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天下无双 第635章

作者:风云乱舞

“陛下言重了,下官不过一年近六旬的老者哪里值得陛下看重。”

“王司徒这就有些轻视自己了,谁不知道你王司徒的美名啊,说起来,王司徒你年轻的时候,可是一位秉公执法的好官啊。”

刘争去查王允的时候,手下的锦衣卫打探到关于王允的一些事情,据说还是王允年轻的时候,他被推举为郡吏。任职不久,便遇上一件极其复杂棘手的事情,晋阳地区有一名叫赵津的小黄门,依仗自己的主子是朝廷当权宦官,便在当地横行霸道,为所欲为。

百姓慑于赵津的淫威,敢怒而不敢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王允得知这一情况后,气愤地对手下衙吏们说:“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如此为非作歹,贪赃枉法,格杀勿论!”随即下令逮捕赵津,并立即将他解押东市,斩首示众,以慰民心。

晋阳百姓见他们深恶痛绝的祸害已除,个个拍手叫好,他们还纷纷前往王允所在官署,感谢慰问王允,称赞他是为民作主,不畏强权的好父母官。

王允首次经受世事的考验,并赢得众人的称赞和拥护,由衷地感到高兴,更坚定了秉公为官的信心。

后来由于大汉朝廷的日益腐败,导致中央和地方买官鬻爵的现象十分严重。特别是地方官僚权钱交易极为普遍。

与王允同郡的同乡中有一个名叫路佛的游混无赖,从小娇生惯养,既无学识,也无德行,他仗着家里有钱,向当时太守王球行贿,要王球给他个官当。

财迷心窍的王球是个见钱眼开的昏官,收下路佛的赂贿后,便给了他一个补吏的职位。王允对这种肮脏交易十分忿恨,当众揭露路佛的丑行,并与王球变颜争辩,指责他贪赃枉法,徇私舞弊。

王球恼羞成怒,利用手中权力,立即将王允捉拿起来,投入牢中,准备随时杀掉。刺史邓盛很早就听说过王允的事迹,很是钦佩他的才识和性格。当他得知王球要杀掉王允的消息后,立即亲自骑上快马,前往太守衙门,保释王允,并且请他做自己府中的别驾从事。

王允很感激邓盛的救命之恩,同时也为邓盛的正义行为所感动,于是一心一意为邓盛效劳,兢兢业业,任劳任怨,邓盛深感满意。在邓盛的提拔和宣扬下,王允的名声越来越大,为他日后步入朝廷做官奠定了基础。

第一千三百三十六章 投降

正是因为王允的这种坚持本心,不畏强权,让年轻的王允,得到了越来越多的人的注意,也让王允的升迁之路,一路从地方到中央。

甚至如今成为了三公之一。

但是,每一个能位居高位的人,他们最开始都是不畏强权,有自己的人格魅力。

甚至可以说是一个为民请命的父母官。

但一旦他们位居高位之后,心态就会发生变化。

也很难再保持本心。

王允也是如此。

历史上的王允联合吕布除掉了董卓之后,它自己就变成了另外一个董卓。

而董卓年轻的时候和王允一般无二,也是一个为民请命的好官。

只可惜同样位高权重之后,丧失了最初的信仰。

当一个人的权利得到了极度的膨胀后,野心自然而然也会跟着增长。

刘争对王允并没有太多的厌恶感。

只不过,王允毕竟是汉室朝廷小皇帝的三公,这等位置的高官。

刘争就算想要招揽他,也没有合适的位置给他,不然那些跟随刘争打天下的老将们。

肯定也会内心不服气。

况且王允此人历史上毕竟有很大的野心,刘争自然也不会允许有这样的机会给他。

能够饶他一命已经是网开一面了。

“王司徒,按理说你贵为三公之位,如今我已经打下洛阳城,应该将尔等叛逆,尽数斩尽杀绝,不过我可以给你一个带罪立功的机会。”

刘争的一席话,让本来就十分严肃的王允立刻眼前一亮,知道自己可以活命后,王允当即就站出来表示愿意配合刘争的一切行为。

当下刘争也就没有隐瞒,直接冲着王允说出了自己的要求。

“其实我让你做的事情也很简单那就是替我去内城劝降那些守军。”

如今刘争虽然打下了洛阳城的外层,但内城以及皇宫依然被牢牢掌控在了小皇帝的那些敌军手中。

当然刘争并非打不进去,只是强行进攻,多少会损失一些兵力。

况且好好的一座洛阳城,到时候必定被他打的四分五裂,毁于一旦。

刘争可不想,到时候又花重金去修复。

现在能劝降那些人马,不战而屈人之兵,用最小的代价解决这个事情,何乐而不为呢?

