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圣罗马帝国 第513章

作者:新海月1

  尽管知道法俄两国早就暗地里眉来眼去了,可是法国人替俄国人发行债券的消息,还是引起了英国政府的强烈不满。

  格莱斯顿首相皱着眉头问道:“在这个时候替俄国人发行债券,法国人这是想要干什么?”

  时间点太敏感了,早些时候、晚些时候替俄国人发行债券都没问题,偏偏选在英俄翻脸的当口,针对意味太明显不过了。

  外交大臣乔治解释道:“法国人这是在报复,我们许诺了支持他们向中欧扩张势力范围的,但是在前面法国人谋求比德两国煤炭利益的时候,政府选择了中立。”

  真的只是“中立”么?

  答案是:否定的!

  如果英国政府没有推波助澜,没有暗地里给法国人拖后腿,欧洲反法浪潮也没那么容易爆发。

  或许在英国政府看来,没有直接跳出来反对,那就算是对法兰西最大的支持了。

  暗地里给比德两国打气,向法国政府传递若有若无的警告,这些扯后腿的行为,都是职业习惯,根本就不算什么。

  面对这样的盟友,法国政府反应不激烈,那才有问题。

  本来就是互相利用,谁都没真把对方当成盟友,暗中坑一把也就不奇怪了。

  事实上,从一开始英国人就挖好了坑。支持法国人“扩张势力范围”,不等于支持法国人扩张领土,这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

  或许在谈判的时候,为了忽悠人,外交官会含糊其辞,或者是口头承诺。但落到纸上的,绝对没有支持法国人向中欧扩张领土。

  现在的法兰西帝国已经非常强大了,再让他们扩张下去,补足了最后的短板,又会出现新的一轮实力暴涨。

  英法只有一道海峡相隔,让法兰西继续壮大下去,不列颠就真的睡不着觉了。

  格莱斯顿首相揉了揉额头,这个解释让他无言以对,站在不列颠的立场上,给法国人扯后腿没有任何问题。

  英法世仇几百年,不是一纸盟约就能够化解的。遏制法兰西壮大,一直都是英国政府的首要任务。

  俄奥虽然也是敌人,不过因为距离的关系,英国政府的切身感受并不深。

  如果不是沙皇政府盯上中亚地区,威胁到了印度的安全,两国也不会直接正面对上。

  犹豫了一会儿功夫后,格莱斯顿首相提出了要求:“想办法,给法国人找点儿事情做。

  不能让他们闲下来,免得给我们扯后腿,同时还要他们牵制住奥地利。”

  要满足这两点要求,那就只能让法奥两国互掐了。挑拨离间,一贯都是英国人的拿手好戏。

  以现在法奥两国的关系,貌似也不用继续挑拨,只要激化矛盾就够了。

  盘算了一遍过后,外交大臣乔治点了点头:“没有问题,外交部会尽快给他们找点儿事情做。

  只不过这么一来,就将比德两国彻底推到了奥地利一边。以哈布斯堡王朝拉盟友的能力,法国人恐怕会吃亏。”

  法奥就是为了比德两国才掐起来的,一旦矛盾升级,作为风暴中心的比德两国根本就脱不了身。

  甚至因为法国政府没有注意吃相的缘故,导致他们的国际声誉又下跌了一波,作为他们的邻居不可能不担心。

  在这种背景下,一旦欧洲局势紧张,就算是奥地利不动,欧洲各国也会推奥地利出来制衡法国人。

  在不爆发战争的情况下,法奥两国斗了起来,势单力薄的法国政府肯定会吃亏。

  至于真打起来,乔治就无法判断结果了。毕竟法国人的威名很盛,奥地利的实力雄厚、潜在盟友多。

  格莱斯顿首相冷笑道:“不让他们吃点儿苦头,怎么知道我们的重要性。

  刚刚缔结盟约,就急匆匆的向中欧地区伸手,连选择一个好时机都不知道。

  法国人这些年过太顺了,以至于让他们变得忘乎所以,狂妄得不可一世。”

  ……

  相比英国政府来说,事实上,弗朗茨更加紧张法俄两国靠拢。

  这是地理位置决定的,奥地利被法俄两国夹在中间,一旦法俄两国靠拢,奥地利在战略上面临的危险太大。

  只不过多了一些历史经验教训,弗朗茨选择了暂时隐忍不发,装作什么都不知道。

  不仅没有中断对俄贷款,报复沙皇政府的蛇鼠两端,还压下政府中反俄的声音。

  “俄国人的事情,暂时告一段落。不管沙皇政府做了什么,现在我们就当什么也没发生。

  外交部可以适当的表示不满,其它的问题,全部都等英俄战争爆发过后再讨论。”

  秋后算账肯定是有的,不过前提条件必须要是秋后。

  要是现在奥地利就发作,给俄国人找麻烦,沙皇政府怎么有底气和英国人争夺阿富汗地区?

