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魏读书人 第564章

作者:七月未时

“好!”

“甚好!”

“极好!”

许清宵将考卷放下,不由自主地出声夸赞,引得周围几个考官满是好奇了。

能被许清宵夸赞,说实话自然吸引人啊。

“许大人,怎么了?”

一旁的王新志好奇了,不知道许清宵为何这般夸赞。

“王大人,您自己看。”

许清宵将考卷交给对方,脑海当中一直在回忆这篇文章的内容。

于益的文章,可谓是一针见血。

他认为大魏王朝想要强大起来,工为第一,农为第二,商为第三,仕为第四。

工,指的是各类工器,提高农产,增强兵部。

农,大力发展农业,要想富,先吃饱。

商,一旦农业发展起来,必须要着重贸易,国内贸易,国外贸易,每一个都至关重要,只有贸易才能让王朝越来越繁荣。

仕,便是选拔人才,之所以放在最后,不是因为人才不重要,而是当务之急,人才可以慢慢挑选,但前面三个必须要先做好。

许清宵之所以如此称赞。

是因为,这个于益,所说的每一件事情,都极其符合自己的想法。

也的的确确是大魏当下需要做的事情。

这是个人才。

可以重用啊。

可就在此时,又有人送来了考卷,递给许清宵道。

“许大人,这是新的考卷,是周任明写的。”

“就是方才不敬你之人,他说一定要交给您过目,希望您评价一番。”

“下官担心拒绝的话,此人会闹腾,所以就送来了。”

有人走来,将卷宗交给许清宵。

当下,许清宵也没多说,身为考官,他自然要保持公平,不会因为自己的情绪,而影响学生的成绩。

只是当许清宵展开考卷后。

刹那间,许清宵的神色微微一变。

第二百零七章:朱圣十二册,许清宵悟圣道,惊天异象!

京都贡院。

当看到周任明的文章后,许清宵的神色,微微变了。

【强国策-尊圣而强,蔑圣则衰】

这是周任明的文章开头。

行文洋洋洒洒,文章的内容,大致说的无非就是,国家想要强大起来,必须要有信念,而这个信念,就是圣人。

朱圣!

