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圣罗马帝国 第453章

作者:新海月1

  见奥斯曼政府大势已去,不愿意留下和这个帝国陪葬的人,纷纷开始寻找后路了。

  巴格达只是一个开始,奥地利进军两河流域后,弃城而逃的事情层出不穷。

  人是盲从的,看到权贵老爷们都跑路了,普通民众自然是争先效仿,一时间波斯边界人满为患。

  ……

  巴格达,中东战区临时指挥部

  摩尔克斯上将关心的问:“丹尼斯,一共有多少人离开?”

  丹尼斯的中年军官回答道:“巴格达地区,大约有十二万人离开,整个两河流域大约有五十多万人离开。”

  摩尔克斯上将眉头紧锁:“不够,离开的人还是太少了。两河流域的战斗基本上已经结束了,剩下的只是零星抵抗。

  当地的人口足有三百多万,就算是因为战争的缘故,至少也有两百二三十万,减去离开五十多万,剩下的还有一百七八十万。

  未来要把这么多人迁移,势必要花费巨额的资金,最好的办法还是让他们主动离开。

  放出消息,就说我们要实施《土地休耕法》,未来二十年内两河流域都禁止种植粮食和畜牧。”

  真真假假的消息,往往是最容易令人相信的。

  稍微消息灵通一点儿的,就知道奥地利在占领耶路撒冷王国、阿拉伯半岛后,都实施了土地休耕法。

  现在那边除了少数几个城市外,别的都是杂草丰茂、灌木丛生,内陆地区基本上都是千里无人烟。

  “是,司令官阁下!”丹尼斯少将回答道

  犹豫了一下,丹尼斯还是说出了心中的疑惑:“司令官阁下,留下他们创造财富,我们马上就可以收税,为什么一定要迁移人口离开呢?”

  在很多人看来,维也纳政府的《土地休耕法》都是在瞎折腾,除了劳民伤财外,没有任何实质上的价值。

  现在还不流行保护环境,前面没有人提出反对意见,那是涉及到了耶路撒冷。圣地都快被风沙给埋了,不保护一下确实不像话。

  阿拉伯半岛只能算顺带,反正当地啥也没有,奥地利又不缺骆驼,休耕就休耕吧。

  两河流域不一样,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可是很肥沃的,发展农业、畜牧业都可以。

  人口暴涨时代还没有降临,以伊拉克为例,战前也就一百二三十万人口,水资源相对富裕。

  摩尔克斯上将微微一笑:“自然是为了稳定,你不会认为这些人就会安安心心接受我们统治吧?”

  听了这个答案,丹尼斯更加迷惑了。奥斯曼帝国都能够将这些人压制住,奥地利还担心当地的稳定,说出去就是一个笑话。

  殖民帝国都有各自的统治方法,一般来说,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都可以用一个办法搞定——“杀”!

  摩尔克斯上将继续解释道:“如果是普通殖民地,自然不值得我们下这么大的血本,不过两河流域特殊。

  我们的人在这里发现石油,地质学家们估计两河流域的石油储量,很有可能超过目前全世界已发现石油的总量。

  科学家们认为石油是接下来最重要的能源,在未来很有可能取代煤的地位。”

  丹尼斯难以置信的摇了摇头,脱口而出道:“这不可能!石油的用途有限,怎么可能取代煤炭呢?”

  摩尔克斯上将摆了摆手:“这个问题,不是我能够回答的。反正科学家们说服了政府,让国内相信了这个判断。”

  看着陷入自我怀疑状态的丹尼斯,摩尔克斯上将继续说道:“好了,石油能不能取代煤的地位,这个问题让时间来证明。

  眼下我们只要知道,石油的作用很重要,我们国内的储量很少,两河流域的储量很多。

  涉及到了能源安全,为了保障石油开采的安全,我们必须要完全掌控这个地区就行了。”

  摩尔克斯也不信石油取代煤在能源的地位,不过只要有“可能”,那就值得重视。

  为了让法国人意识到“能源的重要性”,维也纳政府可没少进行宣传,现在是个欧洲人都知道能源很重要。

  犹豫了片刻功夫后,丹尼斯缓缓开口:“司令官阁下,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光放出消息还不行。

  最好还要有实际行动,比如说:加征战争税,制定一个超过大多数人承受能力的纳税额;或者是直接派人,劝他们离开。

  波斯人吸取了上一次难民危机的教训,在边界地区拉起了警戒线,现在那边已经聚集了大量的难民。

  不打开通道,就算是这些人想离开,也走不出去。”

  离开的通道,肯定不只这一条。问题是俄国他们不敢去,奥地利又不让他们进。

  摩尔克斯上将点了点头:“这确实是一个问题,我会向维也纳汇报,争取获得国内的支持。

  不过成功的几率很低,就算是外交部介入,波斯人也没胆子接收这一两百万人。

  先鼓动难民闯关,实在是不行,就让部队制造一起误会,撕开一道口子。”

