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末世录 第192章

作者:炎垅

但是大殿中谁都没立即回曹丕的话,陷入一片沉默。谁都知道曹丕的要求是不可能实现的了,现在邺城内算上那些失魂落魄的溃将残兵,总共也只有五六千兵马,如何能对抗数万梁军。即使倾尽全力固守,被破城也是时间早晚的问题。

过了好半天,程昱方才叹气道:“陛下,面对现实吧。这邺城是守不住的,我们大魏也…也…”

不料此时还跪伏在地,无法抬头的司马懿道:“陛下,现在城外的梁军必定只是小股游骑,不必惊慌,但邺城我们确实不可能守住了。不过我们大魏还不会亡。臣还留了后路,不知道陛下是否还记得?”

第700章 乐浪海中有倭人

曹丕听了司马懿的话一愣,这才想起数月前,司马懿定下聚天下之兵于河北与梁军决战之策时,还在朝堂之下单独与他谈论了一件事。

当时,司马懿在朝堂上鼓动曹丕抽调魏国境内几乎所有可以调动的兵马,聚集在河北邺城,但又近十个城池却是例外,依旧保持了足够抵挡梁军部分时间的兵力。这一系列城池基本上与黄河并行的向东延展,一直到东海之滨的黄河入海处---滨县。但是司马懿当时在朝堂上没说原因,却在独自面见曹丕时方将如此做的缘由告诉了对方。

还未等曹丕开口,一旁的程昱嗤的冷笑了声道:“某还当太师有什么高招的路数,原来不过是想让我魏国用残存一点的家底去退守青州东莱一隅之地。汝真以为能守住这东莱半岛?汝难道没听说过梁军远洋水师之强?别人能劈波万里,远征西洋数万里化外之地。岂能拿你个三面环海一面靠山的东莱郡没有办法?太师无需多想,梁军当下席卷天下之势已成,无论汝将这点残存兵马聚集起来,屯守什么地方,都不可能扭转这个大势。”

曹丕此时却从盛怒中冷静下来,对司马懿缓声道:“事已至此,当下评议谁的过错也无甚意义。现在我们还是要解决当下的燃眉之急要紧。太师还是起来说话吧。”

司马懿这才得以将发酸的腰板挺直了。他一站起来,便呵呵冷笑着对程昱说道:“程御史,汝只猜对了一半。某和圣上确实讨论向东找一条退路,但并非是退守到东莱郡。东莱郡能不能守住,某岂能心中不明。”

一旁的曹真惊讶道:“东莱已是到了大海边上,不是退守东莱,难道要退到大海里面去吗?”

此时不是司马懿做答,而是曹丕开口道:“太师的意思当然不是退到大海之中,而是要退到海外。太师说海外还有广大适合开垦开发的土地,也有很多可牧之民。所以若是我们大魏在中原无法立足时,可以效仿当年箕子远走辽东建国。当然我们最终不是去辽东四郡南边的三韩之地,那里距离梁国最终控制区域也太近了。我们要去的是瀛洲。”

众将听了这话俱为一惊。曹纯首先惊呼道:“瀛洲,那不是三座东海仙山之一吗?当年,孙权派吴将卫温前去寻找,结果卫温只找到了夷洲。这谁都不知道的瀛洲,我们如何抵达?退一万步说,即使能找到这瀛洲,也定是如同卫温所找到的那夷洲一样,乃鸟不拉屎的化外不毛之地。据说吴主曾为此事懊恼卫温不已,因为那夷洲给吴国根本带来不了什么,白白赔了大把的用于探访的人力物力。现在太师要我们魏国上上下下残存的万名将士,文武百官,还有他们的数万家眷,都带到这荒蛮之地去。我们能生存下来吗?即使生存下来了,这子子孙孙都困在那不毛弹丸之地,谁愿意啊?”

曹纯说到这又扭头,对曹丕毕恭毕敬的拱手说道:“不说我们这做臣子的了,就是陛下您愿意看到子子孙孙都成为化外之民吗?”

