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的后宫不可能这么乱 第196章

作者:染血的剑锋

李治要管的,只是和自己媳妇此时增进情意,没有别的。

李治搂着王嫣,手早就不规矩了,王嫣打了打晋王的手,却见晋王丝毫未有放手意思。

王嫣嘤咛一声,转着粉颈,盯着晋王。

“过几日就进晋王府了,不如我们先适应一番如何。”

“殿下,母亲对我说,去了晋王府,我一定要是完璧。”

“哈哈,你自然是完璧,不会破壁的。”

王嫣这话,可是给了李治很大的空间,意思已经很明显,只要不破她的身子,怎么玩都行。

结果到了竹园,王嫣竟是手都伸了不该伸的地方,面上掩饰不得的惊奇。

”怕不怕!等新婚夜,本王能吓你一跳。”

“不赔殿下胡闹了,对了,殿下,我回了长安,他们说长安出现了一种衣服,在琼花楼可以见到,王嫣倒是想看看。”

“那种地方,你可去不得。不过那衣服你想要,本王让人给你做两身,这本就是竹园产的。”

王嫣一下子扑了李治怀中,搂着李治,被李治拉进了竹园。

两个人自然先去看了熊猫,大国宝和李治好好玩了一场角力,自然,结果一如既往,毫无悬念。

此时的团团已经挺重了,王嫣抱着,有些觉得重,就放了下来。

“好了,小家伙,记住了,她可是本王的晋王妃,以后见了,要学着可劲讨好。”

王嫣掩唇而笑,晋王就是乱来,小家伙如何听得懂人话。谁知道小家伙很快点了点头,那没脖子的萌样,让人喜欢。

“走,去制衣坊那边,你挑几件小衣。”

“殿下,小衣我有啊!”

“多挑几件,换着穿,对了,你母亲有没有,也挑几件带给她。”

“母亲那里尺寸嫣儿可不知道。”

“无碍,本王知道。”

王嫣惊奇的看了看晋王,母亲那里,殿下怎么知道尺寸的。

李治看她眼光,在那臀上轻轻拍了一下。

“你夫君此时只要眼睛一看,就知道尺寸了。”

“殿下就会胡说,说,殿下怎么知道的?”

“你母亲喂你,也喂我啊!”

王嫣脸色一下子变了,李治赶紧搂着。

“逗你玩呢,本王真的一看就知道了,不信一会随意叫两个织女试试。”

两个人走了制衣坊,那里李治真的随意叫了两个织女,随意看了看她们身材,然后挑了两件小衣。王嫣亲自带的她们去换,果真正好合适。

殿下的眼光,却是厉害,不过这种厉害,让王嫣多少接受不了。

等王嫣出来时,李治早为她挑了几件,花纹颜色王嫣见了,也着实喜欢。

“殿下如何知道我喜好的!”

“这件湖蓝小黄花的,你试着穿穿。”

“殿下还未回答我呢!”

李治趴了王嫣耳畔,说了一句,这丫头早心砰砰跳的厉害。轻轻捶着李治胸口。

“殿下就会胡说,殿下真能听到嫣儿心声,那嫣儿此时想什么?”

“想赶紧嫁进晋王府,让本王好好品一番你的身子。”

王嫣捶着李治,一直捶了旁边一处僻静小屋。

这就是羊入虎口,李治自然坚持伺候给未婚妻换衣,不过那唇吻着王嫣身子,让王嫣早忘了自己的坚持。

等两人走出来时,王嫣只说了一句殿下就是坏。

送了王嫣,回来时李治坐着自己的马车,穿街过巷,看着长安景致,街上美人。

大唐风气开放,倒不至于姑娘家一直大门不出二门不迈,若是碰到那些风气不太好的朝代,街上还真遇不到美人。

李治此时见了女人,基本已经能够一眼看出对方规模,这大概就是经历的多了,熟能生巧的原因。

王嫣回了家中,就去找了母亲,将几件打包的小衣交给母亲。

王夫人见了,自然是喜欢,她天生优势明显,即使此时岁月不饶人,总有一些岁月痕迹,那里还是很能吸引男人目光。

偏偏最近心思,总是有些乱,心中总有挥之不去一个身影,今日见了,更觉殿下身子魁梧,挺拔昂扬。

他送的小衣,王夫人自然喜欢,穿了,也让他喜欢。

此时试穿了一件,王夫人看着自己身子,这些年保养的极不错,此时依旧徐娘半老,风韵犹存,尤其这身材,王夫人自己看的,都有些心动。

“对了,母亲,过几日晋王还会给母亲带了礼物。”