尊重朱圣,人人皆有品德,有仁义道德,这样一来,大魏将会人人向上。

倘若主考官是朱圣一脉的人,或许看到这篇文章,不管如何也会给个优等评价。

可主考官是许清宵。

还是那句话,许清宵并不会去针对某些人,身为主考官,必须要公平。

许清宵也尊重朱圣。

可问题是,这种文章,毫无任何营养,文章全篇都是在夸赞儒道有多好,朱圣有多好,朱圣一脉又有多少。

而且文章内容里里外外都带着一种莫名的讥讽,什么人人不尊圣人国家将会衰败,而一人不尊圣人也,是为道德败坏。

并且举例子,尊重朱圣的人当官之后对国家做出怎样的贡献。

而不尊重朱圣的人,当官之后,又损害了国家什么利益。

文章算不上高明,但也没有指着自己鼻子骂之类的。

只能说,纯粹就是恶心人的文章。

当下,将最后一个字看完之后,许清宵提起毛笔,在上面直接评写。

【劣】

仅仅只是一个字,代表着许清宵的意思。

而后,放在一旁,不管不顾。

科举一共有三堂考试。

如若出现一个劣,基本上就别想中举了。

当然如若后面两堂考试,是甲上等的话,可以破格录取。

许清宵落笔之后,周任明一直关注着,他神色平静,似乎也猜到许清宵会做什么。

也就在此时,一份份试卷呈现上来。

许清宵有空便一卷卷看,看完之后,基本上都会给予中肯的评价。

好就是好,不是就是不好。

甚至又是一个多时辰后,许清宵看到了陈星河的文章。

对于陈星河的文章,许清宵也有些兴趣。

他认真观看着。

【强国策-民富国强】

这是陈星河的策论,以百姓为开头,整篇文章的内容,也都是围绕百姓,认为大魏想要真正走向强国之路,就必须要让百姓吃饱饭,让百姓生活安康。

等百姓安康之后,才会有劳动力,生产力,促使大魏更快的发展,走向强国之路。

陈星河的文章,不说很好,但也不差,说到了点子上,但对于当前的大魏并不适合。

不过总体来说,还算是不错,许清宵给予了评价。

乙中等。

文章评价,甲乙丙丁劣,再细分上中下。

乙中等不算差,如若能拿三个乙中等的话,中个举没问题,当然若是运气不好,同期都是高材生,那就别想了。

许清宵很公平,没有因为陈星河是自己师兄,从而加分。

是如何,就是如此。

如此。

又是两个时辰后。

科举结束的钟声也随之响起了。

钟声响起。

所有考官下去,将众考生的试卷收走了。

大部分人都显得有些紧张,他们早就写完了,一直在反复观看而已。

也有一部分人还没有写完,却不敢多说什么,毕竟钟声响起,必须要收起试卷,不允许拖延时间。

如若抗拒,视为放弃科举。

“明日卯时,第二堂科举,诸位考生好好回去休息。”

此时,王新志的声音响起,告知众人明日来参加第二堂考试。

很待众考生走后。

众人也开始忙碌的审批这些考卷了。

这是大魏的科举,主考官可以当场审批,也可以选择收取考卷后,集中审批。

毕竟文章倘若极好的情况下,会出现各种异象,若是挺不错的,也自然有大儒阅读。

是夜。

许清宵坐在贡院内,观看着一份份考卷。

一直到丑时三刻。

许清宵将所有考卷全部看完了。

因为是考卷,自然需要认真去看,并且还要给出一些注释,与其余考官互相交流意见。

而从这数千份考卷,许清宵愈发觉得于益这个人不简单,同样也知道了一件事情。

这天下读书人对朱圣的态度了。

所谓窥一斑而见全豹,这一千份考卷,除了个别几个人,基本上所有人在文章当中都多多少少带上圣人。

对朱圣的崇敬,已经是根深蒂固了。

读书人崇敬圣人,这不是什么坏事,但许清宵却敏锐地发现。

这些读书人,不仅仅只是崇尚圣人这么简单,而是将圣人当做了信仰,一种根深蒂固的信仰,在他们眼中圣人超越一切,至高无上。

从文章的某些内容就可以看出,天下读书人对朱圣已经陷入了一种‘狂热’以及‘信仰’的程度上了。

细细想来,许清宵也逐渐意识到是什么原因。

圣人的确高高在上,这是不可置疑的,也是不容置疑的,读书人崇敬圣人,是尊师重道的表现。

而对于圣人本身来说,他是希望自己的学问,自己的中心思想传播出去,希望每个人都能理解自己的思想,从而建设一个充满浩然正气的世界。

这是每一代圣人的想法。

可这也只是圣人的想法。

但圣人的门徒却不这样认为,他们因为跟随过圣人,莫名产生一种‘虚荣’一种发自内心的‘骄傲’。

待圣人逝去之后,他们也会摇身一变,变成圣人在世间的代言人。

而为了稳固权力,为了继续成为圣人的代言人,所以他们不断给后世人洗脑,给后世读书人洗脑。

从小到大就灌输‘圣人至高’的思想,圣人的每一句话,你都要牢牢记住,圣人每一本书,你也要牢牢记住。

而为了让读书人乖乖听话,就需要朝廷辅助,科举就成为了稳固地位的最大竞争了。

不管读书人到底是不是真心读书,但你想不想当官?想不想出人头地?想不想过上好日子?

想的话你就要读书,考科举,而科举内容基本上都是由朱圣一脉把控。

接下来学什么你心里应当明白了吧?

这是内部地位稳固,通过科举来限制读书人。

而外部地位稳固,就是最直接的方法了,划分阶级,打压异类。

内部依靠的是科举来稳固地位,外部就是划分阶级,怎么划分?很简单,继续烘托朱圣。

把圣人无限拔高,圣人没死的时候,地位可能还没这么高,但圣人死后,地位无限拔高,一代又一代的灌输。

朱圣做过那些事情,朱圣说过什么话,然后美化圣人,实际上圣人也有脾气,也有欲望,只是他们懂得克制,明白道理。

但随着圣人死后,他们的门徒,开始神话圣人了,圣人没有犯过一点错,圣人曾经为了学习,站在冰天雪地里面如何如何。

有的是真事,有的是假事,有的甚至朱圣一脉自己都不知道是真是假。

但只要不断的宣传,不断的神话,一代又一代过去了,谁还会记得是真是假?

尤其是对方是一位圣人,你敢质疑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