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圣罗马帝国 第95章

作者:新海月1

  梅特涅说道:“陛下,俄国人向我们提出了购买武器生产线的要求,从手枪到火炮几乎是无所不包。”

  弗朗茨知道奥地利抢了俄国军火集团的利益,这帮人肯定会有所动作,却没有想到他们的办法居然是购买武器生产线。

  想想也对,这个年代机械设备技术最强的是英国人,奥地利和法国紧随其后,比利时和普鲁士工业体系不完善再次之。

  俄国人自己生产出来的机械设备,维护成本高不说,设备性能还差,只能说是勉强能用,生产效率也没有办法和同行比,购买国外的生产线也是被逼出来的。

  英法正在和俄国人开战,就算是能够从英法买的到生产线,他们也不敢使用。武器生产设备还是非常敏感的,不是民用物资,走私也就走私了。

  如果从普鲁士、比利时购买,也不是不可以。只是这么一来,前线那些远征军装备的奥械武器,未来的维护他们就做不成了。

  以沙皇政府的财力,不要指望他们能够将价值几千万卢布的武器装备丢弃,这些设备每年的维护也是上百万卢布的生意。

  资本家不会和钱过不去,为了利益最大化,购买奥地利的武器生产线也很正常。

  弗朗茨无所谓的说:“卖给他们好了。就算是同样的设备,在俄国人手中生产出来的武器装备,质量都要下降一个档次。”

  这不是他鄙视俄国人,而是事实。因为政府贪污腐败的关系,为了获取更大的利润资本家们肯定会偷工减料。

  据弗朗茨所知,俄国人本土采购的破烂货武器装备,比国际市场上的价格还高。造不如买,就是这么来的。

  从奥地利进口的武器装备,国内预算要比实际进口价格,增加了20%~50%。这个具体比例,就要看经手官员们的节操和能力了。

  梅特涅提醒道:“陛下,是不是要限制一下?要是俄国人拿到了全套生产线,未来对我们也是一个麻烦。”

  尽管这个年代没有技术封锁的说法,可是在军工领域,也不是什么武器装备都能够买到的,更何况还是武器生产线呢?

  弗朗茨摇了摇头说:“没有关系,现在技术变革日新月异。这些设备在十年之内还算不错,要是十几年过后,恐怕又要被淘汰了。

  既然俄国人愿意买,就成全他们好了。最好把他们变成长期客户,用军火贸易获得的利润来推进我们的军工产业技术升级。”

  俄罗斯的确值得忌惮,但是俄罗斯的工业技术真没有必要太过在乎,在腐朽的沙皇政府统治下,他们的工业想要大发展都不可能。

  梅特涅继续说道:“陛下,俄国人还提出了贷款申请。

  根据商业贸易来看,1852年第二季度和第三季度,我们同俄国人的贸易额增长了近两倍。

  双方的贸易总额高达2.92亿盾,其中我们进口总额8800万盾,出口总额2.04亿盾,贸易顺差1.16亿盾。

  这部分贸易顺差,主要是军火和战略物资出口,光这两项的出口额就高达8300万盾。

  剩下的才是民用物资贸易,因为战争的关系,英法商品大幅度退出了俄国市场,给我们创造了机会。

  我们提供给俄国人的贷款,他们已经用的差不多了。前期购买的战略物资,这次会战过后基本上也就消耗殆尽。

  如果不能取得大胜,沙皇政府明年的军费开销,恐怕还会持续增长。”

  弗朗茨盘算了起来,这个年代大家都喜欢和俄国人做生意,因为他们不用纸币,直接用金银付款。(纸卢布被弃用了,国际贸易只用金卢布和银卢布结算)

  俄奥两国间的贸易,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大量的金银流入了奥地利国库,然后变成了纸币流入市场。

  从货币的角度上来说,这部分金银的流入,弗朗茨让中央银行加印纸币的风险,已经被市场消化掉了。(纸币和金银不是1:1发行的,根据经济情况设置杠杆)

