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之开局让少帅下跪 第191章

作者:极品石头

第二百五十四章 京北大学教授陈音恪

  

  京北大学。

  此时的大学讲堂之中,有无数年轻的学子都是极为兴奋的坐在座位上。

  几乎是所有人都兴致勃勃的看着讲台方向。

  民国这个时代,也是属于各种大师辈出的时代。

  像梁齐超、王果维、赵原任、蔡源佩、钱沐等都是民国时期有名的国学大师,都在学生们的心目中拥有着崇高的地位。

  但如眼下这般,能够在这么多的天之骄子中,有如此强号召力的绝对没有几个。

  因为这不仅要学识渊博,还要在讲课的时候足够的生动有趣。

  否则就算是讲学的教授再如何的学识渊博,但他的讲学内容这绝对吸引不了多少人。

  而今日在讲堂上讲座的这位正好兼具两者,而他正是京北大学极为出名教授—陈音恪教授。

  出身于赣省庐山附近的陈音恪教授,早年间曾在殴州各国留学。

  他在殴州不同的著名大学都学习过,但陈音恪教授从来没有取得硕士以上的学位。

  不是他不能,而是他不想花太多时间,沉浸在一门学科之上。

  旁人这样说的话,张宗卿自然是会认为他不过是吹牛逼而已,但陈音恪教授不同。

  因为他有这个实力,比如此时坐满了的位置就是明证。

  当年张宗卿还在华清大学上学的时候。

  最喜欢听的课就是溜到京北大学,冒充京北大学的学生的身份,来蹭一蹭陈音恪教授教授的历史课。

  为此,张宗卿总是每一次都提前了解陈音恪教授的上课日程,才会过来听讲。

  这一次也是一样,一来到京北大学之后,张宗卿便拉着马玉的手,来到了陈音恪教授的课堂上。

  张宗卿与马玉二人这边刚一落座,就见到教室外有一个清高的教授,慢慢的走到讲台正中央。

  与其他早就做好厚厚课案的教授不同,几乎是过目不忘的陈音恪教授从来不会携带课案上台讲课。

  不过陈音恪教授也确实有这个高傲的资本与才华。

  陈音恪教授屈指敲击了几下讲桌,整个讲堂立刻就是安静了下来。

  “今天我们讲明史,从嘉靖皇帝到万历皇帝这段时间的明史。”

  “不过与那些那些瞎说一通的教授不同,我陈音恪向来就是前人讲过的,我不讲。”

  “近人讲过的,我不讲。”

  “外国人讲过的,我不讲。”

  “我自己过去讲过的,也不讲。”

  “我现在只讲未曾有人讲过的。”

  “所以,能到京北大学的课堂上,能听到我讲的这堂课,是你们的幸运,当然也是我陈音恪的幸运!”

  陈音恪教授的声音一如既往的高傲,他站在讲台上扫视了一下众人,很是傲娇的点了点头,

  随后,陈音恪教授便开始用自己的见解,对大明的一段历史进行讲解。

  从嘉靖帝到万历帝的这段历史,在陈音恪教授的讲述下变得有趣生动起来。

  即便是最不喜欢枯燥历史的人,也是被陈音恪教授的教授所吸引。

  毕竟嘉靖帝到万历帝这段时间,可以说是名相辈出。

  而读这段历史的人,更多的也是为了一睹大明这些名臣的风采。

  在嘉靖帝之后,明朝内阁制度更是达到巅峰的时代。

  而当时的读书人也是以通过八股文入仕,最后能登临内阁,执宰天下为目标与理想。

  像夏言、严嵩、徐阶、高拱与张居正等一众牛逼哄哄的大明首辅,无论是忠是奸,都是叱咤了一个时代的风云。

  而这些人物在陈音恪教授的描述下,也是变得格外的生动有趣起来。

  但再讲到万历帝后期,大明王朝武功赫赫的三大征的时候。

  一向很是冷傲的陈音恪教授却是狠狠的叹了一口气,他像是在痛惜什么一般。

  大明三大征这段历史讲完之后,陈音恪教授也是有种意兴阑珊的感觉。

  只见陈音恪教授甩了甩衣袖,却是不准备再往下讲了。

  “同学们,这堂课就先到这里了!”

  “虽然知道你们下堂课还是会来听,但考虑到要照顾其他没学生喜欢的大学教授颜面,我还是要跟同学们都重复一下。”

  “希望各位同学能够来上我的课!”

  陈音恪教授还真是一如既往的高傲啊。

  都说文人相轻,这一点在陈音恪教授身上,显示的更为明显一些。

  这种自傲到自负的性格,很是容易得罪人。

  但对于陈音恪教授这样的大师,更像是一种个性。

  陈音恪教授大概也并不会在乎别的教授会怎么看他,十年来他一直是如此的我行我素。

  不过这样的文人,倒是比之其他人多上几分宁折不弯的傲骨。

  眼下并没有到下课的时间,可是陈音恪教授却是任性而为。

  他可不管什么下课不下课的,自己讲的舒坦就是了。

  这要是放在后世的话,绝对是被人给喷死。

  但在这个时代,这就是文人的风范与作风。

  而且在很多人的眼中,这就是大师才会有的个性。

  不过就在陈音恪教授准备转身离去的时候,却是突然有学生站了起来。

  “陈教授,你下堂课还会讲明史吗?”

  “我们都非常喜欢这个有骨气的王朝,不和亲,不赔款,不割地,不纳贡,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这才是我们心中,真正的大明!”

