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圣罗马帝国 第399章

作者:新海月1

  不是柏林政府没有制止,问题是根本就做不到。成群结队的逃难人群往后方跑,还是给柏林政府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

  沿海地区损失最惨重,普波联邦的港口城市大都在炮火下沦为废墟,极个别的幸存城市也在瑟瑟发抖。

  这些都只是小问题,自从丹麦人封锁海峡过后,普波联邦的海上交通线就差不多断了,港口城市的战略价值已经大大降低。

  最糟糕的是俄国人补充了南线的兵力损失,毛奇攻克基辅的计划破产,现在沙皇政府采用最保守的战略和普波联邦拼消耗。

  稳扎稳打,单纯的硬碰硬,普军无法发挥战术上的优势。即便是有毛奇这样的名将,也无法逆转战场向不利于普波联邦的方向发展。

  战场上的糟糕形势,已经影响到了普波联邦的国内气氛,不时还有反战的声音冒出来,即便是最乐观的人也对这场战争忧心忡忡。

  柏林王宫

  威廉一世咆哮道:“战争进行到现在,我们损失了三十万军队,取得的战果却寥寥无几。

  你们事先给我保证的三个月赢得战争,现在过了三个月又三个月,马上第三个三个月都结束了,都没有任何获胜的迹象。

  谁能够告诉我还要付出多少代价,才能够赢得这场战争?”

  不是威廉一世涵养不够,实在是最近的压力太大。战场上普军的表现,远远没有到达预期。

  所谓的“三个月赢得战争”,实际上只是毛奇的南线计划。理论上只要切断奥俄之间的贸易线,这场战争他们就赢了大半。

  可惜俄军的战斗力,比他们预想中要强悍得多。或许在野战中比不上普军,可防守还是没问题的。

  毛奇苦心设计的战略计划本身没有问题,只是用错了对象。如果换一个国家,一次性干掉十几万军队,绝对会伤筋动骨。

  遗憾的是遇到了毛熊,歼敌速度也就比沙皇政府的补充快一点点。有了一个冬天的缓冲,沙皇政府不仅将损失的兵力补充满员,总兵力还上涨了。

  毛奇硬着头皮回答道:“陛下,俄国人完全是以本伤人,俄军的伤亡比我们还大,这么下去俄国人就算能够赢得战争也只是惨胜。

  现在俄国人在战场上占据了上风,沙皇政府完全没有必要选择两败俱伤的打法。

  只要我们在恰当的时候露出破绽,俄军肯定不会放弃机会。一旦俄国人调整战术,我们的机会就来了。

  为了赢得这场战争,我建议必要的时候可以放弃部分地区,先把俄国人从工事中引诱出来。”

  涉及上百万人,连绵数百公里的战线,想要进行战术调整也是非常困难的,光各部队之间的配合都会令人“感动”。

  组织能力一直都是沙皇政府的硬伤,即便是经过了亚历山大二世改革,俄国人的组织能力还是略逊一筹。

  战场上本来就是比谁犯的错误多、谁犯的错误致命。

  现在俄军除了在中线进攻外,别的地区都在防守。躲在要塞之中不出来,或许无法把握住战机,同样也不会范致命的错误。

  毛奇不想在中线和俄军主力死磕,那无法发挥普军的机动能力,只是单纯的死拼综合实力。

  威廉一世不确定道:“你想要放弃斯摩林斯克?”

