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曹操,请答题! 第111章

作者:大国崛起

  而后其站起来,再道:“丞相,这奖励我却是无法现在就给你,因为他在我的脑子里。”

  脑子里?

  曹操记得上一个是那个叫余更年的,也是在脑子里,他获得了制作望远镜的知识。

  难道这人也是获得了什么知识?

  还没问出口哦,马跃就开口:“这个东西名叫陌刀,有两面刃刀,通长一丈,重十到十五斤。”

  “此兵器不是骑兵所用,而是步兵装备。”

  “丞相可知斩马刀否?”

  曹操当然知道,他道:“《汉书》中有载,王莽使武以斩马挫董忠。”

  “亦有载朱云传中言,臣愿赐尚方斩马,断佞臣一人头,以厉其余。”

  “所以这斩马刀,是一宝刀,传说可斩马!”

  汉代的冶炼技术当然无法达到唐代那么高的水准,马匹冲锋的力量何其之大,想要斩杀马而不被伤,可以说是非常难的。

  这个时代的兵刃若是斩马,只能以命换命,刀折人亡。

  所以能斩马的都有宝刀。

  马跃点头,道:“没错,此刀乃是后世一个叫唐朝的朝代专门制作,用来斩马的武器。”

  “若是能组建千人军团,可不畏骑兵冲锋!”

  就算在唐朝,陌刀兵也相当的稀少,因为陌刀的制作太过于困难,耗资极大,所以陌刀兵并没有多少。

  但就算如此,陌刀兵的威名也非常显赫。

  而陌刀更是唐代四刀之一,其余三者是仪刀、障刀以及横刀。

  此四刀合称为唐刀。

  “你所说的可是真?”曹操当即战了起来,这简直是不得了。

  这个时代太缺乏针对马的兵器了。

  骑兵冲锋简直就是无解的存在。

  如吕布的陷阵营是骑兵,公孙瓒的白马义从是骑兵,他曹操的虎豹骑也是骑兵,孙权的车下虎士也是骑兵。

  总之天下有名的军队皆是骑兵。

  传说中魏武卒倒是名震天下,但那魏武卒是重装步兵,且训练方法也已经失传。

  若是挡住骑兵,那么就相当于灭掉了地方的一大优势。

  “自然,不过陌刀制作亦是伤财,一把陌刀的钱用来装备三个骑兵也是绰绰有余。”马跃道。

  但曹操怎会在意这些,他能想到陌刀的妙用,如有陌刀,他统一天下将更进一步。

  就算是当世名将,能有谁敢在陌刀军中走一遭?

  至于花费在其作用面前,就显得有些微不足道了。

  “这些你不用管,我需要至少装备一军的陌刀。”

  “我要组建一支陌刀军!”

  “这你能办到吗?”

  不愧是曹操,这魄力,简直无人能匹。

  马跃作揖道:“一定不会辜负丞相!”

  他心中亦是翻滚,他终于,终于要摆脱原本的命运了。

  而且拥有这陌刀的制作工艺,他定然能够得到曹操的重用,金钱、美女,之后什么都将信手拈来。

  ……

  奖励落在合肥城中,江东军中的人都有几分阴沉。

  他们不知道奖励是什么,但很可能让曹操的战力再涨一截。

  不管是现在还是以后,总归对于他们江东来说没有好处。

  而且他们现在也无力进攻合肥,只有等待答题空间散去,孙权派人增援。

  但是题目孙权五次进攻合肥失败,却让士兵们的士气一落千丈,就连他们自己也怀疑,这次他们是否能拿下合肥。

  周瑜命道:“下一个问题的奖励,一定不惜一切代价拿到。”

  ……

第一百四十五章 说的是谁?

  现在周瑜也就只能寄存希望与此了。

  虽说他在合肥还有后手,但这些后手也只能给合肥造成一些混乱,无法将几万大军抹除。

  他此次来准备得可谓是相当充分,奈何蒋济不按套路出牌,将他也带入胡同中。

  江东军偃旗息鼓,天空中的第二个问题也慢慢浮现。

  所有人的精神一震。

  【第二题:夫骨鲠之臣,人主之所仗也。济才兼文武,服勤尽节,每军国大事,辄有奏议,忠诚奋发,吾甚壮之。说的是谁?】

  【此题为问答题】

  题目一出,所有人原本浮躁的内心瞬间被浇了一桶凉水。

  这要怎么答?

  “这特么骨鲠之臣到底是谁!”

  “谁知道这是谁?就算是天下顶尖名士也猜不出来吧!”

