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战国当赵括 第450章

作者:石坚

“有道理,说的实在是太有道理了。

那就这么办吧,去告诉那些所有在临淄城之中的使者,寡人这一次不和他们玩了,让5200 他们该干嘛干嘛去。”

听着齐王的回答,后胜的嘴角也是不由自主的闪过一丝笑容。

后胜之所以这么帮助赵国说话,当然并不是因为他很客观中立,仅仅是因为他从赵国使者那边得到了一个承诺罢了。

只要这一次后胜能够帮赵国说话,那么当时在临淄之战中后胜被夺走的身家财产,将会在一年内全部归还!

第899章 兵临大梁城

作为三路大军之中的主将,赵括率领的这一路中路军的进展可以说是非常顺利的。

仅仅用了不到半个月的时间,赵括率领的20万赵国兵马就已经推进到了魏国都城大梁城外。

这并不是因为魏国人不想阻拦,而是因为魏国如今的国土实在是过于狭小,赵国人刚刚打进魏国境内不久,就能够抵达他们的都城了。

当看到城外人山人海的赵军时,魏王脸色大变,整个人可以说是站都站不稳了。

“这该死的赵国人,他们怎么就来的这么快呢?

这是真的不给寡人和魏国一点活路了吗?”

魏王的大惊失色和喃喃自语,并没有让一旁的信陵君魏无忌和大将军晋鄙有任何的意外。

他们两个早就已经知道魏王这个性格了,所以他们并没有被这种情况给压倒,而是依然十分冷静的思考和商量着对策。

信陵君开口说道:“大王不需要惊慌,我们在大梁城中已经囤积了至少可以吃两年的粮食,再加上如今大梁城之中众志成城,绝对不会让楚国人轻易的就能够夺取这座城池的。”

而在另外一边,魏国大将军晋鄙也开口说道:“大王放心吧,臣已经组织起了8万兵马,绝对能够保护大梁城的安全。”

这两个消息多少让魏王的心情好了一些,他好像一个溺水之人找到了游泳圈一般用着祈求的表情看着信陵君还有晋鄙说道:“两位,魏国的前途和生死存亡就全都拜托你们了。”

信陵君开口说道:“大王先回去休息吧,这边的事情自然由臣等来负责便是了。”

看着魏王离去的身影,信陵君还有晋鄙两个人的表情都是相当的凝重。

晋鄙缓缓的开口说道:“信陵君,我若是没有记错的话,城池之中应该只有不到一年的粮食吧。”

信陵君呵呵一笑,反问了一个问题:“大将军我若是没有记错的话,城池之中应该只有5万兵马才对吧?”

两人对视一眼,都露出了心照不宣的苦笑。

魏国现在的情况可是要比实际上更加差很多,但是他们偏偏又不能够告诉魏王,毕竟从刚刚的情况就可以看得出来,魏王已经被吓得够呛了。

信陵君叹了一口气说道:“总而言之,我们现在就是尽人事,听天命吧。”

城池之外,赵括看着眼前的大梁城,表情还是相当淡定的。

在赵括的身边,许历开口问道:“主君,我们要不要排除一名使者前往大梁城之中劝降?”

赵括呵呵一笑,直接摇头否定了这个主意。

“还是算了吧,魏王那个性格我还是很清楚的,如果真的派出了使者的话,恐怕只是白白送一条人命罢了。”

许历有些迟疑,说道:“但是两国交兵,派出使者也算是一种礼节。”

赵括继续摇头:“我可不会让我的部下因为一些无所谓的礼节而白白送掉一条性命。

好啦,安排下去,开始攻城吧。”

赵军一开始的攻击城池并没有相当的顺利。

魏国人虽然确实是战国六雄之中最弱小的一个国家,但是魏国之所以能够存在这200多年,那也不是没有原因的。

无论是从城防的各种措施,还是从将士们的守城热情来说,在刚刚开始的时候,魏国方面都是无可挑剔的。

在最开始的三天时间,赵军除了付出大量伤亡之外,进展可以说是相当的微小。

这种情况汇报到魏王的案头之时,原本提心吊胆的魏王突然又活了过来,变成了另外一个人。

“寡人就知道,我们魏国是不可能那么容易征服的,这该死的赵括,他也不行!”

