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工程兵 第209章

作者:远征士兵

  接着项燕马上就派出快马去通知楚国各个城邑……包括昭、屈、景等贵族在内。

  虽然是否通知这些贵族似乎无所谓,因为在楚王负刍时他们就各自为战,此时新王登位他们又岂会轻易臣服?

  不过从抗秦的角度来说又十分重要。

  因为若是贵族们只认负刍而不认昌平君的话,那么这楚国就算是亡了,或者也可以说是四分五裂各贵族自成一家。

  但若还认昌平君为王,那楚国至少在面上还在,有朝一日项燕还有可能组织起这些贵族一同抗秦发起反攻。

  所以项燕不只是派出信使去通知他们,更是派出使者去向各贵族痛陈厉害希望他们能承认昌平君。

第二百五十七章 奇人

  出乎项燕意料之外,各贵族很快就承认了昌平君这个大王。

  此时似乎不应该称昌平君,而应是楚王启……昌平君姓熊名启。

  其实项燕不应感到意外,他之所以会感到意外同样也是因为项燕更擅长军事而非政治。

  各贵族之所以这么快承认,并不是因为楚王启有一个十分好看的履历:曾为秦国相邦且救楚国于危难。

  也不是因为楚王启曾经游说过各族并展示其长华。

  更不是因为楚王启是楚王负刍的兄弟……皇族血脉还有他人,不一定要楚王启。

  各贵族之所以承认,终究还是因为利益:

  项燕带着大军过江东南下迁都洞庭,那么在秦军兵锋之下的就不是楚王及项燕了,而是位于淮南各贵族的封地了。

  在这种情况下他们能不承认楚王启吗?

  若是不承认,有朝一日自己被秦军攻打该怎么办?

  昭氏被攻去求屈氏?

  屈氏被攻去求景氏?

  别人又岂会轻易派兵来救?

  于是最终还是被秦军各个击破。

  楚国贵族的确自私,但他们却并不笨,此时他们需要有人出来主持大局。

  只有这样,有朝一日他们被攻时才更有可能得到增援,甚至可以要求项燕来援。

  楚国这处是什么情况暂且不表,嬴政那知道寿春被拿下可是龙心大悦。

  嬴政原本也是做着围而不攻的打算,他甚至跟王翦商讨了一番,认为此战能打成这样已经是相当不错了。

  王翦还惭愧的说道:

  “属下深知攻楚不易,是以认为攻楚非举国之兵不可。”

  “不想这沈兵连施妙计直入虎穴破了汝阴防线,如今更是将楚王包围在城内。”

  “如今我军胜局已定,只需以守代攻围困寿春便可。”

  嬴政也连连点头:

  “越是此时便越要戒焦戒燥,项燕及各族未灭其实力尚存,若是急于攻城或会反为其败。”

  “如今寡人才知上将军所言非虚,楚军兵力源源不断战之不竭。”

  “以二十七万之兵攻楚实有些急燥,所幸沈兵连施妙计骗过了项燕。”

  “否则此战我军只怕要落败。”

  王翦叹道:

  “只是苦了那项燕。”

  “可叹他一生戎马立功无数,如今却一而再再而三的输在沈兵之手,今后只怕也难有翻身之日。”

  嬴政哈哈笑道:

  “寡人有些好奇,若是上将军在战阵对上沈兵,可能分出胜负?”

  王翦摇了摇头,笑道:

  “启禀大王,这便是属下服老请辞的原因之一。”

  “属下若是在战阵上与沈兵相遇,只怕也是项燕的下场。”

  嬴政有些吃惊,他原本以为王翦对上沈兵至少能打成平局,不想王翦却会主动认输。

  “这沈兵当真如此了得?”嬴政有些兴奋。

  王翦一脸严肃的回答:

  “委实了得。”

  “属下与沈兵有过长谈,此子似是精通兵法却又似通非通。”

  “虽是似通非通,却又总能料敌于先机又屡出奇招。”

  “比若此次应敌,令属下叹服的不只是沈兵奇兵攻汝阴,更有黑甲军大败楚骑……”

  “要知这黑甲军乃沈兵数月前在大梁所练。”

  “他又如何知道藤甲适合骑军?要知天下无人以藤条制甲。”

  “他又如何知道骑射可大破骑军并在数月前便精练骑射……此时若说有骑射之骑军,便只有匈奴了。中原尚无人知此战法。”

  嬴政只是微笑,他安静的听完王翦的话,然后回了句:

  “或许,这沈兵便是这般奇人一个。”

  “那水军的拍竿及狼筅又何尝不是从未有过之物?”

  王翦连连点头,疑惑的说道:

  “属下只是好奇沈兵这是师从何处……”

  嬴政哈哈大笑:

  “若是天下都无此物而沈兵却独有,上将军说他又能师从何处?”

  被嬴政这么一说王翦觉得也对,这世上还有谁有资格当沈兵的老师教他这些本事!

