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之我是蒋纬国 第181章

作者:飞星骑士

“八万五千多人?”蒋介石难以置信地睁大眼。

“父亲嫌少?”蒋纬国微笑着看着蒋介石。

“不…太多了!太多了!”蒋介石十分激动,声音有些发颤,眼睛也微微湿润了。

蒋纬国微笑着,但神色庄严,他跟蒋介石一样激动,一样感动,更加感到骄傲和自豪,为这些中国军人的忠诚和无畏而骄傲和自豪:“父亲!我们可以打赢的!不但打赢这场战役,还会打赢这场战争!您看,您的军队没有让您失望!我们有这么多忠勇的将士,还怕什么呢?实际上,愿意留下来的人远不止八万五千多人,其实高达十二万多,只不过我们要求很严格,我们只要上过战场、拥有实战经验的老兵,所以剔除了三四万人,很多部队都是整团整营地留下来的。

父亲啊,我们可以打赢的!”

“说得对,说得对…”蒋介石愈发忍不住心头的激动。

危难之际,方显男儿本色;国难当头,方显军人本色!

张云原本是第128团第1装甲营第1装甲连副连长,第128团在与兄弟部队第918团、第813团、独立第8骑兵团、独立第2补充旅一起合并为第77师后,第128团被扩建为了第772步兵旅,张云成了连长,但只是步兵连,不是装甲连了,因为第918团和第128团的坦克、装甲车都消耗得所剩无几,第918团原本是装甲步兵团,此时是第771步兵旅第918机械化步兵团,第128团原本是机械化步兵团,此时则是第772步兵旅第128摩托化步兵团,全师也就这两个机械化、摩托化部队了。

张云在事后回忆道:“…第77师被组建后,弟兄们无不踌躇满志、放手大干,四处招兵买马,由于蒋二公子在我们师,大家都想跟蒋二公子混,所以我们师在短短几天内就达到两万来人。

那天晚上,郑旅长命令全旅六千余人集结,因为蒋纬国来了。

我们很惊奇地看着脑袋上还包着绷带的蒋纬国,他看了我们一眼,然后一挥手,下令‘发钱,每人发两个月军饷’。

我们都吃了一惊,先是很惊喜,这么好?果然跟着蒋二公子混有前途啊!但随即,我们心头不妙,为什么对我们这么好?难道又要去打恶仗?估计十有八九是的。

军需官开始给我们发军饷,普通二等兵七元钱一个月军饷,所以发了十四元,我是上尉连长,一个月军饷五十元,所以发了一百元(这里的军饷数字都是打折后的国难薪饷)。

发完钱,看着议论纷纷、大惑不解的我们,蒋纬国拿起一个高音喇叭开始讲话,他说:

‘弟兄们!日本人马上就要打南京了!南京即将爆发非常惨烈的恶战!并且南京极有可能会被日军全面包围!也就是说,参加保卫南京的人,几乎是必死无疑的!因此,我父亲、蒋委员长下令,愿意留下保卫南京的人就留下,不愿意留下的人,可以走,并且走的人不会被处罚。

现在,我按照我父亲的命令,给你们每人发两个月薪饷,不只是你们772旅,同师的771旅、773旅、骑兵团、炮兵团、工兵团、辎重兵团等所有人都是一样,也包括黄师座、钟副座和我本人。

我是上校师参谋长,一个月一百二十元军饷,所以我刚才拿了二百四十元,黄师座是中将,一个月二百元,所以他刚才拿了四百元,钟副座是少将,一个月一百六十元,所以他拿了三百二十元。

好了,现在说正题。

我们师,愿意留下保卫南京、不打算活着离开南京的人,留下,不愿意的人,拿着钱,前去薛岳将军的第19集团军的驻扎地并加入他们,然后跟他们一起去苏北的扬州。

现在是晚上八点,给大家一晚上的时间考虑。

我要特别声明,选择走的人不是懦夫,不会被嘲笑,不会被看不起,毕竟,蝼蚁尚且贪生,人谁不想活着呢?为了照顾到选择走的人的自尊心和面子,选择走的人在夜里去第19集团军的驻扎地,军官不允许阻拦,谁敢阻拦别人走,一律严惩不贷!不过,走的人不要带走武器。