“殿下真是客气了。”

晋王府,这几日也是闲着无事,李治总喜欢往宫里跑,这几日小杨妃却郁闷了,李治跑了宫里四次,专门过来调戏了她两次,每次说的话都很出格,偏偏小杨妃拿他也没办法。自己这里一般又清净无人,只能任着晋王胡说。

幸亏晋王只是言语胡来,不然要是手也胡来,小杨妃真不知道如何了。

就像今日,他见了自己,只夸这小衣自己穿了好看,听的小杨妃真想将殿下捂死在其中。

给母后问安,调戏小杨妃,带几个弟弟妹妹疯玩,然后去看看巢王妃和武媚娘,这就是晋王进宫做的事情。

这几日也不知道是不是凑巧,每次去巢王妃那边,武媚娘都在,怕是刻意在那里等着自己。

李治此时对权利是日渐迫切,第五日,竟然找了崔湮,特意叮咛了银庄事情。

这事本来李治对崔湮也放心,到底是父皇交给自己第一件差事,李治还是挺看重的。

第384章 海螺紫

关键银庄后期的作用才是最重要的,当然,自己不做皇帝,那个作用不提也罢,李治没有为他人做嫁衣的想法。

今日,李治从尚衣局走出,怀中已经抱了几身衣服,马车之中有早已准备的两个长木盒,李治让春桃打开,将衣服好好放入盒中。

“走,去王家!”

“殿下,您给王家小姐做了四身,真是偏心。”

李治捏着春桃鼻子,狠狠在她身上练了练自己的拿手绝活。

“这可不是给她一个人的,还有我丈母娘两身,现在不巴结丈母娘,什么时候巴结。”

春桃点头,早趴了李治怀中。

李治抚着这丫头鬓发,看着这丫头乱来,他也自不会阻拦,这丫头现在见了自己,就像春天的猫儿一般,不过此时已经近了中秋,猫儿都规矩了,人儿却总不规矩。

李治手扶着发髻,轻轻摘了一支钗子,拿在手中把玩。

等到了王家府邸,李治捏着春桃脸颊,将她头抬起。

“让你胡来,现在本王这样如何见人。”

“殿下歇一歇,再进去。”

“下次再乱来,小心屁股。”

李治在车上坐了一阵,那看门人早跑了过来,李治勉强下了车,春桃抱着盒子,李治从她怀中抽了一个,刻意挡在身前。

在春桃腰身狠狠拧了一把,拧的这丫头吃疼嘤咛一声。

“本王现在走路都不舒服!”

此时说着也无用,等见了王夫人和王嫣,李治自然将盒子打开,让两人试了试。

等两人换了衣服,走来之时,李治郁闷的发现,自己竟然觉得王嫣生母韵味更足一些。

自己这是被母后和宫里几位嫔妃将品味都带偏了么,被洗脑了,脑袋被山夹了?傻了?

