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工程兵 第254章

作者:远征士兵

  “将军,纺织作坊每日可进六万余钱!”

  “如此算来,纺织作坊一个月的利润便超过雁门郡全年税收。”

  “且纺织作坊还在扩大中……”

  胖子屯的简报听得一旁的扶苏都有些愣了。

  不过这似乎没什么奇怪,这年头的税收来源并不多,主要是来自农民,也就是从土地中收得税粮。

  所以像雁门郡这种地处北方一年只能种一次粮的地方就比较吃亏,一年就收一次税粮。

  这税粮要是换算成钱的话值两百万钱就差不多了,然而这只是云中郡纺织作坊一个月的利润。

  而且这还是在养活了十余万人基础上的纯利润……云中郡十余万人已经拿到了每日用粮食或钱发放的工资。

  这就是工业的魅力,尤其周围还处在半奴隶半封建社会,云中郡强大的技术优势会使其迅速暴富。

  过了好半晌扶苏才平复过来,问了声:

  “将军打算如何使用这些钱?”

  沈兵想也不想就回答:

  “修路搭桥、水利设施、教育、治安,以及强兵……”

  有句话叫“想致富先修路”。

  工业发展图的就是商业,而商业互通有无就需要良好的交通。

  此时的云中郡路窄难行,一百六十余公里的路赶马车也需要走三天左右……这几乎是步兵的行军速度。

  通常赶马车运输虽不及骑兵的行军速度但却相差不大,日行八十里没太大的问题,尤其运输的还是重量较轻的布匹。

  这增加了运输成本不说更重要的还是限制了云中郡的发展速度……比起运输成本来说,沈兵更看重的其实是时间成本,时间才是一切。

  水利设施就不用多说了,对云中郡的工业和农业都有利。

  至于教育……现在只是工业革命的开始,再往后云中郡就需要大量的合格劳动力,这没有教育是做不到的。

  这一点沈兵是深有体会。

  确切的说体会最深的苍……对工人的培训是由他一手负责的。

  正所谓“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人多了就什么人都有。

  虽然对织布机的操作、水车的维护等一系列工作都没有多大的难度,但此时的百姓普遍处于未开化状态……他们绝大多数人都没读过书,一出生接触的就是种田挖地,于是会的也只有种田挖地。

  女工操作织布机还好,那是她们擅长的。

  男工要是想将他们转化为工人,就算是手把手教却往往是一起身就忘,或者一转身就不知道该干什么了。

  这其实就是因为缺少教育的原因,思维、智力及手脚协同等都跟不上,以至于相当一部份人最终还是只能去种田。

  此时只是水力纺机就这样,若有一天发展到大机器生产会是如何?

  于是教育问题那是刻不容缓。

  治安问题则是因为各方百姓集中在云中郡还没稳定,相对来说还比较混乱,偷窃、占用、强抢等作奸犯科的事还有不少。

  若不加强管理整治一番很快就会产生一系列的连锁反应。

  强军则是最终目标……沈兵所做这一切不是为了钱,而是为了打造一支军队,一支强大到足以保卫云中郡乃至开疆拓土的军队。

  从目前云中郡的情况来看,也该是扩大军队准备从匈奴那圈更多地的时候了。

  否则,等代国被灭再来个十数万百姓,云中郡只怕就要被挤暴了。

第三百二十五章 补贴

  修路搭桥及水利设施这些事,秦时通常是由苦役做,包括修长城也是。

  也就是那些犯了秦律被罚多久多久苦役的,这些人如果没累死能活着回去就算幸运,就别想有什么工钱。

  这也是秦时各郡税收并不高但各种活动都照常的原因之一。

  它们修路、搭桥等都不需要费用,只要把苦役往上一拉就成。

  如果说有什么费用的话,那就是提供些粮食让这些苦役活着。

  沈兵当然不能这么做,修路搭桥派上去的是工匠和普通百姓,而且还给工钱。

  甚至工钱比其它工人还多,二十三钱一天。体力活比纺织作坊更累,多拿点钱也是应该的。

  这一来修路搭桥的工人马上又分出一批。

  这部份及水利设施沈兵交由浍负责,他进士伍之前就是干田间沟渠及引水灌溉的,对这方面更内行。

  教育沈兵让扶苏负责。

  让百姓学习儒家那一套当然没问题,最好一个个都学成谦谦君子,不过当然还需要胖子屯客串一些术数以及苍教一些木艺。

  其中主要还是术数……工业化后更需要的还是理科人才,同时学了术数也会让百姓智商提高更灵活。

  沈兵自己则负责强军。

  秦军若是想要组织起一支军队其实也不需要多少成本……兵源直接来自百姓不需要给钱,若说有什么花费就是粮晌,而粮晌又是来自百姓交的税粮。

  甚至百姓穿的衣物都是自备。

  装备也有相当一部份是来自百姓……百姓要是犯了什么事,动不动罚一盾、罚一甲的,士伍里用的盾和甲就有了一部份。

  制式批量生产装备用的大多又是苦役。

  这打的全是便宜算盘……一个国家战争机器就是这么运作的,所以才会有生产力极其低下的时候王公贵族却无比奢侈。

  沈兵打造军队走的就是另一条路线:

  从冶铁、造装备再到征兵都大方但有节制的用钱。

  花点小钱就可以成级数的提升部队战斗力和士气何乐而不为?