  弗朗茨想了想说:“和俄国人慢慢谈不要着急,告诉他们,我们的财力也不富裕,没有能力给他们提供巨额贷款。

  尽量压低贷款数额,拖延贷款时间,让俄国人拿出更多的金银来付款,在贷款利息上不要提太多要求,附加条件也可以放弃。

  我们还可以帮他们发行一部分债卷,必须是政府债券,最好有抵押品,战争债券估计卖不动,这个利率让俄国人自己定,能销售出去就行。”

  如果说近东战争爆发前,两国还处在平等地位,可是随着战争的爆发,奥地利的主动权越来越大。

  现在因为战争的关系,大量的金银流入,造成了奥地利国内经济的畸形繁荣,这繁荣的背后还存在着很大的隐患。

  如果现在奥地利向俄国提供太多的贷款,要么抽调国内市场上的资金,要么继续增发货币。

  前者不利于奥地利经济发展,后者容易造成通货膨胀。这是经济体量造成的,以奥地利的经济总量就这么大,加印部分货币市场可以消化,一旦过了量,那就消化不了了。

  最好的办法就是先让俄国的金银流入,国库的储备金增加了,市场扩大了,再加印货币就不存在通货膨胀。

  梅特涅提醒道:“陛下,或许我们可以要求俄国人支付货款的时候,拿出一部分金银来,就可以降低我们的风险。”

  弗朗茨摇了摇头说:“暂时还不需要,我们的风险还在可控范围内。不要急着去提醒俄国人,现在他们金银流入我国的速度,可是非常的快。

  我们国内经济的高速发展,靠的可不只是这场战争。

  梅特涅先生,你可能没有注意到,最近半年内英法资本疯狂涌入奥地利,投资总额较去年同期增长了一倍多。实际上奥地利的市场上,已经不缺金银了。

  按照以往的惯例,俄土战争都会持续很长时间,这些资本家都指望靠这次战争发家致富,纷纷在奥地利投资建厂。

  因为信息不畅通的关系,他们都不知道最近增加了多少同行,更没有考虑到俄国人物资对物资的需求量,也不是无限的。

  市场已经疯了,卡尔那家伙都快要吓坏了,生怕经济危机爆发,已经制定了好几套应急预案。

  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规律来看,一旦战争结束,奥地利经济马上就会面临转型难的问题。

  前期入场的资本家们还好,他们获得了利润,可以支撑他们转型。后期进来的资本家就惨了,他们还没赚到钱,就要面临转型,破产潮是少不了的。

  这个时候,帮俄国人消化一部分债券,给火热的市场降一下温,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既然知道经济危机,奥地利政府为什么还不制止呢?答案非常的现实,为了增加财政收入,为了加快国内的发展速度。

  如果这种经济热潮持续下去,只需要两三年过后,奥地利的经济总量就可以超越法国。就算是泡沫破灭,这些资本同样会给奥地利留下大量的家底。

  钱投进来容易,想要抽出去就难了。一旦变成了厂房、机械设备这些不动产,想要变现可不容易。

  这些被套牢的资本家,要么继续为奥地利的发展做贡献,要么割肉走人,历史上美国就是这么发展起来的。

  只要在这次战争中获得了足够的好处,增加了市场容量,就可以把经济危机的影响降到最低。到时候弗朗茨不介意让政府干涉市场,强制让经济着陆。

  这么干会坑死多少资本家,这就和弗朗茨没有关系了,他又不是圣母。

  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

  在近东战争吸引外界目光的时候,俄奥两国悄然无声的达成了一笔巨额交易,没有激起半点儿波澜。

  军火贸易是非常暴利的,尤其是卖武器生产线、和转让生产技术的时候,还要加上产品附加值,就更加暴利了。

  巨额的利润,令奥地利政府上下都非常的满意。

  这还不是一次性生意,如果两国的关系一直持续友好下去,以资本家们的节操,他们很可能把后续的升级业务一起打包给奥地利。

  “造不如买”的根本原因,就是研发、制造成本太高。为什么后世那么多企业热衷于进口,难道他们不知道自主研发的好处么?

