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天下无双 第267章

作者:风云乱舞

一方面有豫章郡境内的一部分兵马在这里训练,另外一方面,这里被刘争选址为军事学堂的总校之后,这里更是生人不能靠近的地方。

所以刘争带着人呢靠近这里,也是经过很繁琐的手续,才能靠近的。

上了山之后,就见到,新任的教导主任顾雍。

因为刘争进行的军事学堂改革,加上刘争手下这里的战事频繁,所以之前的那些教授们基本上很少常驻这里,只有有空的时候,才会轮流过来上课。

加上三年制的学习,一般到了后面两年,都是随军出征,所以基本上第一年在学堂里学习的时候,并不需要刘争手下的那些大将,而需要那些大将的时候,都是第二年第三年的学员。

他们直接分配人数,直接到各大军营里实习,然后毕业之后,直接呆在各自的军营,提拔成为新的屯长甚至曲长。

这样的将领培养模式,可以拉拢出好多派系,同时能够更加凝聚战力。

当然弊端也有,会让这些军营的将领统治能力变得,甚至一旦出现实力超强的军营,甚至会出现对抗中央的可能。

所以为了防止这些事情出现,刘争才建立了锦衣卫,锦衣卫的职责,就是要监察各个军营,确保各个军营都是忠于刘争的人马。

虽然刘争对这些自己挑选的将军都很信任,也相信他们不会背叛自己,但是防人之心,不可无,就像是曹操这么信任的司马懿都能夺取了曹家的江山,更何况是别人了。

刘争当然还是要有一些防备的。

因为没有了刘争手下那些大将作为教授,在军事学堂里教学的,大部分就是第二批队的将军。

比如周朝,周仓,文聘,太史慈等人,偶尔会过来。

当然由于刘争的改革,第一年的学员大部分的时间,都不是学习打仗的内容,所以教授们也不需要将军,只需要一些会识字的人,给这些学员灌输一些理论知识。

而刘争手下,目前造诣最高的人,只怕就是顾雍了,虽说后来有了张昭,但是目前张昭还没有在这军事学堂里来,只有一年前加入刘争的顾雍,成为了军事学堂代理校长。

“主公,欢迎到军事学堂查阅。”

刘争领着自己的人出现在这里的时候,顾雍主动问好。

“元叹顾雍表字,辛苦你了。”

刘争看了一眼顾雍,顾雍是江东四大家族之中最先投靠刘争的一支,所以深得刘争的信任,不然刘争也不会将这军事学堂代理校长的职位交给顾雍了。

在顾雍的身后,是几个军事学堂的客座教授,同时还有新入学的一些人,这些人,都是精挑细选,从各个州郡里挑选出来的人才。

武将的选拔,其实很简单,最基础的就是战斗,简架都可以得出胜负,进而可以挑选出足够优秀的人,当然并非打赢了,就是最优秀的,同时还会考察一些体力,骑术等基础的东西,若是有一项很强,也可以破格录取。

但是人数,基本上是八十人到一百二十人之间,除非有刘争亲自推荐,或者是刘争手下的高级官员的子女,直接推送到军事学堂。

诸葛瑾,是刘争自己亲自挑选的人,加入军事学堂自然是没有丝毫的问题,这些新生之中,还有一些是各地大将军亲自挑选出来的亲朋好友的子嗣,刘争都一一招揽。

当然,那些人推送过来的人,大部分都是经过挑选的,太笨,太没用的人,他们也不好意思推荐过来,毕竟若是每年一次的大比之中,得分最低,每次都垫底的话,脸上也挂不住。

比如,刘争看着面前的一个叫做上官云墨的年轻人,就是徐晃推荐过来的。

虽然只是十五岁的年纪,却是徐晃在荆州找到的一个好苗子,本是天水郡人事,因为逃难,来到了荆州,在街边乞讨的时候被徐晃发觉,认为了义子。

徐晃觉得此人天赋不服,直接行使了自己举荐的权利,将上官云墨送入了军事学堂学习。

这上官云墨确实在军事学堂里表现出了自己的天赋,本是和孙策一期的学员,却是硬生生能够和孙策一较高下,虽说在武艺上不是孙策的对手,但是在行军布阵,两军对垒的策略对战上,上官云墨还有几分在孙策之上。