曹丕被曹纯这一问,吱吱唔唔了半天也没表面一个清晰的态度。曹纯又接着道:“臣不知陛下意下如何,反正臣曹纯宁愿与梁军战死在沙场上,也绝不甘心自己和子孙都成为化外蛮夷。”

他这一席话说完,不少魏国的文臣武将纷纷起声附和,议论之声越来越大。曹丕见此只好挥挥手,示意大家安静,而后清清嗓子道:“诸位爱卿,听太师将话讲完,再议论不迟。”

司马懿这才开口缓声道:“诸位,这瀛洲可不是如同你们相像那般,只是个只有一州甚至只有一郡之地大小的弹丸之地。它同样幅员广阔,起来小。与其说它是一块岛屿,不如说它是由大小不一岛屿组成的群岛。这些岛屿或绝或连,为列岛。其中大岛面积不一定比我中土一州之地小。所有岛屿土地面积累计起来也不一定比青徐豫兖幽五州之地合起来小。当然它的土地多为山地不宜耕种,但剩余的可耕种平原总面积加起来,也不是个小数。不仅养活我们带去的人口不成问题,只要能将瀛洲的平原土地充分开放,就足够养兵百万。这瀛洲的土著当下都是未开化之夷人群蛮,我们魏军要想征服他们,简直易如反掌。”

司马懿说到这,程昱哈哈笑道:“我们现在连瀛洲在何处都不知道。这些事情,太师又是从哪儿知道的?莫不是从什么杂书上看到的。”

司马懿继续淡然的说道:“某不仅知道瀛洲在哪,而且早年就派人出海前去打探。这瀛洲其实也不是什么稀奇难寻之处。它其实就是倭人聚集之所在。”

华歆此时正用手捻着他的鼠须,听到倭人二字,立刻说道:“这倭人可就是汉书地理志中所加载的‘乐浪海中有倭人,分为百余国,以岁时来献见云’中那个名为倭的东夷?”

司马懿答道:“不错,就是这个倭人。但他们并不是居住在乐浪海中,而是居住在位于三韩东南的列岛上。这列岛其实就是古书上所称的瀛洲。前汉建武中元二年,光武帝刘秀接见了这百余国中的一个叫倭奴国的来使,并赐给其国国王一方金印。这是倭人第一次向天子朝贡。实际上倭人的倭这个名称也是由倭奴国而来。当下,这倭奴国已不知踪影,但前些年,又有一个倭人国国主谴使来我大魏。”

此时,太史令华歆显得自己博学多才的接嘴道:“这人我知道,就是邪马台国派来的使者难升米。不瞒圣上,这难升米还是先通过一个扶余商人联络到臣,再由臣举荐给先帝太祖的。”

司马懿点点头,也对曹丕说道:“那时臣还未被朝廷起用,是隐居在河内的赋闲士子。不过臣的族人有在朝廷中供事的,无意中将这件事告诉了臣,巧的是当时臣赋闲无聊中,对先秦和前汉一些典籍中所记录的瀛洲仙山发生了兴趣。多番研读推考之下,认定在辽东四郡和三韩之夷的东南方有一个大岛或大片陆地,那就是瀛洲,并且是倭人聚居之地。所以得到这个消息后,立即派遣了些心腹家奴找到难升米,随他一起渡海归国。这些心腹家奴在瀛洲居住一年有余,搜集本地各种风土人情地理后,又抽出一两个人千辛万苦渡海而返,于大半年前重回中土。臣看了他们的禀报,这才为陛下和大魏谋下退路。”

第701章 东狩瀛洲

司马懿说到这,故意顿了下语气,查看曹丕和众臣的反应,见大家没人做声,又继续说道:“这瀛洲足以成为我大魏重新立足之地,来日兵强马壮后,便能跨过不足三百里的海峡攻取三韩,而后兵分两路,一路直入辽东四郡间取幽州河北,一路横越渤海直接在东莱登陆直取青徐豫兖。如此两路齐进反攻中原,恢复我大魏天下。”

