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圣罗马帝国 第481章

作者:新海月1

  光前期投入的巨额资金成本,就不是一般企业和个人所能够受得了的。

  毕竟这年头汽车市场很有限,金融财团们还看不上这点儿零头小利。

  资本最喜欢的干得事情,是等果实快要成熟了,就直接上去摘果子,而不是自己跑去种果树。

  实体巨头们,又大都受限于经营观念,一般都专注于自己所在的领域,就算是扩张,也是进入相关产业。

  这是无数经典案例总结出来的经验教训,贸然跨界进入一个陌生领域,失败的几率远高于成功。

  在无法预估风险之前,一般人都会选择观望。当然,更重要的还是兜里没钱。

  现在家用汽车市场才刚刚起步,前景怎么样尚且不明朗,谁也不能保证今天的内燃机汽车会不会是昨天的蒸汽汽车。

  汽车工业正处于烧钱阶段,相当于刚种下小树苗,距离开花结果还遥遥无期。

  然后,自然是手工打造了。大规模工业生产技术难度太高,想要山寨也必须要有工业支撑,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

  相比之下,手工打造就要简单的多了。零配件精度不够,就让人工上去打磨。发动机马力不够,就增加气缸数量。

  现在奥地利汽车集团市场上最主要的竞争对手,就是一堆手工作坊。

  因为汽车刚刚问世不久,还属于高档奢侈品,定价较高的缘故,即便是手工作坊的生产成本更高,他们同样可以获得不菲的利润。

  捋顺这一切过后,弗朗茨的眉头一下子皱了起来。

  很明显,奥地利汽车集团中很多人都被现在的成绩给迷住了双眼,忽视了竞争对手的存在。

  从1882年产品上市开始,奥地利汽车集团的市场占有率正在逐年下降。

  市场占有率下跌是必然的,除非完全垄断市场,要不然随着竞争对手的不断加入,市场份额肯定会下跌。

  只不过奥地利汽车集团市场占有率下跌的速度太快,短短三年时间里,就下跌了近四分之一。

  这可是自家的产业,要是止步不前,损失的都是自己的利益,这对弗朗茨来说是万万不能容忍的。

  “奥普雷亚,你们就没准备打造一款廉价车型,保住市场占有率么?”

  扩大市场占有率,弗朗茨已经不奢望了。

  要知道,奥地利汽车集团可是占据了汽车销售市场中百分之七十六点四的份额,还能怎么增加?

  可是尽可能的保住市场份额,或者是降低市场占有率下滑的速度,那是可以努力的。

  奥普雷亚急忙解释道:“陛下,廉价车上市不光会降低我们的企业利润,还会损害我们的汽车品牌价值。

  目前集团推广的甲壳虫、沃克、布拉迪等车型,都是高档车。

  降价销售虽然能够在短时间内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但是汽车从诞生开始,就注定了是一件奢侈品。

  无论我们怎么降价,普通人都不可能买得起。现在我们正在努力让汽车成为身份地位的象征,所以保持汽车的品牌价值非常重要。”

  能够意识到“品牌价值”,奥普雷亚显然不是等闲之辈。

  不过受时代限制,他还是没有想到,汽车有可能走进千家万户,从奢侈品跌落到代步工具。

  以目前全世界,每年才几万辆的汽车消费市场来看,奥普雷亚舍弃发展低端车型,专注于高端品牌运行,还是附和现实的。

  弗朗茨摇了摇头:“不,汽车的生产成本还有很大的下降空间。未来价格下跌到普通人能够接受的范围,也并非没有可能。

  短期来看,在现有的技术体系下,我们都能够将成本压缩到中产阶级,能够接受的范围之内。

  如果继续扩大产能,现在的生产成本还会继续降低。

  或许单辆汽车的销量下降了,可是中产阶级的数量,要比有钱人多得多,我们获得的总利润只会更高。

  况且,降低汽车销售价格还可以打击我们的竞争对手。和我们不一样,他们的小作坊生产成本根本就降不下来。

  至于品牌价值问题,那就更简单了。重新注册一家公司,用新公司的名义换个品牌主打低价车。”

  现在汽车的生产成本一般都在400~700神盾之间,市面上的销售价格基本上都在1000神盾之上,豪华版的汽车价格销售高更是轻松过万。

  这么高的毛利,还是掩盖不了奥地利汽车集团亏损的事实。

  主要是研发投入太高,和后期维护成本居高不下,这才导致了企业长年处于亏损状态。

  奥普雷亚一心盯着企业利润,实际上也是迫不得已。企业的财政情况不好,总不能天天向老板要钱吧?