  俄国人要是输了战争,那肯定会损失惨重,搞不好还会将最近这些年,聚集起来的国运一朝丧尽。

  别看现在的俄罗斯帝国似乎很强大,可是别忘了前几次的战争,这个老牌帝国已经被重创了。

  几百万青壮的损失,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够弥补回来的。

  对比一下,俄罗斯帝国最近三十年的人口增长率,就知道战争的伤害有多大。

  尤其是第二次普俄战争后,俄罗斯帝国连续多年人口负增长,到了现在也仅仅只能保持人口不在下降。

  在这种背景下,要是在中亚地区再填上百八十万进去,又恰好输了战争,沙皇政府的统治基础,就要被动摇了。

  当然,赢了战争这些都是不值一提的小问题。胜利可以压下所有的不满,拿下了阿富汗地区,沙皇政府上下都会齐心协力争夺印度。

  问题是拿下阿富汗容易,要消化掉阿富汗地区,可不是那么简单。

  除非效仿奥地利的土著迁移政策,把当地人都迁移离开。

  要不然的话,内有游击队肆掠,外有英国人虎视眈眈,俄国人就要永无宁日了。

  奥地利只要在适当的时候,推上一把就足够了。虽然这么坑盟友卑鄙了一点儿,不过这也是俄国人先和法国人勾搭的。

  ……

  农业大臣霍尔斯提醒道:“陛下,从农业部搜集到的资料来看,英法两国的粮食自足计划,都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

  尤其是法国人的大农场计划,自从法国政府更换了一批殖民地官员后,法属非洲的农业就开始迅猛发展。

  如果不出意外的话,法兰西今年的主粮缺口,将降低到180万吨以内,要不了多久他们就可以实现粮食自足了。

  不过据说法国人在非洲开辟的农场运行成本偏高,只有一小部分农场能够做到收支平衡,大多数农场都依赖财政拨款。”

  这个结果,没有出乎弗朗茨的意料。

  法兰西缺粮主要是因为意大利地区,本部的粮食实际上是够吃的。

  为了减少外汇支出,最近这些年,又在埃及、阿尔及利亚、摩洛哥、突尼斯等地区建立农场,弥补粮食缺口是早晚的事情。

  至于农场运行成本高,那是注定的结果。法属非洲适合发展农业的地区,本来就偏少。

  很多地方都是有主的,总不能把主人全部都赶走吧?要知道当地很多土地的主人,早就变成了法国殖民者。

  除了抢夺一部分土著的土地外,大部分农场还是法国政府亲自开辟出来的,很多农场的自然条件都不是最好的,只能说勉强过得去。

  如果水利设施都完善了,后面的问题也应该不大。不过这都需要时间,不是短时间能够搞定的。

  短期内这些农场要靠天吃饭,粮食产量自然高不到哪里去。加上官僚们的管理,增加了大量的额外成本,亏本才是正常操作。

  弗朗茨点了点头:“时机差不多了,推广钾肥也需要时间,没必要继续藏着捏着了。”