曹真听到这,哈哈大笑起来道:“我等入了那倭人的不毛之地,更可能世世代代都成为化外茹毛饮血的倭人了,还何谈再次逐鹿中原?汝说的轻松,什么跨海攻取三韩,又什么兵分两路,一路进取幽州,一路进取青徐豫兖。这不是大白天说梦话,白日做梦吗?别人占据天下最为富庶的中原之地,我们几万人去占那几个鸟不拉屎的破岛。我们要花多长时间才能将这些不毛之地开发出来?就算能将这些倭人教化,聚集起百万兵,也不可能反攻的了中原。汝当那冯宇还有梁国都是吃干饭的,真要这么容易,我们大魏也不至于落到今日之地步。”

本沉默的魏国众臣听了曹真的话,立刻从司马懿的“愿景展望”中回过神来,哀声叹气起来。有的说道:“我等死不足惜,宁可以身殉国,也不能让子子孙孙成为化外倭奴啊。否则岂能对的起列祖列宗。”

司马懿却呵呵冷笑两声,不再理会群臣,只是鞠身对曹丕说道:“陛下,退一万步说,就算我们无法再进取中原。我们也可以将这海外数州之地尽力开发,便能保圣上魏室子孙万代天子之尊,公卿爵士亦不失王侯功勋之身。反之,我们若不退向瀛洲,我等臣子便只有两条路可走,要么是以身殉国,以显忠义。要么就是投降梁国,做个魏贼贰臣。但是陛下您可只有一条路走了,魏国亡,陛下也难以幸免于难,即使侥幸活命,最乐观也只能是个软禁禁足之身,怕是下场不比那山阳公刘协好到哪去。”

曹丕听到这,心头一震。汉献帝,也就是山阳公刘协的下场他太清楚了。刘协不清不楚的落入水中淹死,本就是他登基后亲手策划的。

司马懿显然是在逼迫曹丕尽早下定决心,又继续对曹丕,实际上也是对众臣说道:“臣司马家虽不是天下顶级的豪门旺族,但也是首屈一指,能排入天下前十的世家大族。只要陛下决心能东狩瀛洲,臣担保臣的司马家族誓死相随于陛下,定保为陛下在那片新的土地上为大魏开创出新的基业。臣如此做,即是对于陛下的忠心不二,也是基于臣对瀛洲的信心。望陛下早做决断,东狩瀛洲。”

司马懿的前段话已经堵住了众臣的嘴,谁此时再要反对退守瀛洲,便自然而然的有了意图降梁之嫌,于是谁都不敢贸然说话。

曹丕地下脑袋,稍稍思绪了半刻钟,便下定了决心道:“传朕的诏令,即日起,依太师司马懿之策,举国撤往瀛洲。令兵速速传出加急军令,着沿途各个城池令守做好接应准备,特别是那滨县的令守,速速筹集船只,准备渡海。”

司马懿见曹丕同意了自己的建议,心头一喜,马上接话道:“陛下圣明。臣此前早已令沿途的各地令守做好了准备,那滨县县令现在也应该准备好了成百上千条的船只。港口处,还有臣到过瀛洲的家奴以及几个倭人在那候着。”

曹丕和司马懿两人在这一说一答的,那边文武百官中,却有不少人愁容满面了,实际上很多人还是不想远离中土,前往那未知陌生的土地。但是现在若是明着反对曹丕的诏令,显然就有了不忠之嫌。

此时,一个高调而尖细的声音突然在大殿中响起:“陛下,臣愿意以死殉国,请求留守邺城,与梁军决死一战!”