好了,就这样!对了,我要再补充一下,我本人、黄师座、钟副座、你们郑旅座都没有选择走,郑旅座打算晚上请我去逛窑子,他是少将嘛,一个月一百六十元军饷,刚才拿了足足三百二十元,富得流油,不是他请客难道是我请客?还有啊…’他顿了顿,神色显得很庄严地说道,“我父亲,蒋委员长,也没有走,他说他绝不会离开南京的,他说他的黄埔学生们和他的国民革命军的军人们会保护好他的。

我父亲是上将,一个月二百四十元,拿了四百八十元都交给我母亲了。

说完这番话后,蒋纬国转身离去,跟郑洞国旅长互相勾肩搭背、有说有笑,看他们的样子,估计晚上真的去逛窑子喝花酒。

军人嘛,朝生暮死,自然醉生梦死,命随时都会没了,还在乎那么多干嘛?手里要是有一大笔钱,肯定是抓紧时间吃肉喝酒玩女人了。

全旅六千多弟兄一动不动地站着,很多人都脑子发懵,直到各团长、营长下令解散后,我们才散会。

我脑子里也很乱,但我迅速明白蒋纬国那番话是什么意思了,回到连队宿舍后,我倒头就睡,但全连弟兄都来找我,一个个七嘴八舌:‘连长,这到底是怎么回事?’‘连长,我们可以走了?’‘委员长允许我们走?谁还留下来保卫南京啊?’‘连长,你自己走不走?’

‘都给老子闭嘴!别烦老子睡觉!’我喝道,从战场上刚回来的人,神经都会极度紧张,甚至有些神经衰弱,我好几天没睡个踏实觉了,一合眼就做噩梦惊醒,梦到那些死去的兄弟。

弟兄们都闭上嘴,二排长小心翼翼地问我:‘连长,你走不走?’

我打个哈欠:‘不走,你们谁想走就走吧,蒋纬国说了嘛,我无权阻拦,只是,走的人不要带走武器,留下来保卫南京的弟兄是需要武器的。

整个晚上,我好像睡着了,又好像一直脑子很清醒,但脑子里非常乱,好像什么都想却又什么都没想。

清晨五点,我就实在忍不住地一骨碌起身,我想知道我全连一百七十五个兄弟(其实还没有满员)究竟走了多少、留了多少。

我很担心我起床后会发现全连就我一个,但我刚推开门,我就发现我多虑了,四个排长带着他们各排弟兄齐刷刷地站在我宿舍门口外。

我粗粗地看了一眼后,心头砰砰地乱跳,我发现全连应该是绝大部分的人都留下了。

‘连长!’四排长一脸羞愧地道,‘一二三排一个不少,就我排少了五个人,我…我这个排长没有当好!’

我笑着捶了四排长一拳:‘少他妈的跟老子矫情!一个排才少五个人而已!够了!够了!’

四排长急忙道:‘那五个兔崽子还算有良心,没有带走武器。

就在这时,有人喊起来:‘黄小三他们不是走了吗?怎么又回来了?’

我们一起看去,看到五个士兵正在一脸惶然地走回来,正是四排少的那五人。

四排长一溜烟地跑上去,一脚把为首那个踹翻,同时破口大骂:‘你们不是跑了吗?怎么又回来了?良心发现了?’那个士兵苦着脸:‘我们没跑啊!不是发钱了吗?我们溜到城里找姑娘去了…妈的!’他突然恨恨地道,‘每家窑子都人爆满!我们排了五个多小时的队!还跟99师几个一样来找姑娘的兄弟打了一架!那几个孙子!下次看到他们被鬼子打,老子肯定不去救他们!’

