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我长公子的身份被识破了 第625章

作者:冬风必达

只不过当时南方军团只是驻扎在了南边,并没有展开军事行动。

就仿佛是屯兵南方当做一个军师要塞一般。

那个时候五十万大军只是整训,若是大秦其他郡城遭到袭扰,立刻就能调遣这支大军支援。

所以,各方势力只是关注,却并没有什么想法。

那可是五十万大军,别说是区区殷氏,就算是胡人都招惹不起。

在他们看来,若是没有大战,顶多算兵力调动而已。

对于秦军还是很忌惮的。

可是短时间内大量粮草的调动,但凡有点经验的武将都看得出来,秦军这是要有大动作了。

毕竟,兵书有云: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也是各国武将都遵循的规则。

要是断粮,即便再勇猛无敌的大军也得被饿死。

饿不死也没有力气打仗,一旦发生哗变,弄不好连主将都会被饿到造反的士兵是杀了!

所以,秦轩为求稳妥才会等粮草抵达之后才发兵开战。

大秦的粮草频频调动,预示了一场大战即将展开。

而五十万大军驻扎的位置来看,对哪里用兵已经不言而喻。

岭南很大,一旦开战必定会牵制五十万大军。

若是战事不顺,恐怕秦军更是损兵折将兵力大损。

想要结束岭南的战事,让局面彻底稳定,没有个三五八年是不可能的。

所以,对岭南开战,五十万大军就无法再动弹了。

若是随意抽调大军回援,甚至可能因为兵力不足导致征伐失败。

按照惯例来说,只要不是兵临城下被敌人打到咸阳京师重地,是不会随意调动那支大军的。

而北方二十万大军又被匈奴牵制,同样无法动弹。

秦国三十万大军分布在全国三十几个郡城,兵力就被摊薄了。

如果攻打辽东郡,所面临的秦军就不会太多。

秦国为了保地方稳定,也不可能抽调其他的地方守卫前去支援。

要是当地没有足够的守军,很可能被潜藏的六国之人趁机叛乱造反的!

燕国这位公子是算死了秦军主力被牵制,即便燕国的领地被夺回,秦军也只是看着。

只要不打到咸阳,就不会引起剧烈反抗。

反正若他自己是秦王,肯定不会抽调兵力支援,导致地方叛乱,甚至引发全国叛乱的糜烂局势!

顶多就是调集兵马在边界对持,防止事态扩大,堵住燕军的攻伐之路。

最稳妥的方式,就是等南方和北方稳定,再抽调兵力来征伐燕国。

如此一来,燕国就有了至少五年时间修生养息。

到那个时候,未来会怎么样就说不准了!

所以,这是燕国绝佳的复国机会,一旦错过了,等到秦军平定南方,就再也没有如此良机了。

燕国这位公子又怎么会眼睁睁看着机会错过呢。

再说了,他只是客居殷氏王朝而已。

到时候发兵突袭的,也是殷氏的兵马。

等夺回燕国故土,他这位公子再登高一呼,立刻就能得到旧燕国子民的拥护,拉起一支大军了!

手里有兵,就有了和秦国对抗的本钱!

当然,机会虽然是绝佳,但到底还是有风险的。

那就是秦国的报复。

不过燕国已经灭亡,还有什么好顾虑的呢?

到时候被清算的也是殷氏王朝,他大不了再换一个地方流亡就是了。

殷氏不能攻下辽东郡,也没资格和他这位未来的燕王合作!

所以,在收集了详细资料后就开始鼓动衰王趁机发兵扩张领土。

衰王自然是不肯冒险的。

不过在几个月不停的游说,和各种吹嘘的荣耀之下,衰王开始动心了。

毕竟,秦国大军被牵绊在南方是不争的事实。

以他对秦军此战的推算,至少需要数年才能缓过起来。

衰王觉得同是中原诸侯国出身,战力应该相差不大。

区别只是地盘的大小和兵力的差距罢了。

至少以自家军队的战力是这样。

即便有五十万大军想要攻下岭南,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到时候燕国复国,可以在前面顶着。

而自己也能趁机夺取几座城池作为桥头堡,对中原徐徐图之。

重新找回昔日祖上的荣光!