在孙策这一届的学员里,孙策武艺第一,而上官云墨则是策略第一。

二人一文一武,已经提前选定了两个曲长的职位,只等一毕业,便可以直接上军营里实际掌军。

“不辛苦,这是应该做的,主公,校场上已经准备好了,可以直接去给这些新学员们训话了。”

顾雍冲着刘争说了一句,然后在中间让出了一个道路,这些学员已经开始往校场的位置过去了。

刘争也没有在这里休息,他来这里的目的就是为了训话,便接下了顾雍的邀请,直接走向校场。

等到两期的学院都在校场上站好了之后,刘争这才扫了一眼,开始慢慢的对在场的人说话。

“诸位学员,大家下午好,耽误你们吃饭的时间,正是抱歉。”

“哈哈。”

刘争幽默的开场,立刻惹来大家的笑声,显得刘争平易近人,大家对刘争不是畏惧,而是更像是与朋友相处的和睦。

第六百三十八章 造纸术

“首先,我就不用做更多的自我介绍了吧,想必,站在这里的人,应该都知道我是谁吧,不知道的话,问问你旁边的同学。”

“你们能够站在这里,说明你们都是有志之士,是有心匡扶天下之人,而我就是带领你们,拨乱扶正之人,是你们效忠的人。”

“不管你们以后将会变成什么样的人,或许是镇守一方的元帅,或许是统帅千军万马的将军,或许是掌管千人的曲长,甚至只是一个百人小队的屯长,但是一定要记住,团队的力量。”

“团队就像人一样,应不断进步成长,是一个生命体。团队进步的基本条件是能持续的学习反思沟通,有自我批评的承受力和能力,团队中又不断找出自身不足的文化,这是团队成熟和信心的表现。能学习反思的团队表现了对大目标的深刻理解和执着,也表现了对实现目标的过程的坚韧,特别是有对过程中遇到困难和挫折的应对能力和奋斗精神。”

“在这样的团队中,沟通的速度快,成本低;信任多,抱怨少;团队成员中想到的说到的听到的做到的有高度的统一。我希望你们将这番话记在心中,牢牢记住,个人的力量,永远比不上团队。”

“而现在,你们这每一期的学院,都将会是一个团队,是你们以后相互扶持,相互帮助的队友。”

刘争站在台前,看着底下并不算多的学员们,努力的说着一些,自己想要表达给这些学员们听的话。

“同学们,说起团队,知道我刘争最喜欢的动物是什么吗?”

刘争停顿了一下,四周看了看,见到没有人回应他,只是私下窃窃私语之后,刘争这才又主动说。

“我喜欢狼!狼这种畜生又凶又狡猾,尤其是群狼。老虎见了都要怕几分。正是因为群狼有团队的力量,我刘争就是要让你们变成一群狼,一群嗷嗷叫的野狼!在咱狼的眼里,任何叫阵的对手,都是我们嘴里的一块肉!我们是野狼军团,吃敌人的肉,还要嚼碎他的骨头。狼走千里吃肉,狗走千吃屎。”

“我希望你们是喜欢吃肉的,而不是一群只想着吃屎的。”

刘争的讲述,平易近人,既有对这些新学员的鼓舞,鼓动他们心中那热血沸腾的心思,又有对他们梦想的指引,给他们一个目标,告诉他们梦想,同时又给了自信,告诉他们,他们就是国之栋梁!