  斯摩林斯克素来有莫斯科门户之称,控制了这里,普军就拥有进攻莫斯科的主动权。

  普俄战争爆发后,俄军一直死磕这里,就是为了确保莫斯科的安全,避免被普军一分为二。

  毛奇点了点头:“陛下,我们已经尝试过了很多方案,俄国人就是窝在防线里面不出来。

  强攻的损失太大,完全是得不偿失。除了舍弃斯摩林斯克,放俄军进来外,短期内我们很难打破目前战场上的僵局。”

  没办法,双方兵力差距太大,俄军发起的中部攻势,又牵制住了大量的普军,毛奇手中的机动兵力有限。

  原本擅长集中优势兵力和敌人决战的毛奇,无奈的发现根本做不到。尤其是俄军采取焦土计划后,他更加不敢冒险。

  抽调任何一个方向的军队,都有可能造成数十万、乃至上百万人流离失所。

  如果能够赢得战争,付出一定的牺牲也是可以接受的。问题是这样的战争,根本就不是一两场战役能够决定的。

  歼灭几万俄军,产生几十万难民,究竟是亏了、还是赚了,这个问题很难说清楚。

  反正都要有所牺牲,不如干一票大的。如果能够诱敌深入,利用本土作战的优势一举歼灭俄军主力,那么再大的损失也可以接受。

  “有多大的把握?”

  威廉一世犹豫了,这一把赌上了国运。赢了固然可以扭转战局;要是输了,普波联邦就要寿终正寝,能不能保住缩水版的普鲁士王国都是一个问号。

  毛奇冷静的回答道:“舍弃白俄罗斯的大部分地区和波兰的部分地区,将战场放在华沙地区,号召波兰民众起来反抗俄国人的入侵,我们的胜算至少有六成。”

  战争本来就是一场赌博,普波联邦本来就处于弱势的一方,能够有六成的胜算,已经算是很高的比例了。

  “啪”的一声响,威廉一世猛的一拍桌子。

  “赌了!”

  “元帅,按照你的计划进行吧,政府会配合你的计划。”

  不是威廉一世果决,更多的还是没有办法。战争进行到了这一步,谁都没有办法后腿,普俄两国必须要在战场上分个胜负出来。

  就算是威廉一世不愿意赌,容克贵族也会帮他做决定。就如同原时空的一战,俄罗斯帝国崩溃后威廉二世中途想要结束战争,容克贵族直接架空了皇帝继续战争。

  现在的情况也差不多,随着战争的爆发,军方的权利越来越大,政府沦为了军队的后勤部,权利平衡早就被打破了。

  作为国王的威廉一世,很多时候也不得不对军方妥协。

  ……

第二百五十七章 各显神通

  1880年7月16日,经历了十个月的苦战,付出了数十万人的伤亡之后,俄军终于攻克斯摩林斯克,欧洲世界一片哗然。

  这一夜,欧洲政客集体失眠了。弗朗茨也是其中之一,如果不是多年皇帝生涯的锻炼,他都要忍不住连夜召开会议。

  斯摩林斯克的地理位置决定了这场战役的不平凡。俄军夺取了这座要塞,已经获得了战略上的主动权。

  战争的天平开始倾斜,本来就占据国力优势的俄国人,将这种优势放的更大。

  留下一个晚上时间的缓冲,次日,弗朗茨在维也纳宫召开了政府高层会议。

  要做出正确的判断,必须要先搞清楚普俄战场上的真实情况。

  多年的皇帝生涯,弗朗茨已经不把前世的历史资料当一回事了,他更喜欢用事实说话,不会根据个人喜好想当然的做出判断。

  ……

  参谋长阿尔布雷希特:“普俄两国为了争夺斯摩林斯克,前前后后投入的总兵力高达187万,普军投入总兵力72万,俄军投入总兵力115万。

  根据军事观察团提供的资料分析,初步分析仅仅是斯摩林斯克地区,普俄两国的总伤亡人数就超过70万,其中阵亡人数约占四分之一,普俄两军的交换比大概在1:1.3左右。

  可以说普俄两国为了这次战役都在倾尽全力,战争打的非常惨烈,斯摩林斯克地区防御工事非常完善,突然失守完全出乎了我们意料。

  我们手中的资料不全,无法准确判断出斯摩林斯克失守的真正原因。从俄军的战果来看,普军已经损失惨重,光俘虏就超过12万。

  不过,军事观察团中有人提出了异议。俘虏中的老弱比例太高,不像是普军的主力部队,就连二线部队都可能算不上。

  我们向派往普军的军事观察团核实,在半个月之前,普军确实进行了一次大换防。只不过进行的很隐秘,观察团成员没有办法近距离接触。

  如果这些消息都是真实的,那么俄国人这次“斯摩林斯克大捷”的含金量,就要大打折扣了。

  我们没有发现普军有大动作,无论是南线、还是北线,都没有发起进攻的意思,集中主力部队的真正目的就有待研究了。”

