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之我是蒋纬国 第134章

作者:飞星骑士

日军背水一战,但水面上是他们的舰队,见势不妙了就可以乘船撤退;日军兵分多处,但国军无力将其逐个击破,只能被日军牵着鼻子走!”

“沪北战场上,日军那四个师团其实已经把沪上国军精锐给牵制得七七八八!”何应钦神色忧虑地道,“如果日军再使用这种战术,国军确实分身乏术、疲于奔命,搞不好,日军还会假戏真做,从牵制作战变成突进作战!”

“倭人欺人太甚!”蒋介石忿然不已,实际上他是懊恼,如果国军战斗力跟日军能达到一比一,战场上就不需要三五个国军对付一个日军了。

日军在国军面前肆无忌惮地兵分多处,就是“欺负”中国军队战斗力不如日军。

作为中国军队的最高统帅,蒋介石自然有一股遭到羞辱的愠怒。

徐永昌眼睛紧盯着地图:“张向华(张发奎,表字向华)的右翼部队必须要果断出击了!我们一开始断定日军早晚在金山卫登陆,所以张向华的那两个集团军(第8、第10集团军)始终紧盯着杭州湾一带,眼下,既然日本人不按常理出牌,我们必须要审时度势、对症下药。

委员长,我认为应该把第8集团军即刻抽调到沪东,抢在日军第101师团之前,先占据平安、大团、万祥这三个镇子,遏制住第101师团从沪东突入上海市城区的道路,然后再逐步反击,即便不能把日军赶下海,也要稳住沪东的局势!”

“如此一来,岂不是正中日军下怀?”何应钦表示反对,“日军一个师团一下子牵制住我军一个集团军,太不划算了!”

“何部长,依你之见,我军右翼部队应该按兵不动?”徐永昌反问何应钦,“坐视日军第101师团长驱直入、突进市区?”

“正相反!”何应钦摇头,“应该让张向华的两个集团军都顶上去!不打战术上有利于我方但在战略上不利于我方的防御战,对日军主动发起积极攻势!把第101师团彻底赶下海!重新赶到他们的军舰上!必要时,朱一民(朱绍良,表字一民)中路军的第21集团军也可投入这场局部反击战!”

“太冒险!”徐永昌同样摇头,“如此一来,我就在杭州湾的防御就形容虚设!何部长,你可不要忘了,目前,日军在上海才投入五个师团而已!他们还有起码十个师团可以参战呢!”

“在杭州湾陈设重兵略有些杞人忧天了!”何应钦不以为然,“德国顾问团也表示反对,因为根据德国顾问团的勘察和演算,杭州湾并不适合日军大规模登陆。

也许,我们由始至终一直犯下了先入为主的错误!”(在原先历史上,德国顾问团不认为日军能在杭州湾展开登陆,这也是比较迷信德国顾问团的中国军队统帅部在会战期间不断抽走防御杭州湾部队以至于日军突然在杭州湾展开登陆并成功得手的重要原因。

“左也不行,右也不行!”蒋介石烦闷地道,“难道我们真要被日本人牵着鼻子走?”

“委员长…”何应钦看着蒋介石,显得非常坦诚地道,“在战争整体大局势上,持久战有利于我方,但在局部战场上,持久战不利于我方,我方就犯下了与‘不计较一城一地得失’宗旨相违背的原则性错误了。

上海战事拖下去,日益对我方严峻啊,与其这样,国军还不如大胆地主动出击一次,力求取得一场重大战果,到时候国军即便放弃上海、全面转进,起码颜面上也是非常体面的。

另外,国军若想要主动出击,就更不能拖下去,拖下去,上海日军与日俱增,国军能主动出击的机会也愈发渺茫了!”

蒋介石顿时心头砰然一动,因为何应钦此话非常合他胃口。

何应钦这个建议跟蒋介石前几天对蒋纬国说的“可否适宜地改变战术,力求全歼日军一个旅团甚至是师团?若能这样,日本高层必然彻底惊惧震动,再加上国联的调停和列强大国的压力,这场战争以利于我国的态势而结束就是水到渠成的了”的政治构想完全是不谋而合。

蒋介石反复咀嚼着何应钦的话,越想越心动,越想越心潮起伏、按捺不住。

“嗯,敬之(何应钦表字敬之)言之有理!”蒋介石点点头,“国军稳扎稳打虽然稳妥,但也是被动挨打,且必然会随着日寇援兵不断抵沪而愈发难以取得重大突破和战果。

适当地改变一下战术,未尝不是一个很好的办法!”

