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圣罗马帝国 第722章

作者:新海月1

  “肢解俄罗斯帝国”,这是欧洲政治家们共同的梦想,维也纳自然也不会例外。

  本来国内的叛军就够麻烦了,要是再有世界霸主站台,接下来的局势就更加难以收拾了。

  尼古拉二世的战略眼光不咋地,可是对政治游戏规则还是娴熟于心,知道怎么利用规则对俄罗斯帝国最有利。

  “罢了,既然奥地利人推脱,这些涉外事务暂且搁置。等我们缓过这口气,再找机会和他们清算。

  作为盟友,我们向他们求援,维也纳政府总不至于没有表示吧?”

  不忍不行,毛熊虽然习惯了“莽”,并不等于他们就不会“隐忍”。

  眼下暗算俄罗斯的国家这么多,明显是沙皇政府犯了众怒,纵使维也纳政府愿意支持他们,实际上也干不了什么。

  对维也纳政府来说,俄国是盟友欧洲各国同样是盟友,既然是发生在盟友间的内斗,那就只能和稀泥了。

  尼古拉二世也没有幻想着维也纳政府能够拿各国怎么样,主要是希望各国解除物资“禁运”。

  现在没有达成目的,那就退而求其次,直接向维也纳政府寻求帮助好了。

  盟友之间有帮助义务,虽然请神罗出兵镇压叛乱有点儿丢脸,可是和尽快稳定局势相比,面子真的不算什么。

  外交大臣米哈伊罗维奇:“维也纳政府同意向我们提供三万条步枪、一千挺机枪、五百门火炮、一百辆坦克的武器援助。

  至于出兵镇压叛乱的要求,则被他们以:不干涉盟友内政为由给拒绝了。

  不过他们承诺,会保障印度前线我军的后勤供应。等世界大战一结束,立即就恢复物资出口。”

  武器援助不少,唯独漏了弹药。光有武器装备,没有足够的弹药,到了士兵手中那就是烧火棍。

  如果再无良一点儿,将交付时间延长那么一点点,或者是在交付地点上做文章,恐怕连烧火棍都拿不到。

  比如说:提供给印度前线的俄军。

  “不干涉内政”,听起来似乎不错,体现了维也纳政府尊重盟友主权。问题是既然不干涉内政,那还提供武器装备干嘛?

  最坑的还是作为中央政府,维也纳政府居然没有管好下面的小弟。这次支持波兰独立运动的主力,就是普鲁士王国。

  事实上,这已经不是普鲁士第一次干这种事了。自从普鲁士回到神圣罗马帝国之后,就变得有恃无恐起来。

  从最初暗中和波兰独立组织来往,发展到了后期,更是正大光明的收留“普波联合王国余孽”。

  现在的波兰叛军,中上层军官全部的都在普鲁士军中服过役,基层军官也有过半出身普鲁士军队。

  现在的华沙混战,与其说是波兰人在闹独立,还不如说是普俄战争的延续。

  这背后要是没有维也纳政府的默许,普鲁士王国凭什么敢玩这么大?

  如果说普波有历史渊源,柏林支持波兰独立运动也勉强说得过去;可是支持立陶宛独立运动,又算什么事?

