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工程兵 第147章

作者:远征士兵

  沈兵打定了主意,万一要是做不成就胡编一个借口混过去。

  接着沈兵还投了些同样剁成小块的破布、麦梗、赤藤还有鱼网进去搅在一块。

  接着就开始制浆。

  制浆这过程实际上跟制藤甲的原理差不多,目的就是将其杂质去掉只留下纤维。

  区别在于藤甲要的是整段可编织盔甲的纤维而造纸要的是碎、短、小能打成浆的纤维。

  这个过程耗时最长,古人有一种耗时长的土法制浆方法:

  将稻草等剁碎浸泡灰水后,再将其一坨坨的拍在向阳的石板上。

  然后让它经受自然风吹、日晒、雨淋以及腐败、氧化等过程,几个月后它就成浆状了,再搓打兑水便可以制成草纸。

  此法虽然方便也不耗劳力,但时间过长,沈兵等不了那么久。

  更快的方法就是用蒸煮高温的方式使其木纤维分散而不是结成块。

  这有些像现代用的高压锅,煮的时间久了那什么猪瘦肉、鸡肉等便一夹就碎,然后捣烂烤去水分就是肉松……

  造纸要的也是这效果,将那些依旧结成块的树皮木纤维煮碎成浆。

  这时间虽然快上许多却依旧还要十几天。

  确切的说应该是十六天。

  先蒸煮八天,然后乘木纤维还未化开、碎开时将树脂、泥、沙等杂质洗掉……这能提高纸的品质和色质。

  然后再泡石灰水接着煮,煮它个七七四九天……这句划掉,那是炼丹用的。

  日夜不停的蒸煮十五、六天就差不多了。

  这时就进入下一步:将蒸煮好的原料放在舂米的石臼里捣烂。

  再把捣烂的东西放在木桶里看情况兑点水搅啊搅,搅啊搅……搅成糊状。

  这是为了让短小的木纤维充分交错在一起,这样制出的纸厚度更均匀、更有张力。

  此时本应该还有个漂白的过程,这可以让纸看起来更舒服。

  但沈兵的要求没那么高,于是这一步直接省略。

  最后把这糊状的浆往抄板上刷一层,或晒或烘,干了后揭下就是一张纸了。

  还别说,晒纸、揭纸时沈兵还是蛮紧张的。

  原因是他想了这么多天还是没想出什么好的借口,而且其中还让兵士轮流看着火,又是煮又是洗的折腾这么许久,说是闹着玩的有点说不过去。

  这要是失败了可是有损他这个校尉的威望啊!

  早知道就不应该这么高调而应偷偷的弄,到时就算失败了也没多少人知道。

  不过沈兵还是很幸运。

  那纸干了后往下一揭……虽然中间断了一截而且纸质还发黄,但还是成形了。

  这可把沈兵给高兴坏了,总算是有纸用了。

  魏呴看着沈兵手里的一张纸片发愣,他有些不明白沈兵折腾了那么久制出的这东西有什么用。

  沈兵也不多说,拿起笔来沾了点墨就在纸在划了几划……沈兵不敢写字,开玩笑,在古人面前写毛笔字那还不是班门弄斧吗?

  或许是因为木纤维不够紧实,墨汁很快就扩散开。

  沈兵暗道,下次制浆应打得浓一些。

  魏呴看着这一幕就愣了:

  “校尉,此物……居然可以写字?”

  沈兵回答:

  “不然你道我花这些功夫弄这东西作甚?”

  “你来试试?”

  说着沈兵又揭下一张纸,这回因为有经验揭下了整张的。

  魏呴应声接过笔,稍一迟疑就一通挥洒,写的却是屈原的九歌。

  不想魏呴这武将居然也有这文采。

  那写得是龙飞凤舞、力透纸背、灵活舒展……沈兵一脸尴尬偷偷的把自己试笔的那张卷成一团塞进袖里。

  过了好一会儿,魏呴才畅快的收了笔,满意的看着自己的作品叹道:

  “此物甚好,便如那丝帛一般……”

  “不,属下以为比那丝帛更好。”

  “尤其此物还是由树皮所制,那岂非……”