  “普军故意放弃斯摩林斯克”,这个推论让很多人都难以置信,包括弗朗茨也一样。

  从战场上的局势来看,普军完全没有放弃斯摩林斯克必要。依托当地的要塞工事,即便是再过两三年,俄军都未必能够攻克。

  这种背景下,放弃战略要地,还要牺牲一大堆的炮灰部队,根本就没必要。

  “诱敌深入”不是没有人想到,问题是这个代价未免也太惨烈了一些。即便是战斗力低下的炮灰部队,那也是宝贵的国防力量。

  弗朗茨问道:“柏林政府最近有什么外交活动?”

  由不得弗朗茨不怀疑,威廉一世+毛奇的组合战斗力绝对不容怀疑,这么轻易的丢了斯摩林斯克,显然不是他们该犯的错误。

  不是意外,那就是有目的了。除了“诱敌深入”外,示敌以弱争取更多的外交援助,也是可能之一。

  外交大臣韦森贝格有些尴尬的回答:“陛下,从战争爆发开始,普波联邦的外交活动一直都没有停过。

  据各地使馆传来的情报,普波联邦驻外公使,每周都会和各国政要接触,即便是瑞士那样的中立小国也不例外。”

  这个答案令弗朗茨目瞪口呆,说好的外交活动,怎么到了这里就变成了日常活动。

  天天都在接触各国政要,谁知道有没有成果?

  似乎觉察到了皇帝的为难,韦森贝格又补充道:“对了,前不久普波联邦驻奥斯曼公使和苏丹进行了一次密谈,具体内容没人知道。

  柏林政府还提高了同中亚各国和远东帝国外交关系,似乎有意重组反俄同盟。

  目前还没有确切的消息,估计应该不怎么乐观。这几个国家内部问题一大堆,反俄并不积极。”

  上一次能够组建反俄同盟,主要是英国人的功劳,柏林政府只是跟着打打酱油。

  今时不同往日,俄罗斯帝国已经不再是约翰牛的主要敌人,伦敦政府自然不会继续花费大代价针对俄国人。

  外交也是有成本的,没有足够的利益,凭什么让大家卖命?

  无论是中亚各国、还是远东帝国,都没有从毛熊身上咬下一块肉的勇气,能够保证自身领土完整他们就很满意了。

  在弗朗茨看来,与其去说服这几个国家,不如派人游说日本政府的成功率更高,起码这位富有冒险精神。

  当然,这没有多少实际意义。远东地区太偏远了,即便是全部都丢了,也不会影响俄罗斯帝国的实力。

  真正有能力帮助柏林政府的还是北欧联邦和奥斯曼帝国。可惜前者有丹麦人捣乱,沙皇政府又做出了许诺,根本就拉不动。

  后者更不用说,苏丹正忙着内部改革呢,就算是再怎么想向俄国人复仇,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费利克斯首相:“如果是这样的话,柏林政府获得大量外援的可能性已经很小了。英法不可能无限度的投入下去,他们必须要考虑怎么收回成本。

  我们是不是可以认为毛奇在故技重施,企图效仿上一次战争中放弃东普鲁士地区,增加俄军的后勤补给线,引诱俄国人和他们决战?”