  出钱、出人、出力,这些都是有成本的。不是大家看不起普鲁士王国,以柏林政府的家底,真玩不起这样的大手笔。

  搞事情的不光是普鲁士王国,还有支持芬兰独立运动的瑞典、支持保加利亚独立运动的希腊、支持乌克兰独立运动的……

  一桩桩一件件,背后无不指向维也纳政府。以目前的国际局势,能够策动各国一起对俄罗斯帝国下黑手的除了神圣罗马帝国,再也找不到第二家了。

  明知道幕后黑手是谁,尼古拉二世还向维也纳政府求援,本质上就在释放一个政治信号:我们玩不起了,承认你是世界老大,别再折腾小弟了。

  怎奈政治不是游戏,低头认输也不等于结束。维也纳政府给出的回应,并不能沙皇政府满意。

  这次世界大战可是最后一次瓜分世界,除非是神圣罗马帝国坠落,要不然再也别想第二次了。

  等世界大战结束,才恢复对俄战略物资出口,差不多就是明说:这次瓜分世界和俄罗斯帝国没关系了。

  对沙皇政府来说,这无疑是一场灾难。为了这次世界大战,俄罗斯帝国也是下了血本的。

  即便是爆发内战,也没有抽回前线的俄军。当然,想要抽回前线的部队,也撤不回来。

  不管怎么说,总有上百万俄军在这场战争浴血奋战,为这场世界大战做出了杰出贡献。

  可是分赃不光要看贡献,同样也要看实力。内战中的俄罗斯帝国,自然没有能力同各国争夺战利品。

  最终能够分得多少好处,全看维也纳政府的节操。不用想也知道,就算是能够分到一份战利品,恐怕也只是一些残羹冷炙。

  偏偏尼古拉二世现在还不能拒绝,否则俄罗斯帝国接下来的日子,还会更加痛苦。

  战利品一共就那么多,分得人少了,每家分到的就会多一份。尤其是少了俄罗斯帝国这个巨无霸,对各国来说更是利好。

  维也纳政府已经明确表示放弃印度了,现在就剩欧洲各国自己争斗。只要踢出了俄国人,大家都能够吃饱。

  往日里大家绝对不敢得罪俄罗斯帝国,但是现在涉及的利益太大,大到足以令各国为之疯狂。

  加上维也纳政府若有若无的暗示,更是刺激了各国的野心。沙皇政府现在要是不答应,大家就敢猎熊。

  ……

  政治上的交锋,终归还是要靠实力来确定。

  由于俄军主力被拖在了前线,用于镇压国内叛乱的军队都是新编部队,乌合之众对上乌合之众,双方也算是棋逢对手,平叛战斗自然不顺利。

  印度战场的俄军还好,跟着盟军一起作战,有维也纳政府兜底饿不着。

  远东地区的俄军就惨了。伴随着法国劳工在西伯利亚发动叛乱,沙皇政府囤积在沿途的物资,全部成为了叛军的资粮。

  丧失了国内的物资支持,远东地区的俄军仅仅只能靠走私获得补给。

  尽管远东地区的走私商人很给力,可是远东帝国本身就是一个农业国。

  粮食、布匹、帐篷、棉衣之类的基础物资,只要有钱都可以买到,药品、武器弹药、飞机零配件等特殊物资就麻烦了。

  尤其是各国对俄实施封锁政策之后,大军火商纷纷销声匿迹,直接断了俄军通过走私大量获得武器弹药的路。

  子弹打一发少一发,俄军不得不省着点用;飞机、飞艇更惨,这年头的战机零配件寿命都很短,通常飞上几次就要更换。

  因为缺乏足够的零配件储备,远东地区俄国空军被迫减少出勤次数,苦苦坚持一段时间之后,最终还是趴在了地上。

  即便是俄军依旧英勇,但是受后勤限制,血肉之躯终归还是难当机枪大炮。

  在付出八万伤亡的惨痛代价之后,1905年10月24日,日军攻克海参崴。近五万俄国守军在弹尽之后,被迫放下武器投降。

  而在此之前的一个月,旅……要塞就已经沦陷。尽管日军付出了惨痛代价,但是远东地区的局势也彻底被逆转。

  在过去的一年时间里,沙皇政府在远东地区,先后损失总兵力高达五十余万,现在残余的俄军已然不足二十万。

  纵使西伯利亚铁路立即恢复畅通,损失大量兵力、丧失众多战略要地的俄军,现在同样是回天乏术。

  ……

  日俄战争胜利了,日本政府众人仍然神色凝重。

  在过去的日子里,只想着重创远东地区的俄军,完成同维也纳政府的约定,根本就没有在意过士兵伤亡。

  现在大战落幕,清点损失的时候,所有人都被惊人的伤亡数字吓了一大跳。

  作为战争的胜利者,日本的伤亡反而比俄军还要大上几分,阵亡士兵高达38万、伤76万。

  (备注:受伤人员恢复后可以再次参战,存在重复计算)

  没有办法,谁让他们是进攻的一方呢?

  虽然到了后期,俄军缺乏武器弹药,可是人家不缺粮食啊!拖延时间没有意义,只能采取强攻。

  悲剧的是马六甲海战之后,日本同欧洲的贸易线直接被中断了,武器弹药全靠本土生产。

  普通的枪炮还能勉强供应,尖端的飞机、坦克,就成为了消耗品。

  由于缺乏足够的重火力,很多时候日军只能拿人命填。偏偏现在武士道精神横行,军中的主流就是拼命,打起仗来一上头就不用脑子。

  打仗的时候固然勇猛,可是付出的代价也惊人。打的时候大家没有注意,等最后盘点的时候,就由不得众人不动容了。

  仅凭纸面上的伤亡数字,众人就可以确定日本帝国这次输得很惨。击败了俄国人不假,可和付出的代价相比却是得不偿失。

  海军废了、陆军残了,国库里面能够饿死老鼠,举国上下尽是“白帆”,最终的收获却是冰冷的三个字——“战败国”。

  完成了约定,不等于事情就了解了。想要结束战争,日本还需要付出更多。

  何况,同维也纳政府的约定,仅仅只是通过暗示进行的,并没有同他们签订任何书面文件,甚至连具体承诺都没有一个。

  最终的结局如何,全看维也纳政府的节操。如果不是日俄结成了死仇,没有半分缓和的余地,日本政府根本就不可能干。

  饶是老成持重的伊藤博文,此刻也没有了往日里的镇定。纵使见惯了大风大浪,也没有见过这种可能倾覆日本的滔天巨浪。

  问题的关键在于“损失惨重”,眼下的日本帝国正处于最虚弱的时间,没有谈待遇的本钱。

  现在伊藤博文可不敢赌敌人不会劳师远征,因为要对付现在的日本,根本就不需要什么远征。

  只要派军舰将海岸线一锁,作为岛国的日本,马上就会陷入困境。

  “诸君放宽心,隔壁的远东帝国有句古话: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现在就非常适合形容我们。

  大洋联盟崩溃,作为战争中的失败者,帝国势必要为此付出惨痛代价。要不然战胜国心里会不舒服,现在帝国已经付出了。

  大陆联盟也不是铁板一块,欧洲各国联合打压俄国人,根本就不是什么秘密。

  我们恰好干了他们想干,又不方便直接动手的事情。各国感谢我们都来不及,又怎么会故意刁难呢?”

