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开局融合三倍吕布战力 第162章

作者:知鱼小生

在这个时代,出身便可决定一个人,一辈子的前途。

门第出身,那是刻在达官显贵与皇室骨子里的东西。

尊卑有别,那是寒门子弟几百年难以逾越的鸿沟。

李承乾之前所说,陶宜修权当是他为了拉拢这些隐于乡野,又壮志难酬的大儒。

而如今看来,对出身尊卑的轻蔑与不屑,那是李承乾发自内心而出的。

“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陶宜修盯着这句话,眼中有热泪翻滚。

这是他愿意为之付出性命而去守护的信仰。

人,没有谁生下来,就比别人低贱几分的……

此生,他能听到当朝太子做出这样的诗句,虽死无憾。

李承乾则淡淡的看着他们的反应,心道,罪过啊,罪过!

他没想到,这首诗竟然对他们起了如此之大的反应。

陶宜修颤颤巍巍道:“太子殿下……此诗,能否赠于白鹿书院。”

李承乾轻声道:“此诗本就是本宫赠予白鹿书院的学子们的。”

“殿下,此诗可曾起名。”

“未曾。”

“那便叫赠白鹿书院如何?”

“额……”

李承乾看着陶宜修有些无奈,这些文人骚客对这些东西看的还真是重。

陶宜修不肯善罢甘休,追问道:“太子殿下,您有心仪的名字?”

“没有。”李承乾愣愣道:“那就叫赠白鹿书院吧。”

陶宜修揖礼道:“谢太子殿下。”

随即拿起笔墨在这张纸卷的下方又添了一行小字。

李承乾看他这副认真的模样便撇头看去,“陶宜修所提自强,唐太子李承乾有感而作。”

“沃妮马……”李承乾真是被陶宜修的骚操作所惊叹到了。

这尼玛白嫖到了这种境界,那也真是神了。

陶宜修拿起纸张,看了看,洋洋自得的点了点头,“如此甚好……如此甚好……”

随即,他将袁玉堂唤了过来,“快,将太子殿下所作此诗,章于学院通告栏下,与我白鹿三千学子,共勉。”

“是,院长大人。”袁玉堂毕恭毕敬,双手接过,转身走出学堂。

李承乾看着陶宜修,无奈苦笑,你不是隐于乡野的大儒吗?这副功利模样,可真是让人叹为观止。

其实,此事也不能全怪陶宜修,毕竟李承乾这首诗,已算千古名句。

名垂青史的事,谁不愿意干。

陶宜修望向李承乾,郑重道:“太子殿下,老夫代白鹿书院三千学子,感谢您相赠此诗。”

李承乾只得摆手道:“陶院长客气了。”

这首诗总归是白嫖来的,让陶宜修搭个顺风车,那也未尝不可。

……

白鹿书院。

中心广场,布告栏下,聚满了学院的学子们。

他们都是慕名而来,一睹李承乾这首「赠白鹿书院」的大气磅礴。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贴切,形容的实在是太贴切了,这描述的分明就是我这一生……”

“你快别往自己脸上贴金了,我知道你是田舍郎,但这天子堂你是如何想的……”

“就是,先不说我们白鹿书院那天字一科的学子们有多么的可怕,单是国子监,弘文馆那些学子们也不是好对付的。”

“哼,他们强,我们就弱了,中不了状元,考个进士对于我来说,还凑合……”

学子们看着李承乾所作的诗,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人群中,亦有夫子前来围观。

陶宜修的挚友,段良辰赫然在列。

他看着这首诗,也不由的赞叹着。

只不过,当他看到诗下那行字时,却愣住。

段良辰眯着眼睛,仔细研读,“陶宜修所提自强,唐太子李承乾有感而作……”

“这……”他愣愣淡淡难以接受,“这老贼好生无耻,尽敢占太子殿下的便宜。”

