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开局融合三倍吕布战力 第364章

作者:知鱼小生

“户部五十几名官员,涉案其中,其影响之恶劣,触目惊心。”

“刘政会,你是户部尚书,虽然此案与你无关,但你毕竟是户部之首,难辞其咎,你手下五十几名官吏,干出这样的事,你作何感想。”

刘政会站出来,揖礼道:“臣治吏无方,罪该万死。”

这几日,刘政会吃不好,睡不着,他知道,李承乾之所以没有追究他的罪责。

一是因为他并未参与其中,也不知情。

二是因为户部一下子被抓走了这么多的官吏,还需要他留下来主持大局。

如果接下来的政务,依然没有丝毫进展,他这个户部尚书,也就要告老还乡了。

李世民垂眸道:“说点有用的,朕不需要你在这里进行,自我检讨。”

“今后,如何避免此类事情再次发生,才是我们现在应该考虑的问题。”

“陛下教训的是。”刘政会面色惨白,直言道:“老臣以为,出现此类贪腐,除了当值官吏的品德败坏,更多的是监察不严。”

“老臣以为,政务系统,必须要有与之权力相对应监察机构,预防贪腐滋生,官员败坏。”

话落,魏征上前附和道:“刘大人言之有理。”

“如今,我大唐监察机构御史台,形同虚设,全都是闻声奏事,没有实权,大唐官吏得不到有效监察,滋生贪腐,那是必然的事情。”

“官吏在享有权利的同时,必须依法被监察,这样才有利于廉政的推行。”

魏征此话一出,朝中算是炸开了锅。

“这……又将御史台搬了出来?我们的好日子才没过几天,魏征竟然又将监察机构捧了出来,简直就是胡闹……”

“御史台监察百官,那谁来监察御史台?谁能保证御史台不会滋生贪腐?若是御史台最先沦陷,那大唐的官场岂不是要全都烂了……”

“依我看,这监察机构早就应该重建了,你若是为官清廉,两袖清风,怕什么御史台?怕什么监察?”

“没错,我大唐近几年刚刚解决完内忧外患,正是发展的开端,而这个时候,也是滋生贪腐最严重的时期,我们就要从现在开始,肃清官场。”

文武百官在朝堂中议论纷纷,对此事,褒贬不一。

刚打牌,魏征便扔出了王炸,重整御史台与新一轮的整顿吏治,完全是两个概念。

整顿吏治是有时间限制的,也就是整顿期间,比较严格罢了。

但若是将御史台重新搬到台面上,并赋予极大权利,那大唐内的所有官吏,都要时刻小心谨慎,不能肆意妄为了。

与此同时,尚书左仆射萧瑀站了出来,揖礼道:“官吏贪腐,乃当今大唐,民之所视,民之所忧,民之所愤的棘手问题。”

“为了整顿官吏,强化御史台的作用,加强御史台的权力,确定御史台的独立地位,这看似有道理,实则肤浅至极。”

此话一出,朝堂中哗然一片。

谁也没想到,这个时候,跳出来与魏征唱反调的竟然是他。

萧瑀出身皇室,其高祖父是南朝梁武帝萧衍,曾祖父是昭明太子萧统,祖父萧詧是后梁宣帝,父亲名岿是后梁明帝。

西梁灭亡后,萧瑀便进了长安城,官拜内史郎,追随隋炀帝左右。

大业年间,以郡降唐,被李渊封为宋国公,为人刚正不阿,暗室不欺,光明磊落,然心地偏窄,没有容人之量。

魏征眉头紧锁,转身望向萧瑀,寒声道:“萧大人,何出此言?加强监察机构,怎么就肤浅至极了。”

萧瑀不急不躁,望向魏征,眸光淡漠,沉吟道:“魏大人你不必动怒,我不是针对你,而是针对这件事,你支持重启御史台自有你的道理,我反对自有我的理由。难不成,你魏大人还能左右朝纲不成?”