曹丕抬眼看去,说话的人原来正是太史令华歆。曹丕何许人也,眨巴两下眼,便清楚了华歆的心思。不过他什么话也没说,只是开口对众臣说道:“此次朕东狩瀛洲,诸位爱卿愿意随朕去的就带着家眷随朕去,不愿意去的朕也不强求。留下来的人,降梁还是与梁军决死一战,悉听尊便。”

群臣先是一阵沉默,而后呼啦啦站出数十个人来,齐声对曹丕躬身道:“臣等愿意和太史令一起死守邺城,以身殉国!”

曹丕扫了这群人几眼,发现其中曹氏,夏侯氏的将领寥寥无几,他面无表情的吐出两个字:“很好!”

此时,又有掌令内侍入殿道:“启禀陛下,城外的梁军果然只是小股梁军游骑,他们做了次尝试性的攻城举动,已被夏侯惇将军指挥兵将们击退了。现在邺城城外已见不到梁军踪影。”

司马懿立刻说道:“陛下,既然如此,我们需要连夜准备,明日拂晓就要撤离,否则夜长梦多。毕竟梁军主力就在几十里外的卧蚕岗,几个时辰便能兵临邺城城下。”

曹丕一甩袍袖应道:“就照太师所说的办,众卿中要随朕走的,也赶快回府准备吧,明日一早就要动身。”

众人这才在山呼万岁声中退去。

……

实际上,司马懿的担心完全是多余的。当下梁军也在焦头烂额,手忙脚乱中,根本不可能立刻将主力开至邺城城下。导致梁军如此状况的原因是那数不清的魏军降兵。

冯宇驻足在已经被梁军攻占的魏军某个大营的望楼上,向下俯瞰。荒野上,满是一队队的梁军步骑,押解着一股股的魏军降兵归来。军营中,那些军中刀笔吏们忙着给这些俘虏造册登名,分配营所,发放干粮。此战梁军除了直接杀伤的三四万人,还有五六万自行溃逃而去,剩余的都是俘虏了。至少有十五万之多。如此多的俘虏,要安置处理好可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需要花费相当长的时间和相当多的精力。

除此,附近相当多的郡县的令守,地方豪族已得到此战消息,第一时间派出使者前来联络归顺梁军,亲求大梁派兵派官封任等各种形式接收这些郡县。所以冯宇不可能马上派出大批兵马攻打邺城。

第702章 见面礼

清晨,邺城的城头被铺洒了淡淡一层阳光。今天是近日难得的晴好天气,城头的守军兵士比昨日却是少了不少。

紧闭了一夜的城门突然打开,首先出城的是夏侯惇和四五十骑虎豹骑,他们分列在城门外两侧。随后,大批车马人流涌出了邺城。除了魏国那些愿意追随曹丕前往瀛洲的文武百官。曹丕和魏室,后宫嫔妃自然也尽在其中,只是为了掩人耳目,曹丕没有摆出天子仪仗。所用马车轿撵都是最为普通不过的物件。

但是如此庞大的部队还是引发了他人的注意,就在离城门不远处的一片树林中,探出了五六颗脑袋向这边张望。这些人便是昨日最先抵达邺城城下的梁军轻骑中的几个。昨日,这些轻骑对邺城做了次试探性的进攻,但他们很快被夏侯惇打退。这千余轻骑飞羽也没走远,两个都尉一商量,将兵马停在邺城西南二十里外待机而动,又抽调了营中所有斥候和精干兵士,分为若干股再次乘夜潜入到邺城附近,监视邺城。

此时,这五六名梁军斥候开始小声议论道。“怎么城中出来这么多人,而且看样子其中很多人根本不是军汉,怕是整个魏国朝廷都要撤离呢?”

“嗨,我们管那么多干嘛,赶快去上报是正事。”

……

大队人马整整行了个把时辰,才完全开出了邺城。夏侯惇面带冷色的再次进入城中,冷冷的说道:“关城门!”