魏王大喊大叫,然后哈哈大笑了起来。

在过去的这段时间里,他的压力其实是非常大的。

没有任何一个人希望祖宗的基业之杖送在自己的手里,成为魏国200多年来的亡国之君,被记载在历史书之中,被无数人所唾骂。

所以当战争的情况出现转机的时候,魏王自然是最激动的。

除了魏王之外还有另外一个人也相当的激动,这个人当然就是龙阳君。

龙阳君笑着对魏王开口说道:“大王这个所谓的武信君,赵括一直以来都被人吹得天上地下,绝无仅有,但是他攻击了大梁城这么多次都是无功而返,由此可见他的水平也不过如此而已罢了。”

在一旁的信陵君和晋鄙听到了龙阳君的这番话之后,不由暗自摇头。

要知道这些年来魏国丢失了这么多的领土,全部都是被赵括打下来的。

如果说赵括也就如此而已的话,那么魏国之中的所有将领都可以羞愧自尽了。

当然了,在现在这样的情况下,出于魏国心情还有魏国军民士气的考虑,两人也不可能去反对龙阳君的这番话,只能保持沉默。

魏王眉飞色舞的开口说道:“非常的好,今天晚上寡人要举行宴会大宴群臣,好好的庆祝一下。”

听到这里之后,信陵君终于忍不住了,开口说道:“大王,现在还是战争时期,这个时候举行宴会是否有些不太妥当呢?”

从信陵君的角度来说,他显然觉得举行宴会是非常不合适的,因为现在大梁城之中的粮食本身就很吃紧,而宴会则是最为铺张浪费粮食的一种方式。

魏王瞪了信陵君一眼,开口说道:“怎么?

难道你连寡人的话都不愿意听了是吗?

如果庆祝都不能庆祝的话,那你要寡人怎么样来鼓舞城中军民的士气呢?”

信陵君听到这里,也只能够无奈的闭上了嘴巴。

作为魏王的弟弟,信陵君早就已经知道一件事情,那就是当魏王作出一个决定的时候,劝说一次就已经足够了。

如果再继续劝说的话,接下来的结果不会是成功劝说,反而是被魏王的怒火波及。

看到信陵君不再有反对意见,魏王这才笑了起来,对着一旁的龙阳君说道:“还愣着做什么呢?

现在就去办吧。”

这个消息很快就被秘密地传到了城外赵括的手中。

看清楚了情报之后,赵括也是忍不住笑了起来。

“都已经大敌当前了,这个魏王居然还这么悠哉悠哉的吗?

看来他确实是有亡国之君的样子了,那本候就如他所愿吧。”

第900章 赵括想起了新战术

要怎么攻破大梁城呢?

这其实是一个问题。

如果单纯从攻破的角度来思考的话,赵括觉得这件事情太容易了。

第一种办法就是直接上火药,在足够当量的火药面前,这种两千多年前的城门再怎么坚固也是支持不住的。

但这种办法的弊端在于,火药一旦暴露,很有可能会对赵括造成负面影响,导致赵王向赵括翻脸甚至痛下杀手。

第二种办法则是效仿历史上秦国名将王贲灭亡六国之时的办法,引入黄河的河水来淹没大梁城。

这种办法也有它的弊端,那就是大梁城之中至少几十万军民,这一淹的话基本上90的人都要死。

历史上的大梁城据说最后幸存下来的不到五万人,这也并非赵括所希望看到的。

对于历史上的秦国人来说,魏国人属于“外国人”,爱死不死。

但对于赵括这个穿越者来说,不管是赵国还是魏国人都属于“华夏人”,赵括心中对统一之战的定义实际上也是华夏内战。

打内战是没有办法,打内战死人也是没有办法,但是一下子淹死几十万华夏同胞这种事情赵括是真做不出来。

于是问题就来了,那该咋整?