“哼!”魏征沉下脸来,冷哼道:“萧大人,陛下与太子殿下都在这里,公道自在人心,你有你的理由,直言便可,何必给在下戴高帽子。”

魏征与萧瑀,对峙朝中,互不相让。

望着针锋相对的两人,李世民连忙打着圆场,“两位爱卿,不必争吵,都是为国为民,有何话,直言便可,无需带旁的东西。”

“萧爱卿,反对重启御史台,你有何理由?朕倒想听一听。”

萧瑀上前揖礼道:“是,陛下。”

“其一,御史台可以监督,纠弹除了陛下与太子殿下之外的所有官员,甚至有些朝代可以对天子的制敕诏令提出谏言封书,御史台这种绝对的权利,不仅不能肃清官场,而且会给大唐带来灾难。”

“其二,在京师,御史台不隶属于任何部门,自成一体。在地方,监察官员由京师御史台委派,实行垂直领导,地方官员无权干涉与领导,御史台内部官员,甚至可以越级,独立弹奏,这就使得御史台的独立性太强。”

“一个拥有绝对权力和绝对独立性的监察机构,在短时间内,确实可以快速履行职责,整肃腐败,廓清吏治,但这之后对朝廷乃至整个大唐的弊端,魏大人有没有想过?”

萧瑀这一段话,引发了朝中百官的深思,众人都将目光投向了他,实在没想到,萧瑀竟有如此高见。

就连李承乾也提起了兴趣,因为他是与魏征站在一边,重启御史台,李承乾势在必行。

不过这萧瑀对监察机构倒是有些见地。

魏征望向他沉声道:“在下洗耳恭听,萧大人尽可直言。”

第563章 皇权下的御史台

萧瑀上前走了两步,立于朝堂中央,回应道:“其一:监察权与行政权的混淆,扰乱正常行政权的行使,以汉朝为例:六部的每一项政务都纳入了监察范围内,对于一些重要政务,御史台还要直接参与,比如户部的支领财物,钱粮奏销,钱粮交盘,户关考核,三库察核等政务,都要在参与过程中予以监督。”

“这便会出现两个问题,一是御史台远远超出了监察领域和范围,背离了监察的宗旨,二是在进行监察时,不仅以官察人,更多时候以事察人。”

“御史台原本的职责是彰善瘅恶,激浊扬清,以涉案官员为纠察对象,这种以官察事主要是事后监察,而以事察官,乃事先监察。如此一来,察权与行政权的混淆,将会直接干涉正常政务的推进。”

“其二:监察权与审判权混淆,干扰司法秩序……”

“其三:御史台官员拥权自重,从而衍生更加严重的贪腐问题,殃及大唐各地官吏……”

“其四:御史台具有严重的工具性,权力会在行使的过程中逐渐异化……”

萧瑀在朝堂中高谈阔论,引经据典,言之凿凿。

听了朝中文武百官,瞠目结舌,感慨万千。

他们没想到,萧瑀竟然对监察机构,竟有如此之深的,见地见解。

魏征被萧瑀这一番话怼的没了词,正在想着应对的言论。

“萧大人,你这番言论本宫十分认同,但你少说了一点,当然也不怪你,因为这最后一点若是说重了,可是要杀头的。”

李承乾的声音,突然从殿内响了起来。

朝中文武百官循声望去,李承乾正立于朝堂中央,他这话,令众人十分震惊。

萧瑀望了望站出来李承乾,笑声道:“太子殿下,老臣确实只想到了这四点,若是殿下有所高见,还望不吝赐教。”

“无妨。”李承乾轻声道:“这第五点,本宫来说。”

“方才,萧大人所言确实在理,而且历朝历代,也为此付出了惨重代价。”

“不过他忘了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至高无上的皇权,是加强监察权失败的根本原因。”

此话一出,满朝文武,皆是瞠目结舌,大惊失色。

这话,普天之下除了李承乾,应该没有第二个人敢说了,即便一向头铁的魏怼怼,也不敢直截了当的在朝堂之上,说出这样的话。

李世民端坐于龙椅之上,眉头紧锁,面色阴沉,他实在不解,李承乾这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

“承乾,你这是什么话?”李世民看着他,沉声道:“若是皇权与监察机构有如此之大的冲突,那御史台将如何重启?”

