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开局融合三倍吕布战力 第108章

作者:知鱼小生

本来李世民还要发怒,可转念一想,这对他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如果两个皇子同样优秀那对他来说不是好事,对皇室来说更是祸端。

“好,明日父皇在东宫等你,今日虽然高兴,但是酒还是少饮一些吧……”李世民说着,端起酒杯一饮而尽。

长孙皇后难以置信的看着他,今天这势头不对啊,往日单凭青雀这几句话,李世民要是不劈头盖脸给他一顿,那还真是太阳打西边出来了。

不过李承乾倒是明白了李世民心思。

今日他要是恨铁不成钢的怒骂李泰一顿,那便证明他对李泰还有希冀,还有更高的要求。

而如今,他却能心平气和的对待李泰,那便证明他心里只希望李泰能一直这样无忧无虑的过下去。

“嘿嘿……嗝……多谢父皇关心。”李泰打着饱嗝,傻笑道。

此时李世民突然觉得李泰这没心没肺的生活,似乎也不错。

突然,李泰又举起酒杯看向李承乾,“皇兄,先前是臣弟不对,多有冒犯之处,还请皇兄不要计较,今日权当臣弟给皇兄赔罪了,臣弟饮了这杯酒。”

话落,李泰端起酒杯,一饮而尽。

李承乾看着李泰一本正经的样子竟然有些不适应。

李世民和长孙皇后则是一脸期待的看着他。

第167章 相约魏征,促膝长谈

李承乾端起酒杯笑道:“青雀,你我本是亲兄弟,血浓于水,哪里有什么冒犯不冒犯的,只要你踏踏实实做人,不仗势欺人,不鱼肉百姓,不丢皇室的脸,那你永远都是本宫的兄弟。”

他看着李泰,回想起暴打他的那一幕,好似就在昨日样。

那次恰好是李承乾从西凉大胜归来后,李世民为他举办的庆功宴。

李承乾这话虽然是说给李泰听的,但更多的是说给李世民和长孙皇后听的。

他们心里是怎么想的,李承乾心知肚明。

“呵呵。”李泰笑道:“有了皇兄这句话,臣弟便放心了,臣弟还有一个不情之请,不知皇兄?”

李承乾风轻云淡道:“但说无妨。”

李泰满脸期待的看着他,“这醉仙楼的饭菜,臣弟吃着实在可口……”

李承乾摆了摆手,“以后你去醉仙楼,只需记本宫账上便好了。”

“臣弟谢过皇兄。”李泰话落,满心欢喜的坐了回去。

李世民和长孙皇后脸上露出了淡淡的喜悦,心道:承乾这孩子真是越来越懂事了。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庆功宴便在这一片欢声笑语中结束了。

不过李承乾发现谏议大夫魏征从庆功宴开始到结束,都是强颜欢笑,心里似乎有一肚子话想说,而又难以启齿。

李承乾知道,魏征刚被李世民派往河北宣慰隐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旧部回来,想来是遇到了什么难言之隐。

庆功宴结束。

李承乾看着摇着头走出殿门的魏征跟了上去。

“魏公?”李承乾在他身后轻声唤道。

“啊?”魏征被吓的一惊,随后转过头来,看着李承乾揖礼道:“原来是太子殿下。”

李承乾笑道:“魏公,今日这庆功宴摆的如何?”

“太子殿下人中龙凤,又立下如此的丰功伟绩,自当是符合殿下的身份。”魏征拱手回应道。

李承乾道:“但本宫看魏公似乎并不高兴啊。”

魏征辩解道:“哪里,殿下立此大功,老臣高兴还来不及。”

李承乾摆手道:“好了,魏公你可是谏议大夫,最重要的就是直言不讳,今日怎么变得婆婆妈妈的,有什么尽管跟本宫说,魏公一心为国,本宫若是能帮,定会竭尽全力。”

魏征吞吞吐吐道:“这……”

李承乾问道:“怎么?河北的天灾人祸超出了你的想象?想要跟朝廷要粮?”

他的问题李承乾考量了一下无非两点,一是军,二是民,不过李世民让魏征采取的是怀柔政策,能放便放,能劝便劝,李建成已死,他的旧党应该翻不起什么浪花。

这样一来,剩下的便是民,民的问题是什么,民以食为天,百姓吃得饱便能解决百分之九十五的社会矛盾。

魏征惊讶的看着李承乾,他没想到李承乾一语便道破了天机,“太子殿下圣明,正是此事。”

李承乾踱着步,“本宫刚刚灭了东突厥和高昌,大唐的粮库充盈的紧,只不过将这还没捂热乎的粮送往河北,恐怕有人会不同意吧,要是某个隐太子旧党打着抚民的旗号收了朝廷的粮来起义,那就不太好了。”

“怎么?”魏征的脸色突然变得难看,“连太子殿下也是这么想的吗?”