  想到这里魏呴便瞪大了眼睛望向沈兵。

  沈兵点了点头,大造纸的时代就要来临了。

  造纸术这东西表面看起来只是会使写字方便、廉价。

  但其实细究起来远没有那么简单,它的出现甚至比现代计算机的重要性都有过之无不及。

  原因是古时因为没有合适的记载文字的载体,便极大限制了信息、知识的传播和学习。

  比如农家想要将沈兵水车、翻车的制法详细记载下来并传播出去,那就要将文字和图片尽量简化。

  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减少在竹简上书写的难度和时间。

  文字和注解要是一多,仅仅只是水车的制作只怕都要一袋竹简了。

  即便是这样,许应那也要数十人连夜赶制,再数月之久才够将《论农》制好分发到全国。

  而且图文简化后还有一个问题:艰涩难懂。

  即便是看了也不知道该怎么做,仅仅只是知道有这么一个东西而已。

  这也是当时有许多人要亲自到沈兵的工兵营里现场学习的原因。

  就算有人学会了,想将制法记载下来传给后人,依旧会有简化的问题,于是往往传个几代就因为信息越来越少而失传了。

  但有了纸之后就不一样了。

  纸有轻便、易携带、廉价、记载信息量大等优点。

  于是可以将制作过程详细的记载下来,只要你愿意,要多详细就多详细。

  后人看到这制法后就能一步步跟着做,于是很容易就能学会。

  于是知识和技术便能轻易完成空间和时间传播……空间指在同一时期的广度,时间指时间跨度。

  所以,造纸术绝不仅仅只是弄出一张纸这么简单,而是一次信息革命,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信息革命。

第一百六十八章 以物抵债

  沈兵问过监御史,秦国是严格执行“禁民二业”,尤其禁止军队经商。

  因为他们认为军队要是经商那就只想着赚钱。

  赚到钱之后就会享受,然后就贪生怕死不安心打仗了。

  这话倒有一定的道理。

  如果军队不能经商或做其它事的话,那就只有一条可以走:立功晋爵。

  于是全军上下就只能一门心思的想着怎么立功怎么杀敌。

  而如果可以经商当然就会三心二意:

  生意失败了无心作战。

  生意要是成功了……那还打什么仗啊?回家享福去吧!

  宋朝就是开了军队可以经商的先河,于是其战斗力才会如此低下。

  此外还会衍生出一系列许多理不清的权钱交易等腐败问题。

  因此原则上沈兵不能经商。

  打擦边球可以,比如让亲戚朋友经商自己在幕后支持……但沈兵此时是孤身一人,上哪去找这靠得住的人?

  这当然难不住沈兵。

  沈兵要的其实不是财富。

  就像之前说的,在这乱世如果没有自己势力多少财富都保不住。

  所以沈兵的目标其实一直都很确:势力,或者也可以说是权力。

  只不过有时想要势力也需要钱,就比如现在:沈兵缺制盔甲的钱。

  既然不能经商,那么……

  沈兵问监御史:

  “若是我用某些物事来抵工钱呢?”

  “这不违法吧?”

  监御史一愣,然后回答:

  “这确是不违法。”

  “但此物也不能是军中之物,比如军粮、盔甲……”

  沈兵笑了笑,回答道:

  “监御史放心,自然不是军中之物。”

  问明白这些后沈兵就放心了许多,他马上请来了那编盔甲的两个老头。

  据仞说这两老头是大梁有名的编筐艺人,两人是兄弟,一个叫经一个叫纬。

  这名字倒是好记,一听也就知道是出自编筐或是织布世家……古时经纬分指织布或编筐里的横向和纵向线。

  这一回这两老头却不像之前那么害怕了,只是还有些畏畏缩缩的。

  沈兵问:

  “敢问两位老丈,沈兵可否以其它物事抵工钱?”

  经、纬两兄弟互望了一眼,然后就小声回答道:

  “却不知校尉打算以何物抵工钱?”

  “若是能换得米粮,我兄弟二人自是不会拒绝。”

  这话说的合情合理。

  正所谓民以食为天,这时候的百姓平时想的最多的就是能不能活下去。

  所以在他们眼里,不管是什么,只要能换成米粮那就没问题,然后再以米粮的量来计算价值。

  换句话说,就是这时代衡量物价的标准不是金、银之类,而粮食。

  沈兵说:

  “老丈放心,此物定可换作米粮。”

  说着沈兵就每人数了十张纸分了下去,说道:

  “这些便算是定金吧!”

  “两位老丈应去有钱人家或是读书人那换才好。”

  “老丈尽可去试试。”

  “若是换不了,老丈再拿来退还与我便是!”

  十张纸虽是不多,但它们可是这世上首次流通到市场上的纸张。

  只要还有点眼光都能知道它们的价值。

  经、纬兄弟二人愣愣的看着手里薄薄的几张东西,眼里尽是怀疑。

  不过反正沈兵都这样说了,换不了米粮就拿来退,那还有什么不行的?

上一篇:三国之仲谋天下

下一篇:三国末世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