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开局遭李娘子逃亲 第397章

作者:大唐咸鱼来了

“长孙族长说是五个郡,本将肯定信。”

这件事上,郭孝恪并没担忧什么。

但凡有个郡不归顺,只能是对方不讲信用,他们大可取消这次的接管。

“整个益州北部收入汉军囊中! ”

姚思廉知道,一旦这些地方接管成功,汉军地盘持续扩大。

“五个郡,肯定肯定。”

长孙炽又不是官场小白,一下子听懂其中的意思,保证道。

“对,接管时也不会有阻力,请放心。”

参与归顺的将领官吏,跟着说道。

“如此再好不过。”

张公瑾点了点头。

等快速接管五个郡,再有这些人的协助,局势可以快速稳固下来。

“拥有主要的半个益州,还有个治所成都,另外半个则看兵力情况。”

也是在宴会上的长孙顺德,如是想道。

换而言之,汉军的兵力充足点,只管往下继续推。

“来来,各位……”

渐渐的,宴会上其乐融融,双方都是皆大欢喜。

“郭将军,张大人请留步。”

不知过去多久,特意等两人的长孙炽,连忙追了上去。

“长孙族长,何事? ”

两人停下脚步,转过头疑惑的说道。

“是这样的,早些年和王后有点过节,如今归顺汉军,不知王后……”

长孙炽说到一半就没说了。

但是,意思再明显不过,那就是王后怎么想的。

“长孙族长,王后怎么想,我们做臣子的不能妄言。”

王后准备怎么做,哪里不知的张公瑾装糊涂了。

至于为什么,原因和后半句的意思差不多,那是王后要怎么处理,而不是他们要怎么处理。

“同意你们父子归顺,那就不会有性命之忧,把我汉军当成什么了? ”

注意到同僚投来的目光,了然的郭孝恪,郑重其事的说道。

“这个,好吧。”

哪怕知道对方有所隐瞒,长孙炽不好再追问下去,担忧却是再度升起。

现在是归顺汉军,解决第一步难题,可他们还要面对王后。

好在汉军同意他们父子归顺,如同郭孝恪说的,的确不会有性命之忧。

“张大人,你觉得王后会杀了他们吗? ”

看着对方离去的背影,郭孝恪顺势说道。

“不会杀,王后属于做大事的人物,但是,其余的就不一定了。”

张公瑾饶有深意的说道。

比如说失去族长之位,亲自上门道歉,不能再回长安等等。

毕竟,对方刚归顺就杀了,以后谁敢归顺汉军,王后肯定明白这一点。

“本将明白了。”

这么一说,郭孝恪就有大概的答案了。

“父亲,怎样了? ”

格外关注这件事的长孙无悔,急忙说道。

“他们都没说太多,只是说归顺了,那就不会有性命之忧。”

回到府邸的长孙炽,解释道。

“没说王后怎么想的? ”

长孙无悔显然不满意这个解释,追问道。

王后的态度到底怎样,关乎到他们这一脉的传承,稍有不慎就会直接断了。

“没有,为父很想知道,只是他们不说。”

长孙炽无奈的说道。

选择归顺就是汉军强大,极有可能取代隋室,不提前抱大一腿,天下间没他们的容身之处。 到时候,这一脉保也保不住。

“唉。”

听闻,长孙无悔不禁唉了一声。

“无悔你别担心,大不了像之前说的那样,争取混个开国功臣的名头。”

长孙炽已经做好最坏的打算,换取他们这一脉的兴旺。

“曰 〈> * ”

清楚父亲的意思,长孙无悔重重吐出一口浊气。.

第二百六十八章相对来说,有实惠的政策(支持下订阅)

就在益州战事进展顺利,打到蜀郡成都之际,留守洛阳的主要文官,准备推行汉军的政策。

“长孙大人,有关我汉军政策的公文,基本下放到豫州的各地衙门。”

这天,屈突盖前来汇报进展。

虽然年纪比对方大了许多,但是,留在洛阳主要看重个?人的能力。

“豫州那边越快推广越好,司州这边慢一点没事,局势早就得到稳-固。”

对于这个效率,长孙无忌还是很满意的。

“都是依照长孙大人你的交代,优先完成豫州的公文,司州的现在才开始。”

屈突盖如实的说道。

“为防止有官吏,或者当地衙门,不有效实施我汉军的政策,暗中加派一直专门调查的人员。”

长孙无忌沉思一番说道。

豫州到底是全盘接过隋室的,肯定残留不少势力,必须避免有人从中作梗。

“长孙大人,你的意思是不公布? ”

屈突盖不大确定的说道。

“是的,不对外公布这件事,派去调查的人最好挑选寒门,或者小世家的。” 长孙无忌十分肯定的说道。

“诺,下官会办妥的。”

这么一说,屈突盖顿时就明白了,免得有些人事先得到消息。

“这件事,你亲自负责,换成别人的话,本官不放心。”

长孙无忌特别说了一声。

这位同僚和屈突老将军,别看一文一武的,其实本质上都是差不多的作风。

“诺,下官这就去办。”

言罢,屈突盖直径走出办公的地方。

“头疼,还有许多事要处理。”

看着面前需要处理的政务,堆积到有一人稿,长孙无忌揉了一揉太阳穴。

这些天来,不间断的在忙豫州,还有司州的事,几乎全堆在一起。

“但是,这个难得的机会,我不能放过!”

累归累,长孙无忌却是充满斗志。

“各位父老乡亲,本官是新上任的陈留县令,今天来就是和你们说一件事。”

而这边,到任不久的魏征,很接地气的出现在百姓面前。

“新县令真有干劲,直接来了。”

在身后,跟着并不少的下属,以及维护秩序的捕快。

“县令都亲自出现了,不会是要加税吧? ”

“对啊,肯定属于一件大事,要不然,怎么来了。”

“这年头兵荒马乱的,千万别加税啊,都快活不下去了。”

“这汉军以前没听说过啊,不是大隋在这里的吗? ”

大多穿着粗布衣裳的百姓,一个个不无担忧的说道。

“这是我汉军治下,皆会推广的政策,本官念给你们听。”

“家里有田地的,即日起免税一年,没田地的参与开荒,将会免税三年。”

魏征开始宣读起来。

“真的假的,不收税,还免税!”

陈留的老百姓愣住了,他们是不是听错了,有这么好的事?

“有田的人,官府会免费暂借耕具,参与开荒的人,可以领取每天所需口粮。”

进一步朗读的魏征,带着干劲说道。

这就是他们汉军,对新占地盘的优待政策,让老百姓感受到实惠。

“县令大人

真的吗?

听到第二段内容,许多老百姓顾不得真假了,希冀的问道。

“真的,符合条件的人,可以马上登记,受到政策的实惠。”

魏征重重的一点头。

“我是无田的人,准备开荒。5,

“还有我,还有我……”

“你们挤什么挤,我先来的。”

一时间,整个现场火一爆起来,纷纷想要登记进去,好得到汉军政策的实惠。

“别挤,一个个来。”

许多官吏吓了一跳,制止这些想要冲上来的百姓。

“谁都不能挤,否则,取消实惠的资格。”

魏征为人比较正直,但是,并不代表不会随机应变。

关乎到吃饭乃至致富,老百姓有这样的反应,实属再正常不过的情况。

“是是,县令大人。”

果然,这些百姓顿时不挤了,按捺住激动的情绪排起队。

“目前来看还算顺利,不过,还是得亲自查看情况。”

魏征无疑是闲不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