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魏读书人 第483章

作者:七月未时

“突邪王朝宣战大魏,众爱卿有何看法?是战是和?”

女帝直接开门见山,没有那么多委婉了。

此话一说,陈正儒第一个出列开口了。

“陛下。”

“大魏王朝,历经北伐,百姓穷苦,此战,臣认为,不战最好。”

陈正儒是支持许清宵的,可如若在天下百姓和许清宵之间取舍,他选择的还是天下百姓。

不是他不相信许清宵,而是他不敢赌,不敢拿大魏国运来赌。

“臣等,也认为,以和为贵。”

“臣同意。”

“臣也同意!”

文臣们一个个开口,六部尚书,皆然开口了,如陈正儒一般,他们不是不支持许清宵,而是他们不敢赌啊。

拿大魏的国运江山来赌,输了,可就真的什么都没了。

面对六部尚书的回答,许清宵并没有任何一点生气,相反他更加敬佩诸位尚书了。

他们的选择,是站在百姓的角度,而不是站在个人角度。

“诸位国公又是什么看法?”

得知文臣们的想法,女帝又将目光看向大魏国公们。

“老臣!”

“同意丞相之言!”

安国公沉默了一下,可最终他也是这般态度,不战最好。

其余国公列侯,也纷纷表态,支持陈正儒。

下一刻,女帝将目光落在了许清宵身上。

她面容平静,看着许清宵道。

“许爱卿,满朝文武都同意和,你如何觉得?”

女帝望着许清宵,如此问道。

听到女帝的询问。

许清宵朝着女帝一拜,而后又朝着文武百官一拜,最后才开口。

“大魏有诸位在,是大魏之福。”

“许某敬佩诸公。”

“但许某有些话,还望陛下,望诸公不嫌啰嗦。”

许清宵出声。

而后他继续开口。

“大魏王朝,七百五十余年,自太祖建国,风调雨顺,五代仁君,使得大魏百姓安居乐业,民族强大,国家强盛,号称上国之上,八方来拜,天下共尊。”

“然,靖城之难,大魏沦为人间炼狱,百年耻辱,刻骨铭心,大魏之伤,永不可忘。”

“武帝北伐,扬我国威,壮我军心,立我魏骨。”

“可北伐之后,饿殍遍地,易子相食,区区八字,道不完大魏之伤,诉不完大魏之痛。”

“臣!许清宵!认为,大魏之痛,并非于国库空虚,大魏之伤,也并非于臣民之饥腹。”

“大魏真正的痛,是铁骑破山河。”

“大魏真正之伤,是民族无骨气。”

“诸公。”

“闭上眼睛,可否听得见那嚎哭之声?”

“诸公。”

“睡梦之时,可否看得见那绝望之神?”

“此战!”

“臣,恳求陛下,应战!”

“集我大魏之军民,宣战突邪。”

“我泱泱大魏,怎可容忍异族指责!”

“此战!”

“是为唤醒我大魏军民之心。”

“此战!”

“是为昭告天下,我大魏从不畏惧。”

“陛下!”

“大魏王朝,何惜一战?”

“战,是为不战。”

“杀,是为不杀。”

“臣!许清宵,恳求陛下,宣战突邪。”

说到此处,许清宵深深朝着女帝一拜,这一拜许清宵不为任何,没有私心,而是为大魏百姓而战。

若不战。

对大魏来说,无非是慢性死亡。

若战。

至少对大魏来说,有一线生机。

大殿内。

彻彻底底安静。

许清宵这番话,让他们着实不知道该说什么了。

他们沉默,他们不语。

到最后,陈正儒深吸一口气,他望着女帝,也深深一拜道。

“请陛下,定夺吧!”

“无论战与不战,臣皆领旨!”

到了这一刻,陈正儒也没有什么坚持不坚持了,让陛下抉择吧。

而随着陈正儒开口,百官的声音也纷纷响起。

是啊。

许清宵说的没错。

大魏的伤痛,怎可能是因为国库空虚?

大魏的伤痛,是因为蛮族入侵,这一战,把大魏国运都快打没了。

吃不饱,穿不暖,至少还能吃上一口,至少还能有件衣服穿。

蛮族入侵,差一点打没了大魏的国运,也将大魏的骨气给打垮了。

许清宵字字珠玑,每一句话都如同刀子一般,割在百官心中啊。

众人安静。

而龙椅之上,女帝没有回答,而是将一份份的奏折拿出。

“这些是各地藩王的奏折。”

“大魏藩王如今弹劾于你。”

“道你因一己私欲,害大魏江山于水火之中。”

“许爱卿,朕,如何回答?”

女帝出声,各地藩王的奏折,写的极其激烈,因为到了这一步,他们不可能不激烈,奏折之中就差没有直接写,不罚许清宵,进京勤王,发动清君侧造反了。

可是女帝根本不在乎藩王的言语。

只是,她许清宵回答,这个回答,不是给她的,而是给大魏百姓,以及各地藩王的。

因为,许清宵这是拿大魏国运赌。

赌赢了,许清宵将成为大魏第一功臣。

赌输了,从今往后,将无大魏王朝之言。

殿下。

面对藩王弹劾奏折,许清宵没有任何一丝惊讶,也没有任何一丝犹豫。

而是直接开口道。

“陛下,平乱之战,臣偶然有感,为大魏战死的将士们,作了一诗,不知陛下愿听否?”

许清宵问道。

“朕,洗耳恭听。”

女帝开口,一句话便道出她对许清宵的重视。

而文武百官也看着许清宵,眼神之中充满着好奇。

不知许清宵作了一首什么诗。

感受着众人目光。

许清宵折过身来,望着大殿之外的大魏江山。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十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许清宵缓缓出声。

每一个字,他都注入了感情,这首诗他只修改了一处,那便是四周星改成了十周星,因为北伐之战距离现在,刚好十年。

至于零丁洋里叹零丁,许清宵没有修改,这可以当做比喻,并无大碍。

而随着许清宵这首诗词念出。

刹那间。

如江河奔涌的才气,灌入了整个大魏皇宫内。

诗成千古,映照在大魏国都之上。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武百官们愣住了。

这一刻,就连女帝都愣住了。

许清宵竟然有如此的想法。

要将自己爱国之心,映照在史册之上。

这一刻,再也没有人敢拿许清宵的爱国之心来弹劾了。

出口便千古。

这般的大才,再一次的惊愕了每一个人。

但真正让所有人震撼的,还是这首诗最后一句。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