  最关键的一点就是研发投入,收获和付出往往都是不成正比的,不但要消耗大量时间、金钱,还充满了不确定性。

  对热衷于赚钱的资本家来说,在这方面巨额投入,真的不能利益最大化。要是运气不好,在收获的前夜就倒下了。

  武器研发更是如此,还需要配套的工业体系。俄国人在这些方面落后了,企业自主研发的风险就更大了。

  如果某一家军工企业做研发,不等他们搞出成果来,人家进口的生产线都投产了。

  沙皇政府会怎么选择?给军队装备技术成熟的先进装备,还是等他们研发性能不确定、不知道什么能出成果的装备?

  奥地利放开了所有的武器出口限制,任俄国人自由挑选生产线,沙皇政府自然是非常的高兴,这种机会可不多见。

  要知道欧洲各国为了限制俄国人,在军工领域出口以成品为主,对于生产线出口都是非常谨慎的。

  如果只是购买成品,一旦发生战争被封锁,后果就严重了,沙皇政府才扶持国内军工企业的。

  购买生产线就没有这种担心了,这年头俄国军工企业大半的设备都是进口货,他们不介意继续进口下去,只要能够保障军火供应就行。

  未来的事情,大家考虑不了那么远。理论上只要总体工业技术上去了,军工技术自然也就上去了,两者是相辅相成的。

  历史上俄国军工技术的大发展,都是建立在与西方世界关系恶化的时期,双方对抗的越厉害,他们的技术进步也就越快。

  现在是战争年代,更没有人考虑那么多了,就算有人看到了可能存在的危机,也无法反对。

  从发展的角度上来说,有奥地利的现成设备可以拆卸学习,他们的技术进步速度还会更快,再不济也可以山寨出来。

  ……

第八十章 黑山人的奋斗

  黑山

  自从近东战争爆发,这个弹丸小国就沸腾了,第一时间就完全了全国动员,并且还是男女老幼齐上阵。

  黑山民众是骄傲的,他们是巴尔干半岛唯一一个没有向奥斯曼人屈服的民族,数百年来他们都冲在反抗奥斯曼帝国的第一线。

  这是一个全民皆兵的国度,不需要政府强制要求,民众就自发的拿起了武器,回归了建制。

  斯库台就在眼前,这已经不知道是黑山人多少次打到这里了,这是和以往不一样,这次他们的胜算非常大。

  在不久前,他们和奥地利在波黑地区顺利会师了,制约他们的武器弹药问题被解决了,黑山军队的战斗力大增。

  黑山军队指挥部

  总司令官米尔科夫慎重的说:“刚刚接到外交部通知,霍尔斯达兵工厂要过来测试一批武器。

  拉斯里奇,你带一个连的部队,负责保护奥地利朋友的安全,绝对不能让他们出现任何闪失。”

  由不得米尔科夫不慎重,现在黑山公国的每一支步枪、每一发子弹都是奥地利提供的。

  现在奥地利已经取代了俄国人,成为了他们最重要的盟友,没有之一。

  这个时候,奥地利要求在战场上实验武器,他们自然是无法拒绝。

  对一穷二白的黑山公国来说,甭管武器性能怎么样,只要有的用就不错了。现在替奥地利测试武器,就可以白得一批武器装备,在他们看来就是赚了。

  至于使用新武器风险,能有用冷兵器和奥斯曼战斗的大么?

  实战测试的装备数量并不小,比如这次步枪测试,霍尔达斯兵工厂直接运来了五百条新式步枪。装备两个黑山步兵营,就要投入到了这次战争中,进行实战测试。

  拉斯里奇哭丧着脸说:“奥地利人又来了。司令官阁下,能不能换个人去干,我还想去打奥斯曼人呢?”

