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战国当赵括 第110章

作者:石坚

“这么说来,若是每一位学者都能够收这么多弟子,我等还是有些机会的啊不对不对,若是这些弟子一直跟随着他们的师傅,那岂不是也没有我等的出头之日?”

“这你便不懂了吧,武信君也想到了这一点,正式弟子最多只能跟随老师六年,记名弟子只能跟随老师四年就必须离开学宫。

如此一来,就不用担心这些弟子们一直赖在老师身边不走了。”

“哇,武信君此举甚好!唉,只可惜我家家境贫寒,实在是无力支撑如此长时间的求学啊。”

“这位兄台多虑了,只要能够被收入学宫之中,无论是正式弟子还是记名弟子,食宿全部都由赵国官方解决,不需要一文钱!不仅如此,武信君还设立了一个叫做、叫做对了,奖学金的奖项。

每年都会进行评选出一定数量的士子用金钱进行奖励,据说是十万钱起步,第一名能有五十万钱!”

“五、五十万钱?

能学习知识还能赚这么多钱?

你莫要骗我!”

“我骗你作甚?

自己出去打听打听,外面早就传遍啦!对了,赵国学宫的好处还不止如此,只要你从学宫之中学成离开,那么立刻就能加入赵国官府之中,按照你的才能授予官吏之职,成为赵国官吏的一员!”

“嘶,赵国乃是如今天下第一强国啊,若是能在赵国出任官吏甚至升职,以后岂不是衣食无忧?

兄台别说了,我这便回家收拾行李,前往邯郸!”

一时间,整个华夏都沸腾了起来,无数士人拜别自己的父亲妻儿,披星戴月的赶往邯郸。

无他,只为了心中那一份出人头地的梦想!随着学宫新学制的传开,赵括的名声在无形中也得到了提高。

大家都不是傻子,所有人都知道赵国学宫这种完全和之前主流教育制度不同的方式定然是这位年轻的武信君为大家争取而来的。

武信君,大好人啊!赵括看着从各地夜莺传回来的汇报,也忍不住笑了起来:“没想到单单是一个改革教育制度就能让我的名声提高如此之多看来,这些底层的士人们对于眼下这种落后的人才选拔制度真的很有怨念啊。

嗯,也算是积点德吧。”

或许正是这么多福泽的原因,赵括很快又得到了一个好消息田婉又一次怀孕了!在诊断出了喜脉之后,田婉立刻就不再和赵括这个“工具人”同房了,这也让夜夜被压榨的赵括如释重负,大有起死回生之感。

日子就这么一天天波澜不惊的过去,三个月的时间一晃而过,赵国学宫的开山大典到来了!

第222章 武信君居然还会作诗?

十月初一。

这一天,赵括早早起床,在众多侍女的服侍下穿衣洗漱用过早餐,然后坐着马车来到了新学宫之中。

学宫包含了一座山头和山头之下的众多地方,如今只有山头那一带是建好的,但也足以容纳一千多两千的学宫师生们生活了。

修建学宫的苦力基本上来自于长平之战时被赵括抓到的俘虏,不得不说这些俘虏干的活计还是非常不错的,整座山头之上众多建筑物已经蔚然有了规模,鳞次栉比的看上去颇具气势,已经初步有了一座学宫该有的样子。

今天的学宫十分热闹,熙熙攘攘到处都是上山的人群,其中许多都是满怀信心想要进入学宫之中的士子。

赵括坐在马车上看着这些士子们意气风发指点江山的模样,顿时不由得想起了自己年轻之时也是这般,嘴角不由露出笑容。

“不对啊,本侯今年才二十八岁,同样也还年轻着呢!”

学宫大祭酒荀况得知赵括到来的消息之后,顿时就带着一群人前来迎接。

“见过武信君!”

一群人同时向赵括行礼,顿时吸引了周围无数目光,议论纷纷。

“快看,那便是学宫大祭酒,他行礼的这位就是武信君赵括!”

“武信君果然不愧是天下第一名将,如此英武不凡。”

“唉,我若是能投身在武信君府中当一亲信家臣,即便是大祭酒收我为入室弟子我也不干啊。”

“别想了,武信君的心腹那都是万里挑一的精英,你还是好好在学宫之中学习,学成出来之后再看看有没有机会到武信君门下求职吧。”

“对,好好学习,争取成为武信君之心腹!”

赵括并不知道人群之中不少人正在绞尽脑汁的想要接近自己成为自己的属下,此刻的他满面笑容扶起了荀况,笑道:“诸位不必多礼,不必多礼。”

荀况抬起头,十分诚恳的说道:“若非武信君,焉有这座学宫?

