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圣罗马帝国 第421章

作者:新海月1

  甚至因为财政上的缘故,柏林政府不得不做出一系列的让步,以换取中央政府的资金援助。

  其中就包括军队指挥权,没有毛病,柏林政府不准备要军队了。

  不是威廉一世不想要军队,问题是现在真的养不起了,柏林政府这个时候连抚恤金都掏不出来。

  拿本来就没能力养的军队,换取资金上的援助,怎么都不吃亏。

  不同于奥地利,汉诺威体量有限,如果两国军队合并,有丰富作战经验的容克贵族,很容易占据优势地位。

  这也是威廉一世对军方的安抚,通过利益交换保障抚恤金能够正常发放,丧失部分权力总比让大家直接回去种地更容易令人接受,可以说是各取所需。

  让步不仅仅只是军事上,财政上的让步更狠,柏林政府提出:只要汉诺威肯接下债务,普鲁士王国财政收入可以先全部上缴,由中央政府统一进行分配。

  毫无疑问,这种无理要求被乔治一世义正言辞的拒绝了。开什么玩笑,他是贪图邦国财政收入的人么,坚决不能要!

  和财政军事上的大方不同,涉及到了领土,柏林政府就变得小气了起来,双方迟迟没能达成一致。

  ……

  汉诺威王宫,乔治一世愤怒的扔掉了手中文件,怒骂道:“该死的普鲁士蛮子,真以为我们和他们一样,都是脑袋一根筋的莽夫么!

  光想要拿好处,却不肯付出代价,世界上哪有这么好的事?

  整天就想着算计,把别人都当傻子,一点儿都不想德意志人。

  看来是和波兰人待久了,他们都忘了自己的身份,把我们的优良传统丢得一干二净。

  ……”

  尽管不知道乔治一世为什么能够把“脑袋一根筋”和后面的“算计”联系到了一起,菲利普首相还是配合道:“陛下,不用担心。残酷现实会让普鲁士蛮子清醒的。

  现在他们还沉迷在往日的辉煌中,没有搞清楚自己的处境。等维也纳和会结束后,他们就知道该怎么选择了。”

  坦率的说,乔治一世骂得没有错。柏林政府看似做出了重大让步,实际上都是在进行利益交换。

  想要拿走财政权,就必须要承担他们留下的债务;想要拿走军队指挥权,就要出钱给他们支付伤亡抚恤金。

  债务是万万不能碰,乔治一世真要是敢以中央政府的名义接了下来,帝国议会不介意在否决的同时,顺便换一个皇帝。

  后面的军队还可以商量,柏林政府已经支付了不少抚恤金,剩下的那部分也是后面需要每年分期支付的。

  在士兵抚恤这方面,全世界都没有哪个国家敢说,自己能比普鲁士王国做得好。

  财政再怎么紧张,威廉一世都没有在上面打过注意。即便是偶尔出现过拖欠,那也是很快补上的。

  柏林政府巨额的军费开销中,抚恤金也占据了重要份额。

  乔治一世神色稍缓:“但愿如此吧!在这个问题上,我们不能够做出任何让步。

  尽管不知道维也纳会议上普鲁士王国需要付出什么样的代价,但绝对能够保住德意志地区的传统领土。

  剩下的这部分领土,也远超汉诺威。不削弱普鲁士王国,就算是建立了北德意志帝国,我们也无法保住主导权。

  拿下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两公国和易北河以西的领土,这是我们的最低要求,也是未来能够压制住普鲁士的基础。

  外交部继续做伦敦政府的工作,计划是他们提出来的,现在我们需要获得他们的支持。”

  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两公国+普鲁士易北河以西的领土,单论领土面积实际上已经超过了汉诺威王国。

  当然,汉诺威王国的经济更加繁荣,人口数量也要多些。大家的文化传统一样,还是吞得下去这块肥肉。

  甚至因为脱离了普鲁士王国,可以避过战后巨额的负债,不需要承担高额的赋税,当地民众还会感到庆幸。

  消化了这块肥肉,加上被帝国议会控制的莱茵兰地区,普德合并后中央政府就拥有了压制普鲁士王国的实力,并且对其他邦国拥有了绝对的优势。

  在这种背景下,只要普鲁士王国在军政问题上做出了让步,其他小邦国也坚持不了多久。

  剩下的就只能靠时间磨了,理论上再过二三十年,就可以靠政治手段将北德意志帝国基本上整合起来,跨入列强行列。

  要不是这块画饼太诱人,由不得乔治一世不动心。能够自立门户,谁愿意给人当小弟呢?