在一番演讲结束之后,刘争很明显能够看见,底下那些十四五岁的年轻学员们,一个个都是眼神泛着光,一脸崇拜的看着刘争。

这是说明刘争的洗脑还算不错,至少他们这帮年轻人,已经把刘争当做是自己的偶像,他们都是刘争的小迷弟,只要刘争的一番话,底下的这些人,必定誓死完成刘争交代的任务。

随着军事学堂新一期学生的开学工作完成。

新入学的吕绮玲和诸葛瑾等人都已经顺利融入了这个大家庭之中,而刘争也没有急着从这里离开。

他要和这些学院培养一些感情,留在这里一段时间,是最好的。

每日和他们共同操练,上课下课,也是不错的。

当然,刘争之所以留在这里,还有另外一件重要的事情。

那就是印刷术和造纸术的酝酿。

造纸术这个东西,说起来倒是不难,因为纸张已经出现了几百年了,刘争根本不需要自己去捣鼓造纸术,纸这个东西早就已经有了,他几天前已经派人去搜集了。

并且将造纸的一些相关信息都已经掌握了。

最早的时候,在西汉时期,就已经有了纤维纸张的出现,不过那个时候的纸张质地粗糙,而且制造难度大,成本高,所以数量上就很稀少,不普及。

而且那个时候的纸张质地十分粗糙,上面还夹带着许多纤维束,表面不平滑,并不适合书写,所以只能用来包装。

不过后来随着造纸的技术慢慢改进,在东汉元兴年间,一个叫蔡伦的人,把造纸术进行了改进,他用树皮,麻头以及敝布渔网等原料进行各种工序之后,制造成的纸就要比早期的纸好用很多,也已经和现代的纸张有一些类似了。

而刘争要找能够造纸的人才,其实只是他一句话的事情,他知道造纸术的蔡伦改进的,稍微去蔡伦的家乡一招人,便找到了大量能够造纸的人。

蔡伦是耒阳县人,而耒阳现在属于桂阳郡。

刘争所在的宜春县内,距离桂阳郡并不远,只需要稍微派人去找便找到了十几个善于制造纸张的工人。

刘争将他们招揽到军事学堂这里来,准备进行纸张的制作。

当然,最主要的,还是刘争看着他们制造一遍,然后琢磨他们造纸的过程之中,有什么可以改进的地方。

造纸其实不难,也就是四个步骤,第一个,是原料的分离,用就是用沤浸或蒸煮的方法让原料在碱液中脱胶,并分散成纤维状。

第二步就是打浆,就是用切割和捶捣的方法切断纤维,并使纤维帚化,而成为纸浆。

第三是抄造,即把纸浆渗水制成浆液,然后用捞纸器捞浆,使纸浆在捞纸器上交织成薄片状的湿纸;

最后就是干燥,即把湿纸晒干或晾干,揭下就成为纸张。

这四个步骤就是造纸的基本流程,就算是后世改良之后的造纸术,基本上也是在这四个步骤上演变而来的。

而来后的优质纸张,基本上就是在这四个过程之中,换不同的原料和加入一些其他的材料,可以使得纸张变得更加优美。

半个月之后,刘争从耒阳县找到的十几个工人,就已经造出了第一批的纸张。

只不过他们造出来的这些纸张,并不让刘争满意。

刘争拿着这些人造出来的纸,虽然已经达到了他最基本的要求,但是上面还有一些粗糙的样子,不太适合毛笔在上面书写,特别是想要制造成书,还有差距。

第六百三十九章 印刷术

“诸位,你们造出来的这个纸,虽然已经算是不错了,但是我还是不是特别满意,如果能够使纸张表面更加光滑一些,没有那么粗糙的话,将会更好。”

刘争将自己的意见和这十几个工人说了一遍,这些工人相互看了一眼,其中一个为首的中年人,主动站出来和刘争交流。

“大人,我们蔡氏造纸法,就只能造出这样的纸张,毕竟是传承了一百多年的造纸术,我们不会轻易改变老祖宗传下来的东西。”

这个中年人叫做蔡康,是蔡伦的后辈族人,几十年前蔡伦改良了造纸术之后,就将造纸的方法传给了自己的族人,其中蔡康就是继承了蔡伦造纸术的人。

正是因为蔡伦对纸张的改良很大,让蔡康这些人,都基本很少去改变蔡伦造纸的步骤,因为不思进取,只能固守其成。

这种事情,是正常的,就像是刘争后世遇到的很多公司,这些公司有一个特别厉害的业务,是这个公司的支柱产业,但是公司不思进取,不会创新,不做别的业务,就死守自己的这项能赚钱的业务。

