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圣罗马帝国 第520章

作者:新海月1

  甚至连撤退都做不到,据城而守的时候印度士兵还能够发挥一定的战斗力,要是出城和敌人野战,估计俄军一个冲锋第九师就散了。

  无论是为了战争大局,还是为了自己,马卡乌上校都必须要继续坚守。即便是最后守不住安德胡伊,也要为主力部队争取时间。

  至于第九师本来就是炮灰,自然要发挥炮灰的作用,现在就是牺牲的时候。

  从这方面来说,帕特里克中将拆分主力部队充当督战队的决定,无疑是正确的。

  要不是有一个英军主力团压阵,马卡乌上校可没有办法让印度人拼命。

  ……

  喀布尔英军指挥部,帕特里克中将的心情非常糟糕,英俄战争爆发了,他这个指挥官居然是最后知道的。

  无论是一线的部队,还是远在万里之外的伦敦政府,都比他先收到消息。

  豪威尔少将提议道:“司令官阁下,俄国人来势汹汹,我们部署在前线的兵力恐怕不够,派出援兵增援前线吧!”

  尽管没有收到前线的具体战报,可是用脚趾想大家也知道,局势不会乐观。

  正对面的劳伦斯少将反对道:“事情没有这么简单,现在战局不明,我们根本就不知道敌人的主攻方向在哪里,总不能各个方向同时派出援兵吧?

  我们手中可没有那么多兵力,国内承诺的增援部队还没有出发,等他们抵达都是两个月后的事情了。

  印度地区的援兵虽然来了,但印度殖民地的精锐部队都被我们带过来了,现在的援兵大都是新组建的部队,战斗力根本就没有指望。

  况且,围剿游击队的行动也到了关键时刻。最近一段时间敌人和我们的交火频率明显高了很多,现在撤军就全功尽弃了。

  错过了这次机会,接下来我们就要面临俄国人和阿富汗游击队双重威胁,未来的战争只会对我们更加不利。”

  因为围剿游击队的关系,阿富汗地区的英军有近一半的部队都钻山沟。前线除了几个战略要地外,别的地区兵力都不足。

  这样的兵力部署不能算错,毕竟阿富汗游击队对英军的威胁也非常大。最猖狂的时期每天都能够给英军带来上百人的伤亡,不围剿都不行。

  只能说英军运气不好,在围剿游击队的时候,遇到了俄军进攻,搞得首尾不能相顾。

  豪威尔摇了摇头:“现在顾不上那么多了,游击队只能恶心我们,但是俄国人却有能力从我们手中夺走阿富汗地区。

  分兵增援不是最好的选择,但是眼下我们没得选择,一旦让俄国人杀了进来,再想把他们赶出去就难了。

  我提议留下一个师的部队盯着游击队,不让他们折腾出大乱子,剩下的部队立即增援前线。

  由于不确定敌人的主攻方向,我觉得可以分设几个敌前指挥部,协调前线的部队作战,最好是我们几个亲自下部队。

  在通讯问题解决前,指挥部放在喀布尔是不合时宜的,等我们收到消息去前线收尸都赶不上。”

  ……

  两个副手争执不休,帕特里克中将越发感到头疼。大家说得都有道理,让问题变得更加复杂。

  内心深处,他还是希望先剿灭游击队,再和俄国人进行决战的。可惜现实让他没得选择,游击队的威胁再大,也必须要先保证前线不溃败。

  再三考虑后,帕特里克中将做出了决定:“豪威尔说得没错,指挥部放在喀布尔就是一个摆设,根本就无法发挥作用。

  从现在开始,分设置左中右三个敌前指挥部,由我们三人分别担任指挥官。

  左路军由第一师、三、四、六步兵师,第五、六、七炮兵团,以及骑兵一师组成,我亲自任指挥官,前往增援赫特拉地区。

  中路军由第……”

  计划没有变化快,就在英军放弃围剿游击队,分兵增援前线的时候,安德胡伊战场也进入到了关键时刻。

  在苦苦支持一个星期后,守卫安德胡伊的第九步兵师还是崩溃了,马卡乌上校期待的第五师援军,自始至终都没有出现。

  不是第五师指挥官没有大局观,问题是俄国人已经出现在了马扎尔谢里夫地区,战斗一触即发。

  在前景不明的情况下,第五师又如何敢抽调兵力增援安德胡伊呢?

  随着最后一道防线告破,俄军已经攻破了安德胡伊的全部城防工事,继续坚守就只能打巷战了。

  指望军心士气全无的印度殖民师和俄国人打巷战,马卡乌上校还没有疯。

  看着身边汇聚的几百人,马卡乌上校知道大势已去,无奈的下令道:“撤!”