  瞬间四处哀嚎,谁也不敢作答。

  不说那些有文采的搜肠刮肚,就说没文采的,眼中是茫然如海,只看见了面上倒映的蓝天,看不见海下的深邃。

  但古往今来,拥有这种评价的可没几人。

  心中想着韩信、张释之、范蠡、管仲、公孙衍,但都没有一个全部符合的。

  就算是符合了,也没人给他们这样的评价啊。

  这评价一看就是站在君主方面说的,也就是说给出这一评价的人是一位君主。

  这一月雪才刚化,比冬天还寒冷的天气中,许多人竟是在冒汗,头顶一片雾气升腾,如传说中老神仙般。

  “不行,实在想不出来!”甘宁快抓破了自己的头皮。

  “世间文武全才那么多,怎么知道其具体是谁?”

  吕蒙自被孙权要求读书之后,已非当年的吴下阿蒙,但他亦是无法知道这人到底是谁。

  而周瑜更是不知道了,他虽然年纪没有甘宁、吕蒙大,但是博学两人加起来都没有他高,却也是想不出。

  “春秋战国时期,有能之士皆是通五经贯六艺,文武兼济。”

  “有名之人都能称得上文物兼备,服勤尽节。这一句评价除了知晓是君主所言,就根本找不出其他东西来。”

  周瑜自认为自己的博学多才,除了皇宫中的那些个史官之外,天下也没几个人能比。

  但这评价,或许根本不存在于书中也不一定。

  甚至可能只存在某些野史记载,现在还未流传。

  更有甚者可能是未来的人,而非当下之人。

  简直……让人无法开口啊!

  不说答题空间内,就是答题空间外,许都皇宫中的史官也在寻找各方记载。

  “怎么可能没有呢?”

  “这样的评价,应该都有记载的啊!”

  “难道是秦始皇焚书坑儒的时候不小心烧了?”

  雅集之中,原本吟诗作对的才子佳人却都出乎意料的沉默。

  “诸位可有答案?”

  “我们又不是身处答题空间中,有答案者可说。”

  虽然如此,但没人出来献丑,盖因为实在拿捏不准。

  但要说这天下从来不缺胆识过人之辈,有人站起身来拱手一圈,轻咳一声,道:“让诸位看小弟献丑了!”

  “要我说,这个问题可能根本就答不上来,此人是未来之人也说不准。”

  “切~”当即四下嘘声一片。

  的确是献丑了!

  那人也是个厚脸皮,不过是站起来表现一番罢了,然后兀自坐下,和身旁的一位佳人道:“本身便无从下手。”

  “从之前的答题来看,这个答题场域能知道未来之事,也出过未来之题,那么说不准,这人便是未来之人。”

  又一面无白须仪表堂堂的文士站起身来,看模样之有弱冠,他也拱手诸位道:“某有一处想法,不知当说不当说!”

  当即有人捧场:“子房先生六子荀顗(yi)在此,什么话不当说?”

  “我们等的便是你开口!”

  四周有目光期待。

  看这位任司徒掾,举高第,为治书侍御史,为丞相谋划军事的陈群都看重之人,到底能有什么见解。

  是否真是名不虚传!

  荀顗脸上带着一抹腼腆笑意,但随后便消失不见,他的脸色一正。

  “刚才那位仁兄说这问题谁都不知道答案,某倒觉得非也,若是谁都不知道答案,那么为何还要出这题目呢?”

  “纵观上十场答题,便可知晓,这答题场域出的问题全部都是当今世人能回答的。”

  顿时有人点头,颇为认同。

  荀顗随后再道:“那我便一字一句的分析吧。”

  “这骨鲠之臣,说的便是如鲠在喉,看似贬义,毕竟若鱼刺卡在喉咙中,谁都是要拿出来的。”

  “但实则为褒义,体验其人之重要。”

  “这依据就是下一句,人主之所仗也,君主的依仗,评价不可谓不高。”

  四周人点头,但这都是显而易见的东西,大家都是学识渊博,自然知晓。

  刚才那说献丑之人开口:“这种东西谁都能分析出来,景倩兄还是先说答案吧!”

  刚才荀顗第一句就扫了他的面子,他当然也要让荀顗出糗。

  有人附和,看来也是看不惯荀顗此人。

  但是荀顗未怒,他道:“答案其实就藏在下一句中。”

  所有人看去,“济才兼文武”这有什么玄机的?

  刚才献丑之人又呵呵道:“文武兼备者古往今来不知凡几,虽说能入君主眼的不多,但也有近百吧,如何能成为依据?”

  荀顗看四下没有一人看出,便开口说道:“这句话对很多人产生了一个误导,认为济和兼是一起的。”

  “但是,若这济是人名呢?”

  四下连忙有人咬文嚼字,将这巨话有读了几遍,眼睛越来越亮。

  还真有可能是!

  原本所有人认为这句话是意思是:济才,兼文武。

  也就说有才,能文能武的意思。

  若是这济乃人名,范围一下就小了许多。

  立马有人在记忆中搜刮,但都难找到一个叫做济的人。

  献丑之人哈哈大笑,道:“一面之词而已,原来荀彧先生的儿子也就这本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