城门刚刚轰然关闭,就有一骑快马向夏侯惇飞驰而来,很快他就被夏侯惇的亲兵拦住。那人扯着嗓子对夏侯惇高声叫道:“夏侯将军,某是华歆大人府上的家丁。大人有要事邀夏侯大人相商。”

夏侯惇脸色微微一变,对身后的几名亲兵耳语几句,便带着十几名虎豹骑亲兵策马向华歆的府邸飞驰而去。

来到华歆的府门口,家丁在前引路,将夏侯惇迎入府中,但是他的亲兵却大多数被拦了下来。为首的管家和家丁头目陪着笑脸对夏侯惇道:“夏侯将军来了,我家主人恭候将军多时了。只是我府室内逼仄,厅堂前容不下这如此多的军爷,请这些军爷就在前院歇息吧。”

夏侯惇毫不在意的做了个手势,让这些亲兵大都停留在了前院,不过还是有两名都尉品级的副将一左一右的跟随在他身后大步流星的向内走去。夏侯惇这才发现,从前院到府中厅堂还要穿过一条非常长的回廊。

夏侯惇跨入厅堂之中,方才发现厅堂内已经坐满了人,这些人还在交头接耳的议论纷纷。华歆早已满脸堆笑的迎了上来,对夏侯惇说道:“夏侯将军终于来了,我等恭候夏侯将军多时了。”

夏侯惇这才用他那只独眼向众人一一扫去,发现这些人绝大多数都是那些主动要求留下和梁军决一死战,以求以身殉国的魏臣。夏侯惇嘴角上挂着一丝冷笑,对众人抱了一圈拳道:“原来大人们都在此聚集在这,不知诸位将某相约至此,所为何事?”

不等其余人说话,华歆抢先道:“哎呀,将军,现在将汝请来还能有什么事。我们就是想问问邺城的问题。”

夏侯惇脸上浮现出一丝不屑道:“这邺城的城防,圣上都交给某来全权掌管,这些汝等都是在昨天的朝会上听的明明白白的,所以诸位就不用操心了。若是汝等像汝等所发誓的那样,要与大魏共存亡,亦可组织家丁家奴,亲持兵刃,随某上城头守城。”

厅堂之中,本嘈杂一片的人群顿时安静下来,变得鸦雀无声。华歆脸色微微一变,到哪依旧不动声色的说道:“夏侯将军,我们就打开天窗说亮话吧。这圣上已经要去东狩瀛洲了。汝带着一两千残兵屯守这邺城,能守到哪天去?所以,我等都建议夏侯将军与我等一起降梁,如此方能保全性命,同时日后若有机会,也能再行为大魏出力啊。”

夏侯惇听到这哈哈大笑起来道:“尔等总算说出了心中想说的话。明明贪生怕死,却还口是心非的向圣上表忠。不过,圣上也有言在先,汝等想留就留,想降便降,圣上不强人所难,不强迫汝等做个忠良之臣。汝等要降梁,某自可叫兵士们打开大门,放汝等速速离去。”

华歆嘴角抽搐了两下,突然变了脸色道:“夏侯将军,汝将我等的话理解错了。我们不是求汝放我等出城,而是要汝和我们一起降了梁军,献出邺城。”

夏侯惇那只独眼一瞪,继续哈哈狂笑道:“原来汝等是想用邺城做为给冯宇的见面礼啊!”

华歆此时也完全抹下面子道:“夏侯将军说的不错。我空着手去降梁,早前梁主可能还愿意收纳。如今梁国定鼎天下大势已成,我等再去投效梁国,只能被梁主看成苟且偷生之举,即使勉强接受我等投降,怕是也会沦落为庶民。所以我们必须要给梁主准备份见面礼。若夏侯将军不愿意与我等一起献出邺城,我等只有取下汝的人头和这邺城一起送给冯宇了!”

