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圣罗马帝国 第439章

作者:新海月1

  英国人的殖民地最多,市场相对充足,内部竞争也不是那么激烈,可以说是普鲁士的唯一选择。

  这种背景下,英国人自然要压价了。一面出口工业原材料给普鲁士,一面接受普鲁士的工商业制品抵债,看似在给柏林政府帮忙,实在是普鲁士在替他们白打工。

  不仅仅只是白打工,现在英国人又更进一步,要让普鲁士王国赔本打工。

  腓特烈三世现在的心情就如同:辛辛苦苦打了一年工,年底算账一分钱未赚,还倒欠一屁股债。

  偏偏他还不能拒绝,要不然失了业,房贷、信用卡、~~呗一起压上来,那简直就是……

  日子总是要过的,“血亏”总比“血本无归”的好。被压价也只能认了,柏林政府不得不硬着头皮承担这笔损失。

  腓特烈三世期待的问:“情况怎么样,英国人同意债务延期了么?”

  没有办法,普鲁士王国资源匮乏,必须要进口工业原材料,马克大家是不认的,这就必须要消耗外汇。

  和英国人达成的实物抵偿协议,并不是说把商品丢给债主就行了,柏林政府还没有那么霸气。

  普鲁士的债主大都是银行、金融机构,这些人都是玩儿金融的,对国际商品贸易没兴趣。

  真实情况是普鲁士把工商业产品卖给英国资本家换取的外汇,在扣除成本后,剩下的钱都拿去还债。

  “协议”的作用是英国政府同样放普鲁士商品进来。要不然在自由贸易体系下,普鲁士商品的销售范围仅限于英国本土,不用想也知道,那根本就卖不动。

  现在遭遇价格暴跌,商品的销售价格,还不够工业原材料的成本,做了赔本的买卖,柏林政府自然没“外汇”还债了。

  外交大臣弗德曼的脸色一下子沉了下来:“我们已经想尽了办法,甚至还获得了伦敦政府的支持,最后协商还是失败了。

  这次经济危机对英国的影响,比我们预想中还要大,银行现在也缺钱。

  我们的债主之一,加里特银行就因为资金链断裂,在谈判途中破产了。”

  债主们也缺钱,这就麻烦大了。尤其是加里特银行这种,自己都因为资金链断裂破产,更加不可能同意债务延期。

  腓特烈三世深深的叹了一口气,向财政大臣问道:“现在我们有多少外汇,在正常支付债务的情况下,还能够支撑多久?”

  财政大臣奥维茨皱着眉头回答道:“情况非常的糟糕,现在我们的全部外汇加起来大约价值765.6万英镑,包括354万英镑、568万神盾、800万法郎……

  理论上来说,如果不进行其它开销,只用来支付债务,最多能够支撑七个月时间。

  实际上,这是不可能的。我们必须要进口工业原材料、机械设备、农产品,以满足国内的生产、生活所需。”

  外汇是有出有进,正常情况来说,凭借工商业产品的出口,还是做到收支平衡的。

  毕竟,国内出产的工业原材料、人工成本,都不需要支付外汇,用马克就可以解决问题了。

  765.6万英镑折合黄金就是56.04吨,在这个年代已经是当之无愧的巨款,超过了不少国家的黄金储备总量。

  如果没有外债需要偿还,对一个小国来说,这么多的外汇储备,已经足以小日子过得很滋润了。

  可惜没有如果,普鲁士王国有巨额的外债需要偿还。这笔巨款,仅仅只够支付七个月的债务。

  实际上还坚持不了那么久,受出口商品价格下跌影响,现在普鲁士王国已经进入了贸易逆差时代。

  除非债主们肯接受马克支付,要不然柏林政府根本就不可能按期支付债务。

  ……

  收到了柏林政府的求援电报,弗朗茨第一反应就是:鼓动普鲁士人赖账。

  这个念头一出,就仿佛入了魔障,再也挥之不去。

  “假如柏林政府赖账,会有什么后果?”

  外交大臣韦森贝格脸色微变:“陛下,普鲁士的经济受英国人影响严重,柏林政府不具备债务违约的能力。

  如果柏林政府债务违约,英国人只要对他们贸易制裁,要不了半年普鲁士就会崩溃。”