  反土同盟不给撑腰,迫于英国政府的军事、外交双重压力,波斯人才放英国人的物资进入奥斯曼的。

  为此波斯政府多次向维也纳和圣彼得堡解释,可惜这没有任何意义,列强大部分时间都是不喜欢讲道理的。

  在摩尔克斯上将看来,不管是什么原因,波斯站在了反土同盟的对立面,就要付出代价。

  ……

  维也纳宫,奥地利军队在两河流域的进展顺利,并没有让弗朗茨感到欣慰,摩尔克斯上将汇报的消息,更是令他头疼万分。

  中东战区考虑的是那一两百万人的问题,而弗朗茨这个皇帝,需要考虑的则是三百多万人、乃至于四百多万人的问题。

  没办法,奥斯曼政府很疯狂,不等于下面的将领都很疯狂,全民皆兵不假,打不赢了还是要投降的。

  小亚细亚半岛上还有一两百万姑且算是战俘吧,毕竟苏丹政府疯狂了一波,带来的损失太大,以至于当地人不当战俘就没饭吃。

  迫于无奈,维也纳政府不得不养着这一大帮“战俘”。双方都沾满了对方的鲜血,弗朗茨不认为自己有能力感化他们。

  送走是必须的,花钱弗朗茨也不在乎,就当是前期投入,问题是把人往哪里送。

  外交大臣韦森贝格:“陛下,美洲各国大都表示拒绝接受难民移民,美利坚合众国同意接收部分移民,但仅限于青壮劳动力。”

  没办法,奥斯曼人本来不受欢迎,美洲各国从不到奥斯曼帝国招揽移民,何况还是老弱妇孺。

  美利坚合众国肯接收,那是受弗朗茨蝴蝶效应的影响,移民合众国的欧洲人大减,资本家们缺人缺的厉害。

  可惜再怎么缺人,资本家也只要能够创造财富的青壮劳动力,对老弱完全无爱。

  “政府有什么计划?”弗朗茨问道

  费利克斯首相:“政府有三种方案,第一、从殖民地上划分一块土地,把这些人迁移过去;

  第二、把麻烦扔给即将成立的亚美尼亚王国;

  第三、以波斯支持奥斯曼为借口,提前挑起战争,驱逐这些人进入波斯。

  这三种方案各有利弊。从殖民地上划分土地安置,只能从美洲或者是南洋想办法,花费比较大。

  丢给亚美尼亚王国看似最简单,可是后续麻烦也不少。

  俄国人肯定舍不得拿富裕之地给亚美尼亚人建国,这个新王国很有可能养不起这么多人。

  驱逐进入波斯成本最低,不过手段太过暴力,容易影响我们的国际声誉。”

第三十一章 猜测

  利弊很明显,弗朗茨很头疼。看上去三种方案都不错,实际上三种方案都不怎么靠谱。

  表面上来看,奥地利的殖民地不少,随便划分一块土地就能够安置几百万人。

  可实际上真要是去划地了,情况就发生了变化。非洲大陆不用考虑,那是未来的本土。

  南洋地区看似不错,实际上能够安置几百万人的岛屿也不多,反正新几内亚弗朗茨舍不得让出去。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加里曼丹岛人口都过千万了,没有那么多无主之地。

