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工程兵 第203章

作者:远征士兵

  项燕问都没问昌平君游说的结果,因为他早就知道会是什么结果。

  倒是昌平君一脸惭色的叹道:

  “本君无能,无法从各族借到一兵一卒。”

  项燕回答:

  “非君之过,形势如此又岂是人力所能改变?”

  这话倒是说对了。

  有句话叫“只有永远的利益没有永远的朋友”。

  楚国的形势就是这样。

  当初项燕有望取得胜利的时候,各贵族都希望能分到一点胜利的果实,于是才出兵。

  而现在项燕基本没有获胜的希望,各贵族保自己封地还不及,哪里还会出兵将秦军这祸水往自家引?

  他们只希望楚王负刍在寿春能守得久一点,他们就有更多时间筑防做准备。

  所以这是由利益决定的,不管昌平君如何动之以情晓之以理都无济于事。

  项燕没多说什么,他只是将昌平君引到案前,说道:

  “昌平君请看,这是秦军的布防。”

  昌平君看了后,就摇头叹道:

  “杨端和不愧是王翦置下头号大将,这布防可谓水泄不通,寿春危矣!”

  项燕却摇头道:

  “老夫以为并非如此。”

  昌平君奇道:

  “上将军何出此言?”

  项燕指着地图上淮河只说了两个字:

  “浮桥!”

第二百四十八章 两面夹击

  “浮桥?”昌平君不解的问:“浮桥为何会有问题?”

  项燕指着淮河上游解释道:

  “秦军只是占领了南照,便以为控制了淮河上游。”

  “但淮河支流众多且这些支流大多在我军手中。”

  “若我军能将这些支流截流……”

  昌平君听着有些稀里糊涂的,问:

  “这又与浮桥何干?”

  项燕继续说道:

  “浮桥是以木筏浮于水中,再用绳索相连系于两岸木桩之上稳固。”

  “淮河水量若是没有变化,浮桥倒是可用。”

  “但若水量突然变小……”

  于是昌平君就听明白了:

  “若水量突然变小,绳索便会崩断,于是浮桥便不复存在?”

  项燕点了点头道:

  “正是。”

  “如此一来,至少要有段时间秦军淮北、淮南无法互相支援。”

  “而淮北只有沈兵所领的两万‘大梁军’。”

  昌平君恍然大悟:

  “上将军是想突袭沈兵的‘大梁军’?”

  项燕点了点头:

  “我等应联系好大王,着他做好准备。”

  “到时里应外合打大梁军措手不及……不仅能报一箭之仇还能救出大王。”

  昌平君沉默了一下,就说道:

  “只是……这‘大梁军’装备有狼筅似乎也不好对付,我军就吃过几次亏。”

  大梁军的狼筅此时对楚军来说早就不是秘密了。

  最早项梁吃亏时还新鲜,之后楚军又数次与大梁军对阵,一次又一次领会到这狼筅的厉害。

  不过昌平君却并不是担心狼筅,他是担心项燕能把楚王给救出来。

  因为这的确有可能。

  首先是联系的问题。

  项燕一早就知道寿春会被秦军包围,于是离开寿春时就带出许多信鸽。

  此时即便秦军已将寿春围得滴水不漏,但信鸽这种从空中飞进城的东西还是能轻松做到的……

  那种用箭射下信鸽的情节只有在电影、电视里才有可能出现。

  其实信鸽飞的高度往往在弓弩射程之外,且不知何时会有信鸽出入不可能全天十二时辰让弓弩手候着,尤其如果是在夜里飞进城就更是两眼一抹黑。

  其次就是如果以项燕这计策,那就是寿春的八万人及项燕的十万人夹攻沈兵的两万大梁军……这兵力之悬殊只怕连沈兵也无力回天。

  至于狼筅,项燕自有对付的方法:

  “狼筅不足为虑,我已让人制出了秦人的投石机。”

  昌平君反问:

  “以投石机克狼筅?”