  这是事实,皇家海军把海岸线一封,普鲁士王国就会陷入工业原材料匮乏、产品缺少市场的窘迫状态。

  当然他们还可以走陆路,从邻国绕过去,只不过这个成本足以令任何企业破产。

  费利克斯首相反驳道:“不一定吧!平常时期或许英国人会这么干,以杀鸡儆猴。

  可现在不一样,欧洲革命浪潮愈演愈烈。

  法国革命党都占领了巴黎,普鲁士王国的情况也非常糟糕,随时都有爆发革命的可能。

  只要英国人不准备从革命党手中讨债,就不能让普鲁士王国完蛋。

  现在柏林政府是真的没有偿还能力,债务违约是早晚的事情,伦敦政府应该也有心里准备。

  只要柏林政府不直接宣布赖账,找一个合情合理的债务延期借口,英国政府就不会采取极端手段。

  借给柏林政府钱的是银行、金融机构、投机客,这些利益集团在英国的影响力虽大,却也没有到替政府决策地步。

  英国政府不可能为了他们的利益,就置国家战略大局于不顾。没有政府的支持,这些人根本就奈何不了普鲁士王国。

  如果欧洲局势进一步恶化,那么柏林政府还可以和英国人谈条件,谋求减免部分债务。”

  现在还不是二战后,贵族集团正处于鼎盛状态,财团想要控制政府根本就是痴人说梦。

  法国革命就已经很吓人了,要是再让普鲁士革命成功,那么欧洲革命浪潮就再也控制不住了。

  不列颠虽然孤悬海外,革命浪潮还是没有放过他们。

  英法两国互相输出,已经持续了很多年,革命蔓延下去他们也无法独善其身。

  ……

  1882年5月1日,普鲁士王国爆发了声势浩大的反饥饿运动,无数民众走上街头要求政府进口更多的粮食,解决国内的粮荒。

  反饥饿运动爆发后,柏林政府的反应非常快,在最短的时间内向国际社会救助。

  同时以偿还外债消耗了大量的外汇,没钱购买粮食为由,向债主们提出延期支付债务的请求。

  毫无疑问,这不像在“请求”,反而更像是一份通知。

  在提出请求的同时,柏林政府已经暂停了五月份的债务支付。

  对外宣布是将五月份的偿债资金,用来购买粮食,以解决国内的粮荒。

  普鲁士王国的债主大都集中英法两国,共持有柏林政府95.4%的外债。

  搞定了英法这两个大债主,就可以说搞定了全部债主,确切的说搞定英国人就行了。

  法国人现在很忙,内战已经爆发了,一时半会儿顾不上这点儿鸡毛蒜皮的小事。

  普鲁士王国真的爆发了饥荒么?

  这就要看英国人怎么想了!

  如果伦敦政府接受这个说法,那么普鲁士王国就“真的”爆发了饥荒。

  如果伦敦政府不认可这个说法,那么普鲁士王国就不存在饥荒。

  政治只需要权衡利弊,真相并不重要。

第九章 1867眼球效应

  “查清楚,奥地利人真实目的么?”格莱斯顿首相问道

  普鲁士宣布债务延期后,伦敦政府第一时间就怀疑上了奥地利,一查就发现了维也纳政府扮演了什么角色。

  这种事没有办法保密,奥地利不跳出来加油打气,柏林政府没有胆子这么干。

  外交大臣格兰维尔·乔治·莱韦森·高尔:“明面上来看,奥地利人是想要离间我们和普鲁士的关系,这一点他们已经成功了。

  我们的情报人员发现,最近一段时间奥地利的铁路运量暴涨,深入调查发现有大量的战略物资在向港口汇聚。

  奥地利人似乎在准备一场战争,不过他们的军队并没有异常调动,应该不是冲着法兰西去的。”

  巴黎革命爆发后,伦敦政府就密切关注奥地利的动向,生怕一不留神,欧陆平衡就被打破了。

  从利益上来说,法奥围绕欧陆霸权已经争斗了很多年,现在法兰西病倒了,奥地利有足够的动机落井下石。

  不过法兰西也不是软柿子,就算是爆发内乱,也不是好惹的。没有充分的准备,奥地利不可能盲目动手。

  看了看世界地图,格莱斯顿点了点头,若有所思道:“没有进行军事动员,那么奥地利这次要动手的目标,实力应该不怎么样。

  维也纳体系刚刚建立,奥地利人不会自己打自己的脸,这场战争多半在欧洲之外。

  远东、南美、近东,或者是非洲殖民地争夺,你们觉得奥地利人想要进攻地方?”