我等身为学宫的一份子,向武信君致意是应该的。”

两人客套几句,随后荀况便向赵括介绍起了身后众多学宫祭酒。

“这位是涓子环渊,这位是彭子彭蒙,这位是尹子尹、这位是田子田巴,这位是鲁连子鲁仲连”赵括露出微笑,一个个的朝着这些当世赫赫有名的学者们点头致意,而祭酒们也不敢怠慢,每一个人都朝着赵括恭敬为礼。

直到最后一个时,荀况的声音突然顿了一下,这才说道:“这位是墨家祭酒,腹真腹子。”

腹真,被赵括收留的墨家少巨子,如今属于赵括的家臣,同时也是赵国学宫十大祭酒之一。

赵括用力的拍了拍腹真的肩膀:“好好干!”

其他几名祭酒看着赵括对腹真的亲热模样,一个个都若有所思。

说白了,现在武信君赵括就是学宫幕后的大BOSS,这些祭酒们名义上是为赵国打工,实际上还是要看赵括脸色吃饭的!突然,又是一声禀报响起:“太师驾到!”

赵括楞了一下,有些惊讶的抬起头,果然看到了太师韩徐为的车驾缓缓到来。

荀况不敢怠慢,立刻就带着一群祭酒们又迎了上去。

既然是赵国学宫,那么赵国王室当然也不可能没有表示,太后和小赵王一个女人一个小孩并不方便出席这种场合,所以太师韩徐为作为代表前来。

韩徐为也是老政客了,应付起这种局面来自然是得心应手,然而这位太师在和荀况等人打完招呼之后,一抬头就看到了不远处似笑非笑的赵括。

韩徐为:“”虽然韩徐为早就知道会在这场仪式之中见到赵括,但当韩徐为真正见到了赵括的时候,那种十分不爽的感觉还是无法阻止的浮现了出来。

自从韩徐为重回赵国,和赵括大大小小也在暗中较量了好几次,结果是韩徐为一次都没赢过!韩徐为干笑一声,朝着赵括拱了拱手:“武信君也来了。”

赵括哈哈一笑,十分热情的拱了拱手:“太师今天可是要辛苦了!”

这句话让韩徐为下意识的身体一颤,有些狐疑的看着赵括,总觉得是不是赵括在暗中又搞什么阴谋诡计?

午时整点,学宫成立的仪式正式开始。

赵括作为主宾之一,入席旁观了整个过程,他的身边就是太师韩徐为。

这是一次十分隆重的仪式,先是祭祀天地,然后又祭祀了包括孔子、孟子在内的诸子百家先贤。

韩徐为咦了一声,有些惊讶的说道:“没想到墨子居然也在其中?

都说儒家和墨家不两立,这倒是一件让人稀奇的事情了。”

赵括哈哈一笑,道:“一切皆有可能啊,太师。”

祭祀天地的仪式整整用了一个时辰的时间,随后是演奏乐舞,然后在所有人的见证下,十名祭酒当众完成了收徒仪式。

十名入室弟子和一百名记名弟子的名额并不是每一个人都用完的,基本上每一位祭酒都还有很多名额没有用上,其中又以墨家腹真那边更是空空荡荡,全部弟子加起来才三个人。

这些名额将会在随后几天内进行的考核之中陆续得到补完,十月十日才是真正的开学授课时间。

拜师收徒仪式结束之后,赵国太师韩徐为站了起来,代表赵王一一册封了包括大祭酒荀况在内的十名祭酒。

所有祭酒和弟子朝着邯郸王宫的方向恭恭敬敬的拜了三拜,算是对赵王的谢恩。

到这里,整个仪式就算是基本完成了。

接下来,就是宾客献礼的环节。

毕竟人家学宫专门邀请你来出席,是个人也不可能好意思空手来不是?

作为在场地位最高之人,赵括理所当然的成为了第一个献礼的宾客。

只见赵括站了起来,笑道:“这学宫的建立说起来和本侯也是颇有渊源,因此本侯也是特地写了几句话刻在了一座石碑上,算是送给学宫的礼物吧。”

赵括此言一出,不少人顿时愕然。

就坐在赵括身边的太师韩徐为心中微微一动,突然笑出声来:“武信君居然还会作诗?”

第223章 武信君的诗也太好了

这个年代当然是有诗的,不然的话哪来的诗经?