反正一旦打下洛阳之后。

天下一统刘争也会决定迁都,将建业城的都城迁往洛阳,正式在洛阳登基称帝。

王允听见了刘争的话后,并没有表示出有任何意外,似乎早就想到了会是这种结果。

他甚至都没有任何的犹豫,直接就答应了下来。

“多谢陛下开恩,下官必定完成陛下交代的事情。”

说罢,刘争并让王允退了下去。

让王允尽快去办妥这些事情。

等到王允退下以后,刘争这才又将自己的目光看向了吕布和貂蝉。

相对于王允其实刘争更感兴趣的则是貂蝉。

当然他所说的兴趣并不是想要将貂蝉也纳入自己的后宫。

他对貂蝉的兴趣不过是想要知道王允是否在貂蝉的背后又心生美人计。

如今他将貂蝉许配给了吕布,若是貂蝉敢勾引他,让他与吕布反目成仇的话,那么他会毫不留情地将貂蝉斩杀。

不过很显然貂蝉并没有这种心思,他连正眼看刘争都不敢。

难道是吕布颇有几分担心,害怕刘争对貂蝉感兴趣然后横刀夺爱。

只可惜刘争看了几眼貂蝉之后,就浑然对貂蝉生不起太多的欲望。

毕竟是一个被王允视为禁脔的女人,还不知道有过多少任男人,甚至被更多的人玩弄过的女人。

刘争虽然不担心艾滋,也担心会有花柳啊。

况且,吕布是他的岳父,他怎么可能跟吕布抢女人。

在和吕布简单的交流了几句之后就让他们下去了。

同时刘争派遣王允前去内城劝降那些驻守在内城的羽林军。

他毕竟对这个事情比较在意,所以没工夫管吕布的事情,便直接带着人悄悄藏匿在到大军的后方,想看看王允这厮如何劝降。

王允身为三公之一,在朝廷里,还是很有威信的,特别是如今这个地步,就连王允都投降了,其他的守军,本就打算投降,只是被刘争的大军吓住,没有立刻投降。

王允知道小皇帝,本就有投降的想法,他站出来,晓之以理,让那些驻守在内城的将士打开了城门。

这些守军一个个都不想死,在王允的劝说下,自然也跟着打开了城门。

毕竟,王允身为三公之位的高官,都没有被敌军所杀,那他们这些杂鱼,自然也不用担心性命的问题。

只要不会死,这些守卫洛阳的士卒们,就没有那种拼死一搏的想法了。

就这样,王允将洛阳城内城的守军都给劝降,刘争见此,倒是颇为高兴的,光凭这一点,王允也算有功劳了,至于免他不死,刘争还是愿意的。

内城一破,剩下的,就是里面的皇城了。

不过,皇城和内城不同,皇城没多少守军了,就算有,皇城也不算高大,直接可以杀进入。

刘争命太史慈和甘宁,各自率领五千兵马,就打算直接杀到皇宫里面去。

这样,这洛阳之战,也就能够在旦夕之间,平定。

只不过,刘争率领万余兵马,杀到了皇城外,却发现这里大门打开,在皇宫里残存的一些宦官,已经陆陆续续的站在这里,似乎是已经做好了投降的准备。

站在最前面的,自然是号称有王佐之才的荀彧,他是小皇帝最亲信的宠臣。

拿着传国玉玺,在这里等着刘争大军的到来。

刘争虽然藏匿在这里,但是想现在洛阳还并不知道,刘争出现在这里的消息,小皇帝投降,也只是想要将自己的传国玉玺,交给刘争手下的大军,等刘争这边的人马,真的过来了,可以带着他返回建业,不伤他性命便足矣。

交了传国玉玺,就等于表明了态度。

“在下荀彧,奉陛下之命,在此等候诸位,转交传国玉玺。”

荀彧虽然不舍,但如今,事情已经到了这个地步了,他也没有任何办法了。

第一千三百三十七章 传国玉玺

刘争出现在这里,骑在战马上,看了看荀彧。

此时的荀彧,年过三十,虽然看起来衣服儒士模样,但刘争知道,此人其实还是很有才华的。

历史上,曹操能够占据大半个天下,荀彧有莫大的功劳,如果没有荀彧的话,曹操很有可能没有这么容易打赢官渡之战。

但刘争也明白,荀彧是一个铁杆汉室忠诚者,刘争想要招降荀彧,只怕不会容易。

况且,现在的刘争,手下有足够的谋臣,暂时不需要荀彧这样的大才辅佐,若是荀彧愿意投降,他自然也乐意接受,只是荀彧如果不投降,刘争也没打算招揽他。

刘争给太史慈一个眼神示意。

太史慈很快就明白了什么意思,骑着马,走上去,然后从荀彧的手中,接过了这传国玉玺。

传国玉玺这东西吧,历史上,应该是被孙坚得到了,然后经过袁术之手,又回到了汉室朝廷的手里,可惜,现在这段历史没有这种曲折。

他一直都在皇宫之中,小皇帝虽然几易其位,但传国玉玺却是一直都在这里呆着。

刘争虽然自己称帝了,但是他可没有传国玉玺,所以算不得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这也是为什么,刘争称帝之后,没有自称朕,只是称寡人的原因。

因为天下还未一统,他不算一个横扫六合,寰宇无敌的强大统治者。

只有拿到了传国玉玺,一统天下,才能够被真正的成为皇帝!

