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工程兵 第310章

作者:远征士兵

  沈兵会感到意外,是因为匈奴从来都是劫掠而不会占据某座城并驻守,如今却一反常态占了两城,难道匈奴是要与秦军打攻防战?

  不过这似乎也不奇怪,因为在五原匈奴就有过据城而守的情况,现在不仅没有吸取教训似乎还想尝试。

  摊开地图看了看,沈兵就明白是怎么回事了。

  姑师与楼兰两国是通往西域各国的门户,一北一南的将沙州与西域分隔开。

  更重要的还是,从沙州出发到姑师和楼兰分别有一千里和一千五百里。

  而且这一千里和一千五百里不是沙漠就是无人戈壁……

  秦军要进攻这两国首先要通过这片无人区。

  正如之前所言,这片无人区即便是对本地沙州人而言都极为凶险,前往经商都要筑洞窟建佛像祈福,常常是一去就不复返。

  那么秦军又怎么进攻这两国?

  就算赶到了这两国城下,又要以彼兵对阵以逸待劳的匈奴大军。

  更严重的还是,匈奴大军必定会守住水源,到时秦军如何在无水的状态下与匈奴作战?

  沈兵想的没错,这就是匈奴的想法。

  确切的说是冒顿单于的想法。

  冒顿单于在知道秦军攻占沙州后大为震怒,他一度想赶往西面亲自指挥此战。

  但又担心这会是秦军的声东击西之计,那边将他调了去这边又自狼口出击。

  再加上详细了解此战经过后,就知道这并非右贤王指挥失误。

  因为即便是冒顿打这场仗只怕也同样想不到秦军会以奇兵突袭沙州。

  那么接下来该如何阻止秦军西进呢?

  想来想去,冒顿以为,如果还是按匈奴老战术也就是在草原等秦军来攻的话,就只会失去西域。

  西域一失,匈奴就会遭到秦军的两面夹击处于被动。

  所以,冒顿分析态势后,认为只有主动占领姑师和楼兰据险而守。

第四百零九章 难题

  匈奴要拿下姑师和楼兰很容易。

  因为在此之前姑师和楼兰几乎就可以说是匈奴的属国,这其中尤其是姑师……

  姑师的位置正处于西域东北向,每次匈奴出入西域都要经过姑师并劫掠一番。

  数次之后姑师王就意识到这么下去不行,再让匈奴劫掠几次姑师只怕就要分崩离析了。

  于是姑师王就与匈奴讲和,条件就是每年给匈奴进贡牲畜,匈奴大军经过时还会为其提供住宿、食物和水。

  冒顿觉得这条件不错,匈奴大军不仅得到一个前进基地还能得到想要的牲畜,何乐而不为?

  于是姑师就成了匈奴的附庸,说是为虎作伥也不为过。

  楼兰也差不多,它虽是没有与匈奴讲和,但每次都是当匈奴大军兵临城下,他们就赶出几千头牧畜出来,就像交保护费一样。

  匈奴见这楼兰只有一千多户人家一万多人口,一次赶尽杀绝下一回就没这好处了,于是得了牧畜就离开,就像形成了一种默契。

  但此一时彼一时。

  冒顿知道凭姑师、楼兰自身的力量绝挡不住秦军……姑师不过五千兵力,楼兰只有三千,在秦国大军面前这点兵力不过就是毛毛雨。

  冒顿有个想法,就是匈奴可以协助姑师、楼兰驻防。

  但冒顿也知道这并不现实。

  他知道姑师、楼兰都是因为畏惧匈奴的劫掠才不得不臣服,这要是秦军兵临城下……这两国没有从背后给匈奴一刀就不错了,还指望他们抵抗秦军?

  于是冒顿一不做二不休,命熏狁以共商联合抗秦为名抢先一步占领了姑师和楼兰。

  然后匈奴分以三万、一万大军驻姑师和楼兰。

  姑师和楼兰都有土城……这是两国为防匈奴而建。

  谁又想到这些土城不仅没有发挥作用反而为匈奴所用。

  接着熏狁命两处以姑师、楼兰百姓为苦役继续完善加固土城,再将其余六万骑军驻扎在沙州以北。

  熏狁的想法是这样的:

  一旦秦军进攻姑师或楼兰,他这六万骑兵便南下进入沙漠地带攻击秦军补给。

  到时秦军路上得不到水,赶到姑师、楼兰城下也得不到水,看他如何能攻城?!

  沈兵承认自己失算了。

  这中间一千余里缺水的沙漠地带是他没考虑到,在这种特殊的地形上水就是敌我双方争夺的重中之重。

  所以沈兵一拿下沙州后,就应该马上出兵姑师或楼兰,只要拿下一国就可以在千里之外获得一个据点于是就不会有缺水之忧。

  现在却因为被匈奴抢了先而处于被动。

  王贲接着说道:

  “大将军,属下问过月氏人,说是姑师和楼兰均有土城。”

  “此城高约十三尺,厚二十余尺,要攻下或是不难!”