李承乾所说,正是魏征的痛处,这也是他难以启齿的原因。

这粮要是其他地方缺都好,可偏偏是李建成旧党聚集的地方,也偏偏是他魏征前去宣慰的,要知道魏征可是当初的太子洗马,跟李建成一锅吃饭的人。

李承乾淡淡道:“本宫怎么想的不要紧,但本宫可以解决魏公的问题。”

魏征闻言,喜上眉梢,要是别人说出这话他还不屑,但李承乾说出来的分量可就不样了,李承乾的手段他可见识过。

他欣喜道:“殿下真的愿意帮助老臣吗?”

“怎么?”李承乾轻声道:“你就让本宫在这跟你说吗?”

“呵呵。”魏征歉意道:“倒是老臣疏忽了,殿下想去哪里,老臣安排。”

李承乾想了一下,“走,就去醉仙楼吧!那里没有宵禁,本宫跟你好好聊聊。”

魏征回应道:“那老臣便恭敬不如从命了。”

不多时……

两人来到了醉仙楼,找了个雅间。

魏征迫不及待的凑了上来,“太子殿下,还未请教。”

李承乾抿了一口淡茶,“魏公有没有想过,就算是朝廷拨了这一次的救济粮,但这又能支撑河北百姓生活多久?”

“就算是你亲自把持着赈灾事宜,这贪墨救济钱粮的事情,你敢保证不发生吗?”

“百姓过了这个严冬,那明年又怎么办?”

魏征听了,眉头紧皱,“那依殿下的意思?”

李承乾继续道:“其实你这件事,本宫早就想过了,你觉得现在大唐最多的是吗?”

“钱?粮?人口?”魏征错愕道。

李承乾摇了摇头,“都不是,大唐现在最多的是地盘,你往北看,东突厥那么大一块风水宝地在那搁置着,那是什么地方,养了几十万突厥的地方。”

“如今草原尽数归我大唐管理,荒废了岂不可惜?”

此时魏征终于反应了过来,“殿下的意思是?将河北的灾民,迁往草原。”

“没错。”李承乾挑眉道:“此举不但解决了魏公的问题,更解决了我大唐疆土闲置的问题,在东突厥以北可还活跃着铁勒诸部,如果我们不占,那草原便早晚被铁勒占了去,假以时日,不又是草原的一只猛虎,为祸我大唐边境吗?”

“但如果我们将草原给占了,迁徙过去大批百姓,那我大唐完全可以在草原上建立起无数的马场,训练出真正属于我大唐的草原铁骑。”

“到了那个时候,哪国的骑兵还敢与我大唐争锋,本宫也不用带着白袍军四处救火了。”

魏征听了,有些不知所措,但心中热血沸腾,恨不得立刻便着手此事。

他看着李承乾激动道:“太……太子殿下,您真的是太圣明了,我魏征从来没服过几人,但您绝对算是第一人。”

“老臣深知您军事素养卓越,但这治国理民之事,您更是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令老臣佩服的五体投地。”

第168章 寒门子弟,世家门阀

李承乾摆了摆手:“魏公,这些客套的话在本宫这就免了吧,既然你我二人一拍即合,今日不妨商讨一下细节。”

他说着,突然响起了敲门声。

魏征有些诧异的看着李承乾,这么晚了怎么还会有人来找他们。

李承乾神秘一笑,“进。”

随即,长孙无忌推门走了进来,平日里长孙无忌对李承乾十分关爱.

而李承乾又深知长孙无忌最喜爱的事情便是捞政绩,不过为了李承乾他平日里放弃了不少的机会。

所以此次李承乾打算拉舅舅一把,毕竟他身上还流淌着长孙家的血。

而且长孙无忌也是主持北迁工作最合适的人选,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首可不是吹来的。

长孙无忌揖礼道:“见过太子殿下。”

李承乾连忙摆手,“舅舅,私下里我们就不要这么拘束了。”

魏征也站了起来,对长孙无忌拱手道:“长孙大人。”

长孙无忌笑着回应道:“魏大人。”

别看两人现在如此客气,可在几个月前,这两人可是死敌,他们分别是李建成与李世民的心腹,都为自己的主子弄死对方的主子献计献策。

不过好在最后李世民取得了玄武门之战的胜利,爱才如命的他在长孙无忌手中保下了魏征,并让他当了自己的谏议大夫。

紧接着,李承乾又将刚才说的话给长孙无忌叙述了一遍。

长孙无忌听了连连点头,“这真是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既解决了河北地区灾民无处安置的问题,又解决了草原地区无人生活的问题,而且我们掌握了草原,假以时日定可以培养出一支属于我们大唐的铁骑在草原上驰骋。”

