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工程兵 第179章

作者:远征士兵

  王翦举全国之兵灭楚时只有六十万大军。

  而楚国若是加上贵族手里的兵六、七十万那是不在话下,再紧急征召一些就要到八十万。

  楚国之所以会被秦军所灭,归根结底还是其内部分权形如一盘散沙。

  到时自己任楚国相邦难道就能解决这些问题了吗?

  怎么解决?

  攘外必先安内?

  攘外必先安内或许是对的,但当外有强敌时再“安内”就已经太迟了。

  因为安内必然需要经过一场血与火的厮杀,必然进行内耗使实力大减。

  如果没有外敌那还行,可以放手先“安内”,然后国内才有办法团结一致。

  但在外敌已经在旁虎视耽耽随时想要灭了楚国的时候,还想着“攘外必先安内”那就是脑子进水了。

  如果无法“安内”,又如何对抗秦国这个已是高度集权,简单的说就是团结一致全国上下就士气高涨着要统一中原的虎狼之师呢?

  所以昌平君画出的饼是不现实的。

  别看沈兵是个穿越者,但真要是降了楚面对楚国这状况也是无力回天。

  想到这,沈兵就叹了口气道:

  “属下能理解昌平君,但是,昌平君若是依旧抱有这想法,只怕……”

  昌平君笑了下,道:

  “只怕如何?副将要将本君的首级砍了献与大王么?”

  “若副将要的是这结果,那么尽管动手吧!”

  “本君迟早也是一死,死在副将手里也算是了了心愿!”

  沈兵摇头道:

  “若属下想这么做便不需等到此时了。”

  “自上次与昌平君详谈之后,属下就可带兵包围王宫将昌平君等尽数拿下。”

  昌平君微微点头,想了想又问:

  “那为何……”

  沈兵打断昌平君的话:

  “昌平君以为楚国还有希望吗?”

  “昌平君乃秦国相邦出身,自然知道秦军胜在何处。”

  “若没有秦法,没有晋爵制度,昌平君以为属下能约束得了这些魏军降兵?”

  “是以,别说由沈兵治楚,便是有一百个沈兵,只怕也无法救楚于危难……”

  昌平君却不以为然:

  “副将过谦了。”

  “当年秦赵对阵时,若无副将,秦军又怎能计杀李牧灭赵?”

  “且副将又有天下无敌的车轮战船和黑甲水军,这些在楚国水网密布之地都大有可为……”

  沈兵摇了摇头打断了昌平君的话:

  “属下只想问问昌平君,这些黑甲水军为秦军时立功便能晋爵受赏,为楚军时又能如何?”

  昌平君想也不想就回答:

  “一样可以晋爵受赏,便如秦军一般。”

  “我若为楚王,便全力支持副将变法!”

  沈兵反问:

  “那些贵族又岂能答应?”

  “昌平君可知楚国贵族可有多少兵力?”

  这么一问昌平君就没了声音了。

  当年商殃变法之所以能够实施,一方面是因为商殃有变法这才,另一方面则是秦孝公手里有兵权。

  于是秦孝公说什么就是什么,贵族就算心里有恨不赞同变法也无可奈何。

  但楚国的情况却完全不一样了,楚国贵族手里握着能与大王匹敌的兵权,大王敢不顾贵族利益变法?

  而让秦国变强的这些“法”,其实就是剥夺了贵族的利益和权力把它们下放给平民百姓。

  比如食邑,又比如以战功晋爵。

  试问哪个贵族会甘心同意这些“法”?

  到时贵族联合在一起起兵对抗昌平君,要求清君侧也就是沈兵……昌平君还能不答应?

  若无法变法,那么楚国就算能守得住一时,还能守住一世?

  被灭不过就是迟早的事。

  想到这里,昌平君就像一滩泥似的跪坐在亭子旁,过了好一会儿才说道:

  “当真没办法了吗?”

  沈兵回答:

  “太迟了。”

  “只要有一线希望,沈兵也愿助昌平君一臂之力。”

  “但是现在……楚国已回天无力,昌平君切勿再抱有妄想。”

  “否则……”

  否则怎样就不需要沈兵多说了。

  昌平君点了点头,说道:

  “本君知道该怎么做了,副将请回吧!”

  沈兵只向昌平君施了一礼,然后就退了下去。

  沈兵相信,以昌平君的能力,只要断了他做楚国大王的心思,就能把接下来的事做好,根本不需要他担心。

  昌平君下定决心了吗?