  尽管操作起来失败的几率有些大,但和加入神罗帝国相比,明显是后者的风险更大。

  没办法,奥地利统一德意志地区之时,就是欧洲大战爆发的时候。举世皆敌,乔治一世对奥地利没有信心。

  与其把命运交给别人,不如由自己来主宰。

  敢这么早跳出来参合英奥博弈,乔治一世自然准备好了退路。现在和英国人站在一起,那是因为和英国人能够获得更大的收益。

  失败了也无妨,神罗帝国的特殊体制决定了,只要不是玩儿的太嗨,挑维也纳政府就不会斩尽杀绝。

  成功了,开创帝国基业;失败了,大不了放弃皇位,汉诺威王位总是能够保住的。

  只要没有在战场上兵戎相见,奥地利就没有理由废掉他的王位,最严重的后果也就是让他退位,后代继续担任国王。

  低风险高收益的生意,总是令人着迷。

  “是,陛下!”外交大臣回答道

  “陛下,我们的财政收入虽然不低,可是开销也很大,能够用来买地的钱不多。

  谈判的时候必须要控制好交易价格,不能够超出市价太多。”财政大臣戈麦斯·法利亚斯提醒道

  “市价”,实际上现在的情况是有市无价。不光是现在,应该说大多数时间都是如此。殖民地交易不算,如非必要很少有欧洲国家愿意出售自己的领土。

  这年头土地估值都不高,不过只要是欧洲地区的领土,甭管价值高低,价格都不会便宜。

  国际领土交易价格,只能作为参考依据。具体价格要根据双方的需求来确定,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

  俄国人出售面积上百万平方公里的阿拉斯加,才几百万神盾,而普鲁士王国前面出售仅几万平方公里的莱茵兰地区,就高达上亿神盾。

  类似的案例,还有普属萨克森地区领土交易案。即便是战争时期,都能卖几千万神盾。

  乔治一世摆了摆手:“钱不是问题,英国人很乐意接这单生意。普鲁士王国欠下他们的巨额债务,随时都有可能变成坏账,银行家们早就急坏了。

  现在普鲁士人最缺的就是钱,在别的方面他们都有可能做出让步,唯独在“钱”的问题上没得谈。

  外交部尽力就行了,只要最后的成交价格,不超过之前的莱茵兰地区,我们都可以接受。”

  不得不承认乔治一世在把握人心上,判断力还是很准确的。

  英国人确实很担心柏林政府完蛋,他们放出去的贷款变成了坏账,这个时候汉诺威肯冒头,就算是没有抵押他们都敢贷。

  说白了,这就是左手倒右手的问题。汉诺威贷款是买地,柏林政府拿到了钱又要拿过去还英国人。

  本质上约翰牛是不需要拿一分钱出来的,账户上划一下就完成了两单生意,顺便还降低了自己的经营风险。

  汉诺威的财政状况良好,政府几乎没有负债,借钱给他们肯定比借钱给随时要破产的普鲁士靠谱。

  财政越糟糕,政府就越重视钱。对现在的柏林政府来说,钱已经不单纯的只是钱,也是他们的命。

  没有足够的钱,接下来他们自己就会崩溃。

第二百九十章 大帝之殇

  正在普俄谈判陷入焦灼的时候,又一件影响欧洲政治格局的事情发生了。

  1881年5月15日,亚历山大二世在圣彼得堡遇刺身亡。时间地点发生了变化,但是结局没有改变。

  不是弗朗茨的蝴蝶效应不够强大,关键是亚历山大二世自己作死,明知道得罪了那么多人还四处晃悠。

  早在几年前,亚历山大二世就以三位数的刺杀数,被媒体送了“遇刺之王”的美誉。

  三天两头的被人刺杀,或许是经历多了,亚历山大二世已经习惯了这种生活,依旧是我行我素,经常出现在公众场合。

  夜路走多了,终归还是遇到了鬼。好不容易赢得了战争,还没有来得及摘取胜利果实,亚历山大二世就不得不遗憾的离开人世。

  亚历山大二世死了,但刺杀案还没有结束。关于凶手的问题,沙皇政府迟迟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

  刺客明面上的身份是民意党人,这个说法甭管别人信不信,反正弗朗茨是绝对不会信的。

  能够在上百次刺杀中安然无恙,亚历山大二世的安保工作决定不差。正常情况下,有陌生人靠近绝对会被卫兵拦截。

  让刺客冲到几十米内投掷炸弹,卫兵都是吃屎的么?

  能够调开卫兵,给刺杀创造机会,这里面显然有内部的人参与,甚至就是皇帝的亲信。

  具体是哪一方势力,这就不是弗朗茨能够确定的了。亚历山大二世改革得罪的人太多了,很多高门大户都因为改革而没落。

  据弗朗茨所知,亚历山大二世已经准备在战后进行新一轮的改革,从根子上改变俄罗斯帝国。

  毫无疑问,这又要触及到既得利益者们的奶酪,遭到反噬也是可以理解的。

  甚至原本支持改革的人,这个时候也因为侵犯到了自己的利益,站在了对立面。

  战场上的胜利,在给亚历山大二世带来声望的同时,也将他推向了地狱。既得利益者们不愿意继续改革,一个威望很高又喜欢改革的沙皇,成为了大家的绊脚石。

  不管因为什么原因,“弑君”都是统治者们最不能容忍的事情,作为既得利益者中的一员,弗朗茨也不能例外。

  “俄国人怎么说,确定了凶手没有?”