魏征附和道:“没错,太子殿下从突厥缴获的大量牛,马,羊,如果不加以利用,繁育,养殖,那对我大唐来说,也是莫大的损失。”

李承乾道:“好,既然此事已经敲定,那明日便由你们二人牵头,本宫陪衬着将这场戏给唱了。”

闻言,魏征诧异道:“我们牵头?这恐怕不太合适吧……”

此事虽然会受到些许的阻碍,但可行性是毋庸置疑的,如果向草原迁民的计划成功了,此等丰功伟绩足可以名垂青史。

这事是李承乾提出来的,而他却将功劳让给了他俩,这让魏征有些难为情。

不过长孙无忌倒是没太在意,他为了这个外甥可谓是操碎了心,从李承乾身上捞些政绩那些是应该的。

李承乾淡淡道:“呵呵,魏公不必推脱,本宫不是为了拉拢你,也不是为了让你赚取功名利禄,只因为此事由你们来说的可操纵性更大,因为接下来,本宫还有一个计划。”

“还有计划?”魏征顿时来了兴趣,李承乾总能想出极具跨越性的计划,令魏征非常喜欢与他一起讨论。

李承乾问道:“魏公可是出身寒门?”

魏征听了点了点头,“没错,老臣出身寒门,没有世家子弟那耀人的背景。”

李承乾道:“那魏公觉得,寒门出贵子难不难?”

魏征咬牙道:“难!怎么会不难,出身就像是一道令人难以逾越的鸿沟,阻隔着寒门与贵族之间的阶梯。”

李承乾道:“没错,身为寒门子弟能走到魏公这一步,其中的心酸恐怕只有你自己知道,但寒门再难出贵子的言论,本宫并不认同。”

闻言,魏征瞪大了眼睛:“太子殿下真的这样认为?”

古往今来,越是达官显贵,越是皇室宗亲便越注重门第,注重出身,他们嘴上说着仁义爱民,但心里根本看不上身份卑贱的百姓。

而李承乾身为大唐太子竟然不重视出身,只此一点便让魏征佩服。

李承乾没有回应魏征,继续道:“魏公觉得寒门与世家之间最大的差别是什么?是什么让两个阶级相差如此巨大。”

魏征几乎脱口而出,“教育!寒门子弟寒窗十年只为有朝一日可以加官进爵,光宗耀祖。”

“没错。”李承乾道:“就是因为世家豪门将教育牢牢把握在他们手中,这才造就了如今朝廷中的官吏,大部分出身豪门的局面,虽然平日里他们有所争端,但面对出身一事,他们将会牢牢的站在一起。”

“隋朝的灭亡,一半是因为隋炀帝的残暴无仁,另一半便是因为豪门官吏们的腐朽没落。”

“你看看国子监,你再看看弘文馆,其中寒门子弟有几人,豪门子弟又有多少,他们为何将教育把控手中,不就是为了将官场把控在手中吗!”

魏征和长孙无忌听了李承乾的言论,震惊无比,久久不能回神,他们没想到李承乾小小的年纪,看事竟然看的如此透彻,将局势分析的极为明朗,将其中的利害关系拎的十分清楚。

豪门官吏把控着官场,把控着国家的教育机构,这就意味着他们将大部分寒门子弟牢牢的挡在了门外。

官场的位子就那么多,如果进来一个寒门那便少了一个豪门,他们的话语权势必会弱上一分,这是他们绝对不能接受的事情。

魏征站了起来,对李承乾深深揖礼,“太子殿下,请您受老臣一拜,您的这份真知灼见,真是令老臣望尘莫及。”

李承乾摆了摆手,“好了魏公,马屁就别拍了,我们还是商讨一下如何改变这局面吧,我之所以找你,便因为你是官场中为数不多的寒门,又是陛下的谏议大夫,光是这份骨气便不是常人所能拥有的,毕竟这得罪人的活可不是谁都愿意干的,况且是得罪当今圣上。”

“唉。”魏征听了叹了口气,“此事还真是不好办,大唐百废待兴,连上的起私塾的百姓都不多,更别说教育了,况且这教育所用之书,老臣都不知如何解决。”

此时的大唐虽有造纸术,但极其的落后,价格昂贵,成本极高,大多还是用着竹简。

李承乾笑道:“这事本宫倒是可以解决。”

他说着,将一本「论语」从怀中掏了出来,“魏公,舅舅,你们看本宫手中这本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