  其实王翦奇怪的不只是这些。

  以嬴政多疑的个性应该对这些问题更感兴趣甚至派人去深查才对,但嬴政似乎没有这么做。

  王翦又哪里知道,嬴政已有一个更好的解释:神仙。

  天机又不是凡人可以轻易窥探……于是所有一切都得到合理的解释。

  就在这时,就有亲卫来报:

  “大王,前线飞鸽来报:寿春已下,楚王被俘。”

  嬴政和王翦不由愕然,过了好一会儿嬴政才满脸不信问:

  “寿春已下还俘了楚王?”

  亲卫呈上密信。

  自从沈兵发明纸之后,信鸽往来信件已经是用纸来书写了,之前必须得用丝绸。

  丝绸不但更重书写的字体还不能太小,否则墨汁容易扩散糊成一团。于是记载的内容不能太多。

  用纸书写就没有这些缺点,于是一封信就能道尽全场战争的前因后果。

  嬴政拿着信看着看着,就拍案叫绝:

  “这次却是那楚王自寻死路,他与项燕想夜袭沈兵的大梁军突围而出,不想却被沈兵识破设计将其俘了。”

  王翦听着只微微点了下头,他是越发感到自己已经老了。

  要知道当初他可是在朝堂上对大王说要以举国之兵才能攻楚,如今沈兵只以半数之兵且前后只两个多月就成功俘虏了楚王。

  不过想了想,王翦又暗自庆幸:

  自己被比下去又算得了什么?

  这不还好端端的坐在这喝着酒说着话吗?

  那李牧的尸身只怕都已化为白骨了吧,还有那项燕……此时必定是焦头烂额六神无主吧。

  想他们都是与王翦齐名之辈,甚至李牧之名还在他王翦之上……

  这一点王翦是心服口服的,因为再怎么不服,战场上的输赢却是实实在在半点都假不了,也不由得他不承认。

  然而,他们都是沈兵手下一败涂地,他王翦只是幸运的与其是同一阵营罢了。

  嬴政接着又将信看了一遍,就呵呵笑道:

  “上将军,寡人这便去回信安排寿春事宜,改日再与上将军详叙!”

  王翦赶忙施礼:

  “恭送大王!”

  望着一摇一摆乐得走路都有风的嬴政背影,王翦就确定了一件事:改日再去向大王请辞,大王定会应允了!

第二百五十八章 不战而降

  俘了楚王占了寿春之后秦军就稍停了一段时间。

  其实也没有稍停,秦军忙着以寿春为基础沿淮河而下占领河岸城邑。

  这与一开始制定的方略是相符的,占领并控制淮河,那么楚国在淮河以北的地区就不战而降了。

  这或许是战国时期唯一出现的最大范围的包围。

  淮河以北一直到齐国,这块区域的北边是齐国,西边是秦国攻占的魏国及楚国地域,东边是大海,南边是淮河……

  其中整片区域被秦军封锁得死死的,这范围内的楚军有以下几个选择:

  降齐。

  降秦。

  自生自灭。

  跳海。

  选项看起来挺多的,但就是没有一个活路。

  沈兵说秦军“稍停”,是因为占领淮河沿岸基本没遇到反抗。

  这主要是因为项燕知道随着寿春失守其下游地区也守不住,于是就主动放弃。

  另一方面楚王负刍也起了一定的作用。

  项燕离开后当地还是有些私兵,这些私兵大多是乡绅或商人召募……这是楚国的特色,楚国在私兵的限制上十分宽松,而秦国则是要爵至大夫才有权力有私兵有自己的门客,否则就是结党营私。

  这些私兵当然无法与秦军对抗。

  事实上也无需对抗,秦军拿出楚王负刍的王令一宣,那些私兵就第一时间放下武器降了……也不知道他们是真不知道还是假不知道楚王已降秦。

  沈兵猜他们是知道的,只不过王令一下就给他们一个台阶:他们不是投降,而是遵从王令。

  接着,秦军就四处派兵前去接收淮北的城邑。

  不只是寿春淮河一线,更多的是大梁、陈城一线的秦军往东走。

  他们同样带着楚王负刍的王令……其实楚王负刍的王令没那么快送到大梁,但这时王令是真是假已经无所谓了。

  重要的就是赶在项燕宣布立新王之前去宣读,同时告诉他们楚王已降。

  楚王投降的消息倒是传得很快。

  因为这就不是快马加鞭那样传了,而是一传十十传百,连夜由军民传播到各地。

  淮北楚兵听了这消息后哪里还有继续反抗的心思,于是纷纷弃械投降。

  由于淮北地域广阔城邑众多,而秦军数量却不多,以至于出现几名秦军带着几百楚降军又去接收另一座城邑的情况……

  沈兵与杨端和就在寿春经营淮河防线。

上一篇:三国之仲谋天下

下一篇:三国末世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