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战国当赵括 第112章

作者:石坚

大堂门口,赵国三位赵氏君候十分亲热的握手。

平原君大笑道:“老夫听说武信君今日在开山大典之时赠诗四句直接震惊整个学宫,让太师颜面无存,实在厉害,厉害啊!”

平阳君同样也是一脸感慨:“本侯听到武信君之言时也是有一种振聋发聩之感,武信君大才啊!”

这两位屹立赵国朝堂已久的君候十分难得的说出了真诚的赞扬之语。

赵括笑道:“没想到君候也知道这件事情。

其实也没什么,诗词只是小道,本侯真正希望的还是能够结束这个乱世,让我大赵一统天下,让天下万民不再年年承受战乱之苦!”

平原君和平阳君两人相视一眼,同时大笑出声。

“武信君的想法,也是我等的想法啊!”

蔺相如府。

蔺相如、廉颇、周少奋三位士人派巨头相对而坐。

片刻之后,蔺相如才叹了一口气:“武信君这四句话,实在是大气磅礴,令人醉心不已。

这份胸怀天下的气度,老夫确实及不上他!”

廉颇眉头皱了起来,粗声粗气的说道:“蔺卿,赵括可是我们的敌人,你怎么能够长他志气,灭我们威风?”

蔺相如哈哈的笑了起来:“武信君虽然是我们的政敌,但他确实是值得钦佩之处的。

若是武信君只是个满口胡柴乱七八糟的废物,那么我等这些被武信君一直压制的岂不是废物中的废物了?”

廉颇哑口无言,闷哼一声闭上了嘴巴。

蔺相如收起笑容,看着周少奋缓缓说道:“更何况,武信君越是风头盛行,就越会引起其他人的忌惮之心。

周卿啊,既然太后向你说了那番话,那么我等反击武信君的机会,应该很快就要到来了!”

蔺相如的话语之中带着不容置疑的信心。

作为赵惠王时代就已经声名鹊起的三朝老臣,蔺相如或许会失败,但绝对不是那么容易就被打倒的!

第226章 赵括觉得殿议情况不太妙

赵括并不知道,自己的这四句话影响远远不止如此。

这四句话以一个惊人无比的速度一下子传遍了整个赵国,然后是大梁、临淄、陈城、新郑、蓟都、咸阳然后是整个天下!无数士人在听到这句话之后,犹如醍醐灌顶,突然明悟。

是啊,我们这些士人奔走各国之间,难道是为了什么国家吗?

其实不是的。

楚国人伍子胥出奔吴国,辅佐吴王攻破楚国郢都,鞭尸自己曾经的祖国国君楚平王。

魏国人范睢在秦国当相邦,打得他的祖国魏国年年被迫向秦国割地。

楚国人向寿在秦国当大将,在最关键的秦楚大战之中挡住了自己祖国楚国的大军,为秦国击败当时如日中天的楚国,摧毁楚国霸业立下大功。

齐国人孟尝君田在魏国当相邦,一手合纵五国伐齐,推动五国联军在燕国大将、赵国人乐毅的率领下大破齐国,让齐国一度险些灭国。

历数春秋战国,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

对于这些士人的抨击也不是没有,很多人觉得这些人背叛了自己的祖国,也有很多人因此而迈不过这个心理关,不愿意去他国效力。

但当他们听到赵括的这四句话之后,眼前的迷雾突然散去,豁然开朗。

是啊,何必拘泥于什么国别之见?

我辈士人,要做的不就是向武信君说的那样,为生民立命,为万世开太平吗?

为了后世的万世子孙,区区国家又算得了什么呢?

于是,大量原先对于赵国学宫十分不感冒的士人纷纷告别家人,踏上了走向邯郸的路程。

他们想去看一看那位能够说出如此警世名言的武信君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们想要在这样的武信君麾下效力,因为他们感觉武信君就是他们人生之中的灯塔,在照耀着他们前进的方向!赵括花了大量资源培养出来的各国夜莺分部自然也不是吃素的,立刻将这种情况纷纷上报。

一来一回,大半个月的时间又过去了。

赵括在得知了这种情况之后,一时间也是有些哭笑不得:“这本侯其实也就做了一件微小的事情,竟然也能够得到天下士人这般爱戴吗?”

李斯站在赵括的身份,发自肺腑的说道:“君候一言为天下无数士人指明道路,又如何能够是一件微小的事情呢!”

赵括沉默半晌,道:“如果本侯说这四句话不是本侯原创的,你信吗?”

