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工程兵 第44章

作者:远征士兵

  张眩赶了上来有些无奈的向杨婷拱手报道:

  “校尉,他们执意要来见你。”

  “属下阻拦不住……”

  杨婷举手制止了张眩。

  会出现这种情况应该说很正常。

  虽然杨婷之前打过一场胜仗并且官居校尉,但这并不足以服众。

  因为对别人而言,那胜仗只不过杀败一队上千人的赵军。

  这对戎马生涯的众二五百主而言不过就是稀松平常的小事。

  官至校尉也是倚仗杨端和的威望和权势。

  说资格、排经验或是讲功劳、论爵位,何时才能轮到杨婷这小丫头来指挥军队。

  甚至杨婷这女流之辈更应该主管壮女去保护粮草周全,这行军作战的事便该少操心。

  因此,一众二五百主才会屡次联合谏言。

  这说是谏言其实是逼杨婷让出指挥权。

  更具体些便是要撤军。

  所以说杨婷不简单。

  她内部要面对二五百主的威逼,外部又承受李牧大军压境的压力,可以说是内外焦困。

  于是才有唤上沈兵借酒消愁的一幕。

  不想这一喝就喝出名堂来了……当然不是那名堂,而是找到了解决方法。

  此时的杨婷已是胸有成竹。

  她扫了一众二五百主一眼,便拱手说道:

  “诸位勿需操心,我等已有了克敌之法。”

  “长则五天短则三两日胜负便见分晓。”

  “到时立功请赏自是不在话下。”

  说着脸色一变,语气转为严肃:

  “但若是有人心有不服自作主张。”

  “便休怪我杨婷心狠手辣。”

  这时沈兵才算见识到杨婷的厉害。

  那气场,那气势……

  寻常十七、八岁的女子面对这一众虎背熊腰杀气十足的二五百主,只怕大气都不敢喘上一声吧。

  不说是女子,沈兵自问面对这情况也要双腿发软、心惊胆颤。

  而扬婷却能镇定自若的恩威并施。

  不愧是女中豪杰,不愧是将门虎女,不愧是……

  那一众二五百主或是被镇住了,又或是听闻只需三、五日。

  他们之所以谏言撤军说到底是为性命着想。

  秦军虽是作战勇猛、军纪严明。

  但那更多是因为功爵制度,也就是利益所致。

  这并不代表他们愿意为此而死甚至无谓的送命。

  此时他们就认为继续坚守长城就是“无谓”的送命。

  实际上更多的原因是摄于李牧的威名和对其战术的无奈。

  既然注定要兵败李牧,此时不走更待何时?

  然而此时一听杨婷说有了克敌之法,又只需三、五日,想法立时就变了。

  不管这“克敌之法”是真是假,但至少还有希望。

  何况只需三、五日。

  以现今形势来看,秦军再坚持三、五日问题不大。

  如果杨婷这“克敌之法”是假,三、五日后再提撤军也不迟。

  于是众二五百主眼神交流一番,就接二连三的拱手道:

  “诺!”

  “属下谨遵校尉之令。”

  待一众二五百主离开后,杨婷这才松了一口气,同时感激的看了沈兵一眼。

  暗道若不是沈兵,若不是他想出了这离间计,她杨婷又哪来的底气镇住这一干部下?

  想归想,杨婷手下也没有迟疑,马上就将任务分配给了沈兵和张眩。

  李牧方面不需要做什么,他还蒙在鼓里像往常一样对长城分而击之。

  甚至几次寻着漏洞也不破城。

  这在战术上的确高明,也给秦军造成相当大的人员伤亡及压力。

  但李牧却完全不知道危险已因此悄悄降临。

  需要着手的是王柏及集结在姚庄的骑兵。

  由于上次就是沈兵成功劝降王柏,所以杨婷依旧让沈兵对付王柏。

  这让沈兵有些为难。

  因为上次沈兵面对王柏是以诚相待。

  那是真想救他及其属下性命,说的一番道理也全是真心实意。

  沈兵知道不久后赵国就要被秦国所灭,所以指给王柏的是一条明路。

  但是现在……

  虽然结果还是一样,但这过程却是以王柏不知情为条件。

  不过为了秦军上下数万人尤其这其中还有自己的小命着想,沈兵也不得不免为其难。

  “王校尉别来无恙?”沈兵给王柏提了一壶酒。

  王柏一见沈兵走进帐蓬便马上从案前跳了起来:

  “你来得正好!”

  “我倒想问问你,为何要把我关在这帐蓬内寸步不得离开。”

  “你等还道我王柏会再反了不成?”

  “我王柏又岂是……”

  沈兵将王柏邀回案前坐下,顺手给他倒上一杯酒:

  “王校尉息怒。”

  “并非我等信不过校尉,而是……”

  王柏面带怒容反问:“而是什么?”

  “而是你那干部下。”沈兵说:“昨日又逃了几个。”

  王柏闻言眉头一皱,突地一拍案桌,骂道:

  “好胆,尽敢自作主张违抗军令……”

  但才说一半就说不下去了,叛军之将又哪来的军令?

  沈兵不以为意的挥了挥手:

  “正所谓人各有志,我等无法强求。”

  “但以王校尉此时身份却不再适合教训他们。”

  “为避免校尉为难,我等不得已才出此下策。”

  王柏想想觉得也是。

  自己降将身份又有何颜面去斥责他们违抗军令?

  何况那些不甘投降选择逃跑的属下应该是忠心才对,又该如何斥责?

  想至这,王柏重重叹了口气,然后举杯一饮而尽。

  这时沈兵又顺水推舟说道:

  “校尉,你那两千精骑也已在姚庄集结。”

  “他们是死是活,就全看你了。”

  王柏抬头反问:“此话怎讲?”

  沈兵回答:

  “那可是两千精骑……”

  “杨校尉担忧他们会像其它兵士一般不甘投降。”

  “是以,原打算设下埋伏将其一网打尽……”

  王柏不由“哧”的一声倒抽了一口凉气。

  沈兵安慰道:

  “校尉莫慌,我已劝下杨校尉。”

  “只需王校尉多写几封书信劝降,再以信物为证……”

第四十六章 不世功勋

  王柏又哪里会想到这劝降书不是给北地骑兵看的,而是给赵王看的。

  于是依言接连写了几封书信。

  确切的说是几卷竹简。

  两卷分别给两队骑兵的二五百主,向他们痛陈利害分析敌我形势。

  另一卷则是写给全军,扬扬洒洒上千字,讲述此战如何被许昌陷害如何兵败卧牛山,最终只能归降。

  接着又命全军放下武器以保家人平安。

  “赵虽有李牧,奈何赵王轻贤慢士谗信小人,且国力渐衰无力抗秦。”

  “我等身死事小,但家人尚在北地翘首以盼且深受匈奴之害……”

  王柏这么说这么想其实没错。

  北地兵长年在漠北抵抗匈奴而且胜多败少。

  他们更痛恨的是匈奴而不是秦国,他们的家园是北地而不是赵国。

  更重要是这么多年与匈奴之间的战争还导致匈奴对北地军痛恨不已。

  于是,他们死了不打紧。

  到时匈奴谁去阻挡?

  他们的家人怎么办?

  北地的父老乡亲怎么办?

  王柏这说的是慷慨激昂、声泪俱下。

  沈兵相信如果自己是那北地精骑的话肯定会被这番话打动。

  然而这些其实都不是重点。

上一篇:三国之仲谋天下

下一篇:三国末世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