没有一个首领能拒绝开疆拓土,成为中兴之主的诱惑。

在这位燕国公子的提议下,才发起了突袭。

谁想到,秦军依托长城易守难攻,军械还异常犀利。

导致战损大大超出了预估。

衰王为了保存实力,立刻主动撤了下来。

刚撤退的时候,只是觉得失望。

损兵折将竟然没捞到好处!

倒是丝毫不担心秦军会反攻。

因为南北的战事,秦军根本无力反攻!

没想到,秦军仅仅数月就攻下岭南,还撤回了数十万大军。

当三十万大军在辽东郡集结的时候,殷氏王朝上下才彻底慌了。

眼看着秦军一路向着王城推进,急的嘴角都起泡了!

姬臻被点到名字,脸上露出为难之色。

其实,他心里也很无语。

谁知道岭南的土著竟然如此不堪一击,仅仅数月就被征服了呢。

现在三十万大军攻来,他正琢磨着是不是去辰国流亡呢!

哪里还有心思帮衰王想计策。

面对质问,只能硬着头皮道:“大王莫慌,秦军此次定是报复袭扰之事。

如此匆忙之下出兵,军中必定不稳。

而且匆匆从南方抽调三十万大军,攻势减弱正是岭南各族奋起反攻之时!

相信不出一月,岭南战事必有变化!

秦军南方受到岭南各部袭扰,要想保住相邻的各郡不被攻占,只能撤军回援。

毕竟,辽东郡有长城驻守,我军想要追击很难有成效。

两权相害取其轻,秦军必定会以选择撤兵抵御南方,以免郡城丢失。

而北方,只是以长城被动防守。

只要我们能够集结兵力,守住王城一个月,等待局势变化即可!”

在场的文武大臣们听着这番推测,总觉得哪里不对,但又说不上来。

却不得不承认:他说得有道理!

第781章 君臣的猜忌

这番分析乍一听起来,貌似有点道理。

只要秦国后方战事吃紧,也只有撤军回援。

毕竟,秦国在岭南投入了太多的兵力和物力。

真要是因为守备兵力不足,让百越各国重新死灰复燃的话,之前的投入就全白费了。

而半岛这边,战事才刚刚开始。

前方即便有战事,也只是小规模的厮杀。

秦军的损耗还很低,而殷氏的主力也并未受损。

现在撤回去,也没什么可惜的。

当然,三十万大军进攻,每日的消耗可不是一个小数。

只是相对南方的投入和损失比起来,两权相害取其轻,这边就不算什么了。

换了在场任何一人,都会选择保住南方的战果。

再说了,箕子王朝已经建立数百年,还打退过当年燕国的进攻。

之后就再无来犯。

估摸着秦国推进一段,也该出了被袭扰的恶气。

此刻退回去,面子也找回来了不是?

真要是再损失十万大军,又把二十万大军陷在岛上。

顾此失彼之下,秦国会留下很深的隐患。

在兵书上来说,就是太冒进了!

所以,按照分析的话秦国退兵是很有可能的。

但是,然其他人觉得不妥的,是这一切都要建立在南方势力趁机反扑的前提。

等于把希望寄托在了他人的身上。

如果南方没有乱,秦军自然就不会退了。

其中,有太多的不稳定。

如果选择坚守王城,等于是把主力放入了秦军的包围之中。

一旦南方没有乱起来,他们连逃的路都没有了!

这位燕国公子提出的策略只能算有建设性,风险却是太大了。

这是赌上了整个箕子王朝!

弄不好,就会灭国的!

一时间,衰王也有些拿捏不准了。

毕竟这个分析的风险太大了!

若是亡国,按照秦国对六国王室的作风来看。

或许占领王城后会像六国一般留下大臣的性命,或者迁入咸阳监视居住。

但自己和王室,是必死无疑。

衰王眉头紧锁,目光在下方众人脸上扫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