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工程兵 第249章

作者:远征士兵

  “将军,属下以为我等少说也要制出上百具……”

  “不,应制出上千具。”

  “有这水力织布,又何愁云中郡不富?”

  扶苏闻言皱起了眉头:

  “将军织出此布,打算卖出多少钱?”

  沈兵不由一愣,这倒是他没想过的问题。

  蒙良在旁考虑一翻,就回答道:

  “禀公子,属下以为以此布成色,应可售六十钱!”

  秦时能制成一套夏装的布大概值五十钱……

  此时每人每天的口粮只需要两钱,干一天的苦役只有八钱,所以这五十钱并非小数目。

  如果按质量来算,水力织出的布匹成色更佳,那贵个十钱左右也不算夸张。

  扶苏皱了皱眉头,一边摸着布匹一边说道:

  “我等制出此布,便是为云中郡敛财么?”

  沈兵想了想,就说道:

  “属下以为,此布应售四十五钱!”

  众人闻言不由纷纷侧目,蒙良更是以一副莫名其妙的眼神看向沈兵。

  似乎是对沈兵说:你这就算要附和扶苏,也不能把价格定得比手工的还低吧!

  沈兵解释道:

  “若是售以六十钱,百姓便依旧只能着旧衣。”

  这说的的确是。

  十钱对达官贵人来说或许算不上什么,但对百姓那可是五个人的一天口粮,这可不是个小数。

  而且百姓也不会太在乎品质问题,他们需要的更多是保暖。

  沈兵继续说道:

  “若百姓不买,便意味着此布只能售于达高贵人,如此我等又如何能将此布大批售出?”

  “若无法大批售出,此布又如何能为云中郡带来财富?”

  蒙良听着也就明白了。

  这其实就是现代薄利多销的策略。

  于是这定价既满足了扶苏的愿望,同时又照顾到了蒙良的想法。

  更重要的还是……这定价还不致瞬间就打乱全国市场。

第三百一十七章 工业化

  其实定价四十五钱对扶苏来说还是太高。

  扶苏那悲天悯人的心肠是恨不得将这些布匹白送到百姓家里甚至将这水力织布之法迅速普及全国以解天下百姓穿衣之忧。

  不过客观的说四十五钱的确贵了些。

  因为如果将夏装这五十钱进行分配的话,大概是苎麻原料十钱,纺纱线二十钱,织布二十钱。

  沈兵以水力织布几乎不需要成本,若要算成本顶多一钱……一个工人可以同时维护许多水力织布机,分摊之后就不需多少成本,再加上水车、用地等费用,平均一套衣一钱成本足够了。

  这么一计算,云中郡生产的布料一匹卖出三十一钱都有赚头,此时卖四十五钱那就是妥妥的暴利。

  扶苏当然会算这笔帐,是以还有些不满意。

  但沈兵却对扶苏解释道:

  “公子有所不知,属下此价正是为民所想。”

  扶苏奇道:

  “定价四十五钱如何会是为民所想?”

  沈兵回答:

  “公子当知我大秦有许多百姓专事纺织。”

  “便非专事纺织也有许多百姓兼营,寻常百姓往往需要多织几匹布出售以贴补家用。”

  “是以穷困百姓往往是售卖者,而有钱的达官贵人才是购买者。”

  “若我等以极低的价格出售布匹且质量上乘……”

  扶苏马上就明白了:

  “将军所言甚是。”

  “我等若如此做,那寻常百姓便无以养家了!”

  沈兵回答:

  “何止无以养家。”

  “原本每匹布可售五十钱,现我等售四十五钱,谁还会买五十钱的粗布?”

  “他们只能将价格压至四十钱。”

  “如此一来每匹布损失十钱,只怕连本钱都无法收回。”

  “于是乎……”

  扶苏点了点头,道:

  “入不敷出,他们只能另谋生路。”

  “寻常百姓辛苦织出的布原本指望能贴补家用,不想却只能收回原料钱。”

  沈兵回答:

  “此言有理。”

  “我等若定价四十五钱,其实是给百姓另谋生路的时间及机会。”

  “若此时定价三十一钱,非但无法让百姓受益还会扰乱大秦布市乃至社稷动荡。”

  “是以属下以为这布价应当逐年下调,切不可轻率求速。”