华歆边说边向后疾退了两步,显然是防范夏侯惇突然发难。夏侯惇此时虽收起了狂笑,但脸上却还是挂着一丝诡异的笑容说了句华歆和在场众人都没听懂的话:“圣上果然可以名正言顺的让汝等去死了。”

华歆此时也来不及去思索夏侯惇话中是什么意思,急急的将手中茶杯狠狠向地面上投掷而去,一边口中高喝道:“刀斧手何在?”。随着茶杯在青石地面上摔的粉碎,发出清脆的响声,屏风后,厅堂大门外顿时涌出大股手持利刃刀斧的华歆府上家丁家奴,呼啸着向夏侯惇三人奔杀而来。

但与此同时,夏侯惇也已拔出腰间佩剑,他的两位副将也将武器抄在手中,其中一人拿的却是手弩。他们向厅堂大门外疾退,一直退到门外与回廊相邻的一堵墙壁上,方被华歆的家奴团团围住。夏侯惇那名拿手弩的副将突然对着空中射出一支短箭。那短箭发出尖锐的呼啸之声。

第703章 一统天下

夏侯惇的副将刚刚射出响箭,一支缳首刀就带着破空之声向他疾刺而来,他再要去拔腰间兵刃肯定来不及了。但夏侯惇的阔剑已然挥出,只见剑光一闪,一只还握着缳首刀的手被生生斩落下来。这把刀的主人---华歆的家丁已握着自己手腕痛苦哀嚎起来。

华歆见有人放出响箭,顿时明白夏侯惇早有准备,急忙喊叫道:“速速将此三人斩杀,老夫重重有赏!”

他的家丁家奴们早已挺枪抡刀向夏侯惇等三人围杀而去。这三人已是各持兵刃,在墙根下背靠背的与对方奋力搏杀。眨几下眼的功夫,华歆的家丁家奴就被斩杀了四五人。

那十几名停留在前院的虎豹骑也同样被四面蜂涌而出的家丁们围攻。可惜他们的战马已被华歆府上的人牵走照料,只能徒步做战。尽管这些虎豹骑兵士有所防备,但在装备精良,战力也不弱的华歆家丁围攻下也只有招架之功。

一名虎豹骑士用刀挡住一名家丁力劈而来的钢刀,并且顺势将手中缳首刀送入对方胸膛之中,但与此同时,三支枪矛几乎同时刺穿了他的战甲,将他挑杀在地。

另一名虎豹骑连劈带刺,接连斩杀三名家丁,但几支利箭却噗噗的射来,两支射中他的躯干,一支射入了他的头盔。这些箭矢都是蹶张重弩近距所射,力道惊人,即使虎豹骑的甲胄也防御不住。这名虎豹骑士便直挺挺的倒落在地板上。

华歆家丁们一波接着一波涌上前来,其间还间杂着重弩射来的冷箭。虎豹骑士们则是一个接着一个变成了尸体。不到片刻时间,这些虎豹骑士只剩四五人。

眼看他们要被尽皆绞杀时。大门处突然传来几声撞击巨响,府门已被轰然撞开。门外亦站着几名虎豹骑兵士,他们手中还提着碗口粗的大木,见华歆府邸的大门被撞开后,丢下圆木便向后撤去,紧接着数十虎豹骑策马向府院中冲了进来。

噗的一声,一支虎豹骑枪陡然刺出,刹那间就穿透了三名站在同条线上的三名家丁家奴,被穿在一起的三人不声的齐齐瘫软到地上,虎豹骑的铁蹄已相继从他们身上踩踏而过。前院中,更多的家丁家奴是被战骑硬生生的挤倒在地,踩踏而亡。虎豹骑手们先是用骑枪乱刺,后又觉得在前院这种有限空间中,骑枪杀人效率太低,干脆丢掉骑枪,取出斩马刀,大砍大劈大杀起来。

府邸前院中,本有近百名华歆的家丁家奴,但也就分分钟的时间,他们就死伤大半,剩余人早已魂飞魄散,四散而逃。这些虎豹骑立刻跳下战马,手持兵刃向府邸深处的大堂杀去。更多的魏军步卒从大门外涌了进来,跟随着这些虎豹骑向府中杀去。实际上,这些兵马一开始就远远的跟在夏侯惇后面,只等响箭信号一起,便杀入华歆府邸之中。