  或许在后世,周边的几个岛屿也能够安置几百万人,但是现在真的不行。

  弗朗茨还是有底线的,战场上死人那是没办法。战后故意制造一起饿死上百万人的人祸,他还干不出来。

  当然,这个底线也仅限于自己不干。如果是别人在干,弗朗茨也可以看不见。

  哦,谴责一下还是可以有的。再多,那就没办法了,世界就这么残酷,圣母在19世纪是活不下来的。

  不同于物资充沛的后世,这年头皇帝要是同情心泛滥,那是会死国的。

  美洲也是问题,阿拉斯加面积很大,资源也又丰富,尤其是黄金已经开始开采,维也纳政府肯定不会放手。

  奥属中美洲那是美洲战略核心,不能被祸害了。剩下的就只有北冰洋那一片岛屿,以及南美的巴塔哥尼亚高原。

  谁都知道北冰洋那一片岛屿不适合人类居住,一般人都活不下来,流放顽固分子还可以。

  要是把这几百万人送过去,估计到时候活下来的也是百不存一,那和直接突突了没有任何区别。

  巴塔哥尼亚也不是什么善地,至少在没开发出来前是如此,与其说是把人安置过去,还不如说在祸害智利和阿根廷。

  殖民地都开辟了这么多年,奥地利才移民十几万,就足以说明了很多问题。

  不是维也纳政府不想增加移民,完全是自然条件恶劣,移民会自己跑去智利或者是阿根廷。

  留下来的都是因为工作,当地有矿产资源开发,农牧业全部集中在河谷平原,发展的是大农场。

  后面两种方案更坑,按照计划亚美利亚王国也就那么几万平方公里,最多不过十几万平方公里。

  再多俄国人也不肯给,这点儿土地养活几十万亚美尼亚人肯定没问题,再增加几百万人那就要饿肚皮了。

  驱逐难民进入波斯,同样不靠谱。如果人家是主动离开的,弗朗茨不介意推一把,强制驱逐那就过分了。

  犹豫了一会儿后,弗朗茨做出了一个折中选择:“先往美洲各国输送移民,政府出资补贴,让资本家们想办法把人送进去。

  重点是美利坚合众国,每送过去一个移民补贴40神盾,送往其他国家的补贴35神盾,剩下的我们再想办法进行安置。”

  这是一个天价,地下黑市中的白人奴隶价格一般在10英镑左右,黑人奴隶价格也就25英镑左右,并且都是青壮。

  现在都不需要冒险做奴隶贸易了,只要把人送过去,就可以领取维也纳政府的补贴。

  弗朗茨相信资本家们的主观能动性,只要利益到位了,没有什么事情是办不到的。

  单独把这几百万人送到一个地方安置,非常的麻烦,可是分散到全世界,这就不算啥了。

  弗朗茨不担心这些人会被赶出来,移民国家基本上都是男多女少,这些难民恰恰相反,青壮都死在了战场上,剩下的大都是老弱妇孺。

  确切的来说是妇孺更多,在年均寿命三十来岁的奥斯曼帝国,超过三十五岁就可以算是老人了,年过五旬的都是凤毛麟角。

  ……

  圣彼得堡,眼看战争就要结束了,分赃的问题也提上了亚历山大的工作日程。

  今时不同往日,这次近东战争的主角已经变成了奥地利,俄罗斯帝国变成了辅助。

  “拿人手软,吃人嘴短。”

  维也纳政府的物资也不好拿,战争的后勤全靠奥地利提供,战后的战利品分配中沙皇政府自然要付出代价了。

  亚历山大三世面无表情地问道:“在我们的约定范围之外,维也纳政府又提出了新的要求。

  他们想要准备让亚美尼亚人独立建国,作为两国的缓冲,地点就在属于我们的高加索地区,你们觉得的怎么样?”

  了解亚历山大三世的人都知道,面无表情意味着沙皇陛下很不高兴,只是良好的教养让他克制住了情绪。

  当然能够克制情绪,意味着情况还不算太糟糕,不用担心一言不合就被赶回家种地。

  沙皇有脾气都是正常的,在历代沙皇中亚历山大三世都算是好伺候的,至少他不会杀大臣。

  内政大臣齐尔诺梅尔故作气愤道:“陛下,这种事情万万不能答应。俄奥两国的边界线绵延上万里,哪里需要什么缓冲?”

  万里还是夸张了一点点,不过七八千里还是有的。

  两个大国紧挨着,为了减少冲突自然需要缓冲区,可惜俄奥两国漫长边界线决定了缓冲不过来。

  俄奥也算是世交了,从反法战争开始,双方就成为了盟友。中途盟约虽然断过,但实质上的盟友关系,一直都没有结束过。

  几代人下来,大家都已经习惯了。除了统治者还互相担心对方的威胁外,民间根本就没那概念。

  财政大臣阿利舍尔·古洛夫反对道:“话不能那样说,俄奥都是大国,边界线还是短一点的好。

  早在十几年前,就有人提出两国交换领土,以缩短边界线,减少两国爆发冲突的可能。只是因为地理位置的关系,最后没能达成一致。

  奥地利人想要亚美利亚人独立建国,肯定不会只因为一个虚无缥缈的承诺,很有可能是维也纳政府在进行试探。

  当年无法做到的事情,不等于现在也没办法做到。

  维也纳政府不是提出补偿了么,没准他们是想要趁我们财政困难,掏钱买下小亚细亚半岛,以减少两国的边界线。

  我觉得可以先接触一下,如果奥地利人给的补偿合适,划出一片贫瘠的土地给亚美尼亚人建国也可以。”

  边界线漫长也是有利有弊,在可能增加冲突的同时,也意味着两国政府必须要更加慎重考虑两国关系。

  要是爆发了战争,那是真的防御不过来。你能打过来,我能打过去,分出了胜负也是两败俱伤。

  俄奥友好已经不是单纯依的利益结合,还包含着两国政府的无奈。做敌人的成本太高,大家只能做盟友。

  每次提起“领土交易”,沙皇政府就会联想到远去的阿拉斯加,留下无尽的悔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