四排长拳打脚踢:‘妈的!老子还以为你们跑了呢!一二三排都没出孬种,老子可不想老子的四排出孬种!’他骂着骂着突然又哭起来,我们哄堂大笑,但笑着笑着也一起掉眼泪。

我眼泪止不住地掉下来,我问弟兄们:‘你们干嘛不走?’弟兄们说道:‘连长你不也没走吗?我们跟你一样!’我愈发地忍不住眼泪:‘好兄弟!我们一起死在南京,黄泉路上还是一个连!’弟兄们都泪眼汪汪。

…我后来知道,我们第77师的两万弟兄,只有不到四百人选择了离开!”

由于第77、88、99、100师被蒋介石下令“暂且不动”,所以甄别方式跟其它部队不同,都是先发钱,愿意走的人半夜离开,但结果让人感动流泪,四个师加起来只有一千多人离开,绝大部分官兵都选择留下。

蒋纬国统计的“85524人”其实还是要走很多人的,因为这八万五千多人里包括大批的高级将领,比如何应钦、陈诚、徐永昌、程潜等人,他们即便其实想走也选择“坚定地不走”,目的很显然,拍马屁,表达忠心。

对于何应钦这样的高级将领他们,他们肯定不能走,首先,蒋介石自己都没走,他们哪里敢走,走了就显得对蒋介石不忠了,其次,他们都是修炼成精的人,他们是这样想的,“老蒋公然宣布留在南京,但他肯定不会拿自己性命开玩笑,所以,他肯定有后招,因此,跟着他一起留下,生命其实是很安全的”。

既然留下后生命会有保障,并且还能表达和证明自己的“忠诚”,何应钦等高层大员们自然都会选择留下,摆出一副“与委员长、与领袖同生共死”的大义凛然样子。

选择留下的八万五千多人里,地位越高,思想就越不纯,何应钦等地位最高的人完全就是百分之百的不纯,至于选择留下的师长、旅长、团长等中高级军官,或多或少也有自己的小算盘、小九九,广大的最基层的官兵才是真真正正的、真心诚意地要留下来发誓跟南京共存亡的。

换句话说,选择留在南京的人里,地位越高,思想越不存,地位越低,思想越纯。

这么多将领官兵选择留下,第一“功臣”是蒋介石,第二“功臣”是蒋纬国,在看到最高领袖和最高领袖的儿子都留下,绝大部分国军官兵都深受激励、鼓舞、刺激,继而纷纷选择留下。

对于何应钦、陈诚、徐永昌、程潜等高层,蒋介石肯定是要“苦劝他们甚至命令他们离开”的,毕竟演戏不能假戏真做,国军统帅部不能真的留在南京。

蒋介石亲自接见了何应钦等高层,“非常感动”地说“我一个人留下就可以了,你们还有更重要的任务”云云,何应钦等高层则“神色非常坚定”地说‘委员长您都留下,我们也留下!我们都不走!我们一定要跟您同生共死’云云。

最后,蒋介石声色俱厉地“命令”何应钦等高层“必须要离开”,何应钦等高层“迫于领袖命令”,“极度不忍、极度痛苦地洒泪告别”(蒋介石命令他们离开,自然给了他们台阶下,让他们有了充足的离开南京的理由)。

几天后,何应钦等高层都离开南京,前往武汉,在武汉成立国军统帅部大本营。

国民政府此时在重庆,国军统帅部则在武汉。

第241节 备战南京(1)

留下来参加南京会战的国军官兵不但几乎清一色是老兵,并且还几乎清一色是“死士”,这种“死士军人”即萧爻所说“死卒”,其战斗力之勇猛和战斗精神之顽强都是无需多言的。

国军如此的空前创举让国内外一片震撼,德国《人民观察家报》以赞美文笔进行了如下报道:

“…日本军队即将进逼到中国首都南京,在这种情况下,按照常理,中国军队的最高统帅蒋介石大元帅应该下达一系列措辞严厉的命令,要求他的军队甚至是威逼他的军队竭尽全力地保卫南京,但蒋大元帅却采取了一项令人不敢相信的对策,他命令从上海撤退到南京的军队全部离开南京,前往江苏省北部、安徽省南部、浙江省北部进行休整并防范日本军队进攻那些地方,实际上,这是必须的,中国军队在上海进行了两个半月的激战,已经非常的疲惫了,急需休整,但蒋大元帅同时命令‘愿意留在南京的军人可留下,但不强求’,并且,他还毫不遮掩地告诉他的军人们,‘留在南京会陷入极大的危险中,留在南京的人很有可能不会活着离开南京’,他甚至还宣布‘离开南京的军人不会遭到处罚,留在南京的军人不会得到奖励’。

我们可以设身处地、将心比心地想一想,南京的几十万中国军人,他们为什么不能离开呢?留下,几乎是必死无疑的,并且没有奖励,离开,可以活命,并且也没有处罚。

按照常理进行推测,南京的中国军人即便不走得干干净净,也会只有很少的人愿意留下吧?但事实却让我们深深地震撼了,超过十万,甚至更多的中国军人愿意留在注定会没命的南京,比例非常高,高得令人不敢相信,四个甚至三个中国军人里就有一个义无反顾地愿意留下来。

我们不得不为中国军人这种普遍的勇于为国家献身的精神而感动得热泪盈眶,全世界都低估中国军人了!是的,中国军人大部分都文化程度很低,甚至有很多人目不识丁,但他们就是这样愿意为国家去死。

基本没接受过高等教育、参军前大多数只是农民的中国军人们为什么会这样?我们也感到疑惑,能解释的原因也许只有一个,那就是中国人天生具有的爱国精神,可是,这种与生俱来的爱国精神为何会存在呢?我们只能理解是中国的历史太悠久了,导致大多数普通中国人一出生就对这块古老的土地具有使命感。

…令人感动的事情在这场‘自愿决定去留’的潮流中不断地发生着。

中国军队第15集团军奉命前往浙北,集团军在南京时共有四万余人,离开南京时只有两万八千余人,因为那一万两千余人都留下了,并且在前往浙北的途中,队伍里的军人不断地零零散散地掉队离开,非常极少数的士兵是跑掉了,绝大部队掉队离开的士兵则是跑回了南京。

第15集团军司令罗卓英将军告诉我们记者,他部队平均走一公里就要离开一个连,都是回头去南京的,大批士兵一开始决定离开,但走着走着,又后悔了,所以又回去了。

有的是三五成群的士兵单独离开,有的则是成排成连甚至成营地离开。

有一个排共有三十五名士兵,走了二十八个,还有七个士兵继续走,走着走着,七个士兵突然都哭泣起来,然后纷纷抽自己耳光,不停地骂自己‘我怎么能这么没用呢?弟兄们都回去了!我怎么还能想着自己活下去?’然后也一起调头回去了。

有一个连的连长在问过全连士兵后,全连士兵一致同意回南京,连长向营长请示,营长沉默一下后问全营官兵:‘弟兄们!我们回南京吧?跟日本人继续拼命!那么多好兄弟都回去了,我们也回去吧?’全营官兵一起大吼‘回南京!回南京!要死一起死!死了还继续做兄弟!’营长抹着眼泪说:‘我不想死,我还有一个老母亲要养,我妻子和孩子已经有一年没见到我了,我想她们都想疯了!但是,我是军人啊!弟兄们,我们都是军人啊!蒋委员长和他儿子都在南京呢!我们还考虑那么多干什么?愿意回去的弟兄,跟我一起回去,不愿意回去的弟兄,自己走吧!我们不会怪你们的!’这个营此时还有的四百多名军人一个不剩地都回南京去了。

还有一个营长同样打算带着部队回南京,团长知道这件事后命令全团‘每人留三发子弹,其余子弹还有所有的手榴弹、炸药包、机枪、迫击炮都给他们’,回南京的军人们和下不了回南京决心的军人们纷纷哭泣,没有回南京的军人们纷纷哭泣道‘弟兄们,我们没你们有种’,队伍里哭声一片,这个营有一百多名军人没回南京,都是伤兵,伤兵们看着调头回去的同伴们,无不放声大哭,不停地说‘你们要多多保重’之类的话,还有的伤兵拼命地捶打自己,悔恨自己已经受了伤,无法继续跟同伴一起战斗。