李斯先是一愣,随后笑了起来:“君候莫要拿臣来打趣了,这天下除了君候之外,又有谁能够拥有这般气魄说出这样的四句警世恒言呢?”

突然,几片秋叶打着旋儿从打开的窗户之中飞了进来,正好落在了赵括的桌案之上。

赵括不再解释,信手拿起一张枯黄的树叶,一声感慨:“又是新的一年要到了啊。”

马上就是“元旦”十一月初一了,这也是幼小的赵国国君赵偃的登基元年。

元旦的到来预示着一件事情,那就是赵国下一年的征伐目标又要定下了。

为了这件事情,平原君和平原君两位君候特地来到赵括府上和赵括商量。

“武信君啊,你说这一次我们要打哪一个国家好呢?”

平原君虚心请教。

赵括沉吟片刻,道:“打秦国好。”

平原君楞了一下:“还打秦国?”

从长平之战以来,赵国已经连续三年和秦国开战,如果明年再打秦国,这就是连续四年了。

赵括正色道:“打秦国好啊。

平原君,我已经和楚国签订盟约,只要我们带着韩魏两国一起攻击秦国,楚国也会加入我们的行列。

到时候四国联手,秦国必然守不住关中的!”

俗话说得好,趁他病要他命。

秦国在被赵括接连三年痛打之后现在已经衰弱到了一个十分危险的阶段,只要能拿下秦国赖以发家的关中地区就等于是打断了秦国真正的脊梁,这个历史上声名赫赫的强大国家就再也不可能有复兴之日了。

平原君在听完赵括一番分析之后连连点头,道:“既然武信君这么说了,那到时候殿议我们就这么办吧!”

在军事这方面,赵括现在是公认的天下第一!平原君当然不可能会有任何的反对。

一直没有开口的平阳君赵豹也是咬牙切齿,一拳拍在了桌子上:“本侯出使秦国之时可是被秦国人好生羞辱了一番,这一次一定要找回这个场子来!”

赵括看着面前两位跃跃欲试的君候,犹豫半晌还是开口道:“两位君候不必如此激动,照我看来,这一次的廷议恐怕我们这边是赢不了蔺卿和太师那边了。”

平原君和平阳君顿时愕然,道:“为什么?”

当然是因为周少奋暗中把太后对赵括的忌惮给通风报信,让赵括清楚的明白太后现在已经有点恨不得赵括死的感觉了。

在这样的情况下,太后怎么可能还会同意赵括这一方面进攻秦国的计划呢?

如果赵括猜得不错,这一次无论蔺相如和韩徐为那边提出攻击哪一个国家,他们的提议都会得到太后的允许,并且太后绝对还会让廉颇作为主将。

但这里面由于涉及到了周少奋这个赵括的暗子,所以赵括自然是不可能对着两位君候说出实情的,只能含糊的说道:“不瞒两位,我最近总有一种感觉就是太后对于我们太过防备了。

而且平原君上次不也说了吗,我最近的锋芒太盛了,这也是个隐患啊。”

平原君和平阳君对视一眼,没有再说什么。

片刻之后,平原君和平阳君同车离开了赵括的府邸。

在车上,平阳君忍不住问道:“兄长,你说武信君的预言真的准确吗,难道我们会在下一次的廷议之中败北?”

平原君也是半信半疑,想了好一会之后咬牙道:“不行,这可是一个压倒蔺相如那边的好机会。

只要这一次廷议我们获胜的话蔺相如那边的声势今后就彻底起不来了,将来大赵朝堂之中就是我们一派独大,所以我们必须要争取一番!既然武信君不愿意出头,这一次就由本侯出面去和蔺相如他们来一次舌战!”

平原君说话的时候信心满满。

赵括只不过是平原君提携上来的后辈,平原君三朝老臣又是赵国相邦,打赢一次嘴炮难道还比赵括更困难?

平原君就不信这个邪!

