼里本来就是猪狗畜生!”一直没说话的罗庭康开口道,“人吃猪狗肉,不是很正常么?再说了...”他干笑两声,“我们本来就是注定会死的人,还管那么多干什么?”

事后,万源说道:“...再多的笔墨形容其实都难以真正地让人知道南京战役的残酷程度和激烈程度,很多令人无法直视、无法相信、无法想象的细节才可以让人从内心深处体会到。

乌龙山的守军官兵们在粮食不足的情况下,以日军人肉为食,填饱充饥、继续奋战,听起来骇人听闻,在伦理道德上是不可能被接受的,但在那时,真的已经杀红眼,真的已经逼急了,并且更是从侧面反应了战事是多么残酷、激烈以及我军官兵们是多么的决绝死战!”

那个精神崩溃的日军少佐中队长示意板垣中将看的“东西”,其实就是一具残缺不全的日军尸体,部分内脏被挖掉,大腿上和胳膊上的肉被割掉。

面对这么一支不但会要自己的命,还会吃了自己的军队,即便是素来以悍勇不怕死而著称的日军,也感到前所未有的惊骇恐惧。

日军后来惊恐地称乌龙山守军是“食人军”。

不得不承认,乌龙山守军此举对日军士气造成了极大的打击,同时也进一步地告诉日军:南京军是一支多么可怕的军队。

第301节 德国特使

2月1日这天,蒋纬国收到一份来自万里之外的电报,电报内容言简意赅却又意味深长:你快要做到了,我现在对你、对中国都充满了高度的信心。

发电报的是希特勒。

蒋纬国出使德国时曾随蒋百里一起受到希特勒的接见,并且在希特勒面前雄辩力挫日本特使,那也是他与希特勒的第一次见面,当时,他在希特勒面前意气风发地声称“如果日本军队大举进攻南京,南京最起码能守三个月”。

眼下,蒋纬国的誓言已实现三分之二,南京之战爆发于1937年12月1日,此时是1938年2月1日,整整两个月了,日军虽然夺取了南京外延的汤山镇、龙潭镇等几个据点阵地,却未能撼动南京城分毫,战至此时,日本陆海两军都在南京战场上遭到极其巨大的、乃至前所未有的沉重损失,并且战局持续到这个时候,中国军队仍在南京战场上掌握主动权,日军几乎看不到攻占南京的希望。

蒋纬国确实会做到。

跟这份电报一起来的,还有数量庞大的、包罗万象的、源源不断的德援(相对于历史上的“美援”),毕竟两个月后的4月1日,中国海岸线又要被日本海军封锁了,所以希特勒抓紧时间给蒋纬国送人员、送技术、送武器、送机器,并且规模和力度都比以前大大加强了,实际上,希特勒以前也不“小气”,他此时是从“非常大方”升级为“极其大方”。

隐隐间,希特勒的第三帝国似乎要把所有的赌本都押在中国的身上。

保守估计,在这两个月内,德国军工业根据希特勒的命令,把超过70%的产品都被送到中国(剩下的被送到西班牙战场上)。

“元首和德国对中国的雪中送炭,我们铭记在心,谢谢他,谢谢德国!”蒋纬国感激地与前来交付援助文件的德国驻华大使陶德曼紧紧握手。

陶德曼笑了笑,笑容里有一股很特殊的含义,他看了看周围:“小蒋先生,元首派来了一位特使,希望能跟你单独会面,好好地谈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