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圣罗马帝国 第506章

作者:新海月1

  这是必然的结果,别说情报网络不完善,就算是把所有的阿富汗人都变成情报人员,消息也没有办法传出来。

  英国人外交手段不是吹的,阿富汗的邻居们已经拉起了封锁线,唯一的对外联系方式就剩下走私了。

  事实证明,走私渠道同样不适合传递情报。

  无论是波斯,还是中亚汗国都是穷鬼,绝大部分地区都是既没有铁路、又没有电报。

  战争爆发前,维也纳政府收到阿富汗的消息,都要滞后一个多星期。战争爆发后,就更不用说了。

  听到这个坏消息,弗朗茨眉头一皱:“也就是说,我们已经丧失了和阿富汗政府之间的联系。

  原本计划的空投物资,现在因为失去了目标,丧失了实施的可能性。”

  “是的,陛下!”

  韦森贝格回答道。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要重新打通和阿富汗政府的联系,我们只能寄希望于俄国人。

  他们在当地经营日久,应该有隐藏起来的消息传递渠道。现在只是受战争影响,临时被中断了。

  沙皇政府正在想办法恢复,可能再过一段时间,就能够恢复过来。”

  “寄希望于俄国人”、“过一段时间恢复”,这样的答案令弗朗茨直接打消了空投物资的念头。

  阿富汗虽然是一个小国,可疆域面积却一点儿也不小,又多是山地。

  要是下面没有发出接引信号,谁知道在什么地方交接,让飞艇兵们怎么空投物资?

  总不能乱扔吧,投到深山老林、江河湖泊中,大不了就是损失一批物资。

  要是运气不好,恰好落到了英军头上,当了运输大队长,那就尴尬了。

  沉思了片刻功夫后,弗朗茨做出了决定:“算了,发生了这样的事情,只能算阿富汗政府倒霉。

  他们不是派出了联络官么,让他们自己想办法和国内取得联系,我们现在无能为力。”

  着急?

  不存在的,就算是阿富汗政府倒下了,还有俄国人会补上去。

  况且,就算是英国人取得了胜利,又能怎么样?

  占领一片遍地游击队、宗教狂热份子的聚居地,可不是什么好事,高昂的统治成本,迟早会令英国人认清现实。

  陆军大臣费斯拉夫提议道:“陛下,我们驻扎在殖民地的部队,已经很多年都没有更换过武器装备了。

  鉴于目前严峻的国际形势,我们必须要提前做准备,陆军部建议进行一次大换装,先增加殖民地的防御能力。”

  费斯拉夫的话提醒了弗朗茨,虽然这年头各国的殖民地武装,都是自家二三流部队,招募最差的兵源、拿着最老掉牙的武器、进行最简单的训练,但奥地利是一个例外。

  殖民地军队只是武器装备落后了一点儿,别的各方面还是向国内主力部队看齐的。

  前些年,维也纳政府还把主力部队派出去,进行轮番实战演练。

  只是到了后来,殖民地上的敌人都被肃清掉了,这种实战练兵计划才被迫终止。

  平常时期,殖民地部队保持目前的状态,自然不成问题。

  装备差点儿就差点儿,反正各国殖民军都是在比烂,只要比同行强就行了。

  现在国际局势发生变化,谁也不能够保证,什么时候就擦枪走火了。

  在这种背景下,增加殖民地的实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尤其是奥属非洲地区,一旦欧陆战争爆发,不指望他们一次性夺取整个非洲,但是拿下埃及、好望角、吉布提这种战略要地,还是必须要完成的。

  这可是奥地利从制定国策开始的核心,拿下了这几处要地,不仅本土和非洲连成了一片,英法进入印度洋还要多跑上万公里。

  原来跑两次航线的时间,现在只够跑一次,不光运输成本大增,还意味着敌人的海上运输能力打了对折。

  “不光要换装,我们还必须要增加殖民地的武器储备。以奥属非洲为例,当地应该储存足够武装一百万人作战一年的军备。

  一旦欧陆战争爆发,殖民地就要做好仅凭自身的力量,夺取整个非洲大陆。”