  沈兵不确定。

  沈兵可以确定的是,未来有一天,当昌平君坐上楚王的位置,又幻想团结楚国各势力抗秦时,他就会想起沈兵今天这番话。

  沈兵希望,到时昌平君会好好思量一番,然后做出正确的选择。

  这一点很重要。

  并不是说沈兵想救昌平君。

  事实上昌平君是死是活对沈兵没多影响。

  问题是……昌平君若是知道楚国没前途,知道投降才是唯一活路,那么灭楚就不需要秦国派出大军南下至长江流域甚至进攻百越了。

  正如之前所言,楚国有许多军队在贵族手里。

  对于秦国来说,灭楚或许只是占领楚国首都寿春并将楚国王室赶尽杀绝。

  但真正的灭楚却是任重道远,甚至在号称一统中原之后还在与百越作战……百越并非越南,而是浙江、福建一带。

  秦朝是公元前221年到公元前207年,一共十四年。

  但秦灭百越之战却是在219年到214年,历时五年才结束,而且打得极为惨烈。

  若真以征服百越才算是统一全国,那么秦国实际统一的时间才只有7年。

  同时征服百越的战争也是秦国崩塌的原因之一,如果能绕过这场战争继续由项氏镇着……何尝不是件好事?

第二百一十一章 急功好战

  从昌平君那回来后沈兵就去向蒙武报告。

  不过当然不只是报告。

  沈兵简要的说了下昌平君的情况……当然是捡好的说,然后就向蒙武请示道:

  “将军,大梁军装备不齐战力不强,属下以为这后方城池应交与大梁军驻守。”

  蒙武听了这话是舒坦无比。

  原因是他领着十万秦军沿汴河东岸打,一路虽是辛苦却战果寥寥。

  而沈兵所领的大梁军却在前夜一役大败楚军伤敌三万余,且大梁军自身伤亡不过千余人。

  这伤亡比便是一向自负的秦军都十分难得。

  这一度让蒙武十分郁闷,其实不只是蒙武,便是秦军兵士颇为不快。

  而此时沈兵却主动承认大梁军军力不济自愿守城,蒙武心下自然十分受用。

  于是蒙武想也不想就应了下来:

  “此言有理。”

  “不过,副将要防大梁军……”

  蒙武话虽没说完,但沈兵却听明白了。

  蒙武这是信不过大梁军,担心大梁军会在后方作乱。

  沈兵赶忙回答:

  “将军放心,这大梁军是魏国降兵,陈城已是楚国城池。”

  “大梁军若是作乱亦不得楚国百姓支持。”

  “何况陈城百姓还尽是些老弱病残,大梁军不至愚蠢至此会据陈城作乱。”

  “属下以人头担保,大梁军不敢造次。”

  一座城池有没有生命力有没有价值,除了兵力和粮草之外还有一点很重要的就是百姓。

  陈城的百姓可以说几乎没有价值,甚至还是累赘,大梁军会以其为根据地那就是脑子进水了。

  蒙武想想也觉得有理,就点头说道:

  “如此甚好,便交由你部驻守。”

  于是沈兵就留下了一支五千人的部队驻守陈城。

  其实蒙武是中了沈兵的计了。

  沈兵之所以想驻守陈城,是因为担心昌平君举事不利。

  昌平君手下不过百余人,百姓不过数千老弱,便是加上城外被赶进城内的村落百姓只怕也只有数万人。

  以数万手无寸铁的百姓而且还没有青壮,对五千秦军兵士那可不是易事。

  虽说史上昌平君最后成功乘乱逃走,但历史已被沈兵改变,万一昌平君被秦军抓住或杀死呢?

  沈兵的一番苦心岂不白费力气?

  统领这支五千驻军的是个叫王徨的校尉。

  五千人的驻军原本交给军侯统领就可以了,但考虑到陈城地处交通要道是秦军进攻楚国的前进基地,有大批军备和粮草会在这里进出事务繁琐,于是就分配了一名校尉。

  关于这王徨,沈兵还向魏呴打听了下,知道此人曾是魏呴的亲卫对其忠心耿耿,沈兵这才敢用。

  沈兵找来了王徨,摒退了身旁的亲卫,问道:

  “王校尉可知驻守陈城的重要之处么?”

  王徨赶忙回答:

  “属下知道,陈城乃我军后方补给重地。”

  “副将放心,属下必全力以赴确保陈城不失。”

上一篇:三国之仲谋天下

下一篇:三国末世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