厅堂外的那堵回廊墙下,夏侯惇三人还在奋力抗击三面来攻的华歆家丁。他们脚下已堆起两三层尸体,但是他们三人都已浑身浴血,每人身上还多少插着几支箭矢。尤其是那两名副将也似乎气力即将耗尽的样子。

好在他们做为将官,身上甲胄远比普通虎豹骑士的甲胄还要精良,因此这些箭簇射的并不深只是皮外伤。家丁家奴门慑于对方悍勇,不敢再有人抢先前冲,都退到几步外的地方,对这三人挥舞比划着兵刃。

华歆在一旁气的大叫:“上,都给我上,杀了夏侯惇,每人赏金百两,亲手斩杀夏侯惇者,赏金千两。若是畏敌不前者,按家法扒皮抽筋!”众家丁家奴这才齐声呐喊,再次齐齐冲了上来。乱枪乱刀乱箭之下,终有一名副将一不留神就被刺伤倒地,他随即被袭来的乱枪扎成了马蜂窝。三人中一下少了一人,僵持的局面便要被打破。就在夏侯惇要丧于这些家丁家奴之手时,回廊上传来嘈杂的厮杀喊叫之声,原来是虎豹骑骑士和大批魏军步卒蜂拥而入。

为数也就两三百名的华歆家丁哪是这些无论在战力上还是数量上都优于自己的正规兵马。半刻钟的时间都不到,这些家奴家丁大多都已溃散而逃,那些忠仆也很快倒在地上,变成了一具具冰冷的尸体。

华歆的脸色早已变的苍白不比,他早就准备溜之大吉,无奈他已无路可退,转了几圈发现各个可能的出口处都有夏侯惇的手下。华歆府中那些群官和他一样,如同无头苍蝇般乱转乱撞。几人试图乘混战还未完全结束,浑水摸鱼的混出去,却很快被斩杀当场。

最终,厅堂和厅堂外的回廊上再见不到一个活着的家丁时,夏侯惇和麾下兵士们闯入大厅,向这些瑟瑟发抖的百官们围拢而来。其中有的人已吓的大小便失禁,有的高呼求饶道:“夏侯将军,这都是华歆这老匹夫的主意,与我等无光啊。”

“是啊,我们只是想活个命,没想加害将军啊。”

华歆则蠕动着苍白的嘴唇,语无伦次的道:“胡说,都是胡说…”

夏侯惇又哈哈大笑起来,说道:“其实,昨天尔等决定不追随圣上走,就注定你们今日的下场,不管尔等是否谋害咱家。但是太师嘱托某先隐忍一番,说会等到合适的理由将尔等统统斩杀灭族!”

他说话时,已拎起华歆的衣领,手起刀落就割掉了他的脑袋。其余虎豹骑骑士也纷纷上前,如同刀切豆腐般,在一片惨呼求饶声中,砍掉了百官的脑袋。

而后在夏侯惇的带领下,兵士们又向内府冲去,不久府邸深处也传来的男人的惨叫声,孩童的哭嚎声,和女人的尖叫之声…

……

那支梁军轻骑又出现在邺城城下,原来两名营都尉接到斥候的消息后,一面派快骑将消息转给冯宇,一面兵分两路,一路监视那支东行的大队人马,一路直接开到邺城城下查探消息。

都尉抬头向城头望去,却发现城头一个守军都没有了。他正心中疑惑时,数十仗外的城门突然大开,一支魏骑突然奔涌而出,让他大吃一惊,急令麾下这五六百骑准备撤离。

但是那支魏骑并没有奔向他们,而是视他们为无物般向东绝尘而去,而且那城门吊桥居然再也没有关闭吊起。与此同时,他派往邺城四门的游骑带回消息,说其余城门也被打开,并且跑出很多平民打扮的青壮来。游骑抓住其中几人,一审问才知道他们是邺城的逃兵,而且在他们包裹里发现了金银细软等物。据这些俘虏交待,曹魏朝廷早已撤出邺城,此前一两个时辰,守将夏侯惇突然带兵抄掠了留下来的那些达官贵人的府邸,而后带着本部战骑撤出邺城,城中剩余步卒也带着抄掠来的金银细软四散而逃。