  不是弗朗茨的胃口大,而是奥属非洲已经具备了这样的实力。

  时至今日,奥属非洲的总人口已经高达两千多万,比其他几大殖民帝国的移民加一起都多几倍。

  一旦大战爆发,就注定了要向四面进攻。就算维也纳政府不下令,地方上的军功贵族们就会自己拉队伍去干。

  好战的本性,从开辟奥属非洲开始,就已经植入大家的骨髓中了。

  要不是条件不允许,维也纳政府有意压制,他们早就在非洲搞摩擦了。

  有条件不利用就是傻缺,不说拿下整个非洲大陆,只要拿下几处要地,奥地利就稳操胜券了。

  卡尔首相质疑道:“陛下,这也太多了吧!我们的几处重要殖民地,军事力量都很强大,根本就不是周边国家能够撼动的。

  就算是欧陆战争爆发,奥属非洲的力量也足以应付任何敌人。现在运送这么多武器装备到殖民地,很容易引发国际局势紧张的。”

  一百万人作战一年的武器装备,可不是一星半点儿,要用单位计算的话就是——百万吨。

  运送这么多物资过去,想要保密几乎是不可能的。这年头,谁不在对方那边安插几个间谍啊!

  重要的军事情报打探不到,这种一船船的军火,还能骗过谁不成?

  弗朗茨点了点头,这确实是一个问题。不要说运输了,光组织生产都能引起欧洲世界的注目。

  “那就分批进行,先以换装的名义增加供给,后面每个月补充物资的时候,都增加一部分。次数多了,也就不那么起眼了。

  这次中亚战争,就是最好的掩护。命令国有兵工厂,从现在开始将武器产能提高一倍,对外宣布是俄国人的订单。

  不要对外公布具体数字,兵工厂分散在全国各地,一般人是不会注意的。”

  国企的好处就在这里,政府可以控制产能,不需要向外界披露任何信息。

  生产了多少武器弹药,又出口了多少,只要维也纳政府自己不说,根本就没有人知道。

  就算有人调查,那也必须要把所有兵工厂一起调查,才能够得到准确数字,单独调查一两家兵工厂的数据,没有任何意义。

  不是弗朗茨夸口,奥地利究竟有多少兵工厂,有多少企业拥有军工生产能力,根本就不可能被外界知道。

  原因非常简单,相关企业太多了。很多机械厂只要改装一下生产设备,马上就可以变成军工厂。

  反正都是流水化施工,又不需要你一家企业生产出全部的零配件,只要能够生产一部分就够了。

  把大家生产出来的零配件凑在一起,一件武器就诞生了。

  现在的军工厂,只不过是自身拥有较完善的产业链,不需要到处购买零配件。

  从头到尾都是一家企业生产出来的零配件,在组装的时候自然会更占优势,质量相对也要有保障一些。

  不过真到了战争年代,这些都是小问题。很多时候,数量比质量更重要,只要能用就行了,些许瑕疵完全不值一提。

第一百一十二章 疯狂试探

  在加大武器装备储存的同时,奥地利也加大了新式装备的研发投入。

  比如说:跑得和乌龟一样慢的坦克,航程只有三百多公里的飞机,以及傻大粗的火炮,这些都需要改进。

  事实上,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决定战争胜负的因素越来越倾向于武器装备和后勤。

  备战也不仅仅只是储备武器弹药就行了,其它战略物资同样也要跟上。

  这涉及到的范围就广了,很多物资实质上军民都是通用,生产也不局限于国有企业,绝大部分都来自于民营企业。

  为了不引起外界的猜疑,暴露了政府的战略计划,加大物资储备就不用想了。

  不过担心这个问题的,应该是敌人才对。

  毕竟奥地利的产业链完善,原材料又能够自足,战争爆发再加速生产,也比竞争对手快得多。

  准备归准备,战争什么时候开打,仍然没有人知道。

  维也纳政府开始备战,实际上也是根据国际局势变化分析,觉得欧洲大陆有可能爆发战争。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谁先打响第一枪,谁就把中欧的墙头草国家推到了对立面。

  别看比利时现在亲奥,荷兰、瑞士这些国家也在向奥地利释放善意,这都是建立在法国政府咄咄逼人的大前提下。

  原时空拿破仑三世时代还想要吞并比利时,多次干涉比利时内政,两家站在了对立面。

  到了世界大战期间,比利时却倒向了协约国,实际上也是被逼出来的,可不是真像外界说得英法外交手段高明。

  如果德二帝国不从比利时借道进攻法国,人家干嘛要参战,中立不好么?

  比利时人又不傻,一个弹丸小国,跑去参加世界大战就是当炮灰,根本就获得不了多少好处。

  或许一个比利时不值得一提,要是加上北德意志联邦呢?