第227章 打秦国还是齐国

十一月初一,元旦。

这一天,赵国之中举行了盛大的大朝会,六岁的小赵王赵偃正式进入了他统治赵国的第一个完整年头。

为此,赵国之中也是大赦天下,将原先在牢狱之中的众多死刑犯和罪犯们纷纷送到新征服的上党郡、河东郡和上郡之中为赵国开垦土地并戍边,也有一部分人被分配去学宫成为修建学宫的苦力。

除此之外,赵国还有一批大臣获得了升职晋爵的奖励,这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就是赵国两大重臣。

赵国上卿、内史蔺相如被赵王正式册封为文信君,封地上党郡长治县。

赵国中尉周少奋被赵王册封为上卿,距离君候的位置也只有一步之遥。

士人派的两大重臣同时得到赵王的册封,这无疑让士人派的士气大振。

反观赵括和平原君这边,虽然也得到了一些金钱田地之类的赏赐,但相较于士人派那边来说这个收获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对此,平原君在大朝议之后和赵括的聊天中显得颇有些气愤:“治国应当有礼有节,我们这边拥有诸多贤才表现出色,太后却竟然对蔺相如那些人大加封赏,真是让本侯心寒!”

也不仅仅是蔺相如和周少奋,赵王随后的名单之中还提拔了一大批的赵国官员,在这其中蔺相如那边的士人派足足占到了七成以上,而平原君和赵括这边的只有不到三成,也难怪平原君如此愤怒了。

对此赵括则是显得颇为淡定,毕竟早都是预料之中的事情了。

赵括反过来还劝了平原君一句:“君候,眼下大势不在我们这一边,就先让蔺卿哦不,文信君他们得意一阵子吧。”

赵括说出这个封号的时候心中也是有些怪异。

赵括自己是武信君,太后偏偏封了蔺相如当文信君,怎么看都是故意要让蔺相如来和赵括打擂台啊。

平原君看着赵括,似乎有些奇怪:“武信君,你竟然一点都不生气?

这真的不像你的风格。”

赵括默然半晌,叹了一口气。

事情到了现在这个地步,如果赵括再进一步和太后发生冲突的话,太后怕是直接就要图穷匕见和赵括来一个你死我活了。

考虑到还有平原君、蔺相如、廉颇等一大批人在,若是太后真的铁了心要和赵括作对的话,赵括就算能够获胜,赵国必然也得经历一番极为惨烈的内战,百分之百会被他国趁虚而入。

时机未到啊。

所以赵括目前只能暂时退让一下免得刺激到太后,女人总是更加容易发疯,而且发疯起来也更加容易不管不顾的。

顿了一顿之后,赵括低声道:“君候,你听我的。

今年究竟出征哪个国家,这一次我们就不要和文信君他们争了。”

平原君沉默半晌,一言不发的走了。

赵括看着平原君离去的身影,忍不住摇了摇头。

好话都已经说完了,如果这位平原君还是不撞南墙不回头,赵括也没有办法。

平原君其实并不是不懂这些道理,这位赵国相邦是被太后给激怒了。

回到府中,平原君对着心腹们这么说:“老夫堂堂三朝老臣,是大王的叔爷爷,太后的叔叔,她竟然对老夫如此无礼?

老夫这一次,一定要争一口气!”

十一月初三,也就是大朝会召开的两天之后,赵国新年的第一次廷议在丛台正殿召开了。

赵括一进大殿就发现小赵王居然也跟着太后一起出现,于是便十分严格的按照礼节,一板一眼的朝着小赵王行礼:“臣见过大王。”

虽然很不喜欢这位小赵王的父亲,但赵括对于这位小赵王还是很有好感的。

小赵王看着赵括之后先是露出笑容,但随后不知道想起什么这笑容又立马消失,只是很严肃的朝着赵括点了点头,没有说话。

片刻之后,众人都到齐了,这一次的廷议也就正式开始。

太后也不废话,上来就开门见山:“诸卿,又到了大赵决定征战目标的时候,都来发表一些意见吧。”

有人可能就会问了,这赵国年年征战,国家国力能受得了吗?

受得了。

战国时代不像后世的大一统时期,可能几年甚至几十年才有一场大战,战争密度稍微高一些民众就受不了,要造反改朝换代了。

在这个时代年年打仗是常事,举个例子,从商鞅变法以来一百年的时间里秦国就发动了九十多场战争堪称战争狂人,而赵国同样也以七十多场战争的次数紧随其后。

强大的军队怎么来?

那都是像两国这样通过一场场战争,在尸山血海之中杀出来的百战精锐!更何况这几年来赵国通过战争先后获得了上党郡、河东郡和半个上郡,算起来不但没有因为战争导致国库空虚,反而是大大的赚了许多,因此赵国的统治者们自然也就更加乐意去发动战争。

这就好像历史上的秦国一样,十战九胜,每一次胜利都能获得敌国的土地、人口和财富,打着打着秦国越来越强其他六国越来越弱,最终秦国一统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