他愤恨不平的拂袖离去。

如此好的名垂千古的机会,陶宜修竟然独吞,没有待他,真是太不够朋友了。

第265章 河南道巡察使被杀

天字一科学堂中。

李承乾又与这些经受打击的学子们,闲聊了一会。

不过他们的兴致,已然不高。

领兵打仗他们不行,治国理民他们不行,就连诗词歌赋,也是被李承乾甩了好几条街。

这样的打击,令他们只想继续泛舟于书的海洋中。

正如李承乾为他们所提,“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不过他们依然向李承乾保证。

科举考试,白鹿书院势必将状元,榜眼,探花三位,全部拿下。

而这也将是大唐「有教无类」发展的契机。

只有将白鹿书院,开遍全国,朝廷才能吸收到,真正的人才,而不是世家门阀中的蛀虫。

当然,世家门阀并不能一棒子打死,也要看他们的表现与觉悟。

今岁,重新开办科举考试的消息,一经传出,加之造纸术与印刷术的问世。

整个大唐迎来了读书热的浪潮。

离开了白鹿书院。

李承乾便回了太子别院。

白袍军不用操心,国事不用操心,他也乐得清闲。

在庭院中摇晃着躺椅,品着茶,吃着点心,赏着月色,好不自在。

少顷……

宦官陈琳行色匆匆的走进院中。

李承乾抬头看了看他,淡淡道:“陈总管,这么晚找本宫,所为何事。”

陈琳急忙道:“太子殿下,陛下让卑职转告您,明日早朝您务必要参加。”

李承乾点头应道:“发生了什么大事?”

陈琳连忙摇头,“卑职也并不清楚,只听说是,河南道那边发生了大事。”

李承乾若有所思,“好,本宫知道了。”

“太子殿下早些歇息,卑职告退。”他说着,转身便出了庭院。

李承乾知道,如果不是大事,李世民绝不会让陈琳这么晚了,还来通知他。

“河南道……”他喃喃着,回了屋。

李世民没有急于告诉自己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说明此事虽大,却也不是立刻能解决的。

不过,他已经猜了个大概。

近几月,河南道大旱,颗粒无收,赤地千里。

百姓虽惨,但朝廷已经在第一时间派发了大批的赈灾钱粮。

毕竟现在大唐国库可是充盈的很。

肯定是赈灾事宜上,出现了什么岔子。

古代交通不便,山高皇帝远,什么事情都有可能发生。

翌日……

天色蒙蒙亮。

朝中的文武大臣便早早的奔赴皇宫,许是都听到了些消息。

路上,程咬金追上一旁的长孙无忌开口道:“长孙大人,河南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俺看大家的神色为何都如此紧张。”

“知节你还没听说?”长孙无忌撇头看向他,一脸的严肃。

程咬金一脸狐疑道:“听说什么?”

长孙无忌悄声道:“陛下派往河南道的巡察使,遭受刺杀,身亡了。”

“什么?”程咬金不由自主的惊叫了出来,“巡察……”

他的话还没说完,长孙无忌急忙捂住他的嘴,“你不要命了,喊这么大声作甚!”

程咬金皱着眉头,惊叹道:“何人竟如此胆大包天。”

长孙无忌无奈的摇了摇头,“不知道,不过肯定有人要倒大霉了,此事,陛下一定不会善罢甘休。”

朝堂中……

文武百官各就各位,李承乾站到了朝堂前方。

少顷……

李世民虎步龙行的走了进来,脸色铁青,噙着怒意,一股无形的压力,席卷朝堂。

坐在龙椅上的李世民扫视着朝堂,面色阴沉。

突然,他一掌拍在案牍上。

“砰……”

吓得朝中文武一惊。

“胆大包天,目无王法,嚣张至极!”

“裴寂,你那尚书省是干什么吃的,朕的巡察使,竟然在徐州被人给杀了!”

文武百官已经不记得,李世民上次发这么大的火是什么时候了。

左仆射裴寂,慌慌张张上前道:“陛下息怒,微臣知罪。”

他脸色蜡黄,内心烦躁,最近不知道是撞了哪门子的邪,事事不顺心。

总是撞到李世民的胸口上。

裴寂统领尚书省,集大唐行政与监察于一身。

巡察使被杀,这么大的事,他是第一责任人,肯定脱不了干系。

李世民震怒道:“你知道个屁!朝廷命官被刺杀身亡,此事对我大唐造成多恶劣的影响,你不知道吗!朕撤你的职。”

河南道大旱,国库充盈,朝廷拨放赈灾钱粮,本不是什么大事。

不过为了保险起见,赈灾钱粮到位后的半个月,李世民还是派了巡察使去了河南道了解情况。

一是为了,实地看看各州的灾情与赈灾情况。

二是为了,了解民心,积累经验。

可就当李世民收到消息,说巡察使有重大情况需回京面圣禀报后没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