赵括摸着下巴,道:“所以,我们能够在大梁城之中安排内应吗?”

许历摇头:“恐怕很难。”

赵括道:“为何?”

许历道:“大梁城之中真正的麻烦并非魏王,而是信陵君。”

魏王是个庸才,这是人人皆知的事实。

但信陵君不一样,这位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战国四公子”之一,在魏国之中不但拥有极高的名望,同时还拥有大量的奇人义士相助。

多年来,夜莺系统对大梁城的渗透都不是非常成功,甚至发生过夜莺间谍被识破身份的事情,而且还不是一次两次。

这就是因为信陵君本人在大梁城里三教九流各种地方都有眼线,夜莺间谍作为外来者一旦露出一点点破绽都会被这些无孔不入的眼线所发现。

如此一来,就导致夜莺在大梁城之中的势力相当的薄弱,无法像在其他城池那样完成里应外合的工作。

在听到了许历的这番话之后,赵括也不由得有些皱眉了。

“要是这样的话,这件事情还真是有一点点的麻烦。”

办法虽然不是没有,但是呢,真的要做起来,又都各自有着不好的后果。

如果不做的话,那自然是更加不行,毕竟这一次灭亡魏国的战争是绝对不容有失的。

别看赵括现在声望这么高,但实际上每一次的战争对于赵括来说都是一个相当有风险的选项。

一旦赵括输掉了任何一场战争的话,不但声望会急速地跌落,之前那些一直隐藏着的、对着赵括点头哈腰的家伙,很有可能也会在这个时候跳出来,来一波落井下石。

赵括想了想之后,虽然觉得有些麻烦,但是还是做出了决定。

“许叔,你知道现在韩国的军队正在朝哪个方向运动吗?”

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韩国军队现在其实有三个可能前进的方向。

第1个方向就是直接前来魏国大梁城,和大梁城中的魏军里应外合,跟赵括进行对峙。

第2个方向则是向西,去进攻赵国的函谷关,和秦军来一个理应外合。

第3个方向是南下去和楚军汇合,然后再一起北上救援大梁城。

考虑到韩国乃是距离魏国最近的一个国家,韩国军队的动向当然是非常值得关注的。

许历也是立刻就做出了回答:“韩国军队的方向似乎是已经开始准备南下了。”

这个回答算不上让赵括有多么的满意,但是总而言之,确实是让赵括稍微松了一口气。

韩军如果真的难下了的话,那么大梁城这边就依然是孤军一片了。

只不过这么一来,李牧那边的压力就是要大上不少。

毕竟李牧那边只有15万人,但是却要同时面对来自于韩军和楚军超过20万人的兵力。

说到李牧,赵括心中突然微微一动,感觉自己好像忽略了什么东西。

那么究竟是忽略了什么呢?

赵括陷入了沉思之中。

许历看到赵括的这副模样,也没有继续打扰,而是就这么静静的站在那里,等待着赵括思考结束。

突然赵括一拍大腿,笑了起来。

“对呀,我怎么忘了呢?”

许历一看这个样子,就知道赵括已经有了自己的答案,于是便开口问道:“主君莫非已经想好了吗?”

赵括呵呵笑道:“没错,确实是已经想好了。

这一次我们进攻大梁城胜利在望了!”

赵括之所以这么肯定,是因为赵括想起了一件事情。

想要攻克大梁城,其实在当前的这种战略态势下,有着很多种可以实现的办法。

首先最为简单直接的当然就是用最快的速度攻破大梁城,然后其他国家自然也就只能够闻风而退,这场战争也就因此结束。

但是这种办法其实有不小的问题,刚刚赵括也是都思考过了,暂时来说快速攻破大梁城并不算可行。

如果是换一个人来思考的话,到这里可能就已经陷入死结了。

但赵括可不一样,他毕竟是全天下军事理论最为丰富的人,同时还是接受过现代化军事理论熏陶的人。

在历史上解放战争之中,那只战无不胜的人民军将军们,就曾经非常成功的利用过一种攻城战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