  ……

第一百三十四章 战略分析

  随着安德胡伊攻防战的结束,俄军终于在阿富汗地区获得了一个立足点,取得了暂时领先。

  消息传到维也纳,已经是半个月后的事情了。密切关注阿富汗战争的弗朗茨,此刻正盯着中亚地图研究。

  他承认安德胡伊风景很不错,每一个山谷都是一个风景点,抬头是雪山,低头是绿地,远望有瀑布,近观有果树。

  可是俄国人万里迢迢打过去,总不可能为了去安德胡伊看风景吧?

  除了风景不错外,当地的自然条件也相对优渥,算得上是阿富汗地区的富庶之地了。

  至于战略价值,坦率的说弗朗茨并不认为这里有多重要。

  从战略上来看,俄国人无论是夺取偏西的赫拉特地区,还是夺取东边的瓦罕走廊,都比安德胡伊地区有价值。

  尤其是瓦罕走廊,跨过去就是英属印度。

  作为一名合格的吃瓜群众,最重要的就是要有一颗好奇心,弗朗茨也不例外。

  自己的军事水平有限看不出来俄国人的真实目的,那就找看得出来的人问,奥地利可养着一大帮子参谋,就当是临时考核了。

  维也纳宫,弗朗茨临时召见了奥地利总参谋部的几名后起之秀。

  “英俄战争已经爆发快一个月了,抢先动手的俄国人,没有调集重兵夺取战略要地赫拉特和瓦罕走廊,反而攻克了安德胡伊。你们觉得俄军指挥官的真实目的是什么?”

  这是一道没有答案的送命题,考验的是脑洞。理性分析也罢,连蒙带猜也可以。

  在弗朗茨看来,这道题适合运气比较好的人回答。

  毕竟最终的结果,很有可能和俄军指挥官最初的计划截然不同。怎么理性理性分析,也抵不住战场上千变万化。

  对军人来说,运气也是非常重要的。虽然有点儿迷信的味道,但有时候不相信都不行。

  一将功成万骨枯,能够从战场上一路杀出来的将军,除了个人能力之外,运气的成分也非常重要。

  运气不好的家伙都在半路上倒下了,这一点翻一翻奥地利的军校记录就知道。

  每年成绩排名最前面的军校生,个人能力都不差,但是能够混出来的仍然只是少数。

  剩下的都是倒霉蛋,比如说:战场上领了盒饭、训练中受伤退役、该提拔的时候突然犯错误……

  “陛下,安德胡伊有可能只是俄军虚晃一枪,用来迷惑英国人的。

  俄军的进攻方向虽然不确定,但是他们的最终战略目的是明确的,不管干什么都是围绕着夺取阿富汗地区展开的。

  我觉得俄国下一步应该是赫拉特,英国人在当地部署了重兵,强攻的损失太大。

  或许俄军指挥官想要打破常规,挑选一条出人意料的进攻路线,比如说:学习蒙古人当年的大迂回包抄。

  强行从波斯借道,穿插到赫拉特的后方,切断守军的后路,然后进行围攻。”

  丹克上校的计划可不可行,没有当地的详细资料,弗朗茨无法下结论,不过这个脑洞首先就值得肯定。

  古往今来的无数经典战例,都是依靠常人无法想象的脑洞,再加上最重要的运气。

  想要复制这种成功,几乎是不可能的。大迂回包抄战术也是如此,蒙古人玩儿成功了,不等于俄国人也能够效仿。

  万一波斯人头铁了一回,不配合俄国人的行动,出兵拦截了俄军借道,那就有乐子瞧了。

  没有进行任何点评,弗朗茨只是对丹克上校微微一笑,然后对旁边的侍从吩咐道:“先记录下来,大家还有不同的看法么?”

  作为奥地利脑洞最大的部门,从来都没有统一意见的时候,弗朗茨的话刚落地,又有一名军官开口了。

  “陛下,我觉得俄军的指挥官就是单纯的为了占领安德胡伊,没有别的目的。

  从阿富汗的地理条件分析,自然条件相对较好、土地相对肥沃的地区,就只有安德胡伊地区和赫拉特地区,其它地区都相对贫瘠。

  俄军现在打着解放阿富汗地区的旗号,和阿富汗人的关系暂时还不错,一旦占领了这两个地区后,就可以从当地获得一部分粮食充当补给。

  俄军的后勤体系非常混乱,作为前线的指挥官,应该清楚国内那帮官僚的属性。

  这次战争又是提前发动的,前线部队的后勤物资并不充足,如果战场上推进的太快,后勤随时都有可能出问题。

  换我是俄军指挥官,首先要考虑的就是如何解决后勤问题,至少要保证前线的部队不会饿肚子,而不是如何获得胜利。

  英军在赫拉特地区部署重兵,俄军能够轻松夺取的只有安德胡伊地区。占领了当地,至少可以解决几万俄军的吃饭问题。

  从这方面来说,俄国人夺取安德胡伊的战略意义,并不比夺取瓦罕走廊小多少。”