  如果不是弗朗茨的强制要求,估计奥普雷亚都要砍掉研发经费,全力投入到汽车销售中。

  毕竟,在短期内销售型企业,要比研发型企业更赚钱。只有让企业赚到了钱,大家才能获得更丰厚的回报。

  现在这种亏损状态,拿点儿奖金就好。股票期权暂时还不流行,不过利润分红已经出现了。

  只是奥地利汽车集团这种研发型企业,一连亏损十几年,根本就看不到分红。

  不过奥普雷亚还是有节操的,没有办法学习某些无良上市公司高管,只顾自己捞钱,丝毫不考虑企业的长远发展。

  要不然偷换一下概念,奥地利汽车集团想要扭亏为盈还是非常简单的。无论是压缩研发投入,还是放缓维修点建设,都能够实现盈利。

  要不是这两个吞金兽的拖累,奥地利汽车集团绝对是这个年代最赚钱的公司,还是富可敌国的那种。

  就算是每辆车,只赚取100神盾的收益,奥地利汽车集团每年也有五六百万神盾的纯收入。

  实际上只会更多,卖出去的汽车,不可能都是利润最低的普通车型。那种动则价格上万的土豪车,卖出去一辆就能轻轻松松获得几大千入账。

  当然,奥地利汽车集团的核心竞争力,实际上还是技术和售后服务。

  短期内赔钱,但是未来这些才是最赚钱的。一旦渠道铺设完成,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根本就找不到竞争对手。

  这一点看奥地利国内就知道了,凡是被集团服务网点覆盖的地区,市场上唯一能够卖得掉的就只有“奥汽”的车。

  别的生产企业,受限于自身实力,根本就无力铺设那么多维修网点。

  一旦汽车坏了,就只能自己想办法维修,或者是等厂家的技术工人过来。

  “是,陛下!”奥普雷亚回答道。

  停顿了一下过后,奥普雷亚又补充道:“陛下,为了提高企业收益,扭转目前的亏损状态,增加企业竞争力。

  管理层计划在铺设后勤渠道的时候把加油站也覆盖上,方便我们的用户在出行路上加油。”

  如果在后世这么干的话,还没有来得及开始,反垄断法早就找上门了。

  “方便我们的用户”意思已经非常明显了,这是充满了排它性的。别的汽车就算是到了加油站,也只能在一边望着。

  但是在19世纪这个大垄断的时代,这完全是司空见惯的事情。就如同现在,奥地利汽车集团的维修点,就不给其它品牌车提供服务。

  沉思了片刻功夫后,弗朗茨摇了摇头:“加油站可以搞,但是不能这么极端。这和维修点不一样,非常容易引起民众的反感。

  社会上反垄断的呼声越来越高,各国出台反垄断法都是时间问题。现在留下这么明显的破绽,未来很容易被人针对。

  在这方面,你们必须加以重视。就算是要增加竞争力,也可以采取更加隐蔽的手段。

  比如说:会员卡服务。

  凡是购买集团旗下车辆的,都可以享受会员服务,能够在加油站获得一定的折扣。

  其他的顾客,想要享受加油折扣,可以让他们自己掏钱购买会员卡。

  可以多发型一些会员卡,最好是每个城市的都不一样,一张会员卡只能享受一个地区的折扣。

  借口随便找,只要明面上说得过去,大家能够勉强接受就行了。”