中国军队第8集团军也是要开赴浙北的,集团军司令张发奎将军接受我们记者采访时,他说他的集团军从上海撤回来时还有三万八千多人,结果,跟他一起去浙北的只有两万多人,并且大部分是伤兵,包括轻伤员,还有一万八千人都自愿地回南京去了。

张发奎将军眼眶里含着泪水,他对我们记者说,‘我不是难过,我是骄傲啊,我为我部下里有这么多英雄好汉感到骄傲!我真恨不得脱了我的中将制服,穿上士兵制服也回南京。

我多次申请也留在南京,但委员长不同意,他说浙北需要我去巩固防御。

’在第8集团军的队伍里,我们看到十几个士兵从南京方向又回来了,一个个都哭哭啼啼,别人问他们发生什么事了,这十几个都非常年轻的士兵哭着说道:‘我们去南京了,但南京那里不要我们,说我们不是老兵’,我们记者非常惊奇地问道:‘他们是怎么辨别的?’这十几个年轻士兵伸出手:‘他们看我们右手食指上面有没有老茧,我们都没有’。

我们记者问了这十几个年轻士兵的长官后,知道他们都是上海本地人,淞沪会战爆发后才参军的。

中国军队在上海战场上伤亡了三十万名军人,很多部队打残了后一时间得不到来自后方的兵员补充,再加上上海当地和上海附近有大批青壮年强烈要求参军,所以部队在战场上就地招兵,这十几个士兵就是这样的情况,他们刚刚学会开枪就要投入战场,能够活下来已经是非常幸运了。

我们记者在中国军队第5集团军的队伍里遇到一位团长,他带着五百多个互相搀扶的伤兵在前进,我们记者问他:‘你的部队呢?’这位团长指了指那五百多个伤兵:‘就这些了’。

我们记者非常吃惊:‘只有这么少的人了?’他点点头:‘是啊!我的团原本有两千多个兄弟,在战场上没了一千多个,还有四百多个去了南京,就剩下这些伤兵了’。

我们记者在队伍的后方遇到一群正在往南京前进的中国军人,记者采访了其中一位带队的少校:‘你们是要去南京吗?’少校点头:‘当然。

’记者问道:‘为什么要去南京呢?南京很危险的,并且你们回南京也没有奖励。

’少校顿时怒了,他指了指身上已经残破不堪的军服:‘洋鬼子!看清楚!老子是军人!军人为保卫国家而打仗,天经地义!军人可不是为钱打仗的!那是军阀!老子可是黄埔生!更加要视死如归!校长(蒋介石大元帅)和校长儿子都在南京!老子怎么能走?’

我们记者意外地得知,中国军队第2集团军里发生了这么一件事,该集团军奉命开赴苏北,驻扎在扬州、泰州一带,集团军里有一位副团长就是扬州人,归心似箭的他回家拜见父母,他的父亲是一位清末举人,学问很深,看到儿子回来后,老人家非常高兴,但几天后,老人家气得浑身发抖地拿着报纸找儿子,严厉质问儿子:‘你为什么没留在南京?蒋委员长和蒋委员长儿子都在南京,你居然跑了?那么多人留在南京,你居然没有留在南京?你简直不配当军人!你简直给我们×家丢人!我们×家祖宗的脸都被你丢光了!你给我滚!我没有你这个逃兵儿子!’这位副团长诚惶诚恐,连夜回南京去了。

…我们完全确定,南京的中国军人每一个人都已经做好了为国捐躯的准备,南京的中国军队是一支钢铁般的可怕军队。

…”