  外交大臣韦森贝格摇了摇头:“还没有。现在所有的证据都指向了俄国人民意志党,不过皇储亚历山德罗维奇拒绝接受这个结果,并且以拒绝继位做要挟。

  现在沙皇政府内部也陷入了动荡中,很多人怀疑是保守派干的,双方斗的非常厉害。

  根据使馆搜集的情报,这次刺杀案还有很多疑点,比如说:负责保卫亚历山大二世安全的侍卫长,在案发当日自杀在了家中。

  守卫的亚历山大二世马车的卫兵,先后在狱中畏罪自杀。

  还有亚历山大二世遇刺后,并没有当场身亡,次日才抢救无效去世的。在医生赶到现场还发生了交通意外,拖延了抢救时间。

  ……”

  父亲遇刺身亡,做儿子的自然不能善罢甘休,亚历山德罗维奇要追查凶手是必然的。

  只是调查组就有意思了,明知道这么多疑点,还将凶手的帽子扣在“人民意志党”头上,这不是怀疑大家的智商么?

  革命党有能力把手伸到沙皇卫队中,早就扯旗造反了,还用玩儿没有技术含量的刺杀?

  后面一系列的畏罪自杀更是扯淡,有个别人自觉罪孽深重自杀,弗朗茨还能够理解。一大帮子集体自杀,分明就是在告诉大家,这是在灭口。

  人死了线索也就断了,想要继续查下去,肯定不会那么容易。

  “外交部保持密切关注,暂时不要发表意见。命令警方立即逮捕活动在奥地利境内的民意党成员,等待案情的进一步发展。”

  现在是敏感时刻,奥地利必须要避嫌。尽管不会有人怀疑是奥地利干的,可是这个凑上去明显不适合。

  逮捕民意党成员,就是弗朗茨向外界表明的立场。不管什么原因,弑君者都要受到严惩。

  俄国人民意志党也不算冤枉,就算是被人当了枪使,亚历山大二世也是死在他们手中的。

  刺客已经被抓捕,并且还供认不讳,直接把苗头指向了民意党高层,他们想洗都没办法。

  上一次震惊欧洲的刺君案,直接让撒丁王国被灭亡,叱咤风云的意大利烧炭党烟消云散,这次轮到俄国民意党了。

  隐藏身份的还好,暴露在明面上的,这个时候不反应快点儿,就要倒霉了。

  无论站在什么立场上,欧洲各国君主都不会容忍“弑君者”存在,这是原则性问题。

  事实上也是如此,在弗朗茨下令抓捕俄国民意党成员的同时,欧洲各国君主也先后下达了类似的命令。

  抓不抓得的到不重要,俄国民意党成员自然在俄罗斯帝国了,跑到外面来的只是极少数。

  大部分国家都是没有俄国民意党成员的,抓捕只是大家做出的一种姿态,表示大家与这种邪恶组织作斗争的决心。

  仿佛一夜之间,俄国人民意志党就成为了过街老鼠,不得不在世界上销声匿迹,转入暗地里潜伏。

  ……

  亚历山大二世遇刺身亡,威廉一世是喜忧参半。

  喜的是俄国内部局势动荡,没有精力和他们纠缠下去,在接下来的谈判中,普鲁士王国需要付出的代价会大大减少。

  忧的凶手迟迟没有盖棺论定,万一把这口黑锅扣在他们头上,撒丁王国就是前车之鉴。

  人家刺杀未遂都灭了国,现在亚历山大二世都死了,要是顶了这个雷,俄国人想不弄死他们都难。

  在尘埃落定前,没有什么是不可能发生的。在抓捕民意党的问题上,柏林政府是格外卖力。

  不光是抓民意党人,俄国其他的革命团体成员,柏林政府也一起抓了。为了表明心迹,威廉一世也是煞费苦心。

  柏林王宫,威廉一世语气低沉道:“元帅,你这是什么意思?”

  看着毛奇递交的辞呈,让威廉一世瞬间有了一种不好的感觉。

  毛奇苦涩的回答道:“陛下,局势发展到了现在这一步,普鲁士王国已经不需要元帅了。

  亚历山大二世去世,沙皇政府要忙着捋清内部事务,再次爆发战争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我继续留下来就碍眼了,再不走就要被人赶下去了。无论是俄国人,还是汉诺威,都不希望看到我留在普鲁士。”

  有时候太能打,也是一种罪过。毛奇就范了这个忌讳,沙皇政府视他为眼中钉、肉中刺,汉诺威也不想看到他留下来抢夺军队指挥权。

  这个时候主动退役,实际上也是不想让柏林政府难做。免得因为个人原因,导致普鲁士王国的处境更加危机。

  威廉一世劝说道:“可这也没必要放弃一切啊,退役过后他们是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