  项燕点了点头,然后用几个竹筹在案上摆开了阵势,说道:

  “我以为狼筅之所以难克,并非因为狼筅本身而是因为投石机。”

  “秦人的投石机既远又准,于是我方投石机皆无法近敌。”

  “如此一来,我等只能以步兵强攻狼筅。”

  “而狼筅既可让兵士迷失其中又混有枪阵,于是我军便全面陷于被动。”

  这番分析可以说是入木三分。

  狼筅的确就是这作用,它对古时步兵的人海冲锋战术有奇效,若以步兵硬冲、硬攻几乎就是排着队往枪口上撞。

  项燕接着说道:

  “但若我等也有与秦军一般的投石机情况便截然不同了。”

  说着项燕就摆上一道竹筹当投石机。

  “秦军有投石机我军也有,若两军投石机射程相若而秦军投石机又在狼筅之后……”

  “则当我军投石机大破狼筅之时,秦军投石机必够不到我方投石机。”

  昌平君闻言不由叹服:

  “上将军此言有理。”

  “如此一来,狼筅确是不足为虑。”

  “狼筅一破,那么大梁军便没有幸理。”

  这很容易理解。

  大梁军主要就是依靠狼筅防御,他们甚至连盔甲都没有……事实上只有一部份人有盔甲。

  这些盔甲一部份是来自之前黑甲军缴获的,另一部份则是这段时间缴获的。

  秦律虽是有规定战场缴获的物资应上缴之后统一分配,但实际上这条法律并没有那么死板、生硬的执行。

  因为战场往往会出现特殊情况。

  比如沈兵一行人攻占汝阴时缴获了仓库里的大批物资,是不是也不能使用需要上缴等待统一分配?

  再比如战场上兵士打完一场仗剑折了缺了,是不是也不能从战利品中换一把?

  这明显是不合理常理甚至会影响军队战斗力的。

  尤其是打完一场胜仗之后,敌人尸身上有大批大批的装备可以重新利用,若是不用便是傻子。

  大梁军就属这种情况,所以一仗仗打下来,虽然兵力少了两万,但盔甲装备却是越来越齐全了。

  只是那面藤盾所有人都没舍得换……重点是它轻,且防护力还相当不错,这对步兵来说几乎就是一件神器。

  但即便如此,大梁军若失去狼筅的优势,只怕依旧很难抵挡项燕的攻击,尤其是项燕还有绝对的兵力优势。

  不过此时昌平君心里却是矛盾的。

  他希望楚军能打赢这一仗,最好是能将沈兵除掉。

  因为此时沈兵已成为他成为楚王的一块绊脚石。

  但他又不希望楚军能打赢这一仗。

  因为如果楚军赢了这一仗,就意味着项燕能救出楚王。

  如果楚王负刍被救了出来……他又何年何月才能当楚王?

  昌平君沉默了一会儿,问了声:

  “却不知大王可愿出城?”

  “若大王还是坚守不出,我等此战岂不是白费心机?”

  项燕迟疑了下,就说道:

  “此一时彼一时。”

  “我想此时的大王已明白敌我形势。”

  “只要我等回报大王各族不愿出兵……大王也会知道坚守寿春只有死路一条。”

  项燕说的对。

  楚王负刍之前之所以不愿出城,皆因对攻击秦军补给线抱有一线希望。

  现在这已经无望了,那还留在寿春等什么?

  再加上被秦军这么一围吓得六神无主,此时有机会逃哪还会反对?

  昌平君面上虽是不敢表现出来,但心下却暗道一声不好。

  不过想了想……此战如果能除掉沈兵的话未必不是好事。

  因为只要有沈兵在,楚国就没有希望。

  但如果沈兵不在呢?

  相比起楚王负刍,昌平君更忌惮的反而是沈兵。

第二百四十九章 神武军

  楚王负刍果然像项燕说的那样已被吓破胆了。

  人往往就是这样,呆在一个熟悉的环境里不到最后关头不会愿意改变。

  楚王负刍也不例外。

  他拒绝离开寿春有昌平君下套的原因,但也有他自身原因:楚王对寿春熟悉,熟悉的地方天生就有安全感。

上一篇:三国之仲谋天下

下一篇:三国末世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