留在南京的部队除了完全是中央军嫡系的第77、88、99、100师外,另外还有三个师,都是地方军,分别是:川军第145师、滇军第182师、桂军第170师。

并非只有中央军愿意为国战死,地方军也一样,因为地方军、中央军都是中国军人。

当然了,地方军的情况要比中央军“复杂一些”。

川军、滇军、桂军,并不是直接听命于蒋介石,而是各有各的“主公”,刘湘、龙云、卢汉、李宗仁、白崇禧虽然也具有爱国热血,但毕竟…留在南京的部队注定会死路一条,“老蒋把他自己的中央军嫡系填进去也就罢了,还拉着我们一起填进去,岂不是等同于把我们地方军送去给中央军陪葬?”因此,川军、滇军、桂军的统帅都是有些顾虑的。

尽管如此,广大地方军基层官兵甚至中高层军官还是深受激励和感染,纷纷要求也留在南京,刘湘、龙云、李宗仁也不方便把部队都从南京撤走,毕竟关系到民族大义,不留点部队确实不好看,因此川军、滇军、桂军都象征性地在南京留了一个师。

南京原先的川军三个师里,第144师师长郭勋祺和第122师师长王铭章都已为国捐躯,这两个师更加是伤亡殆尽,虽然这两个师奉命前去皖南休整,实际上军政部已经准备把大批中央军部队“补充进”这两个师,使得这两个师名义上还是川军,实际上已被中央军控制,至于饶国华师长的第145师,同样伤亡巨大,三分之二官兵阵亡或受伤,但饶国华奋然地说道:“我们川军出川就是为了抗战,就是为了打仗拼命!不然我们何必出川?直接躲在四川,当缩头乌龟算了!既然战斗就在眼前,岂有临阵退缩的道理?”蒋介石和刘湘都大为感动,刘湘命令川军全部撤退,但留下饶国华的第145师,并且把其余川军部队的老兵补充了很大一部分给第145师。

滇军目前总共只有第182、183、184师,规模不大,加上滇军在挽救南京的保卫战中功劳很大,所以蒋介石没有削弱滇军,并且还让龙云白赚了一大批德械武器。

滇军三个师里,第182、第183师已抵达南京,第183师没抵达,因为南京保卫战已经结束,运输机群自然就不给第183师提供运输了。

在南京的滇军两个师同样损失惨重,并且第183师师长高荫槐在长江作战中壮烈为国捐躯,因此根据蒋介石和龙云的命令,第183师离开,第182师留下,并且第183师把一大批老兵补充给了第182师。

桂军情况跟川军、滇军一样。

实际上,整个淞沪会战中,桂军非常的劳苦功高,其部第21集团军是上海国军的主力,而后期赶到的第11集团军又承担起给全军断后的重大责任。

李宗仁命令从桂军嫡系第21集团军第7军里抽调出第170师留在南京,同样也从桂军其它部队给第170师补充了一大批老兵。

川军第145师约4000人,滇军第182师约4000人,桂军第170师约5000人,三个师留在南京,尽到作为中国军队的天职,与中央军第77、88、99、100师并肩作战,并且三师一万三千余官兵都跟中央军一样,经过自愿决定,都下定决心要留在南京“与南京共存亡”。

川滇桂三个师的一万三千余官兵加上前线已经“自愿报名”的八万五千余官兵,另外扣除掉一大批必须要走的人(何应钦之类的军方高层大员和他们的副官、卫士等人),再加上宪兵部队,南京守军总兵力共有整整十万。

在南京会战正式爆发时,第77师拥有3万余兵力,第88师和第99师都拥有2万兵力,第100师1.3万兵力,加上川军第145师、滇军第182师、桂军第170师,南京共有七个师,另外还有一个宪兵团(原本南京的那五个宪兵团合编并进行了一定补充,总计3000余宪兵)。

这七个师都是独立的师,不属于某个军,七个师和宪兵团直接被组编为“南京军”(宪兵团番号被改为了“南京宪兵团”,团长就是全国宪兵部队副司令萧山令少将),这是国军历史上第一个不以数字为番号的军,该军直接隶属于军委会和南京卫戍司令部,军长是蒋介石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