等刘争,从太史慈的手中,拿到了这方玉玺时,自己也不由的开始感兴趣起来。

他想起了,自己对这传国玉玺的一些了解,相传是春秋时,楚人卞和在楚山,一说荆山看见有凤凰栖落在山中的青石板上,依“凤凰不落无宝之地”之说,他认定山上有宝,经仔细寻找,终于在山中发现一块玉璞。

卞和将此璞献给楚厉王。然而经玉工辨认,璞被判定为石头,厉王以为卞和欺君,下令断卞和左脚,逐出国都。

武王即位,卞和又将璞玉献上,玉工仍然认为是石头,可怜卞和又因欺君之罪被砍去右足。

及楚文王即位,卞和怀揣璞玉在楚山下痛哭了三天三夜,以致满眼溢血。文王很奇怪,派人问他:“天下被削足的人很多,为什么只有你如此悲伤?”卞和感叹道:“我并不是因为被削足而伤心,而是因为宝石被看作石头,忠贞之士被当作欺君之臣,是非颠倒而痛心啊!”这次文王直接命人剖璞,结果得到了一块无瑕的美玉。

为奖励卞和的忠诚,美玉被命名为“和氏之璧”,这就是后世传说的和氏璧。

楚王得此美玉,十分爱惜,都舍不得雕琢成器,就奉为宝物珍藏起来。又过了400余年,楚威王为表彰有功忠臣,特将和氏璧赐予相国昭阳。昭阳率宾客游赤山时,出玉璧供人观赏,不料众人散去后,和氏璧不翼而飞。

50余年后,赵国人缪贤在集市上用五百金购得一块玉。令人始料未及的是,经玉工鉴别,此玉就是失踪多年的和氏璧。赵惠文王听说和氏璧在赵国出现,遂据为己有。

秦昭王获悉此事后,致信赵王说,愿以秦国十五座城池换取玉璧。赵王慑于秦国威力,派蔺相如奉璧出使秦国。机智过人的蔺相如不辱使命,设计取回玉璧,送回赵国。

公元前228年,秦灭赵,和氏璧最终还是落入秦国手中。

丞相李斯奉始皇帝之命镌刻和氏璧,将其雕刻成为传国玉玺,这传国玉玺就成为中国历代正统皇帝的证凭。

秦之后,历代帝王皆以得此玺为符应,奉若奇珍,国之重器也。得之则象征其“受命于天”,失之则表现其“气数已尽”。凡登大位而无此玺者,则被讥为“白版皇帝”,显得底气不足而为世人所轻蔑。

仔细打量起来,这李斯命人雕刻的玉玺,确实有几分威严所在。

其方圆四寸,上纽交五龙,正面刻有李斯所书“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篆字,以作为“皇权天授、正统合法”之信物。

只不过,如果多看两眼的话,就会看见,在这一方玉玺之上,还有一块闪耀着金色光芒的小角。

这是因为传国玉玺在西汉末年,外戚王莽篡权,时孺子刘婴年幼,玺藏于长乐宫太后处。王莽遣其堂弟王舜来索,太后怒而詈之,并掷玺于地,破其一角。王莽令工匠以黄金补之。

这才导致,原本的和氏璧玉玺,变成了金镶玉。

不过虽然是金镶玉,这玉玺的公信力还是在的,只要有他,便是真正的皇权天授。

“走,我们进城。”

刘争收起了这传国玉玺,很快就率领自己的大军,进入皇宫,正式接管了这洛阳城。

在刘争进入皇宫,去见小皇帝刘辩的时候,在洛阳的另外一边。

刘备率领自己仅剩下的一些人马,从河内郡,绕过洛阳,走到了河东郡,然后通过河东郡,跨过黄河,打算通过三辅之地,绕路回到洛阳城。

可惜,他还没有到达洛阳,就在路上,遭遇了,从洛阳奔袭逃难出来的种辑,董承等人。

刘备还在路上,瞧见远处跑来一阵散兵,这些人马,都是之前在洛阳被吕布追击,却因为吕布去追击王允,让他们有了喘息的机会,快速从洛阳逃走的大军。

“董承,种辑,你们怎么在这里?而且还一副刚刚经历了败仗的样子?”

此刻的刘备 ,还并不清楚,洛阳发生的事情。

刘争已经打进洛阳的事情,更是不知道,刘备还以为自己可以尽快回到洛阳,好说服朝廷,继续征兵,讨伐刘争呢。

董承和种辑,在此刻见到了刘备之后,也是又惊又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