只不过此时的诗词都还被视为化之中的小道,并不像唐宋时期的诗词那么的繁荣,但也属于人雅士们经常涉的一部分领域。

不仅仅是韩徐为,不少学宫的祭酒听到赵括这句话之后,脸色都有些古怪。

旁观的众多群众听到赵括的话之后同样也是窃窃私语。

“武信君居然还会作诗?”

“武信君不是长于军事吗,没想到在化方面竟然也有造诣。”

“少拍马屁了,武信君又听不到!要我说啊,武信君其实就是附庸风雅罢了,水平嘛哼哼,就那么回事。”

“也是。

之前从来没听说过武信君的任何一首诗,怕是他的诗作水平也便是打油诗而已。”

“你说武信君也太不自量力了,打油诗寻常在家写写可以,这可是学宫开山大典,在场汇聚的祭酒们更是天下学者精英中的精英,他在这里拿出他的打油诗,岂不是贻笑大方?”

“搞不懂,搞不懂。”

这些窃窃私语很快就扩散开来,并得到了大部分在场之人的同意。

论军事水平,在场这上万人加起来都不如赵括一个。

但若是论到作诗的水平不客气的说,在场觉得自己铁定强过赵括的没有五千也有三千啊。

赵括既不是聋子也不是瞎子,所以大家的表情和话语他自然尽收眼底也听在耳中。

但赵括并不以此为意,而是一挥手:“许历,快让人把石碑给带上来!”

开玩笑,和穿越者比作诗?

你们简直就是在作死啊。

为什么要献诗?

这倒不是赵括想要装逼,而是因为赵括想在这个场合、在这些举世知名的祭酒学者面前秀一把自己的知识,让这些祭酒学者觉得“哇,原来武信君也和我们一样是个化人”,这样才能更好的拉拢这些祭酒学者们将来给自己造势。

否则的话,想要抄诗出名还不简单?

分分钟唐诗宋词五百首就安排上了。

赵括这些心思韩徐为当然是不知道的。

韩徐为的眼睛眨了眨,决心让赵括更加出丑一些,突然高声道:“老夫也曾经拜读过武信君的一些诗作,对于武信君的才气嘛哈哈哈,那个,哈哈哈,是相当,佩服的!想必今天武信君献诗做贺之举,必定能够载入史册之中成为美谈啊。”

韩徐为特地在“佩服”两个字的时候加重了语调,让所有人都听得出来他说的是反话。

韩徐为打心眼里认定,赵括这种献诗之举会成为笑柄!有了韩徐为的话之后,众人的反应顿时更加热烈。

“完了,太师都这么说了,武信君作诗的水平必然惨不忍睹。”

“唉,武信君乃是我的偶像啊,为何会出此昏招?”

“你们说,武信君今日献诗自取其辱,是不是想要自污名声,好不重蹈秦国武安君白起功高震主的覆辙呢?”

说话间,一辆马车缓缓驶了过来,马车的车驾上用白布盖着一块石碑,显然这就是赵括提诗的石碑了。

就连荀况都有些不淡定了,先是朝赵括拱了拱手,干笑道:“多谢武信君赠诗!来人啊,把这块石碑带到后堂去,好好的供奉起来!”

荀况其实也觉得赵括作诗的水平必然不咋地,因此不想让赵括的诗作暴露在众人面前。

实在不行,到了后堂之后荀况自己写一首诗让人弄到石碑上去,对外就说是赵括写的!然而荀况的想法虽好,听在赵括的耳中却不是那么一回事。

等等,本侯写诗就是要给大家一起看的啊。

就在赵括想要开口阻止的时候,韩徐为的声音率先响起:“不可!武信君的诗作大家从未见过,今日正是一起领略武信君诗作的好机会,怎能直接带去后堂?”

围观的群众们闻言也顿时鼓噪了起来:“对对对,现在就要看诗!”

“快把盖在石碑上的幕布揭下来!”

“我们要领略武信君诗作!”

荀况额头冒汗,他虽然是学宫大祭酒,但韩徐为的身份显然比荀况要高得太多,荀况只好向赵括投去求助的眼神。

然而赵括丝毫不慌,十分淡定的朝着荀况点了点头。

荀况心中无奈,只能咬牙道:“既然如此,那就把石碑抬下车吧!”

十几名赵括的护卫一拥而上,七手八脚的将沉重的足有齐人高的石碑抬下了车。

韩徐为看着这般情形,不由捻须而笑。

没想到就是帮太后跑个腿,居然也能看到武信君出丑的一幕,今天真是太赚了!一想到这里,韩徐为不由转头看了身边的赵括一眼。

赵括一脸平静和淡然,坐在那里四平八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