  “如此百姓才能真正得到实惠。”

  扶苏闻言不由大为叹服,连连点头道:

  “将军所言甚是,扶苏受教了。”

  所以很多事不是纯粹讲仁义、说好心就可以的,很多时候会是好心办坏事。

  之前纸张的事沈兵可以随意定价,主要是因为纸张这东西与寻常百姓关系不大,需要纸张的大多是读书人或达官贵人。

  布这玩意就不一样了,织布的大多都是寻常百姓,一旦价格直降对他们的影响很大,可以说是牵一发而动全身。

  比如近代发明水力织布机时,就直接导致大批手工业者失业,于是爆发了剧烈的冲突和社会动荡,甚至还有人冲到工厂里将那些机器砸烂。

  现在沈兵将价格一步步往下调,就可以给百姓一些准备以将这冲突和动荡降到最低。

  但这才只是第一步。

  水力织布机出来了,水力纺纱机当然也不能少。

  于是又可以节省一大笔成本,如果真一下就把这些东西全推出来,那一匹布卖二十钱都是大赚……

  沈兵此时当然要一步步来,他把纺织作坊分为三大块:

  第一块是原料作坊。

  最原始的原料是种出来的,不过种植方面几乎不用担心,云中郡以北以西圈的农业用地足够种植。

  实在不行就在云中城周边再圈一块地,反正现在匈奴已基本不敢惹北地兵秦军了。

  但原料种植出来后并不是直接就可以用的。

  它还需要浸麻、剥麻、漂洗(日晒夜露)等处理。

  这些需要人工完成。

  第二块就是纺织作坊。

  这里主要进行的绩麻、成线、绞团三个操作。

  这些步骤可以用水力纺机取代。

  但依旧有梳麻、上浆等操作需要人工。

  第三块才是织布作坊。

  这就不用说了,就是水力织布机。

  另外沈兵还打算在上游农业区及下游工业区建设一个港口,港口再各自规划几条路四通八达连接工农业各处。

  这是用来做什么就不用说了……

  上游农业区收割了苎麻后,可以通过港口运至下游的工业区,方便快捷还省下运输费用。

  于是这云中郡实际上是被沈兵打造成了一个大型纺织工厂……从种植到出成品布匹一个都不落。

  往后发展起来还可以考虑制衣工厂。

  这其中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很多人手。

  比如种植需要农民、运输需要船夫、作坊需要工人。

  另外沈兵还需要人手修路……

  云中郡可以预计不久后就会成为大秦的纺织中心,这里会有大批的布匹运出去又会有大批的矿石、粮食等运进来,所以当然需要有更好、更宽敞的路。

  之所以会需要大批的矿石和粮食这些东西,是因为目前云中郡急需之物。

  而运输这东西是讲究双向。

  所谓的双向运输,就是云中郡有支车队,这支车队的主要任务就是将云中郡生产出的布匹运到中原各地售卖。

  运至中原将布匹售完后返程呢?

  难道空车回云中郡么?

  当然不可能,这样就是对运力极大的浪费,所以必须带一些云中郡急需而中原又相对廉价的东西。

  矿石和粮食就是,至少目前急需。

  其中尤其是粮食……

  云中郡地处北地冬季较寒冷,作物特点是像燕地一样只能种一年一熟的春小麦。

  而此时刚刚错过屯田的季节,要屯田只能等到明年。

  五菜还好,现在种还来得急。粮食就只能靠买,加上明年屯田直至作物成熟的时间,至少有两年需要从中原购买粮食。

  若要养活越来越多的返乡人口,这粮食缺口就是一个极为庞大的数字。

  怎么养活这些人就不用说了,就是工业化的那一套:

  将返乡人员转化为工人,工人生产出布匹创造利润,然后用这些利润从中原购买粮食运回来养活工人……

  如此循环并滚雪球,云中郡很快就会成为一个工业、农业相结合的大城市。

第三百一十八章 工人

  沈兵是在用现代知识体系去发展云中郡。

  工业发展需要什么?

  高中地理老师敲黑板画重点:“市、政、交、劳、技”。

  沈兵高中时虽然很不喜欢地理却依旧把这几个要素背得滚瓜烂熟。

上一篇:三国之仲谋天下

下一篇:三国末世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