李承乾的脉,他是越来越摸不准了,总是出人意料。

朝堂中,魏征亦是一脸懵逼,原本与他统一战线的李承乾,为何会说出这样的话,若是如此,重启御史台就成了空谈。

“父皇莫急,且听儿臣一言。”李承乾风轻云淡,“为什么看似权力无双,监察详秘的御史台,会有诸多弊端,问题的根源便在于,皇权集中。”

“在我大唐,无论政治,经济,军事等所有领域,父皇便是这个权力的核心与主体,正所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在皇权直接领导下的御史台不可避免的从监察机构,成为了天子的耳目,在御史台被赋予绝对权力和广泛职责时,却缺少了其它权利的制约,这就使得御史台不可避免的陷入贪腐。”

“御史台之所以发展数百年,而没有一个朝代使御史台脱离内部腐败的原因便是,御史台与御史台官员拥权过重,直属皇权,却又无权制约。”

“萧大人,本宫说的是与不是……”

李承乾望向萧瑀,轻笑道。

闻言,萧瑀背后出了冷汗,李承乾这一番言论,就好似从他的心中,摘出来的一般。

他实在没想到,李承乾对监察机构同样拥有如此高深的见解。

尤其是他补充的这一点,没有一个臣子敢提出来。

这话李承乾说可以,若是从他嘴里说出来,那可就十恶不赦的大罪了。

这可是亵渎皇权国威,在这个时期,皇权拥有绝对权力,这是毋庸置疑的。

“呵呵……”萧瑀稳住心神,笑着回应道:“太子殿下说笑了,老臣愚钝,从未想出这最后一点,也从未敢想。”

在皇权下,萧瑀选择的低头,就算他情商再低,也没低到故意找死的地步。

此时,太极殿中,鸦雀无声,落针可闻。

所有人都陷入了沉默,所有人都在暗暗思忖这个问题。

如今,御史台重启与不重启,确实都有弊端,无法避免,造成影响无法估量的弊端。

李世民亦是陷入沉思,李承乾说的问题,确实是重启御史台最大的难题。

而决定御史台是否能重新启用,又取决于自己这个皇权的意志。

宦官当权,十常侍祸乱朝纲,将监察机构充当自己耳目,从而是国家政权崩塌的例子,比比皆是。

少顷,殿中文武百官都将目光投向了李世民,所有人都看出来,这最终决定权在他手中。

如何监督御史台的权利,如何保证御史台只是监察不变质成为皇帝的耳目,这才是值得深思的问题。

“父皇,御史台重启之事,您怎么看?”

李承乾不再理会萧瑀,将目光转向了李世民。

李世民依旧眉头紧锁,说实话,现在他有点尴尬。

这话接也不是,不接也不是。

两人说了半天,无非是要他一个态度,一个结果,一个方法。

此事他答应容易,若是执行起来,其中还有诸多细节。

李世民不愿,不明不白,寥寥草草的办理此事,便沉默不语。

“魏爱卿,你有何高见……”

李世民想了一会,又将话踢给了魏征,毕竟这事是他最先提出来的。

而且他对重启御史台,是绝对支持的。

“微臣……微臣赞同萧大人与太子殿下的话,但这绝不能成为不重启御史台的理由。”

“如今看起来,重启御史台确实困难重重,难道就因为有困难,我们便退缩了吗?”

“单单凭借整顿吏治,大唐官场,何以清明。”

魏征依然坚持自己的立场,当仁不让。

第564章 微服私访

魏大人言之有理,与本宫的想法,不谋而合,虽然重启御史台会有种种弊端,但这并不能成为,不设监察机构的理由。”

李承乾的话,再一次响彻于朝堂之中。

朝中文武百官,还以为李承乾是站在萧瑀一边,没想到他又支持起了魏征的言论。

萧瑀面色阴沉,低头不语。

他不明白,李承乾明明对监察机构了解的十分通透,却又一意孤行的想要重启御史台。

即便所有人都知道御史台的弊端在哪,但是能解决吗?

显然不能,历朝历代,没有一个皇帝能解决权力极大,独立性极强的监察机构带来的负面影响。

萧瑀不认为李世民可以解决,因为这种影响是潜移默化,是不经意间的。

“承乾,你这是何意?”李世民沉声问道:“方才,你明明与萧爱卿,言论和一。而如今,却又支持魏爱卿的观点,你这实属自相矛盾。”

“呵呵……”李承乾笑着回应道:“儿臣之所以认同双方观点,那是因为,重启御史台确实有利有弊,但这并不妨碍儿臣做出正确决断。”

“任何事都有其双面性,难道我们仅仅因为这件事有弊端,便一票否决吗?这显然是武断的。”

“只要我们能合理的规避重启御史台所带来的弊端,这件事便可实行。”

李承乾为李世民解释道,殿中百官,亦是沉浸其中。

这件事对于大唐整体发展而言,确实是重中之重,马虎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