  虽然拉斯里奇只是一名团长,可是黑山公国军队数量少,他这个团长都变成了高层军官。

  看着一个个同僚在前线打的有声有色,他因为会德语就成为了奥地利代表团的专职侍卫长,先后已经送走了三批武器观察团。

  作为一名黑山人,怎么能够不好战呢?好不容易等来了一次机会,结果又被突如其来的武器测试搅没了。

  米尔科夫瞪了他一眼,严肃的说:“不要和我讲条件,这件事情没得商量。如果测试成功的话,我们又可以白捡五百条步枪和一批弹药,可以替国家节省好几万盾。”

  提起经费,拉斯里奇无话可说了。几万奥地利盾看起来不多,可是对黑山公国来说,这就是他们一两个月的财政收入。

  武器测试也不是都能成功,很多武器装备在打靶实验的时候,各项性能非常的优越,一旦到了战场上各种毛病就暴露了。

  为了鼓励国内的兵工厂研发新式武器,现在的实战测试费用,都是奥地利政府负责掏腰包。

  奥地利各大兵工厂,趁着这个机会,把五花八门的武器都送到了战场上进行测试。

  实战测试,不光是考验武器性能,还包括后勤维护保养,战场上武器操作难度等等。

  这里面有成功的,只不过失败的更多。很多武器杀伤力非常的大,就是到了战场上性能不够稳定;或者是性能稳定了,就是维护成本太高了。

  ……

  一路走来,霍尔曼·施泰伦很受震撼,黑山公国完全就是全民皆兵,事先说好的出兵两万,他可以肯定黑山人超额完成了任务。

  老老少少,只要是能动的都在为战争服务。他沿途看到运往前线的物资,都是一个村一个村的在向前传递,就像是接力赛一样。

  几乎看不到青壮,从头到尾都是老弱妇孺完成的。老的已经快要掉牙了,小的还是几岁的孩子,都在忙碌着。

  “拉斯里奇先生,你们国内的青壮呢?”霍尔曼·施泰伦疑惑的问道

  拉斯里奇理所当然的说:“都在战场上!”

  似乎看霍尔曼·施泰伦不怎么理解,拉斯里奇又补充了一句:

  “这里是我们的本土,没有什么危险,后勤运输都是由民众们负责运输,再走上一段过后,就可以看到我们的军队了。”

  霍尔曼·施泰伦没有说话,只是默默把所看到的记录在了笔记本上,继续前行。

  抵达了前线后,霍尔曼·施泰伦还发现了女兵的身影。显然为了这次战争,黑山公国已经赌上了国运,他们已经压上了全部的筹码。

  这次近东战争,对奥地利来说只是一场捡便宜的局部战争,战争最后的结果无非是奥地利收益的大小,反正奥斯曼人不敢报复。

  对俄国人来说,也只是一场战略之战,还够不上生死,俄国人还没有到拼命的地步。

  输了大不了过几十年再来,俄国人家大业大输的起,俄土战争打了这么多次,也不在乎增加一次。

  唯独黑山公国赌上了国运,胜则发展壮大,败则一切方休。

  霍尔曼·施泰伦理解黑山人的做法,他们和奥斯曼人的仇恨已经解不开了。几百年来,这一次是他们距离胜利最近的一次。

  奥斯曼帝国衰落了,现在又同时和奥地利、俄罗斯开战,要不是英法插手现在战争已经结束了。

  这种机会,黑山人自然要赌了。作为一个巴尔干民族,要是不敢赌国运,那还是巴尔干民族么?

  唯一可惜的是黑山人口太少了,如果有一千万人,不只要有五百万人,他们就可以将奥斯曼人赶出巴尔干半岛的,建立属于他们的帝国。

  想到了这里,霍尔曼·施泰伦微微一笑。如果黑山公国有那么多人口的话,他们也不会成为奥地利的盟友了。

  整个巴尔干半岛才一千三百多万人口,其中一小半的人口都在伊斯坦布尔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