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开局就登基 第57章

作者:物语000

在人群之中,李岩夫妇也对朝廷放粮的决定大加赞赏,似乎已经看来大明腾飞在即。

京师在放粮救济百姓,京师以外地区也发生不少大事,最让人意外的就是流寇大本营。

他们占领的一些地方,这几天发生多起秘密刺杀,陕西,宁夏甘肃,青海,山西,河南,安徽等地流寇首领先后被刺杀。

刚刚被推选出来的首领,很快再次被杀身亡,现在各地流寇人心惶惶,无论怎么防备,他们的人头都会在短时间被砍掉。

这些杀手都是黑衣蒙面,习惯在夜间出现,往往能神不知故意不觉干掉流寇首领,身法和武功都极为恐怖。

他们从不单兵作战,都是以小队为单位,一个小队大约三十人左右,行动非常迅速。

不等流寇大军形成包围圈,就以最快速度杀出重围逃走。

还有一些杀手混迹在流寇军中,只要有机会就会对那些新上任的首领展开疯狂刺杀,成功率很高。

对流寇造成极大震慑的这些杀手,当然都是朱由检麾下的锦衣卫精英,还有一些是东厂曹正淳和他的麾下。

这些人都是江湖高手组成,如果两军对阵厮杀,他们的作用不大,远没有正规军来的猛。

但是做一些暗杀活动,他们绝对都是非常合格的杀手,这也是朱由检派他们去刺杀流寇首领的原因。

李自成死后,流寇军心早就涣散,现在又开始出现分裂,别看所占地盘挺多,其实根本没有什么战斗力。

在前期打劫富商勋贵们的金银粮食消耗掉以后,他们就开始对当地百姓展开洗劫。

民心此时对他们来说毫无用处,老百姓比在明朝的统治下还要痛苦,很多百姓和流寇也是渐行渐远。

八大皇商

明末,东掳崛起,战事不断,河北、山东等地的人民饱受战乱之苦。

唯有精明的晋商不仅没有受到损失,反而大发国难财,攫取了更多的财富。

当时明朝政府疲于应付努尔哈赤父子的铁骑,对军火、马匹等等的战争必需品需求量非常大。

山西地处黄土高坡,不产马匹和军火,但有丰富的煤炭资源。

偶尔产点晋祠大米、沁州小米,巴掌大的一片地上,勉强够给皇帝做贡品而已。

当时明朝财政困难,官员也很无奈,跟政府做生意只能赚点白条而已,于是他们把目光瞄向努尔哈赤。更新最快../ ../

当时的东北,可谓一片狼藉,在印度神话中有三位主神,创造神、破坏神和调和之神。

创造神主管创造,破坏神专管对前者的劳动成果进行破坏,调和之神居中进行协调。

而努尔哈赤则是个纯粹的破坏神,在辽东大地专搞破坏,不搞建设,占一块地方就抢光一片。

当时的辽东连老鼠都没发生存。

当然,努尔哈赤不是不想搞建设,而是他的手下除了打仗和打猎在行,对种地、打铁一窍不通。

更糟糕的是当地自然灾害连年不断,温饱成了最大的问题。

据记载,自万历年间开始的“小冰河时期”,开始一路飙升。

当时东掳统治区虽然只有七十万人口,但百姓易子而食,米价曾高达八十两一石,布也要二十两一匹。

晋商就看中这一点,以张家口为基地,从全国各地采集商品,然后往返关内外,从事贩贸活动。

第52章 卖国贼八大皇商

八大皇商为东掳政权大量输送粮食、衣物、炊具等基本生活物资。

努尔哈赤也不亏待他们,把人参、鹿茸、兽皮等贵重物品交换给对方,让这帮唯利是图的奸商们高兴的不得了。

渐渐的,双方建立了很深厚的利益关系,重视间谍战的努尔哈赤就把双方贸易内容,从食品衣服扩大到情报。

据《清实录》记载,天命三年(1618),时有山东、山西、河东、河西、苏杭等处在抚顺贸易者16人。

努尔哈赤“皆厚给资费,书七大恨之言,付之遣还”。

东掳崇德三年(1637),皇太极曾命东掳贵族带领100名内地汉族商贾,携带货物到归化城贸易。

东掳入关,军费支出猛增,财政十分困难。

对此,都察院参政祖可法、张存仁曾建言:

“山东乃粮运之道,山西乃商贾之途,急宜招抚,若二省兵民归我版图,则财赋有出,国用不匮矣。”

由此可见,东掳政权对晋商的重视程度有多高。

皇太极的战争机器所需的全部的火药、八成的粮食和超过六成的金属,都来自“诚信”通天的晋商。

对双方而言,这是一笔双赢的买卖。

正是通过晋商,东掳才可能把劫掠来的财物、古董和金银购变成粮食,来养活他们几十万人口。

辽东的米价,最终降到了一两四石,人口增加了数倍,粮价却压到了最峰时的几百分之一。

而交易另一方的晋商集团,仅在在崇祯十五年就窖藏了上千万的银两。

这些功绩在东掳入关后,得到了进一步提升,被御赐了皇商地位。

得到东掳特殊照顾的晋商,垄断了华夏北方贸易和资金调度,而且插足于整个亚洲地区。

甚至把触角伸向欧洲市场,从南自香港、加尔各答,北到伊尔库茨克、西伯利亚、莫斯科、彼得堡。首发.. ..

东起大阪、神户、长崎、仁川,西到塔尔巴哈台、伊犁、喀什噶尔,都留下了晋商的足迹。

他们甚至能用蒙古语、哈萨克语、维吾尔语、俄语同北方少数民族和俄国人对答如流。

可以说,从蒙古草原上的骆驼商队,到吴淞口正在出海的商船,都有山西人在计价核算。

从呼伦贝尔的醋味,到贵州茅台的酒香,都有他们在酿造叫卖。

晋商人活动过的地方遗址,至今到处可以看到。

甘肃的老西庙、新疆的古城塔,昆明金殿的铜鼎、江苏扬州的亢园、安徽亳州的花戏楼,大都是山西商人创建的。

著名的贵州茅台酒是1704年山西盐商雇杏花村汾酒厂工人和当地酿造工人共同首创的。

张家口的日升昌巷、包头的复盛西巷、外蒙古科布多的大盛魁街、呼和浩特的定襄巷、宁武巷等等,都和他们有关。

无怪在东北流传着“先有曹家号,后有朝阳县”,在内蒙流传着“先有复盛西,后有包头城”,

在西北流传着“先有晋益老,后有西宁城”的谚语。

如果说晋商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奇迹,那么这个奇迹的背后是一张张丑恶的卖国嘴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