白崇禧和徐世昌互相对视,都从对方眼里看到了一丝隐约的不安,但他们也并非完全反对,毕竟何应钦说得很有道理。

“委员长,您的打算是…”徐世昌谨慎地问道。

蒋介石眼睛紧盯着沪东:“在吴淞口,日军第3、第11师团合兵一处,在川沙口,日军第9、第13师团合兵一处,两地日军都是两个师团且两地日军相距甚近,互相增援较便捷,确实难以下手,但在沪东,这个第101师团却是孤军深入,已经犯了兵家大忌!我看,可否集结国军精兵和重兵,吃掉它!”说最后一句话时,蒋介石眼中精光一闪,俨然间决心如铁。

白崇禧和徐世昌都吃了一惊。

白崇禧沉默一下后直言不讳:“委员长,如果第101师团只是打头阵的,后续再来一两个甚至两三个师团在汇角港登陆,怎么办?”

“那就只能重新恢复防御战了!”蒋介石坚定地道,“如果这个第101师团长时间并未得到后续登陆部队的支援,完全孤军一支,国军若不抓住机会,果断下手,岂不是暴殄天物?”他说完猛地一挥手,“你们好好地研究研究,尽快制定作战计划!战机稍纵即逝,不容延误!”

怀着各不相同的心情,白崇禧、徐永昌、何应钦等人纷纷点头。

当天晚上,刚坐飞机到上海的蒋纬国又被蒋介石一个电话叫回了南京。

蒋介石之所以在“军国大事”上几乎无一例外地要找蒋纬国进行商量,共有三个原因,一来因为蒋纬国是“天生的战略家”,战略目光比白崇禧、蒋百里、杨杰等战略学家还要远;二来因为蒋纬国是前线部队指挥官,远远比整天在后方运筹帷幄的白崇禧等人更清楚前线的实际情况;三来因为蒋纬国是他儿子,这个世界上恐怕蒋介石现在最信任的人就是蒋纬国了。

“纬儿,我打算在上海前线改变战术,由全面防御改为重点进攻,你看如何?”几句客套话后,蒋介石开门见山,因为他对这个计划非常有热情,并且时间也很紧急,不能浪费。

对于淞沪会战,蒋纬国的战术就是“稳扎稳打、积极防御”,蒋介石一开始听从蒋纬国,所以国军打得很稳重,再加上蒋纬国“蝴蝶效应”产生的正面影响(也产生了崇明岛大屠杀这种负面影响),因此国军获得令人满意的战果,但此时,蒋介石要开始“变卦”了。

不过,蒋纬国对此也不是完全排斥的,他很理解自己父亲和国军统帅部。

蒋介石打算进行重点进攻,除了他本人好大喜功的性格以及政治、外交等方面的间接影响外,也是有军事上的必然性的。

上海战场上,国军人数大大超过日军,就以原先历史上的数据进行分析:国军约75万兵力、日军约25万兵力,国军人数是日军整整三倍,但是,国军单兵战斗力是不如日军的,另外,中国交通条件很落后,大部分参战国军是步行向战场开拔的,导致会战结束时很多国军部队还在路上,淞沪会战中国军参战兵力实际上只有40万,另外那三十来万人马还在路上走着,根本没参战。

四十万中国军队在战斗力上只能说是顶得上十来万日军,因此,四十万国军(战斗力等于十来万日军)对抗二十余万日军,打防御战无疑是最理想的,打进攻战就不稳妥了。

至于眼下,日军已有五个师团抵达上海,总兵力约十万人(扣除掉死伤),后续日军还会有十几万人抵达,因此,趁着此时的日军人数和整体战力还没有达到最顶峰时,国军主动出击,未尝不是一个明智选择。

逻辑是现成的:日军一批一批来,国军在日军全部来了后打防御战自然是合理的,眼下日军才来了不到一半人,国军还坚持打防御战,确实略显得墨守成规了。

基于这样的考虑,所以蒋纬国并不是很反对蒋介石“主动出击、局部进攻”的构想。

“父亲…”蒋纬国盘算再三,开口询问,“您的计划是…”

蒋介石看到蒋纬国这个“战略天才”并没有表态反对,显然在心理上得到了一定鼓励,因此侃侃而谈:“日军第101师团在沪东登陆,按道理,张发奎的右翼军应该迅速出击拦截,但我打算让张发奎故意按兵不动一阵子,一来引诱第101师团继续孤军深入,二来观察日军究竟有无后续部队再在沪东继续登陆,倘若没有,并且第101师团深入上海腹地,国军当机立断,派遣精锐部队,迂回包抄第101师团的后路!彻底把该师团围困在上海腹地并聚歼之!”

蒋纬国想了想:“第101师团的后路就是东海海岸线,是大海啊!日军可是掌握着绝对制海权的!”