  这个时候推广化肥,损失最大的肯定不是奥地利。

  受国际粮食价格下跌的影响,最近这些年,奥地利一直在削减主粮种植面积。

  除了满足国内食用外,已经很少对外出口了。国内的粮食加工企业,也开始大力进口俄国粮食。

  某种意义上来说,在国际粮食价格下跌的背景下,俄国经济能够回暖,也是奥地利的粮食减产政策造成的。

  只不过这种好日子,马上就要一去不复返了。再怎么削减产能,奥地利的农业体量都在这里放着。

  即便是现在的钾肥,功效比不上后世,粮食产量只增加五个百分点,那也是足够六七百万人食用的口粮。

  增加出来的产量,肯定是需要市场消化的。

  在英法玩儿自给自足的背景下,国际粮食市场不仅没有增长,反而在逐渐萎缩。

  国内的粮食增产,奥地利肯定要先顾自己,俄国人的粮食再想找到买家就难了。

  实际情况应该会更加糟糕,钾肥保不了密,欧洲各国都会跟着效仿。

  随着各国粮食产能的增加,国际粮食市场还会急剧萎缩,价格也会持续下跌。

  某种意义上来说,这就是用来砸锅的。奥地利可以想办法增加粮食消耗量,度过农业危机,俄国人就倒霉了。

  英俄战争刚完,就爆发农业危机,这就注定了未来很多年,沙皇政府都要勒紧裤腰带过日子。

  弗朗茨可以向上帝发誓,这种杀敌一千自损一百的战术,最开始绝对不是冲着盟友去的。

  本来计划好的,等英法粮食自足计划完成,就开始砸锅,拖着大家一起进入粮食拼成本时代。

  怎奈计划没有变化快,到了实施的时候,才猛然间发现,貌似俄罗斯帝国才是最大的受害者。

  没有别的原因,英法奥都是工业国,国内有产业链支撑着,只有俄国人对农业依赖严重。

第一百二十三章 公使案爆发

  唐宁街首相办公室内,此时气氛显得格外诡异。

  格莱斯顿首相咆哮道:“警务部是干什么吃的,为什么会发生这种事情?”

  没有办法,就在几个小时前,俄国驻伦敦公使怀特·尼古拉斯在前往英国外交部的路上遭遇袭击,现在已经见了上帝。

  别说英俄还没有正式开战,就算是已经打起来了,英国政府最多也只能驱逐俄国公使,并且还必须要保障人家离开前的人身安全。

  按照游戏规则,各国政府都有义务保障外国公使的人身安全,现在俄国公使发生了意外,英国政府难辞其咎。

  警务大臣罗杰斯苦涩的回答道:“这完全是一起意外,怀特公使在前往外交部的途中遇到了游行示威的民众。

  跟随在民众中的记者上前采访,怀特公使回答的语言有些过激,引发了民众的不满,双方发生了冲突。

  随行保护的警察虽然阻拦了人群,但是不知道是谁带头向怀特公使丢杂物,一块石头恰好命中怀特公使的头部,抢救无效当场死亡。”

  解释就是掩饰,事情已经发生了,警方的安保工作没做好是事实,再怎么解释也洗不白。

  看似是意外冲突,事情真有这么巧合么?

  格莱斯顿首相深表怀疑,讥讽道:“全都是意外巧合,警务部一点责任也没有。

  那么你告诉我,意外发生在伦敦最繁华的大街上,飞出来的石头是怎么来的?”

  意外相遇,发生语言冲突,都是可以理解的,毕竟双方所站的立场不一样。

  可是飞出来的石头,就很有问题了。伦敦最繁华的大街,地面上要是有石头,环卫工人早就清理了。

  参加游行示威,带点儿面包之内的,大家还可以理解,谁吃饱了撑着带个石头去?

  就算是个别人有怪癖,也不可能一帮人都有怪癖,命中要害的石头只有一块,攻击怀特公使的石头可是有很多的。

  警务大臣罗杰斯解释:“据警方逮捕的嫌疑犯称,这些石头是准备用来砸玻璃的。

  我们已经证实了,游行示威的队伍是冲着俄国使馆去的。最近一段时间,民众已经是第三次打砸俄国使馆的玻璃了。

  综合各方面的资料,我们才确定这是意外事件,主要还是俄国人欺人太甚。

  据现场人员交代,记者询问俄军偷袭我们阿富汗驻军的时候,怀特公使曾公开叫嚣:就算是我们干的,又能怎么样?

  这句话引发了民众的愤怒,才有了后面的事情发生。

  事情发生的太突然,负责保护怀特公使安全的警察,根本就来不及驱散人群。”

  避重就轻,艺术加工,就等于最终答案。

  不是罗杰斯不负责任,主要是这种事情,没有办法深究下去,最好的办法就是尽快结案。

  事情拖得越长,后面的麻烦就越大。不管政府怎么认定,在很多民众的心里,干掉怀特公使的人就是不列颠的英雄。

  格莱斯顿首相欲言又止,民众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他们这些策划者怎么能不清楚了。

  俄军偷袭不列颠在阿富汗的驻军本来就是假的,背了黑锅的俄国人,自然不可能承认了。

  俄国驻伦敦公使怀特,本来就是一个直性子。受记者挑拨几句,说几句过激的话也很正常。

  见气氛不对,外交大臣乔治开口道:“事情已经到了现在这一步,怀特公使是怎么死的已经不重要了。

  不管给出什么样的答案,俄国人都不会认可,我们必须要做好最坏的打算。”

  死了一位公使,在没有获得利益补偿前,任何一个国家都不会接受这种充满疑惑的解释。

  毫无疑问,英俄关系已经破裂,英国政府现在是不可能拿出利益补偿敌人的。

  “唉!”

  格莱斯顿首相叹了一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