  因为站在兵士的角度想,为国家当兵打仗出生入死,就连衣物都需要家里出……家里要是穷的话还要忍饥受冻,心里当然不平衡。

  但如果加入军队后不管有爵没爵,吃穿全包且还适当的给家里一些补贴,那么兵士就没有后顾之忧才能全身心的投入到战斗中去。

  有句话叫“人比人气死人”,这时代其它军队包括秦军都没有这样的条件,一对比孰优孰劣很快就有了答案。

  于是士气、忠心和战斗力就会更上一层楼。

  沈兵唯一担心的,就是这么做会不会太显眼惹赵高和李斯两人在嬴政那说什么风凉话了。

  结果还真让沈兵猜中了。

  这事却是李斯提出的,此时的嬴政已返回咸阳……

  每每到丰收季节就是咸阳最忙的时候,哪些地方收成好哪些地方因欠收需要赈灾,都需要咸阳协调,所以嬴政必须回京坐镇。

  李斯在朝堂上向嬴政奏道:

  “大王,据闻云中郡以布业资兵,即便是无爵之士也按人发放粮晌。”

  “此先河一开,只怕会引起各地士伍不满。”

  李斯这话说的有水平。

  因为沈兵此举可以说并不违规,云中郡可是按秦律缴足了税,然后用自己可支配的钱给兵士额外发晌,这本就与他人无关。

  问题是沈兵这么做会让其它秦军眼红:

  “同样是当兵打仗,为什么云中郡的士伍待遇就更好?”

  “同样是出生入死,云中郡兵士凭什么就能有粮有衣?”

  ……

  如果其它秦军也以云中郡同一标准,那全国下来得耗费多少钱财?

  但嬴政想也没想就回答道:

  “云中郡乃塞外苦寒之地。”

  “当年李牧屯兵北地亦是日杀三牛犒军。”

  “沈兵治理有方,不过数月时间便将云中郡蛮荒之地经营至富甲一方。”

  “其以布业强兵抵御匈奴又有何不可?”

  这么一说李斯便无言以对了。

  嬴政的确不愿意花这钱,但他说的也没问题。

  云中郡是什么地方?

  是远离中原远离家乡的蛮荒之地,随时都会遭受匈奴的骚扰和进攻。

  有点补贴怎么了?

  多点粮晌怎么了?

  其它军队的兵士要是眼红……就到云中郡驻守去啊!

  何况人家用的还是自己的钱补贴,没向中央财政要一分钱。

  其实嬴政会这么说还有另一个原因,扶苏早把纺织作坊的事从头到尾都向嬴政报告,嬴政对此事一清二楚甚至在咸阳就仿制了几具水力织布机。

  这事沈兵是没必要瞒嬴政同时也没法瞒……云中郡那有上万具水力织机每天能产数千匹布,每天都有成千上万的工人在生产流程中工作,想要瞒嬴政?

  正因为嬴政对云中郡一清二楚所以也就对云中郡更信任、更放心。

  否则,以嬴政的性格又被李斯这么一说……想不起疑都难。

  而此时的嬴政,却只会感叹水力织机的精妙:

  “居然可以以水力织布。”

  “如此可以省下多少劳力为我大秦带来多少财富?”

  “沈兵制出这物事可以说又是大功一件哪!”

  赵高在旁就说道:

  “大王,不若咸阳也如云中郡一般……大批量制作此织机?”

  嬴政想了想,就说道:

  “不急。”

  “若在咸阳大批制作进而全国推广,岂非断了云中郡的财路?”

  “如今之势云中郡抵御匈奴最为要紧也最为困难,且让云中郡稳住再言其它。”

  由此也可以看出嬴政的远见和胸怀。

  若是其它人,眼看就一统中原了,就算最后剩下的燕、代、齐不值一提,但这可是他多年的抱负。

  在这最后的收官阶段按常理应该心急火燎恨不能马上就拿下才对。

  但嬴政却把眼光看得更远,知道此时唯一的对手就是匈奴了。

  当然,匈奴并不是“唯一”的对手,此时的嬴政不知道“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匈奴外还有西域,西域外还有欧洲……

  地球大着呢,绝不只是眼前这片中原之地就是“天下”。

第三百二十六章 骑军

  然而这发展过程也并非一帆风顺。

  此时沈兵正在练兵……沈兵练兵的主方向还是在扩大神武军也就是骑兵。

  这是河套地区的优势,这一带草肥水美是优良的养马场,养出的战马质量一点都不比匈奴差。

  再加上沈兵又知道未来骑兵才是王道,所以当然不会放弃这机会。

  而且在这方面原河套百姓有一定的经验……从代国返乡的百姓有许多就是马商和牧民,当初李牧的北地精骑也就是靠他们养的战马组建起来的。

  沈兵第一时间将他们组织起来为神武军养马,另外沈兵还从会骑马的牧民中抽了一部份加入神武军将其扩编至六千人。

  但沈兵认为神武军的人数并不是大问题,更大的问题是骑射。

  对此沈兵还几次与王贲讨论过这问题:

上一篇:三国之仲谋天下

下一篇:三国末世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