不过这旗袍,倒还真是适合半老徐娘这类女人穿,穿着显出一种成熟韵味,却是年轻女孩子永远都不具备的。

那是岁月留下的韵味,女人二十,三十,四十,这种韵味只会越来越足越浓。

李治自然不能在王嫣面前胡说,自是拉着自己未婚妻的玉手,狠狠夸了一番,只夸的这丫头若不是顾忌旁人,早依偎进李治怀中。

老婆就是用来骗的,不对,是用来哄的。

在这里坐了一阵,晋王起身,那里王夫人和女儿一直送了门口,才依依不舍看着晋王上了马车。

不过今日还未入夜,李治在晋王府又见了两人,王嫣一身素雅旗袍,而王夫人则是尊贵紫色。

这个年代,所有的颜色之中,紫色最是难得,因为最难提炼出来,此时的染料,皆是纯天然,紫色最早还是从海螺之中提炼,那贵重的早比过黄金的海螺紫,一直到了近代,紫色依然是最尊贵的颜色。

李治送的这一身,别说在外面,即使宫中,也是轻易得不到的,紫色,王夫人自然喜欢的厉害,若不是殿下,怕是自己这一辈子都别想穿紫。何为大红大紫,红的发紫,紫的发黑,好像打错了。

此时李治自然带着母女两人好好转了一番晋王府,两人也是惊奇晋王府的庞大,皇家气派,皇子府邸,自是普通府邸比不得的。

等转了一圈,已经是近了日落。

在翠竹园这里,晋王让人摆了茶水点心和水果,三个人坐下,自是言谈甚欢。

看着太阳落山,李治品着杯中茶水,茶是好茶,人是美人,那添了岁月风韵的,李治却不知道为何,越看越是喜欢。大概真的脑袋被山夹了。

“对了,嫣儿,本王差些都忘了,春桃,带着嫣儿到准备的新人院落转转,让她看看,可还满意。”

“殿下为何不带我去?”

“过几日我们两一同进去!新婚新婚,一个新字,两个人一起都进过了,如何还称新?”

王嫣掩唇而笑,王夫人只说此时确实不适合两人一起去。

新人院落,自然新婚之夜两人一起去才合适。

王嫣被春桃带走,李治的手顺势就捏了王夫人的手。

“夫人觉得这身衣服如何?”

“极是喜欢!殿下眼光确实独到。”

“本王也喜欢,这紫色绸料,今年江南那边也就送了几匹,极为珍贵,母后也有一身紫色旗袍,我几位姐姐妹妹都没有的。”

李治几句话说的王夫人自是发自心底的欢喜,看着晋王,越看越是喜欢。

“殿下有心了!”

李治抚着那绸料,紫色,尊贵之至,皇家虽然崇尚明黄,不过这紫才是最贵重的。

这一点紫,要杀多少海螺,螺壳都能堆成山了。

李治在那紫色绸料抚了几下,王夫人早已心跳都快了几分。

等重新见了王嫣,李治亲自送她们母女离开晋王府。

李治看着马车远去,只心中赞了一句自己这未来丈母娘,嫣儿要跟着她好好学学。

女人三十如狼,四十如虎,果真不是说说。这女人经历的事情多了,伺候男人,却是有一套自己手艺功夫。

人最需要的是什么,手艺,一技压身,自然什么也不怕了。

晚上的晋王,都觉得身边几个女子手艺差了。

中秋越来越近,这几日无论朝堂还是宫中,事情都多了。

李治的婚期已经定了下来,就在中秋之后,中秋夜宴是一年中的大宴,朝臣功勋,王公贵族欢聚一堂,晋王婚期自然不至于和中秋夜宴冲突。

婚期定下以后李治还特意跑了一趟长乐门那边,问了郑观音她们回荥阳时间,正好在定下的婚期之后,李治才放心。不然得让自己伯母推推归去时间,不然自己怎么送她们远行千里。

到时候带着媳妇一块游山玩水去,却也是惬意。

李治尽量不去多想去荥阳事情,此时抱着的态度,就算在荥阳一事无成,总也能了解华夏的大好山河,这总不至于亏了自己。更能添了和新婚妻子情份,总也不亏。

蜀道难,可是去荥阳的路可不艰难。

李治离开长乐门这里时,特意回头望了望宫门旁边的那座偏殿,至少希望荥阳郑氏能容纳下这一对母女。

女人,有时候也是命苦,尤其这个年代。当然,后世的女人不苦,这个除外,特么是多半边天。

第385章 闲时莫忘战

此时的李治,又想起母后那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