  “而不是清廷口中那个修仙、木匠皇帝辈出的大明!”

  一个穿着民国学生服饰的男同学突然站了起来,他看向陈音恪教授问道。

  他显然是陈音恪教授的“粉丝”,所以在任性的陈音恪教授任性的讲之后,他依然坚持要听下一堂课。

  这种“粉丝”的级别,应该算得上是骨灰级的忠粉了。

  这倒是有点像后世中,即便在网文作者无故断更、少更情况下,还“痴心不改”的好读者。

  但陈音恪教授显然是要伤这位好“读者”的心了,“这位同学,万历三大征之后的明史我不会再讲了。”

  “下一堂课,我讲的是D国铁血宰相俾斯麦如何玩转整个殴州大陆,统一整个D国这段历史。”

  陈音恪教授没有丝毫的犹豫,他果断的拒绝了这个学生的请求。

  “为什么呢,陈教授,我们都喜欢听您讲的明史啊!”

  “您讲的大明之史,才是我们心目中真实的大明历史,而不是经过清廷篡改的那段历史。”

  “陈教授,你讲的明史和其他人的不同,也能让我们认识到真正的大明,而不过是被前朝阉割版的大明历史。”

  众学子听到陈教授不愿意再讲明史,也是一个个的都有些着急。

  就连马玉都是很疑惑的看向陈音恪教授,她并不明白陈音恪教授,为什么突然不接着万历三大征往下讲了。

  张宗卿拍了拍马玉的手,也难得对历史不太感兴趣的马玉,也会跟追更的读者一样,对接下来的那段历史如此的感兴趣。

  只见张宗卿突然站了起来,他看向陈音恪教授的方向。

  “因为大明之亡,实亡于万历,而华夏的衰弱也是从万历开始的。”

  “从万历三大征开始,大明的内忧外患彻底爆发了出来,对内百姓民众活不下去,对外无法抵御女真的侵扰、只能坐视女真不断的壮大。”

  张宗卿摇了摇头,似是惋惜、也是带着几分沉痛。

  “明朝士大夫思想开明,如果不是因为这些内忧外患的话,华国必然能够早早的与世界接轨。”

  “不用经历清廷对思想的两百多年压制,那华国早已是这个世界一等一的强国。”

  ……

  喜欢请大家收藏:(本章完)

  

第二百五十五章 大明之亡,实亡于万历!

  

  众人纷纷是看向张宗卿,他们都被张宗卿的这番话给彻底震惊。

  不过了解这段历史的人细想,却是发现站起来那人说的没错。

  万历皇帝的三大征几乎是耗尽了大明朝的最后一丝元气,所以说“大明之亡,实亡于万历”这个论断可谓是出彩至极。

  也是别出心裁的观点与看法。

  历史学的研究生、甚至是博士生们,都是惊诧的往张宗卿看去。

  即便是以他们专业知识,在听到张宗卿的这句话时,也是觉得似是有一道闪电划过脑海一般。

  在这之前,他们研究的都是女真族实力的不断壮大、明朝末年的天灾人祸引起的民变以及明朝崇祯皇帝的多疑、才大志疏等等。

  但似乎从来没有人将目光往前移动,在万历年间就发现大明逐渐走向末路的端倪。

  “大明之亡,实亡于万历”这句话在信息爆炸的后世中,是被人们普遍接受的观点。

  但在这个时代,张宗卿所说的这句话却足以掀起一阵惊涛骇浪。

  无论是专研历史的学生还是对大明历史有着偏爱的学子,都是对张宗卿提出的“大明之亡,实亡于万历”这一观点,表示极度的认同。

  张宗卿普普通通的一句话,对他们的研究历史思路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此时,陈音恪教授也是一脸震惊的看向张宗卿,他没想到竟然会有人猜透了自己的真实想法。

  正如张宗卿所说,陈音恪教授之所以不愿意往下讲这段历史。

  便是因为这段历史与五胡乱华一般,属于华夏文明的至暗时刻。

  陈音恪教授虽然没像张宗卿一样,说出“大明之亡,实亡于万历”这样一句话。

  但其实他的见解与张宗卿也没有太大的区别。

  即便是陈音恪这样的教授,他也不愿意回首这段并不是很美好的历史。

  ……

  在华国大明的中后期,有不少有识之士已经是认识到了朝廷之中的积弊,像高拱、张居正都是其中之一。

  但即便是高拱、张居正这样的人物,也无法改变整个大明的走向。

  而自认为很是聪明的万历皇帝,也是将大明朝中兴的机会错失,彻底将大明朝给玩掉了。

  “不过,陈教授,古人有一句话: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对沉痛的历史隐匿不谈,又如何能够让后人不再重复错误的道路呢?”

  “如果后人不知道历史上曾发生过同样的一幕,他们又如何能够最大限度的规避这种错误呢?”

  张宗卿那双极为有神的眸子,紧紧盯着陈音恪教授。

  不知为何,陈音恪教授突然间觉得眼前这人,似乎有种极为熟悉的感觉。

  但到底具体是哪里熟悉,陈音恪教授又有点说不上来。

  还是一个关注时事的学生,惊讶无比的的站了起来,他看向张宗卿道了句。

  “你是二公子?”

  此言一出,哗啦啦的一大片学子都是站了起来,他们都是目瞪口呆的看着张宗卿所在的方向。

  谁也没有想到,名震华夏的二公子张宗卿竟然会出现在这里。

上一篇:红楼春

下一篇:系统派我来抗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