  奥地利汽车集团旗下的维修点,不为别的汽车提供服务,那是有足够的理由可以推脱。

  比如说:没有配套的零配件,无法进行维修;或者是说修车师傅没有接触过这款车,不知道该怎么弄。

  加油站就不行了,反正大家用的都是那些油,不存在无法使用。

  要是拒绝提供服务,车主们肯定会闹事。这种拉仇恨的事情,弗朗茨自然不会干。

  相比之下,会员服务大家就要容易接受得多了。只要不大张旗鼓的宣扬,普通人根本就搞不清企业之间的复杂关系。

  换一个马甲,让加油站和汽车集团脱离直接联系。汽车集团还可以每年向加油站支付一笔会员费,让大家无话可说。

  反正这年头还没有到信息联网的技术,会员卡无法在全国范围之内通行,也可以推脱是无法识别,或者说各地的加油站是独立运营的。

  卡无法识别,但是车可以识别。如果能够让所有的汽车生产商,都来掏钱缴会费,弗朗茨也不介意大家一起享受折扣。

  ……

第七十四章 无奈中的妥协

  相比家用汽车,实际上卡车和拖拉机,在市场上更容易受到消费者们的青睐。

  前者是奢侈品,只能够消耗财富;后者是生产资料,能够创造更多的财富。

  有钱人不是傻子,分的清楚孰轻孰重。在做选择题的时候,当然要根据自己的需求来了。

  一般来说,城市中资本家更倾向于小汽车。因为小汽车可以彰显他们的尊贵地位,能够在生意场上给他们带来方便。

  好吧,这只是一种心里上的错觉。除非是出去做骗子,故意炫富忽悠人,大概能有点儿作用。

  正常的生意场上,还是该怎么谈,就怎么谈。在利益面前,没有谁会轻易让步。

  小汽车的真正作用,大概是能够忽悠手下的员工。用无形中炫富的方式操作,告诉大家:老板有钱,不用担心。

  卡车和拖拉机的购买者,除了交通运输公司外,大部分客户都来自于乡下的农场主,以及部分贵族。

  农场主是切实需要,不同于价格高昂的小汽车,拖拉机从诞生开始,就被定义成了廉价车。

  这不关弗朗茨的事,在奥地利这样的农业大国,发现了拖拉机这种神器后,维也纳政府要是不介入才有问题。

  从1883年开始,维也纳政府就颁布了法令,对拖拉机生产企业免税,鼓励企业低价向农民销售。

  截止到目前为止,已经有多家国企介入拖拉机生产行业,直接将销售价格打了下去。

  对比小汽车那高额的利润,拖拉机真的是白菜价。

  拉货、耕田两用的拖拉机,市场售价也不过200~300神盾,单一用途的150神盾都能够买得到。

  当然,这也是一分钱一分货。实用价值不低,舒适性就不要指望了。

  为了降低生产成本,有的厂家甚至连座椅都懒得配备了,还要消费者买回家后,自己往上安装。

  刺鼻的浓烟,跑起来还有刺耳的“突、突、突……”声,要是有用户体验感的话,估计不少人都会打零分。

  相比之下,卡车就可以看成是小汽车的改装版。无非是在后方加了一节车厢,下面增加了几个汽缸充当动力。

  舒适性要比拖拉机强得多,又比不上小汽车。价格嘛,也介于两者之间。

  毕竟是大块头,生产的技术难度要低得多,成本也要略低一点儿。

  如果不是受限于交通,估计卡车的推广速度,要比只在城市内部、或者是周边地区活动的小汽车要快得多。

  反正刚推出市场,就受到了贵族们的青睐。无论是从家中拉粮食、蔬菜进城售卖,还是带着家当出去打猎,卡车都比马车要省心。

  彰显身份地位,那是暴发户们才需要的。自从经历了1848年的大革命过后,奥地利的贵族们就低调了起来。

  新兴的资本家顶替了他们拉仇恨角色,这一点从日常的报纸上就可以看出来。

  大多数揭露社会现实的新闻,反派主角大都是爆发户资本家,或者二代。

  相比之下,贵族中的纨绔子弟比例要低得多。当然这可能是社会环境,限制了他们发挥空间。

  贵族子弟的课比较多,成年过后有一个算一个,都会进入了军队打磨几年。

  等他们退伍回家的时候,年龄都不小了,已经不再是中二少年,做事知道用脑子了。

  事实上,贵族中的烂事一点儿也不少,各种奇葩怪胎也是层出不穷。

  只不过这些人要顾忌家族声誉,除了个别蠢货外,大部分人都知道把事情隐藏起来,没有暴露在聚光灯之下。

  相比老牌贵族来说,新崛起的军功贵族,因为没有处理这方面事情的经验。

  很多人在掌权过后,沉迷于权利之中无法自拔,闹出来的乱子反而要更多一些。

  对弗朗茨来说,这些都是小问题。

  事情没有暴露出来,那自然是你好我好大家好,反正他这个皇帝也不会知道。

  要是事情暴露出来了,那就有一个算一个,按照奥地利的法律处理就行了。

  在看着一只又一只鸡被杀掉后,还是起到了作用的。有没有吓倒猴子不知道,反正剩下的鸡是被吓坏了。

  随着汽车工业的蓬勃发展,围绕着这条新产业链,很多周边产业也跟着受益。

  钢铁、机械制造、石油化工……等一系列产业,这几年的发展速度,就明显提高。

  以钢铁工业为例,看似现在汽车产能不高,每年都消耗不了多少钢铁。

  可是现在汽车产业需要的都是精钢,或者是军事上广为运用的特种钢,而不是一堆需要回炉重造的废铁。

  顾客就是上帝,市场有需求就会有服务。只要钱到位了,什么都好商量。

  奥地利没有哪条法律规定,军用特种钢不能民用。在此之前,没有人使用那是因为价格太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