  秦军擅长攻城,一秦尺二十三厘米,中原那七、八米高的城墙那是动不动就三十三尺。

  所以楼兰、姑师那只有十三尺高的城墙只能算是矮墙,对秦军来说只是小儿科。

  王贲的意思,是即便秦军缺水,数万大军去攻这样的城墙也不在话下。

  但沈兵却摇了摇头,道:

  “即便那城墙只有十余尺,却不比寻常。”

  “校尉可知此去姑师尽是不毛之地,到时我等如何伐木造攻城器械?”

  这么一说王贲就愣住了。

  没有木材是个大难题,到时别说投石机了,就连攻城的梯子都没有。

  难道还要从沙州伐好木运到姑师或楼兰去?

  这显然不太现实。

  因为一支军队用于攻城的木材可不在少数,此去千余里,不说秦军还要携带食物、箭矢、水,只这木材的体积和重量就很难在沙漠上运输。

  且在途中必定会遭到匈奴的骚扰和进攻。

  另外还有个问题,就是在这茫茫沙漠中到哪去找投石机用的石头制作石弹!

  总不可能连石弹也一起运去吧!

  其实更可怕的还不只这些……

  沈兵又补了句:

  “何况,匈奴手中还有‘霹雳火球’。”

  “我相信匈奴必定会将‘霹雳火球’用于守城!”

  这是当然的。

  匈奴此时在中原边境大批购买制作“霹雳火球”的原料用于生产,此时数量想必已有不少。

  其实这些原料可以说是沈兵卖给匈奴的。

  然而,沈兵虽然能控制也就是说紧急切断其来源,但在这场仗中却没有切断的必要。

  因为匈奴不需要多少“霹雳火球”,便可以将城下的秦军炸得七零八落。

  王贲当然知道“霹雳火球”的威力,于是当下就急了:

  “大将军,这……这该如何是好?”

  “这姑师和楼兰两城不下,我等便只能守在沙州。”

  “虽说沙州水草富足,但我等却在此地坐视匈奴吞食西域而无能为力……”

  一直在旁没说话的李岩插了句嘴:

  “大将军,若是无法进攻姑师、楼兰两城,我等可否进攻匈奴主力?”

  “若匈奴分兵驻守西域,主力则必定兵力不足。”

  “而我军有五万余,再加上月氏五万,已足以与匈奴一战了!”

  沈兵微微摇头。

  若只是从兵力对比来说的确如此。

  秦军有四万步兵万余骑军,加上月氏骑军就是十万。

  匈奴总兵力也不过十万。

  往常秦军只有匈奴半数兵力都能将其击败,何况此时兵力对比是一比一!

  但沈兵却知道,战争这东西不是看兵力对比就可以的。

  秦军的主力其实还是那近三万余步兵再加神武军。

  除此之外蒲类军算是实力不俗,但最近扩编太快由五千人迅速增长到万余,此时还没完成训练磨合,更不会看旗号行军作战。

  至于那五万月氏军……

  只要贵族势力一天没有被连根拔起,兵士一天没有摆脱奴隶的身份拥有凭军功晋爵的权力,沈兵就不敢对他们抱有希望。

  反观匈奴骑兵,却是身经百战的虎狼之师。

  且若是进攻其主力的话,就意味着很可能会被他们带到草原深处……

  到时步骑混编的秦军如何作战?

  是骑兵等步兵还是两者分开?

  所以沈兵认为进攻匈奴是迟早的事,但不是现在。

第四百一十章 火炮

  沈兵与王贲、李岩的讨论没有结论,但沈兵心下已经有了主意。

  沈兵分析问题的方法很简单,那就是先将不可能的排除,剩下有可能的再有针对性的想办法。

  此时面临的这情况,就是攻击匈奴主力不可能,将其排除之后就只有攻城。

  用旧式直接攻城墙的战术也不可能。

  就像之前所说的,尽管楼兰与姑师的城墙都是矮得多的土城墙,但秦军无法从沙漠中得到木材于是也无法大规模的制作攻城器械。

  再加上匈奴手中的弓箭、弯刀以及“霹雳火球”……想要攻上这土墙却是难上加难。

  有个常用的方法就是挖地道毁城墙。

  这方法在中原或许可以,但在沙漠地区……地道还没挖多远就会把自己给埋了。

  思来想去,沈兵认为只有将火炮整出来才能打赢这场战。

  虽然火炮也重,同时还要携带炮弹,但它与投石机相比却有本质区别。

  投石机所需木材质量未必会比火炮轻,且命中率低破坏力小得多,于是需要很多石弹和木材才有望砸开城墙。

  火炮就不一样了。

  虽然火炮的精度同样不高,但因为火炮的弹道较平直,以横亘在面前的城墙为目标能成级数的提高命中率……

  弹道平直就只需考虑炮弹垂直高度的问题,垂直高度若不超出城墙范围,无论散射面积多大精度多差都能命中目标,这也是现代加农炮相对榴弹炮的优点之一。

  其次就是火炮的破坏力大。

  两个优点一结合,就决定了如果用火炮进攻只需要携带少得多的火炮及炮弹就能炸塌城墙。

  想到这沈兵就不再迟疑了,当下就去月氏王庭见丘就却。

  此时的丘就却正在与休密翕候商议组织贸易和组建商队的事……带残兵逃往西部的只有肸顿翕候,其它四位翕候尽皆投降秦军并成为丘就却的助手。

上一篇:三国之仲谋天下

下一篇:三国末世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