并且还打击别的竞争对手。

可是,最后这家公司还是倒闭了,因为他们的技术落后了,打败他们的,不是同样的竞争对手,而是别的科技创新公司。

而蔡康他们也是一样,守着蔡伦流传下来的造纸技术,并不能够继续创新,只能是一种传承。

“不能,不能创新就是在等死,你们的这种技术迟早都是要被淘汰的,我需要的纸是更加光滑,更加利于书写的纸,而不是现在的这种。”

刘争当即否定了蔡康的这些话。

被刘争这么一说,蔡康也皱了皱眉头,突然想起了什么,又继续冲着刘争说了一句。

“大人,你要更加光滑的纸,我倒是知道一点,据说东莱县有一个叫做左伯的人,他造出来的左伯纸是许多读书人的喜爱之物,用来书写,十分方便。”

蔡康这么一说,立刻吸引了刘争的兴趣,当即追问了起来。

“你说的可是真的?”

“是的,几年前,我得到了一张左伯纸,确实是比较光滑,不过左伯纸的造纸难度比较大,又更加昂贵,并不利于大量生产。”

“不管这个,你先告诉我那个左伯在哪里,我派人把他找来。”

蔡康的话,让刘争十分感兴趣,在刘争的追问之下后,蔡康也是将自己知道的一些关于左伯这个人的情况,告诉了刘争。

左伯此人不是谦称,而是姓左,名伯,东莱郡人,东莱郡也是造纸的大地方,大汉王朝的纸张使用,有一部分就是出自东莱。

这一点,刘争也是知道的,因为刘争手下的商船,就在东莱有一个分站点,其中东莱产出的东西,就是纸张,而蔡康得到的左伯纸,很有可能就是经过刘争的商船贩卖到这里来的。

有了这个叫做左伯的人的消息之后,刘争便立刻传信给袁舟,命袁舟在东莱郡找到这个人,并将其请来军事学堂。

由于知道左伯这个人的姓名以及知道地点在东莱郡之后,想要找到一个这样的人就并不困难了。

袁舟便立刻派人到东莱寻找名叫左伯的人,仅仅几天时间便将左伯这个人找到,不过这从东莱到宜春的一来一回,耽搁的时间却是耗费了大半个月。

在10月底的时候刘争在军事学堂呆了足足一个月时间,才终于见到了从东莱被袁舟请过来的造纸工匠左伯。

左伯被袁州等人抓来的时候,还不知道刘争找他是所谓何事,心中还有几分担心。

直到刘争找到他想要请他造纸之后,表明这层意思左伯才放心下来,并且当着刘争的面开始给刘争展示自己的造纸技术。

左伯的造纸技术,步骤经过一番演练,倒是和刘争所了解的四个步骤相差不大,唯一不同的是左伯在造纸的时候加入了一些其他原料。

使得原本粗糙的纸张变得更加光滑平整,利于书写。

大大增加了原本纸张的美观性。

虽说和现代造出来的纸还有一些区别,但已经是上上之选了。刘争正是需要这样的纸张。

“妙啊,这张纸张造出来确实已经达到了我的要求。”

左伯纸和蔡家的纸不同的地方在于,左伯纸所使用的原料里,增加的桑皮,而蔡家纸张里的原料大多都是麻布。

所以二者有一定的区别,可是据刘争所知,造纸在后世,更多是由竹子制作而成,因为竹子的纤维更多,更加利于制作纸张。

北地少竹子,可是南方却是多如牛毛,刘争在了解了左伯和蔡康二者之间的造纸方法之后,便开始带领着工人,利用不同的材料,制作不同的纸张。

试用了其他许多木材和植物之后,最终,敲定了竹子为原材料,这样制作出来的纸张光滑莹白,耐久性好,用墨笔书写在上面,能够墨色鲜亮,笔锋轻快,是做书本的上好原料。

而且最主要的一点是,竹子足够便宜,制造起来,成本够低,而且能够大量生产,做到普及。

敲定了造纸之后,刘争又开始折腾自己要做的印刷术了。

相较于造纸的难度,印刷对于刘争而言就简单了。

最简单的办法,就是直接找到能够雕刻的工匠,让他们雕刻出一块原始的雕刻版,让刘争在雕刻版上直接用墨板进行印刷。

只不过这种板刷,不够方便,一次雕刻,只能印刷同一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