梁军都尉听了这话,将信将疑,但他最终还是决定赌一把。片刻后,这支梁军轻骑驰入了邺城…

……

深夜,忙活了一天的冯宇正手支头颅在案几上,昏昏欲睡。一声喝报将他惊醒:“报!启禀陛下,我军攻克邺城!魏廷东窜!”

待冯宇将所有军报认真听完后,他便知道如今,他已一统这个传统意义上的“天下”,成为真正天命所归的唯一之人。

大半个月后。浩浩荡荡的魏军船队中最后一条海船离开滨县港口后的一个时辰,梁军的重装战骑已在县城主道上飞驰,此时整个中原大地,曾经的大汉十三州已全部成为大梁的国土。

第704章 东临碣石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大海之滨的悬崖上,耸立着一顶明黄色的华盖。华盖后的一大片空地都被黑压压的一群人占的满满当当,他们周围还杵立着身着鲜明铠甲的纠纠武士。一名身着刺着五爪金龙黄袍的人正站立在华盖下,他望着波涛汹涌的海水打在崖底黑褐色的礁岩之上,即兴诵出了这首由魏太祖曹操所做出的诗词。

此人自然是当今大梁天子冯宇。如今已经是修武九年四月,天下十三州已完全平定。即使半年前偶发的一些地方豪族世家的叛乱,当下也不再有所发生。冯宇既然做为天命所归之人,在这四海归一之际自然是要按历朝历代的传统登泰山封禅。

于是在这一年的四月初,大批人马簇拥着皇家仪仗从都城洛阳出发,来到了兖州泰山郡。跟随而来的大梁文武百官们却没有料到,冯宇在泰山封禅祭天后并没有立即返回洛阳,反而继续向东开进,进入了青州。最后来到了东莱郡半岛的最东端,在这里观海。

实际上,还是有少数臣工,如诸葛亮,贾诩,庞统,荀攸等人立刻明白了冯宇的用意。在这青徐一带,基本上是以本地官吏,豪族世家主动向洛阳大梁朝廷献上降表的形式被大梁所收服的。

梁军甚至在青徐一些郡县都未出现过身影。各郡各县的官吏不过是换了身官袍,衙役土兵换了声号服便让这些郡县成了大梁的治下。这多少让冯宇有点心里不踏实,于是他借着这次封禅之机,继续东巡。一是向这些地方势力显示实力,让他们在大梁进行科考官员调换之前,不敢有悖逆之心。二也是冯宇确实想对青徐二州的官吏民情亲自进行一番探查。

曹操的诗,冯宇身后那些饱读经书的大臣们中不少自然是识得的。他们个个脸上露出了诧异之色。冯宇似乎知道他们心中所想,笑道:“诸卿,汝等是不是觉得朕诵读魏故主曹操的诗歌有所不妥?但是朕认为这并没有什么不合适。曹孟德虽非天命所归之人,与朕交锋几度,终落个身死国亡的下场,但他亦是乱世中的一代豪雄,其所作的这首诗也是大气磅礴。此情此景之下,朕诵读此诗方能抒发朕之心情!”

冯宇说这话时,人群中有一稚嫩少儿,脸上却是明显动容。恰好冯宇视线从他脸上扫过。此人正是早前归降大梁的曹冲。冯宇挥了挥手,对曹冲说道:“魏王,汝出来。”

上一篇:大秦工程兵

下一篇:大唐最强驸马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