“日军舰队虽然庞大,但也不足为虑!”蒋介石十分有信心,“空军在开战当天的雷霆一击不就打得日军航母编队落荒而逃吗?相信经此重创,日军舰队必然风声鹤唳、杯弓蛇影,到时候,只要空军的轰炸机群以及海军的鱼雷艇、潜艇再度出击,力求击沉日军一艘战列舰!日军战列舰编队必然像其航母编队那样,不堪重创、狼狈而逃!打跑了日军舰队,日军登陆部队岂不是瓮中之鳖?国军集结十几万精兵和重兵,一个天罗地网下去,必定会收获丰厚!”他眉飞色舞、神采飞扬。

蒋纬国虽然觉得蒋介石的作战构思并非空中楼阁,但也认为实战肯定没有这么理想化,空军的斯图卡机群、海军的鱼雷艇和潜艇为何能重创日军?空海军将士们的奋勇作战是一个原因,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日本人不知道国军暗中藏有这几样杀手锏,所以被打了个出其不意,既然是出其不意,第一次能出其不意,第二次就不能了。

看到蒋纬国没有说话,蒋介石继续道:“我打算派第9集团军和第19集团军执行计划,毕竟这两个集团军都是国军精华所在。

纬儿,你觉得呢?”

蒋纬国斟酌了一会儿,点点头:“父亲,您的这个构思是很有魄力的,也很有成功希望!”蒋纬国其实也渴望能在战场上成建制地干掉日军一个旅团或一个师团,毕竟那样会产生极大的政治意义和宣传意义。

“好!”蒋介石喜不自禁,“你马上动身去上海前线!”他言下之意很明白,他需要自己亲儿子在前线盯着战况,也盯着参战国军各部队。

蒋介石不能亲自在最前线,他手下的将领或多或少会对他有点阳奉阴违或报喜不报忧,或者好几个将领各执一词,搞不清楚究竟谁对谁错,在这样的情况下,派自己亲儿子去前线充当钦差大臣和自己的眼睛就是最好的选择了。

蒋纬国再度点头:“是,父亲放心,我明白了!”

离开蒋介石的办公室,蒋纬国明白,自己“无所事事”一阵子了,眼下又要亲自上阵打仗了。

“主动出击、局部进攻…”蒋纬国想着,“真的可以吗?历史已经被我改变得不错了,真的可以继续改变得更好吗?”对于在原先历史上没有发生过的事,蒋纬国也有些没有把握。

第189节 沪东鏖兵(1)

“站好!站直!”一名青年少校军官在大声地吆喝着,由于喊话时用力过猛,额上脸上爆起一条条青筋,虽然他在非常卖力地整顿着部队,并且他面前的一千多名年轻军人也都在非常努力地做出军人的模样,但蒋纬国在这些人的身上还是看不到多少军人的影子,反倒是其中一些正当妙龄的莺莺燕燕让他看得有点心猿意马。

离开南京后,蒋纬国重返上海前线,顺路经过无锡、苏州、太仓等地,视察预备参战的国军第二梯队部队,这是蒋介石的命令。

上海战事愈演愈烈,双方都在增兵,后续部队的数量、质量自然是最高统帅非常关心的。

国军向来存在着诸如吃空饷之类的太多的陋习弊端,不派绝对信任的人去看一看,蒋介石确实放心不下。

万一某个师实际上只有五千人,但该师却在报告中声称有一万人,到时候统帅部把这个只有五千人的师真的当成有一万人的师派上前线,不出事才怪。

此时的蒋纬国正在视察进驻苏州的国军第10军团,该军团刚抵达苏州,准备补充到损失较大的左翼军里。

第10军团军团长谭道源中将是一位刚烈耿直的忠正军人,没对蒋纬国这个钦差大臣说假话。

“我军团辖第18师和第45师,第18师计有6358名官兵,第45师计有5749名官兵!”谭道源一丝不苟地向蒋纬国报告道,“枪械和弹药方面…”

蒋纬国听得连连点头:“辛苦了,辛苦了…”他其实心里很唏嘘,国军编制是个大问题,因为落后。

国军的基本作战单位是“师”,但这一建制徒有虚名,一个师仅下辖几个步兵团,全师人数不满一万,并且缺乏侦察兵、通讯兵、后勤兵、医护兵、工兵等技术兵种。

举例子,国军一个师有多少医疗人员呢?中央军一个师约几十个,地方军一个师约十几个,仅此而已。

可以想象,战事爆发后,多少受伤的中国军人因为缺医少药而活生生地流干鲜血而死。

反观日军,日军的基本作战单位是“师团”,每师团以4个步兵联队为基干组建成,各兵种齐全,每联队都能执行进行多样化的任务。

国军一个师在正常情况下约六七千人或七八千人,日军一个师团则达到两万五千人。

——值得一提的是,日军现在的师团清一色是甲等师团,每个师团下辖2个旅团,每个旅团下辖2个联队,所以每个师团拥有4个联队(这4个联队都是步兵联队,每个师团还有骑兵联队、炮兵联队、工兵联队、辎重兵联队等直属部队),不过,通过实战,日本人发现甲等师团实际上有些庞大臃肿,所以后来改建立乙等师团,每个乙等师团下辖3个联队以及一些直属部队,全师团总兵力约1.5万至1.7万。