  伊藤博文强作镇定的解释道。

第一百六十三章 投降否?

  理论归理论,现实归现实。看似完成了约定,危机已经度过,可是大家仍然没底。

  口头承诺本来就虚无缥缈,尤其是没有具体内容、模棱两可的承诺,那就更没有保障了。

  山县有朋:“伊藤君,维也纳政府仍然没有同意我们退出战争,现在只是临时停战,甚至连正式谈判都没有。

  要知道巴西、阿根廷、乌拉圭等国,均已经和大陆联盟签订了停战协议。虽然要付出的代价尚未确定,但是各国确实已经退出了这场战争。

  现在依旧同大陆联盟处于战争状态的,只有大英帝国、美利坚合众国、以及我们三国。

  尘埃迟迟无法落定,谁也不知道维也纳政府是怎么想的,万一他们翻脸不认人怎么办?”

  这种担心不是多余的,维也纳政府的信誉虽然很好,可日本政府并没有同他们达成任何实质上的约定。

  包括打击俄国人,维也纳政府也只是通过要求日本政府“展示诚意”做暗示,并没有明确说出来。

  算不算“诚意”,完全看维也纳政府的心情。万一维也纳政府翻脸,日本政府一点儿办法也没有。

  伊藤博文:“山县君,事情没有那么糟糕。大英帝国跌到,神圣罗马帝国吃饱。

  那么多殖民地,消化起来总是需要时间的。根据欧洲传来的情报,维也纳政府甚至计划放弃印度。

  在绝对优势的情况下,舍弃最富庶的印度,肯定不仅仅是为了拉拢盟友,更大的可能还是战略核心。

  同为殖民帝国,维也纳政府采取的殖民政策无疑更加注重长远。开辟殖民地也多是选择人口数量相对较少、资源较为丰富的区域,很少碰人口稠密区。

  事实证明,这种战略确实非常成功。不仅在殖民初期避过了和列强争锋,在殖民地经营过程中,神罗的殖民地也是最少发生问题的。

  有成功的案例在,按照同样的套路复制就行了,根本就没必要改变。

  我们不光人口稠密、经济落后、资源匮乏,还时常爆发火山,又不具备战略价值,根本就不值得维也纳政府窥视。

  在这种背景下,只要我们不自己作死,就不会有大问题。”

  想想就令人伤感,“经济落后、资源匮乏、火山频发”都成为了优点。

  不过在生存面前,这一切都不值得一提。如同“海蜘蛛”,只要我没有价值,就不怕被人窥视。

  能够坦然接受现实,主要是日本自明治维新以来,受到的打击足够多。

  日常受列强的蹂躏也就罢了,一点儿小问题不值得置气。只要不涉及核心利益,都可以忍着。

  最打击信心的还是战略受阻,先是南下入侵菲律宾,被列强给赶了回去;好不容易鼓足勇气发起对俄战争,又赶上了世界大战。

  列强阵营分化,被动站队的日本,不幸跟错了老大,葬送了苦心积攒下来的海军家底。

  眼睁睁的看着大洋联盟土崩瓦解,却又无能为力,日本政府的心里预期自然是一降再降。

  即便是极端民族主义者都没有原时空狂妄。“征服东亚,称霸世界”,还是洗洗睡吧,睡着了就啥都实现了。

  面对眼下复杂的局面,日本政府商议来商议去,最终想出了一个最无奈的策略——装孙子。

  ……

  日本政府的抉择,已经无人理会了,现在全世界的目光都聚焦到了英伦三岛。

  谈判归谈判,战争还是要继续的。两个大流氓都是玩儿国际政治的王者,想要靠谈判拖延时间没有任何可能。

  在没有打趴下一方、或者是达成停战协议前,大陆联盟针对不列颠的进攻,只会加强不会减弱。

  不同于战争初期,各国被维也纳政府拖着上战场,现在局势明朗痛打落水狗,大家都是抢着上。

  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印度战场,局势是一天一个样。英国殖民政府无力保卫印度,更加不堪的国大党就更不用说了。

  不知道的还以为这是印度独立组织,事实上国大党的创始人都是英籍印度退休官员,现在的政治主张仅限于实施代议制。

  闹独立,那是二战后的事情,眼下还是乖宝宝,紧密团结在英属印度殖民政府身边,维护大英帝国的殖民统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