  德意志地区的那一群小邦国是什么货色,弗朗茨再清楚不过了。

  参考原时空的普奥战争就知道,说好的大家联手对付普鲁士的,结果最后就剩奥地利和普鲁士单挑了。

  本来该势均力敌的,因为这些邦国的划水,导致了奥地利在战斗中,兵力处于绝对劣势地位。

  想要他们拼命,除非是敌人打上门来了。要不然这些家伙,就只能拉出来喊喊口号、壮壮声势。

  ……

  自从破坏掉了奥地利捣鼓的反法同盟后,法国政府的气氛就发生了变化,大家猛然间发现笼罩在法兰西头顶上的那一片阴云不复存在了。

  这种突如其来的变化,让很多人都不适应。在资本的推波助澜下,主战派的声音越发响亮了。

  外界的变化,也影响到了拿破仑四世的判断。

  “貌似奥地利没有那么厉害,在丧失英国人的支持后,维也纳政府无法拉出反法包围网。”

  观念上的变化,自然要影响到政治上的决策。在对奥事物上,拿破仑四世已经没有那么上心了。

  凡尔赛宫

  粗略的看了一遍手中的文件,拿破仑四世不确定地问道:“重启国际煤炭价格谈判,你们做好准备了么?”

  为了阻碍法兰西的经济发展,由英奥两国牵头成立了国际煤炭出口联盟,控制了国际煤炭交易价格。

  受此影响,法国进口的煤炭价格,要比英奥两国高出至少百分之五十。

  能源价格高了,工业生产成本自然也就上去了。这直接导致很多法国的工商业制品,在国际上丧失了竞争力。

  为了瓦解国际煤出口联盟,法国政府、工商业界都想尽了办法,用尽了手段,仍然没有达成目的。

  甚至因为掌握了法国的能源命脉,国际煤出口联盟还经常对法国工商业指手画脚。

  凡事都有两面性,迫于能源价格的高昂,法国率先吹响了节约能源的号角。

  同样功率的蒸汽机、锅炉,法国人的产品煤耗量通常都要低几个百分点,个别性能突出的还有可能节省百分之二三十。

  不光是耗煤量低,法国人还捣鼓出了不少煤炭替代品,比如说:木炭。

  在绝大部分领域,法国人的锅炉、蒸汽机设备,都可以烧木炭,部分设备还可以直接烧柴。

  当然,黑科技也不是万能的,替代品始终都只是替代品,距离原装正品还是有一定差距的。

  这就导致了法国的工商业制品,在质量上难免有一丝瑕疵,只能将就着用。

  最为典型的就是钢铁,法国的钢铁总体质量是最差的,比俄国人的钢铁质量都差。

  经济大臣艾尔莎义正言辞道:“陛下,请放心。为了国内经济的健康发展,经济部绝对会竭尽全力,把国际煤炭交易价格打下来。”

  外交大臣卡雷尔·卡德莱茨附和道:“外交部会全力配合经济部的行动,我们已经开始游说英国人。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英国煤炭出口协会已经有妥协的迹象。只要英国人松口,我们就能逼迫比利时和德意志联邦妥协。”

  矛盾只是因为利益,如果说国际煤出口联盟成立之初的目的是打压法国经济,那么现在就只是单纯的因为利益了。

  某种意义上来说,煤也是一种刚需产品。不管法国人怎么努力寻找替代品,还是要大量进口。

  在这种背景下,供应商们自然要提高价格,以谋取暴利。

  想让英国人松口非常简单,那就是砸钱。只要能从别的方面弥补他们在煤出口领域少赚的钱,事情就好办了。

  至于比利时和北德意志联邦的煤炭供应商,那就只能算他们倒霉了,谁让他们的国家弱呢?

  拿破仑四世陷入了沉思中,看似只是煤炭价格谈判,实际上这更是一次对国际社会的试探。

  如果计划成功了,并且没有引起国际社会的剧烈反弹,那么法国政府在未来的日子里,就不需要这么谨小慎微了。

  “既然你们都做好了准备,那就重启谈判吧!不过要注意方式手段,不要闹出大乱子来。”

  看得出来,拿破仑四世对手下这帮官僚,并不是那么放心。

  这和法国的政治体系有关系,经济部绝对是政府中受资本影响最严重的部门,官员的政绩从一开始就和资本挂上了钩。

  要是不提前打招呼,这些家伙按照资本的意志行事,直接挑起战争都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