国军不只是编制落后,武器装备也落后,国军一个师在火力上只顶得上日军一个大队。

蒋纬国暗暗下定决心:“以后等时机成熟了,必须要对国军陆军也进行全方位的整顿,最好建成200个正规师,每个师15000兵力。

这场战争是中国军队的巨大考验,同时也是一块磨刀石。

经过中日战争的中国军队若能像经过苏德战争的苏联军队那样脱胎换骨就真的好了!”

“这些是新兵?”蒋纬国指了指眼前这一千多名努力做出军人模样的年轻军人。

谭道源点点头:“嗯,是我军团从江西开赴上海的途中陆续接纳的新兵,都是热血青年,绝大部分人是响应政府号召投笔从戎的学生!”第10军团原本驻扎在江西省,开赴上海途中不断有沿途地区甚至从更远地区跑来半路参军的爱国青年,其中大部分人是思想觉悟很高的学生。

不只是第10军团,从全国各地开赴上海前线或平津前线的部队都这样,一路上不停有爱国青年、热血学生报名加入。

蒋纬国连连摇头:“不行!不行!把他们都调到后方去吧!学生兵怎么能打仗呢!”

“长官!”学生兵方队里有人大声道,“我们不怕死!”

“国难当头,匹夫有责!”“长官,请不要小看我们!”学生兵们群情激奋。

蒋纬国看了看激动的学生兵们,第一个提出抗议的是一个长着苹果脸、大眼睛的年轻女学生,估计十七八岁。

蒋纬国暗暗感慨,在后世,十七八岁的女生正在学校里读书或整天忙着玩手机、自拍美图、谈情说爱、干各种任性胡闹耍脾气的脑残事,但是在这个国殇时代,十七八岁的女生却穿上了军装,准备上前线与武装到牙齿的异国侵略者展开战斗。

“你们大家听我说!”蒋纬国怀着尊敬和真诚的心情说道,“你们想上前线,这是对的,也是非常令人尊敬的,你们是国家未来的栋梁,国家的希望就在你们的身上,你们想要报效祖国,但不一定选择这个方式,因为太浪费。

你们有文化,应该在更好的职位上为国家做出贡献。

想想看,假如我们国家有一位青年科学家,他是上战场做一个士兵更有利于国家还是在后方兵工厂里为前线部队研制武器?你们也一样。

你们应该珍惜自己的生命,好好地学习,让自己更有本领,即便参军,也不一定当基层步兵,可以去学习操控修理大炮、坦克什么的,当更加有技术性的炮兵、装甲兵、工兵、通讯兵等等,女学生可以去学习救治伤兵当医护兵,明白吗?”

学生兵们都若有所思地点点头。

蒋纬国回过头对萧爻吩咐道:“给我父亲发一封电报,请他向全军颁布一道命令,参军新兵里只要具有中学文化的青年,一律不得被派到前线,要全部送到后方接受技术性培训!”

萧爻点头:“我立刻就去!”

谭道源在旁边连连称赞:“二公子宅心仁厚,此举真是善莫大焉啊!”

蒋纬国嗟叹道:“我们在这场战争里肯定会流很多血,能少流的就少流一点吧!”

九月二十二日,蒋介石发表对中共宣言讲话,代表国民政府正式承认中共的合法地位,此政治宣告意味着中共不再是“共匪”,而是“拥有武装力量的合法在野党”;

九月二十五日,中共八路军在山西省东北处平型关取得中共参加抗战后第一场胜仗“平型关大捷”,八路军第115师以自身伤亡1000余人的代价,歼灭掉日军第5师团第5辎重兵联队一部1000余人。

日军第5师团当时是在对山西省进行试探性攻击,遭晋绥军和八路军的挫败(平津会战在原先历史上不存在,在此时则打了一个多月,既给晋绥军争取到了宝贵时间也消耗了华北日军的很多精锐,所以阎锡山处境要比原先历史上好很多,他游刃有余地在晋北、晋东地区排兵列阵,建立起了较为完善的防线),加之日军在上海战场上兵力吃紧,因此华北日军暂时性地放弃了对山西省、冀南地区、山东省的攻击。

同一天,蒋纬国在隆隆的炮火声中抵达沪东南光明镇,见到了把前敌指挥部设立在此的第三战区国军右翼部队总指挥张发奎中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