  没有人规定同样的战术不能使用两次,事实上到了战场上,无论是什么战术,只要有效就可以一直使用下去。

  重复不重复,会不会被人看出破绽,这些都不是问题,核心永远都只有一个——赢得战争。

  参谋长阿尔布雷希特:“不排除有这种可能。从战略上来说,这就是一个阳谋。

  即便是沙皇政府知道了普波联邦的计划,也不可能因为存在风险,就下令前线的俄军停下脚步。

  不过他们的计划虽好,能不能实现就很难说了。这里面存在的风险,俄军中不可能没人发现。

  只要小心谨慎一点儿,稳扎稳打、步步推进,不给普军留下机会,情况就大不一样了。”

  说到这里,阿尔布雷希特突然选择了闭嘴。“稳扎稳打、步步推进”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可一点儿也不简单。

  这个世界从来都不缺乏蠢货,军队中也不缺乏功利性强的主,面对送上门的诱惑,大家都能够忍住么?

  战争要为全局服务,反过来说局部也影响着整体。只要有一个地方出了问题,原本完美无瑕的战略计划,瞬间就变得千疮百孔。

  对俄军的执行能力,阿尔布雷希特完全不抱有信心。不要说俄国人,这个年代任何国家的军队,都不能保证所有的军官都有大局观。

  弗朗茨摆摆手:“打住,这个问题到此为止。如果普军是诱敌深入,现在该头疼的也是沙皇政府。

  当然,亚历山大二世可能还在庆祝胜利。不过我想会有人提醒他的,毕竟他们已经输过一次了,应该吸取了经验教训。

  现在我们还是商量一下,该怎么应对接下来的欧洲变局。”

  “长远计划”,很遗憾这玩意儿早就不存在了。维也纳政府的外交政策从来都是根据现实需要调整的,任何外交政策都有实效性。

  这次也不例外,因为普俄战争充满了不确定性,需要多准备几套方案。

  具体采用哪一套方案,还需要等尘埃落定过后,选择最符合奥地利国家利益的方案。

  ……

  取得了“斯摩林斯克大捷”后,俄军并没有停下脚步,反而乘胜追击顺势攻占了明斯克,兵锋直指波兰首府华沙,普俄战争似乎变得明朗了起来。

  俄军总指挥部中,伊万诺夫元帅正望着地图发呆,他的脸上丝毫看不出胜利的喜悦。

  一名中年军官拿着一份文件走道近前汇报道:“元帅,第七军发来电报,催促后勤物资。”

  伊万诺夫转过身来,停顿了一下问道:“第七军走到哪里?”

  “第七军沿布格河进军,现在已经过了萨尔纳基,距离华沙已经不到200俄里。”中年男子回答道

  在地图上找到了萨尔纳基,仔细端详了一会儿,伊万诺夫冷笑道:“前面已经是一马平川,都快要到华沙了,敌人居然还没有拦截?”

  不等中年男子回话,伊万诺夫元帅又说道:“毛奇的胃口真够大的,一个军还不满足他的胃口,难道他就不怕被噎死么?”

  最了解自己的是敌人,毛奇在上一次普俄战争中一战成名,自然成为了俄军关注的重点。

  伊万诺夫手中搜集到的资料,已经详细到毛奇在哪儿上幼儿园。这是夸张的说法,这年头还不流行幼儿园。

  不过毛奇的生平、兴趣爱好、用兵风格,都被记录在案。类似的资料不光沙皇政府在搜集,欧洲很多国家同样在干。

  了解的多了,自然也有人研究出针对性战术。俄军现在采用的战术,实际上就有克制毛奇的意图。

  事实证明,这套保守战术真的很有效。凭借兵力优势稳扎稳打,即便是毛奇这样的军事家也无能为力,迫不得已才有现在的战术。

  沉思了片刻功夫后,伊万诺夫元帅:“命令第七军停止前进,就近寻找有利地形建造防御工事,等待后勤物资抵达。

  命令第六军向立陶宛地区进军,命令西北方面军发起全面反攻,命令西南方面军佯攻沃伦地区……”