  尽管有些难以接受,不过弗朗茨还是认为真的有可能发生。毕竟俄国官僚是一种神奇的生物,坑死前线的作战部队的事情已经发生过无数次了。

  英俄都是大国,阿富汗地区对两国都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这就注定了战争不是短时间就能够结束的。

  不先想办法解决部队的吃饭问题,万一遇到突发情况,那就完犊子了。

  或许在一般人看来,安德胡伊地区最多解决几万俄军的吃饭问题,但是弗朗茨不这么看。

  要是到了关键时刻,这一地区就能救下俄军的命。毕竟粮食不够吃,还可以出去抢当地人的。

  完全解决粮食问题不可能,但是个把月的口粮,还是有希望筹集到的。

  战略物资不足,大不了停止进攻,就地构筑防御工事减少消耗。只要不让大家饿肚子,别的问题一切好说。

  至于得罪阿富汗人的问题,到了那种地步,估计没有哪个俄军指挥官还会在乎。

  ……

  一个个神奇的脑洞,令弗朗茨耳目一新。如果不是知道到这些都是瞎猜的,他都要怀疑俄军指挥官是不是当世名将,夺取安德胡伊还有这么多门道。

第一百三十五章 被低估的拿破仑四世

  不管俄国人的真实目的是什么,安德胡伊攻防战带来的影响,都是恐怖的。

  一堆水平连弗朗茨都不如的专家学者,纷纷跳出来指点江山,仿佛战火明天就会烧到印度似的。

  电报的出现拉近了世界的距离,欧洲舆论的不看好,同样影响到了英国舆论,一时间英国政府压力大增。

  “前线发生了什么,安德胡伊为什么会失守,帕特里克是干什么吃的?”

  一连三个“什么”的质问,足以证明格莱斯顿首相现在的心情非常糟糕。

  阿富汗的面积不小,安德胡伊也不是什么核心战略要地,仅仅只是丢掉安德胡伊周边那几万平方公里,对整个战场来说不值得一提。

  同样是丢城失地,刚刚开打就丢失了大片土地,和经过长时间鏖战丢城失地是截然不同的。

  安德胡伊就是刚开打就丢失的,外界的舆论质疑英军的战斗力,反对党也趁机搞事情,弄格莱斯顿首相狼狈不堪。

  陆军大臣罗萨里奥满脸愤怒的回答道:“都是俄国人太卑鄙了,不等宣战的消息传到前线,他们就发起了偷袭。

  我们在阿富汗地区的部队正忙着剿灭游击队,安德胡伊因为战略价值不高,在当地部署的兵力有限,让俄国人有机可乘。

  不过大家可以放心,帕特里克中将已经放弃了之前围剿游击队的计划,出兵增援前线了。

  如果不出意外的话,现在前线已经稳住了,只等我们的援兵抵达,就可以发起反攻。”

  不解释还好,听了帕特里克的解释,在场的众人反而越发感到不安了。

  放弃围剿游击队,同样也意味着被围困的游击队可以出山了。外有俄国人大军猛攻,内有游击队肆掠,这让人如何能够放心?

  援兵抵达就反攻,这话拿出去忽悠普通人还行,在场的众人对自家的军队可没有那么强的信心。

  怀疑归怀疑,格莱斯顿首相还是没有泼冷水。战争已经爆发了,就必须要打下去。

  “战场上局势变化非常快,陆军部要承担起责任来,开战都快一个月了,为什么援军还没有出发?”

  面对首相的指责,罗萨里奥硬着头皮解释道:“首相阁下,部队劳师远征需要做的准备工作非常多。

  绝大部分士兵都没有出过海,大西洋风浪又大,如果不进行训练的话,非战斗减员会非常的多。

  如果可能的话,运兵船最好还是走苏伊士运河,不仅时间短而且风浪小。”

  没有办法,即便是海洋民族,也不等于每个英国人都不晕船,大部分的陆军士兵都没有离开过英伦三岛。

  从英伦三岛到印度,最快也要两三个月,不经过专业训练,很多人都会坚持不住。

  要是强行将从未训练的陆军士兵送上船,死亡率会非常的惊人,半路上就把军心士气折腾没了,还怎么打仗?

  外交大臣乔治摇了摇头:“外交部已经和法奥两国进行多次沟通,结果都不乐观。

  苏伊士运河在开通之初,就发布了公告:运河公司将会在战争时期保持绝对中立,禁止交战国的任何军用船舶通航。”

  别说战争时期了,平常时期不列颠的军舰都无法从苏伊士运河同航,每次都要从好望角绕路。

  为此英国外交部做了很多努力,都没有取得任何成果。

  在这个问题上,法奥两国政府根本就不出面,把问题推给了运河公司。

  运河公司最初的资金是法奥两国政府出的,理论上属于两国全体民众,上市之初就有很多奇葩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