  殖民大臣普里姆罗斯分析道:“远东地区的可能性不大,奥地利在那边的实力有限,不是他们的战略重心。

  南美的几率也很小,巴拿马独立运动进展非常顺利,除非他们准备一口吞下哥伦比亚共和国,不然没必要增加投入。

  近东和非洲殖民地争夺都有可能,奥斯曼是哈布斯堡王朝的世仇,弗朗茨多次在公众场合表示,要消灭这个……

  法奥的殖民核心都在非洲大陆,两国相互忌惮对方的实力,加上地理条件限制,才没有爆发大规模冲突,维也纳政府有落井下石的动机。

  我觉得他们对埃及动手的嫌疑更大。进攻奥斯曼帝国随时都可以,夺取苏伊士运河的机会可能就这一次。

  法兰西对外很强硬,在殖民地争夺中得罪了不少人。内战爆发后,很多国家都搞起了小动作,包括我们也想要分一杯羹。

  没有爆发战争,那是缺少一个领头的。如果奥地利牵头,瓜分法兰西殖民地的盛宴就要爆发了。

  丧失了海外殖民地的法兰西,就算是结束了内战,一增一减之下,也很难再有威胁奥地利的实力。”

  法奥共管苏伊士运河,那是没有办法,并不等于大家就不想独占了。

  今时不同往日,现在已经拥有独霸苏伊士运河的实力。只要拿下埃及地区,奥属亚非殖民地就连了一片,根本就不怕窥视。

  外交大臣乔治反驳道:“我的意见恰恰相反,从目前的国际局势来看,奥地利对埃及地区下手的几率微乎其微。”

  随即拿起一根指挥棒,走到悬挂的世界地图跟前一指道:“这里是奥地利,从地图上就可以看出来,他们的战略位置有多么糟糕,可谓是强敌环饲。

  最近这些年,维也纳政府通过外交纵横+军事打击,成功的将奥斯曼帝国废了,又利用普俄战争让普鲁士完蛋、俄国人元气大伤,局势才渐渐好转。

  短期来看夺取埃及,打击法兰西帝国,或许收益更大;但这会恶化法奥关系,内战结束后法兰西就是奥地利最大的敌人。

  历史又会重演法兰西和奥斯曼联合组建反哈布斯堡王朝的旧事。在利益的趋势下,俄国人多半也会加入进去。

  在这种背景下,奥地利很难找到盟友,就算是亲奥的德意志邦国,多半也会倒向反哈布斯堡同盟。”

  乔治用指挥棒在地图上画了一个圈,用力一点:“四面皆敌,一旦爆发战争奥地利就要疲于奔命,再强大的国力也经不起这么折腾。

  从长远发展来看,继续维护维护同法国人的友好关系,趁机灭掉奥斯曼帝国,获得一个稳定的大后方,才是奥地利最需要的。”

  地理位置决定的“战略”骗不了人,地图在那里摆着,一看就知道。

  地处欧洲腹心的奥地利,能够复兴起来本身就是一个奇迹。

  这个奇迹的背后,就是一系列的外交纵横,同时和多个国家保持友好关系,为复兴创造了条件。

  没得说,发现了奥地利的计划,当然是要搞破坏了,要不然就辜负了“搅屎棍”的美名。

  ……

  英国人的动作还是慢了一步,巴黎革命的成功给奥地利提供了胆气,维也纳政府已经决定快刀斩乱麻,不等外交上出成果了。

  弗朗茨:“战争借口找到了么?”

  制约奥地利发动战争的关键,已经不是国际局势。

  巴黎一声枪响,把欧洲革命再次推向高潮,谁也不敢冒天下之大不为,为了保卫奥斯曼帝国去发动战争。

  更不是实力,经过了两次近东战争的打击,奥斯曼帝国早就元气大伤了。

  现在是万事俱备,只欠一个战争“借口”了。为了这个合理的借口,弗朗茨的头发都快要掉光了。

  外交大臣韦森贝格:“我们已经掌控了奥斯曼政府屠杀亚美利亚人的证据,遇难者中还包括1867名帝国公民。”

  说完,韦森贝格从信封中拿出了一叠厚厚的照片,上面正是奥斯曼士兵进行屠杀的画面。

  如果不是翻看了几张过后,觉得有些熟悉,弗朗茨都差点儿信了。

  照片肯定是真的,以这年头的摄影技术,想要进行造假也不现实。

  只不过发生的时间,可能存在一点儿误差,也就提前了那么几年。

  时间点不是关键,只要照片的内容是真实的就足够了。

  犹豫了片刻功夫后,弗朗茨还是把印象最深的那张“加特林扫射难民”拿了出来:“报纸上已经刊登过的,就不要对外公布了。”

  韦森贝格面不改色的回答道:“陛下请放心,这些照片都是没有刊登过的。

  你觉得熟悉,可能是拍摄的内容有些接近,实质上还是有区别的。”

  弗朗茨点了点头,他还是相信专业人士的眼光。把制造战争借口的任务交给外交部,而不是让军方,主要是因为“专业”。

  要不然什么士兵失踪、沉船,这种憋足的借口拿出来,根本就说不过去。

  不要说国际上人家会不会信,就连国内都不会有人信。

  相比之下,外交部的上千帝国公民遇难,就震撼人心的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